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

镇南关大捷,是我国屈辱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胜利。

然而,对于此战的具体歼敌数据,各方的统计却极为悬殊。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回顾此战前前后后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接近真相。

从镇南关到谅山

1、从谅山到镇南关。

1884年6曰北黎事件后,中法战端再起。

1885年,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发起北圻作战。

2月1日,法军集结了2个旅,约8000人的兵力,发起对谅山的攻击。

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法军未经战斗即攻取谅山。

随即,法军又对文渊发起攻势,后又一度攻取镇南关。

不足1月的事件,法军即攻取谅山-镇南关一线,损失微弱。

因此,法国人十分狂妄,他们炸毁关们,在废墟上插上木牌,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2、镇南关大捷。

在毁镇南关后,法军退回文渊、谅山一线。

冯子材赶赴镇南关,决心“保关克谅”。

3月中旬,法军指挥官“抖机灵”,企图绕过镇南关,出关北,做出直扑龙州的架势。

冯子材一面调兵截击,挫败其绕关企图,一面令人主动出击,打乱法军进攻部署。

这种情况下,法军决定不等援军到达,即立刻向镇南关进攻。

参与镇南关作战的法军有:111线列步兵营、143线列步兵营、第2外籍军团营、第3外籍军团营、罗北炮队、萨克雪炮队,及第2东京步枪团下属的第1营(越南土著),共2137人。

此时,清军在镇南关及附近兵力为:冯子材部萃军、王孝祺部勤军、苏元春、陈嘉、蒋宗汉、方友升各部兵马及王德榜部,共约2.5-3万人。

3月23日、24日,双方在镇南关决战。

法军的作战部署是:1、以143营、第2外籍营、东京步兵营,攻大小青山清军堡垒,为主攻方向;2、111营进攻正面,牵制驻守长墙的清军;3、第3外籍营在关东南高地,为预备队。

首日战斗,法军攻占了小青山1、2、3号堡垒;清军虽一度出现动摇,但在冯子材的坚强领导下,站稳了阵脚;

次日再战:大青山方向,法军143营和东京步兵营攻取4号堡垒,但长墙方向,冯子材在坚决抵挡住敌人后,以王孝祺爆炒其后路,导致法军被迫撤退。

随即,143营、第2外籍营、东京步兵营梯次撤退(注意,东京步兵营在最后),撤出了战场。

(请注意此战“东京步兵营”在战斗中的任务和表现)

随即,法军撤走,清军赢得了镇南关大捷。

3、从镇南关到谅山。

法军败走镇南关以后,不敢在文渊停留,撤往谅山。

3月26日,清军不战而夺文渊。

28日,清军在谅山北面再败法军。当晚,法军撤出谅山。

29日,清军夺取了谅山。

自镇南关而下谅山,清军不过用了4、5日。

如此,双方在北圻战场的战线,基本恢复到了法军增兵之前。

伤亡统计:悬殊的数字

对于镇南关大捷中,法军的伤亡数字,双方统计悬殊。

清方汇报是:毙匪千余人擒斩数百。其中,初七日(3月23日),“毙敌约数百”;初八日,“毙匪千余,斩首数百”。

法方的汇报则看起来悬殊极大。

法方记载:3月23日,死4人、伤25人总数29人失去战斗力。其中,143营阵亡4人,伤10人;第2外籍营14人首当;萨克雪炮队1人受伤。(在主攻序列中的东京步兵营竟无一人伤亡?)

3月24日,法军阵亡70人,受伤188人。

两天下来,法军共阵亡74人,伤213人。其中,111营31人阵亡,58人受伤;第2外籍营12人阵亡,68人受伤;143营17人阵亡,48人受伤;第3外籍营12人阵亡,34人受伤;萨克雪炮队2人阵亡,3人受伤,东京步兵营2人受伤。

一方称击毙千余人,一方称阵亡74人,213人受伤。

数字怎么会如此悬殊呢?

各有偏差

首先,清方的统计当然是有所夸大的。

如前所说,镇南关之战,法军总共投入兵力2137人。而且,第3外籍营担任预备队,没有参与前方作战,在前方厮杀的不过1000余人。

如果按照张之洞奏折,初七毙敌约数百,初八毙匪千余,斩首数百,那法军几乎全军覆灭了。

可问题是,显然,法军是成建制退出战斗的,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伤亡。

不得不说,还是汉代严格的斩首统计靠谱,大清的统计长期有夸大,即便是参与此战的英雄部队也难以例外。

那么,法方的统计就靠谱吗?

