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贵为正妻,哲哲却只能眼睁睁看着2个侄女爬上丈夫的床;她的3个女儿沦为和亲工具人,接连给亲兄弟当老婆。

这是哲哲真实的人生,幸运,而又不幸。

她是皇太极的正妻,也是孝庄、海兰珠的亲姑姑。

她出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册封的第一位正宫皇后

哲哲,不是她的真实名字,她的真实名字是额尔德尼琪琪格。

在满语中,哲哲是“姐姐”的意思。

在当上“中宫国君福晋”之后,后宫其他妃嫔见到她,都要称呼一声姐姐,后人为了方便,便用“哲哲”来代替了她的名字。

皇太极的正妻,并不好当。

在哲哲之前,皇太极还有2位正妻:

  • 原配钮祜禄氏,被休弃后抑郁而终,生的儿子也早夭。

  • 继室乌拉那拉氏,生了两子一女后,也去世了。她的儿子,只活下来一个,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后来与多尔衮争皇位的有力人选。

这2个女人都陪伴皇太极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可当皇太极手握大权时,却连一个封号都没给她们。

作为第3任正室,哲哲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的压力很大。

哲哲是科尔沁草原首领的女儿。

当时,他的父亲为了拉拢爱新觉罗家族,便张罗着把女儿嫁过去联姻。

在哲哲出嫁之前,她十几岁的堂姐,刚刚被嫁给50多岁的努尔哈赤为妻。

1614年,哲哲的父亲发现,22岁皇太极居然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第二人,便一拍脑门,又把15岁的女儿哲哲嫁了过去。

就这样,这对堂姐妹,一个嫁给了父亲,一个嫁给了儿子,硬生生成了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

后来,科尔沁部落发现,多尔衮也是个人才,又张罗着把哲哲同父异母的妹妹嫁了过来,让她给多尔衮当正室。

再后来,哲哲的另一个堂妹,又嫁给了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当嫡福晋。

哲哲不是以正妻身份出嫁的。

当时,继室乌拉那拉氏还在世,皇太极只能给哲哲一个侧福晋的位置。

不过,虽然是侧福晋,但她的婚礼场面却非常隆重。

皇太极给足了她面子,或者说,给足了科尔沁部落面子。

他亲自率领部下,跋涉300多公里,杀牛宰羊举行结亲仪式。

这基本上是蒙古和后金最高规格的礼节了。

《清史稿·孝端文皇后传》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

娘家给力,以侧福晋入府的哲哲,在最开始没受半点委屈。

她一直享受着大福晋的待遇,后来,正室去世,皇太极干净利落地将她扶正,给了她大福晋的名分。

不过,这一切的荣光,都是科尔沁部落为她争取而来的。而哲哲,也必须要干点业绩,才能站住脚。而后院女人最重要的业绩,就是生儿子。

哲哲的生娃之旅,实在是非常坎坷。

她从出嫁之后,就开始调养身子,希望把自己的状态调试到最佳,然后一举得男。

然而,22岁的皇太极,正是事业巅峰期。

他四处征战,很少在家里待着,为了过夫妻生活,哲哲可谓绞尽脑汁、见缝插针。

但无论哲哲怎么努力,她都很难怀孕,结婚11年,她也才刚生了1个女儿。

在当时的蒙古和后金人眼中,女人最佳生育年龄是十六七岁。

哲哲15岁出嫁,到26岁也才生了1个女儿,不只是别人,就连她的娘家也怀疑她没有了生育能力。

可这是政治联姻,科尔沁部落押宝爱新觉罗家族,怎么可能容许皇太极这边出问题呢?

于是,哲哲的家人很干脆地想了一个办法:再塞女人给皇太极。

就这样,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又成了皇太极的侧福晋,后来,她就成了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

两人都有任务在身,那就是,生下一个皇太极的儿子。然而,不知怎么的,姑侄俩努力了10多年,还是没能生下儿子。

哲哲还好一点,她又给皇太极生了2个女儿,而布木布泰竟然一无所出。

这个时候,别说哲哲发愁了,就连皇太极也着急了。

此时的皇太极,正值夺取汗位的最关键时刻。

科尔沁部落是他最强大的助力之一,可如果他一直没有科尔沁部落血脉的儿子,他们就很难全身心辅佐自己。

而科尔沁部落也很着急,因为押了这么多年宝,总不能让到手的鸭子飞了吧?