2137人的参战部队,减员不足300,就一退再退,失败后,连文渊也不敢守,连谅山也主动放弃,是不是太“友好”了呢?

而且,法方自己的记载,也不乏矛盾之处。

亲自参与镇南关之战的加尔新在其《在侵略东京(越南北圻)时期》中记述到:清军反击时,半点钟以后,“仅第111营中主力就已倒落1/4”。

而且,法军撤退时,“命人将银子(十三万两)扔在河中,又吧面粉抛进水里”,“要立即将大炮和子弹扔在水中”,并“命令烧毁文件、档案、破坏电讯极其···抛弃军官们的行李极堆积在屯梅的粮食和所有军实物资”,只为“可以逃得更快一些”···

显然,这些举措,是在面临覆灭风险时才会做出的。

2137人的部队,阵亡74人,至于如此吗···

最常见的统计缺口

统计西方军队在侵略战争中的伤亡,往往会遗漏掉一些“被遗忘者”。

比如,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中,各方都有对美军伤亡的统计,而且,都是比较严谨的。

然而,双方的统计数据仍然有很大差异。

美国人也确实严谨,将阵亡的美国人的名字都刻上,有名有姓的,正好对上阵亡数字···

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每个美军师,都有2500名南朝鲜人。

而这2500南朝鲜人,基本上都不是技术兵种,而是伤亡率最高的步兵···

同样,法国人,看起来也没有把阵亡的越南人算进去。

比如:东京步兵营。

这是一个以越南土著为士兵,以法国人担任军官的步兵营。

镇南关之战中,他一直与143营、外籍第3营一起行动。

他们先是担任仰攻大小青山的任务,撤退时,又担任断后任务···

然而,两天下来,无一阵亡,只有2人受伤···这个伤亡,比一直担任战役预备队的第3外籍营都要少···

显然,法国人只统计了其中担任军官的法国人的伤亡,并没有统计越南步兵···

实际上,外籍兵团中,很可能也只统计了法国人或部分殖民地军官,而没有统计其他殖民地过来的士兵。

而从其他资料佐证,可见:越南人的伤亡比例极高。

其中,苏元春、彭玉麟奏报中,称:歼真法兵(法国兵)黑兵(外籍兵)千余,法酋数十,客匪教匪数百。

又报:阵斩三画及一、二画间法目首级二十余颗。法教各党首级300余颗···

同样,后来,1960年时,当地老人回忆:大概1000个首级中有100多个是真鬼头。一共解了300多个真鬼头到龙州示众。

一共300多个“真鬼头”,应指的是整个北圻作战(包括后续谅山等地)的法国人,而“大概1000个首级中有100多个是“真鬼头”,则反映出当时法军伤亡中的,法国人与殖民地士兵的比例。

综合来看,法军的实际伤亡,当然远远高于其自己统计的数据。

这或许并不是因为法国人虚报,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把殖民地士兵当成平等的,值得统计的人···

镇南关的实际意义

为何法军不过阵亡74人,就连谅山也不敢守了?

据彭玉麟奏报:镇南关大捷后,“越官越民多来入关通款···越官北宁总督黄廷经纠集各路义民立忠义五大团二万余人,皆建冯军旗号···”

显然,冯子材的胜利,鼓舞了不甘作亡国奴的越南人民。

这一变化,使法军在越南北部陷入困境之中!

因此,波里曾向法国政府拍出电报,悲观地认为:即使派遣再多的军队来北圻,恐怕也不能使远征队避免灾难!

冯子材、彭玉麟等爱国将领意气风发!

彭玉麟指出:由今观之,全越则未可知···数月之内,必可扫荡北圻!(越南全境未必能复,当北部可以全复!)

冯子材更是表示:法可除,越可复,后患可免!

这可不是几个爱国将领吹牛。

当时,外交官曾纪泽表示:自镇南关大捷,洋人“不复似昔日之一意轻蔑”!

而英国则“担忧”:从镇南关开始,中国人可能会有自信将西方人赶出去!


中法战争,最后还是以大清丧权辱国告终。

甚至于,仅从中法战争全局而言,由于海战的惨败,我们在军事上也不能说是胜利的。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抹煞镇南关之战的历史意义!

同时,还需要警惕的是:如今,许多朋友偏信西方统计的历史数据,以为西方人的统计才是“真相”,才是“科学统计”。

因此,许多人自怨自艾,即便对我们在历史上取得的胜利,也加以诋毁、贬低。

其实,在伤亡数字方面,他们的“科学统计”,往往没有把殖民地“炮灰”计算在内!

所以,偏信西方的统计、记载,毫无疑问是不客观的,更是危险的!




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其实关于镇南关战役的过程,中法双方是没有特别大争议的,基本都承认是法国进犯中越边境,最终被中国守军击败,导致了法国在中法战争中被迫一度全线撤退。但关于战役的具体伤亡情况,双方的说法却相差很大。但从另一个方面,其实镇南关战役的意义并不是它真正杀伤了多少法军,而是它极大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并对法国政局产生了巨大震撼,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欧洲国家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看法。


镇南关战役的背景

镇南关战役的背景就是中法战争,而中法战争是法国为了完全控制当时中国的属国越南而对越南和中国南方几个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其实法国对越南的蚕食早在公元1858年就开始了,在公元1862年,法国侵吞了越南南部的几个省。公元1873年,法国开始进入越南北部,越南政府为了抵抗法军的步步紧逼,邀请天地会首领刘永福率黑旗军进入越南。结果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击毙了当时的法军主将安邺(法国名字是弗朗索瓦·加尼埃),挫败了法国在当时就完全吞并越南的企图。

但从公元1881年开始,法国政府决定为在越南采取军事行动拨款,法国在越南攻势再起。第二年4月,法军攻占河内。之后不久刘永福再次应邀率黑旗军进入越南抵抗法军,并在河内与越军一同作战,在河内城中击杀法军将领李威利。但在其它战线,法军则推进顺利。公元1883年8月,法军攻陷越南首都顺化,越南政府投降。之后法军继续北进,当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北圻地区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之后法军攻势凌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克了越南北部的北宁、太原和兴化等地。公元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开始和谈,承认了法国对越南保护权。而且在谈判中,法国代表提出法军将分批从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手里“接防”,李鸿章对此不置可否,但法国人却将他的态度视为了接受。6月23日,一批法军到谅山附近的北黎接防,遭到清军拒绝,法军立即发动进攻,双方战事重启。

清人所画的法军在台湾基隆登陆场景

之后法国迅速扩大了战事,不但在越南北部攻势不断,还派出海军入侵中国东南沿海。10月在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被法国舰队全歼。公元1885年初,法国海军陆战队从基隆登陆中国台湾,向驻守台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同时法国军舰进犯浙江镇海,又击沉了两艘由上海增援福建的中国军舰。3月底,法军攻占澎湖,并开始封锁吴淞口。同时在越南的陆战方面,中国军队也遭遇多次失败,法军直逼中越边境。公元1885年2月23日,法军东京(法国对越南北部的称呼)远征军第2旅甚至短时间通过镇南关攻入中国境内,并炸毁了镇南关的关门。所以当时整个中法战争的战局,对中国是极其不利的,在各条战线都陷入了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开始在广西集结重兵,力图拒敌于国门之外,并扭转不利战局。

镇南关大捷

在镇南关战役爆发之前,由唐景崧率领的滇军和由潘鼎新率领的桂军先是在中越边境与法军的第1旅和第2旅形成了对峙。期间法国东京远征军统帅波也里也曾考虑过集结兵力突破清军防线,攻占广西龙州,阻止清军集结,但经过权衡他感到兵力不足,因此放弃了这一企图。

参加中法战争的清军士兵合影

但到3月中旬,法军增援赶到,波也里将这些援军调拨给第1旅,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唐景崧的滇军。而当时他给第2旅的命令是拖住桂军,防止他们去增援滇军。而在此期间,清军也不断从各地调兵前往广西布防,到3月下旬,清军在广西已经集结起了大约2.5万到3万军队。而当时负责在镇南关布防的冯子材直接指挥的军队有大约4000人左右,他在当地精心选择险要地势,修筑炮台,严阵以待,并对手下将士表示自己“宁死不忍见法军侵入中国境内”。另外附近还有王孝祺所率领的3000余人,等于当时清军在镇南关附近总兵力有7500人左右。