于是乎,1634年,科尔沁部落又给皇太极送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很特殊,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海兰珠。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吴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也是哲哲的亲侄女。

这一年,她已经26岁了,按理说,草原不会给皇太极送年纪这么大的女人。

但皇太极不仅欣然笑纳,还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海兰珠。

可能是生儿子的压力太大,姑侄三人,虽然共事一夫,但她们都非常有大局观,从不争风吃醋,一心一意想要生儿子。

哲哲再也没能生育,而海兰珠生下了皇八子,布木布泰生下了皇九子。

皇太极偏爱海兰珠,想要让皇八子当继承人,可惜,这个孩子早早就夭折了。而最后,皇九子福临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了后来的顺治皇帝。

这一场押宝,科尔沁草原用3个女人,赢得盆满钵满。

作为正妻,哲哲虽然没有生下儿子,但在2个侄女的守护下,稳坐正宫皇后的地位。至于她生的3位嫡公主,没有逃脱和她一样的宿命,成了和亲的工具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科尔沁部落势力强大,这三位公主,基本嫁回了外婆家。

马喀塔:哲哲的第一个女儿,皇太极次女,接连给亲兄弟当老婆

1635年,10岁的马喀塔,就被许配给了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次年出嫁。

林丹汗是蒙古察哈尔部的首领,皇太极想要拉拢他,这才把女儿嫁了过去。

后来,林丹汗的“八大福晋”归顺,皇太极还从中挑了两个给自己当侧室。

很明显,马喀塔的这桩婚姻是政治婚姻。

不过作为皇太极的嫡女,马喀塔虽然是远嫁,但也没有太受苦。

1641年,额哲去世,16岁的马喀塔刚成为寡妇,就按照“叔嫂婚”的习俗,嫁给了额哲的弟弟阿布鼐。

因为孝庄和哲哲的姑侄关系,顺治对马喀塔非常优待,先后册封她为固伦长公主、永宁长公主……阿布鼐也被封为察哈尔亲王。

马喀塔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如意。

康熙二年时,马喀塔去世,年仅39岁。

以马喀塔的年纪,应该算得上早逝,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幸福。

因为就在几年后,她的丈夫阿布鼐被削爵幽禁,儿子发动叛乱想要救出父亲,引发“布尔尼之变”,结果父子俩一个被射死,一个被绞死。

达哲:哲哲的第二个女儿,皇太极的第三女,和丈夫有着复杂的亲缘关系

13岁那年,达哲嫁给了孝庄的侄子,科尔沁亲王奇塔特。

从辈份上来看,两人的关系非常复杂。

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如今,他又娶了哲哲的女儿。

从哲哲这边来看,达哲是奇塔特的外甥女。

但奇塔特又是孝庄的侄子,即哲哲的侄孙。

从父亲这边看,达哲公主,又相当于是奇塔特的表姑。

不得不说,入关前的爱新觉罗家族,这辈分关系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抛开这些,单看婚姻,达哲也算幸运。

奇塔特对她特别好,她的婚礼排场也非常隆重。

定婚时,奇塔特在崇政殿大摆筵席,杀了牲畜27头,备了美酒4瓶,并亲自三跪九叩献上甲胄、雕鞍马、空马。

结婚时,奇塔特更是建议大办特办。

婚后,达哲并没有立刻回到科尔沁居住,而是留在盛京居住了大半年。期间,奇塔特曾经单独往返科尔沁草原一次。

相比于姐姐马喀塔,达哲的婚姻更加幸福,毕竟,她的丈夫是科尔沁的亲王,也算是外婆家的熟人。

嫁回外婆家,除却满蒙联姻的政治味道,也是喜上眉梢的亲上加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丈夫不长寿 ,顺治八年就去世了,此时的达哲还只有23岁。