中国军队在镇南关的布防图

而当时在镇南关附近的法军第2旅总兵力大约有2500人,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总共7个营的兵力,还有一个炮兵小队。所以此时在镇南关,清军是拥有比较明显的兵力优势的。而冯子材也看准了这个时机,在3月22日主动出击,袭击了法军驻地文渊。但冯子材的意图将并不是要直接击溃法军,而是在进攻之后迅速撤退,以佯败引诱法军出击。

描绘镇南关大捷的画作

结果法军第2旅旅长尼格里一看冯子材的重兵竟然“速败”,果然按捺不住,决定在第二天反攻。3月23日,尼格里留下了一个连多一点的兵力驻守自己的大本营,自己率领其它军队直扑镇南关。23日清晨,最先抵达镇南关的法军有大约1600人左右,虽然后续仍有援军在不断抵达,但尼格里却认为不应再等,就趁前一天“击败”清军的余威,在清军士气低下时一鼓作气,赢得大胜。

镇南关战役法军主将尼格里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法军似乎打的也比较顺利,拿下了镇南关外围的几处清军阵地,并击退了清军将领王德榜在法军右翼发起的反击。3月24日,尼格里对当时在镇南关之外布防的冯子材部主阵地发动总攻。他的计划是要对冯子材部进行前后夹击,在正面由第111营牵制清军火力,同时派第2团和第143营包抄到清军背后,发动致命打击。但他没想到的是,24日早上是大雾天,由副旅长赫本哲率领的包抄部队竟然在半路迷路了。而尼格里又把当时出现在清军主力身后的一队清军误认为是他的包抄军队,之后立即命令111营在正面开始进攻。结果111营立即遭到冯子材部的猛烈还击,多名指挥官不到1分钟就被打死。中间虽然有两个连一度突进到清军的战壕附近,但已经67岁的冯子材此时亲自手持长矛率领两个儿子及其它清军与这些法军展开肉搏,迅速将其击退。

67岁仍然亲自上阵与法军肉搏的冯子材

而几个小时之后,被派去包抄清军的第2团和第143营才抵达预定位置,他们虽然占领了清军一处堡垒,但在下午3点遭到了清军潘鼎新部的猛烈反攻,其指挥体系迅速瘫痪,多名指挥官被击毙。而在此时,清军也从两翼对留在后方保护法军撤退路线的法军第3团发起了进攻。而此时的法军在各个战线全部陷入被动,尼格里在无奈之下在24日傍晚下令全线撤退。当时参战的一名法军中士莫里在事后回忆时曾这样说道:

那天夜里非常黑,士兵们撤退时没有一个人说话。我们感到非常羞耻和愤怒。我们被迫丢下了很多战友和胜利,逃了回来。时不时会有士兵低声说到有谁失踪了,之后大家就重新沉默下来,为这些损失感到悲哀和痛苦。

法军伤亡及战役影响

所以此战的结果是法军的作战意图完全失败,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不过关于法军的伤亡,清军方面和法军方面的说法却还是相差比较大的。清军战报里的说法都是“毙匪千余”、“斩首数百”。还有“斩真法人五百余”的说法。但法军的伤亡报告说是74人死亡,213人受伤,阵亡和受伤者中分别包括7名和6名军官。其中伤亡最惨重的是从正面对清军发动进攻的第111营,总共有31人阵亡,58人受伤。

所以关于法军的伤亡数字,双方的看法还是差别比较大的,而且恐怕完全信任哪一方都不太合适。因为清军的数字本来就比较模糊,而19世纪的欧洲军队,将阵亡士兵通过病死等其它方式归于非战斗伤亡其实也是常态,所以两方的数字其实都只是给了大家一个参考,真实伤亡应该在两者之间。

当时国内报捷的画报

但镇南关战役的意义却着实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在此战过后,中法战争的局面立时改观。清军乘胜不断对法军第2旅发动反攻,在28日的战斗中致尼格里重伤。接替其指挥的赫本杰下令全线撤退,3月29日法军退出谅山,清军一路奏凯,几天之内又先后攻克了屯梅、观音桥和谷松等地,冯子材甚至已经准备率大军收复河内。而谅山失陷的消息传到法国之后,法国议会在3月30日以306票对149票否决了总理茹费理提出的追加军费的提案,茹费理本人被迫引咎辞职,其内阁垮台。