如果是以前,23岁的达哲还可以选择改嫁,毕竟海兰珠可是26岁才嫁给了皇太极。

但此时,满清已经入关,大家都在学汉文化,也开始禁止妇女改嫁。

就这样,达哲也只能按照新规矩守寡。

她活到了58岁,足足守了36年寡。

飞扬古:哲哲的第三个女儿,皇太极第八女。

飞扬古,同样也嫁回了科尔沁,她的丈夫是巴雅斯护朗,蒙古科尔沁亲王的儿子。

12岁出嫁,38岁开始守寡,59岁去世。

关于她的婚姻生活,历史上没有记载太多,但有满清嫡公主的身份撑着,嫁的又是科尔沁部,想必不会太差。

另外,还有不少人根据呼和浩特恪靖公主府中的一本《公主府志》推测,多尔衮唯一的女儿东莪也嫁给了巴雅斯护朗。

不过,这种推测并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

多尔衮死后,东莪的去向,就再也没在史书上出现过了。

写在最后

作为正妻,哲哲的一生幸运又不幸。

她是皇太极第一个册封的正宫皇后,却因为生不出儿子,只能和2个侄女共享丈夫。

但又因为2个侄女都懂事,大家也都和睦相处。

她的3个女儿,都成了和亲的工具人,成了满蒙联姻的公主,但和其他公主的远嫁相比,她们的婚姻也还算幸福,其中2位公主还能嫁回外婆家,也算是一种幸运。

而就算和现在的远嫁相比,这些公主的境遇也不能算凄惨。

一方面,满清入关不久,关内外生活差距并不大,无需有水土不服的担忧;

另一方面,她们是满清嫡出公主,身份地位在线,夫家也不敢随便欺负她们,也不必担心缺衣少食。

光是上述2点,就超越了现在很多远嫁的媳妇吧。

如果娘家成了外人,婆家不把媳妇当自己人,那么生活和婚姻的苦,就只能自己独自承受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孝端文皇后哲哲,大清王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

清朝的时候,一直将“满蒙联姻”奉为基本的国策,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不仅巩固并发展了满洲人与蒙古人之间的联盟关系,更是为大一统的大清王朝建立后,北方地区的安宁与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国策也在请朝初年的皇太极和顺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潮。顺治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皇后,而他本身也是皇太极的蒙古后妃所生;皇太极时期的后宫之中,级别最高、地位最为尊崇的“五宫后妃”更是全部来自于蒙古。

在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中,居首的便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 哲哲。

哲哲并不是皇太极的发妻,在他之前,皇太极已经迎娶过两任正室福晋了。

皇太极的第一任正室福晋,也就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钮祜禄氏,她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女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努尔哈赤的主持下,皇太极迎娶了钮祜禄氏。只是钮祜禄氏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就去世了,去世时年仅二十岁。

实际上,皇太极在迎娶钮祜禄氏的同时,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穆库什嫁给了额亦都,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联谊以确保当时建州女真内部的团结与稳定。这里特别说一下,这位穆库什公主,正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生母,而在额亦都去世后,穆库什公主由改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所以图尔格既是遏必隆的兄长,又是他的“继父”。

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室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在此之前她是皇太极的侧福晋,钮祜禄氏去世后她被扶正成为正室大福晋,史书称之为继福晋。

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生母,同时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的姑姑,她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嫁给了皇太极。

但是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的时候,由于在宫中违规乘轿,并且见到贝勒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于是引得了努尔哈赤的不满,进而勒令其与皇太极离婚并且赶出府上。虽然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后重新将其迎回,但是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得到重新的册封,因而她不仅在后宫中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就连史书上都对其没有了记载,以至于她在哪一年去世都不为后人所知。

哲哲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府上的侧福晋,在乌拉那拉氏与皇太极离婚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大福晋。

可以说,皇太极的三段婚姻都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迎娶发妻钮祜禄氏是为了维系建州女真内部的稳定,迎娶乌拉那拉氏是为了巩固建州女真吞并乌拉部的战果,而迎娶哲哲,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建立和发展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关系。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曾三次对科尔沁部,皆大败而归,于是努尔哈赤调整了对科尔沁部落的态度,加上此时漠南蒙古的“共主”林丹汗妄图吞并其他诸部完成统一,这也使得当时的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结成同盟,共同应对林丹汗。所以不仅仅是皇太极,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众多女真贵族都迎娶了来自科尔沁贵族家的女儿。

就这样,哲哲正式来到了后金,同时也就此登上了大清王朝的历史舞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年初努尔哈赤兵败宁远,随后又拖着病体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并在这一年的八月去世。

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经由“八和硕贝勒”的推选,成为新一任的后金大汗,而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室妻子,也就此成为了后金大福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哲哲毫无争议且实至名归的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太极的中宫皇后。

由于在此之前,不管是在建州女真时期还是在后金时期,最高统治者并不是称呼为“皇帝”,而是被尊为“大汗”,因而后宫之主也只是被称为“大妃”或者“大福晋”,所以清朝的“皇后”便是从皇太极改元称帝后才有的,所以哲哲也就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一姑两侄”,共同书写了清朝后宫的一段传奇往事。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即中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皆出自与蒙古部落之中。确切说来,这“五宫后妃”也仅仅出自于两个“家庭”。

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在此之前都是林丹汗的妻子,林丹汗败亡青海打草滩之后,她们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和财产归顺了后金,而皇太极为了更好地控制林丹汗的察哈尔旧部,选择重新迎娶了这二人,并将其纳入到了“五宫后妃”之中。

而另外的三宫后妃则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并且她们是亲姑侄的关系,哲哲是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亲姑姑,而海兰珠和孝庄则是亲姐妹。

或者大家就有疑问了,既然是政治联姻,迎娶一个就好了,为什么要从这一家一口气迎娶三个女儿回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诞育一个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

皇太极迎娶哲哲后,一直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时候,在哲哲怀孕期间,皇太极迎娶了哲哲的亲侄女孝庄为侧福晋,实际上,这个时候孝庄只是哲哲的替补而已。

可是在这之后,哲哲和孝庄只生下了一众公主,并没有诞育皇子,皇太极这才在天聪八年(1634年)迎娶了时年二十六岁并且已经嫁过人的海兰珠,她是哲哲的亲侄女,也是孝庄的亲姐姐。

终于在皇太极改元称帝后的清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喜出望外,不仅大赦天下,还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皇太极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出于他对于宸妃海兰珠的宠爱,也确实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想要培养一个具有科尔沁蒙古血统的接班人。

只不过天命不假,这个皇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了,就在其死后的第三天,孝庄也为皇太极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皇太极为其取名为“福临”,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所以从这一点看,顺治皇帝福临的继位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通过皇太极一系列的婚姻安排来看,单从血统出身来说,福临确实是皇太极心中所想的接班人。

尽管这“一姑两侄”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地位极其尊崇,但是她们并没有仗势、仗权对皇太极的其他后妃进行排挤和欺凌。特别是皇后哲哲,不仅为人宽和,处事公道,尽心平衡后宫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后妃之间的矛盾,为皇太极创造了一个安稳的后宫环境,使其在朝堂及战场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哲哲皇后本人也得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后宫妃子们的一直认可与尊崇,拥有极高的声望。


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为满蒙联盟关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当年哲哲远嫁建州女真,为的就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同盟关系,哲哲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同时还为科尔沁蒙古争取到了巨大的政治地位,而这也让哲哲深刻的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

因而,当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诸王贝勒的时候,她非但没有反对和阻挠,而是加以配合支持,堪称“识大体,顾大局”的典范,而哲哲的女儿们也切实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和亲的“任务”。