但茹费理辞职之后,法国的新内阁仍然决定继续战争。此后李鸿章又在英国的调停之下与法国展开和谈,最后在6月9日签订的《天津条约》上认可了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以法军撤出台湾交换清军撤出越南。而当时在战场形势出现了转机的情况下,这个条约也引起了国内舆论大哗,左宗棠更是愤怒地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当然以现代视角看,虽然在镇南关大捷和收复谅山之后,也还不能说清军已经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此战的进程确实和之前的两次鸦片战争有了本质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主导的谈判结果仍然是清朝全盘放弃了越南的控制权,对中国来说,确实是非常遗憾和令人叹惜的。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二旅进攻镇南关,遭到冯子材萃军8营共4000人的顽强抵抗。

3月24日(初八),冯子材萃军和法军第二旅发生白刃格斗,清军友军将法军三面包围,法军大败而逃。

3月26日,冯子材等攻克文渊。

3月29日,攻克谅山。

1,清朝奏章报告法军伤亡情况。

苏元春、彭玉麟奏报: “ 毙敌约数百。”

冯子材、张之洞奏报:“ (初八日)毙匪千余, 斩首数百。”

数据比较笼统,符合清朝当时的作风。

但毙敌数百是有可能的。

法军里面真正的法国人可能死了约百人,但还有一些雇佣的越南兵和越南民夫也被清军击毙,数量也在几百人左右。

法军有大炮运到前线,一般是雇佣越南民夫搬运。

2,法国方面的报告。

黎贡德加尔新:

三月二十三日, “ 总共死4人、伤25 人,总数为29 人丧失了战斗力。”

“(三月二十四日)总共死70 人,其中军官7人。伤188人,其中军官6人。”

加尔新:

“所有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 “ 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

法国人在镇南关战死74人,伤亡约300人。

法国人一般只记载了本国人的死伤数据,对雇佣的越南人伤亡没有记载。

3,越南人的记载。

播歧记:

“ 那年我在龙州,每天都见很多人担鬼头来领奖。” “ 大概一千个首级中有一百多个见真鬼头,一共解了三百多冷真鬼头到龙州示众。”

加上后来冯子材攻克文渊和谅山,法国人共死亡300人是有可能的。

4,冯子材统兵人数。

冯子材当时的职务是广西关外军务帮办,上面还有广西巡抚潘鼎新。

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冯子材接受广西巡抚潘鼎新的节制。

但广西巡抚潘鼎新较为保守,冯子材积极求战。

张之洞给了冯子材一定的进军自主权,但要求冯子材必须在事前事后向广西巡抚潘鼎新汇报。

冯子材能够直接调用的兵力,是他刚刚招募了几个月的萃军,共18营,9000人。

冯子材的军队没有大炮,火枪也不齐全,还配备了一批大刀长矛。

冯子材还分出了5营兵力驻守扣波,保护右翼安全。

清军前线总兵力达到了3万人,但冯子材无权调动其他兵力,必须请示广西巡抚潘鼎新。

法军在越南北部的总兵力达到2万人。

但冯子材在镇南关将冒进的法军第二旅共2000余人击溃,导致法国内阁倒台,终结了中法战争。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清政府难得获得的重大胜利,就不得不提及镇南关大捷,虽然这次没有给予法军重创,但是也极大的鼓舞了当时清军的士气。

根据1885年3月份两天的数据来看,23号和24号法军总共死亡74人,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这对于当时的法军可以说是很大的打击,为什么要这么说?

其实就不得不提当时清军的作战能力有多差,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也还是让法军稍有收敛的。

可能是由于法军太过轻敌,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清朝政府,确实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所以派出的人数也寥寥无几。

如果派出的法军数量更多,或许清军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战绩,也或许会一败涂地,因为当时的清军的作战能力已经装备,实在让人汗颜。

关于这次镇南关大捷,还有哪些不为人知或者是奇葩的故事呢?

(冯子材)

这次战争的背景,主要是由于法国军队,在当年2月份攻破了镇南关,当初也仅仅是为了通过这个小手段来攫取自己的巨额利益。

他们当时认定清政府没有反击的实力,并不想借此全面开战,仅仅也就是竖了一块告示,期待清政府来派人谈判,当时做正指挥的是尼格里将军,随后就将大部队撤走了!