皇太极第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即马喀塔公主。

马喀塔公主的和亲,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崇德元年(1636),年仅12岁的马喀塔公主嫁给了林丹汗的继承人、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此举不仅是对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极大安抚,同时也显示了皇太极对于额哲及其部众的看重,因而在此之后的数十年,察哈尔部保持了对于清朝的忠诚。

后额哲去世,马喀塔公主又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嫁给了额哲的弟弟,即新一任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为妻 ,直至康熙二年(1663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

然而,就在马喀塔公主去世后,察哈尔部就开始了与清朝的对抗。先是马喀塔公主的第二任丈夫阿布鼐僭越行事、复恩失礼,进而被康熙皇帝废黜并处死,而他的两个儿子布尔尼与罗布藏借着“三藩之乱”发动叛乱,给康熙皇帝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不过最终叛乱还是被平定。而这也无疑极大的辜负了马喀塔公主为了维系清朝与察哈尔部的和平与团结所做出的了巨大牺牲与努力。

皇太极的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

为了巩固清朝与自己最为坚定的盟友蒙古科尔沁部的关系,顺治皇帝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皇后,实际上,这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表妹,一位是他的表侄女。出于同样的目的,靖端长公主则是回嫁科尔沁,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

奇塔特是孝庄的侄子,哲哲皇后的侄孙,所以按照辈分,靖端长公主还应该是其丈夫奇塔特的长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二人之间的感情。而通过一些列的联姻,科尔沁部始终维系了与大清王朝之间的同盟关系。

只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奇塔特就去世了。由于此时的清朝已经沿用了明朝的法律,并且开始了更为深入而彻底的汉化,因而对于“收继婚”这样一种既违法又违制的行为开始了抵制和排斥,而这也使得靖端长公主并不能像她的姐姐马喀塔公主一样再嫁。于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孤苦伶仃的岁月后,靖端长公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皇太极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端贞长公主同她的姐姐一样,也是回嫁到了蒙古科尔沁部,以巩固联盟关系,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康熙十一年(1672年),巴雅斯护朗去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端贞长公主在度自度过二十年之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谢谢悟空邀请。

作为孝庄太后的亲姑姑,皇太极的中宫大福晋哲哲皇后,近年来因为清宫剧的播出,也使得大家对她的讨论度很高,哲哲皇后出身科尔沁,1614年,年仅15岁的哲哲嫁给了22岁的皇太极,婚后哲哲和皇太极夫妻感情很恩爱,不过哲哲一生并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一共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那哲哲所生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呢?

哲哲所生的第一位女儿是固伦温庄长公主,是皇太极的次女,出生于1625年,在1636年,年仅11岁的固伦温庄长公主就被安排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不过额哲在婚后六年就病逝。

驸马病逝后,固伦温顺长公主又嫁给了当时察哈尔部落的新大汗,也就是原来驸马额哲的弟弟阿不奈,这位阿不奈其实就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在改嫁给皇太极之前和林丹汗生的遗腹子。

嫁给阿不奈以后的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下了两个儿子,年仅39岁就病逝,她死后,阿不奈和儿子叛乱,康熙下令绞杀她的丈夫和儿子。

哲哲的第二位女儿是固伦端靖长公主,是皇太极的三女,出生于1628年,在1640年的时候,年仅12岁的固伦端靖长公主就被许配给科尔沁台吉索诺木的儿子奇塔特。

这位奇塔特和哲哲皇后以及孝庄同族,是哲哲皇后的侄孙子,是孝庄太后的侄子,实际上,固伦端靖长公主可以算是奇塔特的表姑,当时当时清朝联姻不看血缘和辈分,所以当时这桩婚姻并不奇怪。

固伦端靖长公主嫁给奇塔特以后,夫妻关系还算恩爱,不过仅仅过了9年,也就是顺治八年,驸马就病逝了,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年仅23岁,她并没有改嫁。

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思念故土京城,于是顺治下令让她回到了皇宫居住,她一直在皇宫生活,弥补了多年没在京城的时光,在1686年去世,时年58岁。

哲哲的第三位女儿是固伦端贞长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女儿,小名叫达哲,生于1634年,这位女儿虽然是哲哲最喜欢的小女儿,从小视为掌上明珠,可是仍然逃脱不了远嫁的命运。

在1645年,年仅12岁的固伦端贞长公主嫁给了科尔沁部落的巴雅斯护朗亲王,婚后27年后,1672年五月驸马去世,固伦端贞长公主又独自生活了20年后去世,时年59岁。

清朝的很多公主,大多一生的命运就是远嫁、改嫁、郁郁而终,虽然是金枝玉叶,命运却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儿。

这或许也是古代后妃们费尽心思想生个皇子而不是公主的原因吧,因为皇子至少可以留在京中,而清朝皇室的公主们即使是中宫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大多免不了和亲远嫁的命运,远离京城故乡和父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对她们来说是当公主最大的辛酸和无奈。




清朝入关前,后宫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后宫没有位号,只是遵循女真习俗一律称作福晋。“福晋”为满语,有夫人的意思,依据出生地位的不同,分为大福晋与小福晋。

大福晋又称嫡福晋、正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品级,努尔哈赤时期称大妃;小福晋中又有侧福晋与庶福晋的差别,地位均低于大福晋。清初后妃的来源,主要途径为派遣使者求聘、结盟或者被当做战利品入后宫。努尔哈赤时期,后妃均未举行过册封典礼,即使孟古姐姐的孝慈高皇后名号也是皇太极称帝后追封。

天聪年间,皇太极依旧遵循传统,只是有了中宫大福晋、东宫侧福晋之别。到了崇德年间,皇太极才正式举行册封后妃之礼,赐居台上五宫。其中,清宁宫大福晋哲哲成了大清首位皇后。皇太极后宫15人,哲哲能成为皇后,离不开当时的背景。

哲哲与皇太极,没有风花雪月,也能坐镇中宫

哲哲与皇太极的婚事,是由努尔哈赤亲自拍板。本来,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关系并不好,后来为了对付明朝,双方走到一起。随着关系越来紧密,双方上层的姻亲也逐渐加强。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科尔沁王公,科尔沁王公又将女儿嫁给皇太极。通过这种政治联姻,巩固彼此的关系。

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哲哲出嫁那天,皇太极亲自到辉发扈尔奇山城迎接,大宴宾客,举办婚礼。哲哲美丽动人,待人友好,婚后与皇太极相敬如宾。当时皇太极南征北战,很少在家,哲哲很能理解,并给予夫君以关怀。

史载,哲哲皇后仁淑端庄,能识大体,顾全大局。后宫之中,哲哲居首,但她从不干预朝政。皇太极为了集中皇权,仿照明朝建立一套宫廷礼仪制度,哲哲皇后能够积极协助他处理后宫。后宫不起火,皇太极自然后顾无忧,可以专心投入朝政。

哲哲皇后能在后宫中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想法,不仅因为她是地位最尊的中宫皇后,她娘家的势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时的满蒙结盟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双方休戚与共,皇太极后宫地位最尊的全部是蒙古女子,尤其是庄妃与海兰珠,都是哲哲的侄女,当然拥护她。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45岁的哲哲寡居深宫。顺治继位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六年后病逝于紫禁城。其丧礼规格按照国丧举办,众王公、命妇送行,次年与皇太极合葬于盛京昭陵。

哲哲来自大草原,女儿们又回到大草原

哲哲皇后地位虽高,但从未生过一个男孩,否则,福临的皇位有点悬。哲哲生过三个女儿,即皇太极的皇二女、皇三女以及皇八女。因为哲哲的身份是皇后,所以女儿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各个都被封为固伦公主。(“固伦”在满语中是国家的“国家”的意思,一般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冠以固伦公主的名号,皇妃所生的只能称和硕公主)

皇二女马喀塔,固伦温庄长公主

天聪九年,皇太极打败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逃亡青海,其妻儿携传国玉玺率众投降。为了笼络部众,皇太极将十岁的马喀塔下嫁给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崇德六年,额哲去世,马喀塔独守闺房。当时的蒙古,婚姻方面依旧遵循游牧民族习俗,父亲去世,儿子可以继承非亲生母亲;哥哥去世,弟弟继承其妻子。过了几年,马喀塔嫁给了额哲之弟阿布奈,生有二子,一个叫布尔尼,一个叫罗布藏。