而法军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在他们走越南后不久,清政府就帮助广西军务的冯子材,以及右江镇的总兵王孝祺总计屯兵3万人驻守正南关,设立严密的防线,还不断的增修军事设施。

看到这里,尼格里也坐不住了,就再次杀了个回马枪,但是如今却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镇南关可不是好惹的,然而他还依旧雄赳赳、气昂昂的仅仅带领1000余人。

这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数悬殊的差距,也让这次战斗毫无悬念。

除了法军的先行部队1000人,再加上预备军也就2000。唯一占优势的可就是那些火炮了,法军肆无忌惮的炮击镇南关,也就在法军进攻的当天,清军以压倒性的规模优势,让法军死4人伤25人。

次日不甘心的法军再次进攻,但是当时由于天气原因,法军也只能无奈撤退,当天又阵亡70多人,其中包括三名上尉。

后来根据数据统计,两天时间法军死亡74个人,伤205个,伤亡达出兵力的1/10,这次说是大捷,说白了就是清政府由来已久渴望的胜利,从真正意义上判定,并没有所说的那么玄乎!

清军乘胜追击,希望能给法军以重创,幸好当时他们溜得快,再加上后方有人接应才暂时结束战斗。

法军在3月26日撤抵谅山,集结周边的部队,人数上升到4500人。28日清军大举进攻谅山,这次就比较吃亏了,阵亡千人之多才伤了法军的皮毛。

最大的功绩莫过于让法军司令官失去了指挥作战能力,不得不把指挥权移交给赫本哲中校。毕竟缺乏实战经验,面对那么多的清军心里害怕,最终在深夜偷偷溜走。

当时法军撤退以后,也导致法国的战略布局被打乱,其实从根本上这次战争也算是给予了法国一个警告。

这次战争的胜利,一方面给法国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是推清政府作战能力的最大肯定,当然和法军的盲目冒进脱不了干系。

镇南关大捷来之不易,也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当时双方的差距不是同一级别的,法学院有大范围的杀伤性武器,清军也为此付出了上千人生命的代价!




谢谢邀请:

镇南关在历史上几易其名,在汉朝初名是雍鸡关,后又改为界首关、大南关,明代叫镇南关,“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支援越南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此关经过,1965年,遂改名为“友谊关”。

“镇南关大捷”是晚清对列强开战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不知还有没有之二?有的话,请大家提出来,讨论,讨论。

开战的双方是中国和法国,时间是1885年3月23一4月4日。原因是法国引起的,结果是中国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了辱国的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先说原因:一,直接原因,越南历来是中国的藩属国,可法国强行要改变中国宗主国的地位。1883年,法军攻占越南顺化,强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从而法国想取代中国成为了越南的保护国。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慈禧太后震怒,立即决定向越南派兵,中法开战即始。

二,间接原因,清军在越南北部连连受挫,军心涣散,全线崩溃,法军趁势占领了镇南关。英国人出面调停,中法在天津签下《中法新约》,内容大意是,保持越南的独立性,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中国开放中越边境,还是一起做生意发财。可问题是在越南的清军没有接到停战的通知,还在继续偷袭法国在越南的驻军。法国感到被戏弄了,于是派出舰队在东南沿海歼灭了福建水师及部分南洋水师主力舰,同时占领了澎湖及试图登陆台湾,“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正式向法国宣战。

战争的过程就不再赘述,胜利的原因,我认为清廷起用了七旬老将冯子材是关键因素,他很好地团结了湘军、淮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冯子材爱国情感鼓舞下,各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攻谅山,克文渊,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了重大胜利。

关于消灭了多少法军?各方记载出入很大。

法方记载,死74人,其中7名军官,伤213人,6名军官。越方目击者记述,大慨有1200多。

中方由于派系不同,记载的也有出入,大慨是毙匪千余,擒斩数百,估计在1300一1500之间。

至于法军死伤多少己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胜利了还签下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原因是法国并不甘心于失败,政府又向驻越法军拔了5千万法朗的军费,这是继续战争的信号。而此时清廷己精疲力尽,财源枯竭,没有外国银行愿意借钱给朝廷,也不敢向老百姓增税,怕再搞出个“太平天国”运动,广西招不到兵,内地也无人愿意去广西打仗,实在没办法,又在英国的调停下,有李鸿章出面和法国公使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中国军队撤出越南,越南脱离中国,从此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大捷   龙州   格里   越南   东京   作战   法国   广西   兵力   法国人   伤亡   中国   外籍   中法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