康熙二年,马喀塔去世,享年39岁。

皇三女,固伦端静长公主

此女生于天聪二年,崇德三年被皇太极指定许配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奇塔特。第二年,固伦静端长公主正式下嫁,奇塔特也因此被封为科尔沁郡王。

顺治八年,奇塔特去世,当时逐渐汉化,公主也未曾改嫁。康熙二十五年,公主去世,时年59岁。

二十世纪末,沈阳故宫曾上演“皇家礼仪大游行之皇格格下嫁”,即以固伦端静长公主为创作原型。

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皇八女生于天聪八年,顺治二年下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亲王巴达里长子巴雅思护朗。

康熙十一年,巴雅思护朗被清廷册封为土谢图亲王,但他位置还未坐热,就丢下公主于当年去世。康熙三十一年,公主病逝,时年59岁。

从时间上来看,哲哲生前亲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出嫁,而且所嫁之人都是蒙古上层人物。这种婚姻,属于“亲上加亲”,是满蒙联盟的延续,也是巩固双方关系的润滑剂。

秋媚说: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哲哲虽然位置很高,也是一位合格的皇后,但最受宠爱的是海兰珠,最有福气的是孝庄。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侄女太过耀眼,以至于作为姑姑的哲哲皇后在历史上存在感比较低。




哲哲和她的女儿们的一生,只为一个使命活着——满蒙和亲。所以,作为政治工具的她们,光鲜的外表下藏不住的都是辛酸。

哲哲出身于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家族世封“卓礼克图”亲王。科尔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封地,下辖十旗(今内蒙东部及辽吉黑三省北部),哲哲家族仅是十旗之下的一个部落,相当于漠南蒙古帝国的“三级子公司”。

既然品级这么低,咋能世袭亲王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哲哲的贡献,她嫁了个好老公,带动娘家“致富”了。

哲哲出生的时候,正是努尔哈赤的创业期,同时也是漠南蒙古大汗林丹的创业期,这俩小伙子一个致力于统一女真诸部,重现大金王朝的辉煌,一个致力于统一蒙古,再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

于是他们和日落西山的大明帝国玩起了“三国杀”。

哲哲的父亲“莽古斯”秉承老板林丹汗的指示,他积极联姻叶赫部诸部,发动九部联军绞杀努尔哈赤,结果败了。

败了就得低头嘛,好在努尔哈赤思路很清晰——联蒙抗明,所以他给莽古斯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咱两家联姻。

于是,在建州女真和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连接通道上,迎亲的队伍络绎不绝,其中莽古斯的女儿“额尔敦其其格”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额尔敦其其格就是哲哲,那一年她14岁。

哲哲的命相当好,老公后来接班当了皇帝,老公的两位大老婆,一位死了,一位被老公送人了,她神奇般地当了中宫之主。

满蒙友谊没有上限,皇太极和他的兄弟子侄们,有张开双臂,批量迎接草原来的格格们。既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她12岁的小侄女布木布泰(孝庄)也嫁给了皇太极。又过了九年,她25岁的大侄女海兰珠也被皇太极抱入洞房。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其实你远没必要惊讶,努尔哈赤还娶了皇太极的小姨子呢,下面还有更让你惊讶的婚姻呢。实际上,你如果非要论亲,努尔哈赤除了得管儿子叫姐夫外,至少能论出十来种叫法。

都是政治婚姻,女人仅仅是工具,没必要太计较,连汉皇乱伦婚姻都不罕见,何况游牧民族。

姑侄三人的地位很有意思。

跟民间传说不同,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孝庄其实最不受宠。皇太极后来收了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四位蒙古大妃中,孝庄仅比姑姑晚来,本该列于次席。可实际情况却是,每来一位蒙古女子,皇太极就让孝庄退一位,最后让她抓了个尾巴。

最受宠的恰恰是姑侄三人中最晚来的海兰珠。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5岁,野史传闻她不是老姑娘,而是小寡妇,她的前夫就是林丹汗。

不过,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中肯定没有海兰珠,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恰好是林丹汗去世的那一年。或许她只是林丹汗的庶妃吧。

海兰珠虽然得宠,却没有福气。她给皇太子生了一个儿子,比孝庄的儿子福临大一岁,可惜第二年就早夭了,否则皇位轮不到福临。儿子的死让海兰珠伤心过度,由此健康状况迅速下滑,三年后香消玉殒。

地位最尊贵的是哲哲,她没有海兰珠那般受宠,也不如孝庄命好,但毫无疑问她地位最高,也最受尊重。满清皇室与卓里克图部世代联姻的惯例,就始于哲哲,她这位皇后在其中的穿针引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唯一遗憾的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全都是公主,否则皇位不属于福临。这三个女儿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端靖公主、固伦永安公主。

固伦公主只适用于皇后所生的嫡女,其她嫔妃之女只能称“和硕公主”。那么,这三位最娇贵的皇家嫡公主命运如何呢?

跟她们的母亲一样,充当“和亲大使”,全部被嫁回到母亲的娘家。

固伦温庄公主

温庄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叫“额哲”。额哲是林丹汗的长子,林丹汗死后额哲继承了汗位。只是这孩子命不好,即位第二年就被清军包围,被迫纳降书顺表,从此蒙古帝国画上了句号。

额哲投降后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并迎娶了温庄公主。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五年,额哲又英年早逝了,于是温庄公主又改嫁小叔子阿布鼐。

阿布鼐身份很特殊,他竟然出生于沈阳故宫。蒙古小王子怎么会在皇太极的皇宫出生?原来阿布鼐的母亲娜木钟被皇太极收编了,那时候她已经身怀六甲。

所以,皇太极也算是阿布鼐的养父,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博果尔,即皇太子的幼子。

额哲死后,阿布鼐连哥哥的爵位和嫂子一起继承了。阿布鼐有两个儿子,至于这两个儿子是不是温庄公主所生就不得而知了。康熙二年,温庄公主病逝,终年38岁。

她死后不久,失去庇护的阿布鼐就因多年不朝觐,被康熙剥夺了王位,并被处死。

固伦端靖公主

端靖公主的驸马“奇塔特”身份更特殊,他是哲哲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说,端靖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端靖公主出嫁时才10岁,从史料记载看,她最受父亲宠爱,皇太极在世时,她与驸马几乎年年都要回盛京省亲。皇太极和哲哲还曾经亲临公主封地射猎,两个家族欢聚,场面其乐融融。

只是端靖公主23岁那年,奇塔特早早撒手人寰。那一年是顺治八年,随着满清的汉化,女人改嫁成了可耻的事,所以端靖公主从此孤独地度过了35年,于康熙二十五年病逝。

固伦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11岁嫁给土谢图亲王之子“巴雅思护朗”。这位巴雅思护朗身上其实有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他的奶奶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孙女。

永安公主的婚姻生活如何,史料不见记载,连巴雅思护朗的生卒都不大清楚。康熙三十一年,永安公主病逝,享年58岁。

从三位公主的经历来看,她们到康熙朝已经处于明显失宠的状态,到永安公主时,连基本的生平记载都没了,这又是为何呢?

很简单,随着大清坐稳江山,科尔沁部已经不是满清的战略重点,尤其是顺治帝,与两位皇后的交恶,以及孝庄太后的离世,卓里克图部在大清的地位陨落了。

如今,在旧日的科尔沁领地,依然保存着不少满清公主的陵冢,很多都搞不清她们的身份了。说白了,她们都是工具而已,没人会真正关注她们是否过得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福晋   察哈尔   努尔哈赤   女真   科尔沁   阿布   生下   女儿   太极   蒙古   后妃   顺治   太后   姑姑   皇后   结局   儿子   公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