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为什么用南方的第九兵团而不动用就近的东北部队?

两个原因:

第一、国内情况的需要

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共16个军,除了首批入朝参战的5个军外,其余11个军另有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是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后我军遇上的又一场大规模战争,并且是意料之外的战争。

从1949年10月建国至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国内逐渐从军事斗争状态向经济建设转变。除了部分沿海岛屿以外,大陆范围内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基本结束,军事行动多以剿灭土匪、肃清特务为主。

从时间来看,清剿匪特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完全是同步进行。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既是保家卫国,也是震慑国内外反动分子。清剿匪特则是在于巩固人民政权,为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50年代初这两个行动完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解放战争后期,第四野战军的任务是进军中南。不仅仅是武力消灭反动派,更在于创建人民政权。

四野从1949年5月开始行动,从河南一路打到南海海岸线,歼敌30余万人。由于我军推进速度快,相当一部分国民党军落草为寇。单是一个广西,土匪就多达5万人以上!

于是,第四野战军结束大规模战役任务之后,马上转入剿匪斗争。

41军、43军、44军、45军、46军、48军、49军执行华南地区的剿匪、创建地方政权、解放南部沿海岛屿等任务,直到1951年年初才结束任务。47军随第二野战军经营西南,之后担负湘西剿匪的任务。51军、52军、53军、54军大部分是四野进军中南时改编的国军部队,当时还在改编整训中。


在剿匪、创建地方政权、改编起义部队的过程中,个别军一级部队根据实际需要也进行了精简与合并。比如45军158师于1950年4月改编为公安部队,49军于1950年1月一度撤销番号,3个师归广西军区指挥。

邻近东北的由军委直属的华北军区野战军只有一个第20兵团3个军,67、68军拱卫京畿,只有第66军是机动部队,作为首批入朝部队之一已经入朝参战。

第一野战军经营西北各省,其中第19兵团作为全军战略机动兵团,调入中原地区。

第二野战军全部经营西南各省。

第二、国内各兵团中第9兵团综合实力最强。

兵团一级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后期为了适应战场需要组建的战役单位,其主要作用在于打大仗。从1950年开始,随着全国大陆战事的逐渐沉寂,创建地方政权、发展经济成为头等任务,兵团一级部队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于是,从1950年开始,我军开始裁撤兵团一级编制,各军、师归各大军区、省军区直辖。

截止东北边防军组建,兵团一级部队只剩下第9、13、15、19、20兵团。东北边防军也就是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的5个军,都是来自第13、15兵团。第9兵团担负攻台战役的主力,从军一级到营的兵力兵器配置全部打破常规下三三制,改为四四制甚至四五制,总兵力达15万人,综合实力在国内各兵团中首屈一指!

因此,第9兵团理所应当作为参战部队的优先选项。


按照军委的部署,第9兵团于1950年10月下旬到达东北,计划先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换装苏式武器、补充御寒服装,然后再开赴前线作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括毛主席在内,没有人知道第9兵团会马上开赴冰雪覆盖的长津湖。换句话说,无论是哪支部队入朝作战,情况都会像第9兵团一样。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第9兵团的换装工作还没来得及进行,第二次战役便打响了。23万“联合国军”兵分两路向北推进。以当时志愿军的力量,应对西线之敌。

而东线之敌7万余人,大部分是美军。其用意是自东向西迂回,与西线敌军配合作战,合围志愿军主力。

因此,东线战场对于我军来说,已经不能像第一次战役那样只用少数兵力牵制,而是以主力部队迎头而上,粉碎美军的图谋。

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彭德怀向毛主席请示调第9兵团提前参战!

于是,来自江南暖温带地区的第9兵团15万将士,几乎没有在东北停留便踏入了冰雪覆盖的长津湖。不仅要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搏斗,并且要抵制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


令人欣慰的是,15万将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在长津湖战役中大败美军,一口气将美军从鸭绿江畔赶下日本海,彻底稳定了东线战局。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担任东线的主战部队是三野的第九兵团。这支部队原本驻扎在华东沿海,被紧急调入朝鲜作战,后勤保障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防寒经验和冬装,这支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为何不动用有严冬作战经验的东北部队,而要动用第九兵团呢?

一、抗美援朝战役爆发的仓促性。

朝鲜战争是在我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爆发的。当时我国还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大批部队正在转业复原。金日成向我国索要了三个朝鲜师后,就积极进行备战。在没有通知我国的情况下,朝鲜战争爆发了。

我国对朝鲜战争是十分关注的,在战争爆发后,派出了观察员进行考察。在战争初期,北朝鲜军势如破竹,直逼釜山。可是我国参谋部则发现了胜利下存在的隐患。我国多次提醒朝鲜方面防备美军的偷袭,甚至指出了美军可能的登陆点就在仁川。可是朝鲜方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我方的警告置若罔闻。

我国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紧急调动部队,成立了东北边防军。但是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美军在大获全胜后骄狂至极,根本不理睬我国的反对他们越过三八线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领土。

此时,是否参战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苏联为了不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已经决定不出兵入朝。我军当时在武器装备和国内经济条件上,很难与美国抗衡。于是,在是否出兵问题上,我们内部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毛主席拍板,彭老总挂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由于北朝鲜军主力尽失,美韩军推进速度很快。我军入朝的时候,美韩军已经推进到了鸭绿江边的楚山,与我国隔江相望。这些美韩军对我国境内开枪开炮,肆意挑衅。我们可想而知,如果我国不出兵的话,我们东北边境将是什么景象。因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正确选择。

二、我军入朝的第一批军队主力就是东北部队。

我军的一贯传统是慎重初战,为了打好这场战役,我军第一批进入朝鲜作战的部队,当然要调动我军最精锐的部队。在当时,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当属第三、第四野战军。这两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打的大胜仗多,作战经验丰富,装备好,战斗力强。

再加上气候和地理环境原因,党中央首先考虑的是四野的部队。当时的军委战略机动兵团十三兵团,就承担了这个战略任务。这个兵团当时部署在河南,下辖第38、39、40军,在调到东北后,将驻守当地的第42军也划拨给了它,入朝后这支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来又加强了第50、66军,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全部兵力。

在第一次战役中,与敌人交手的还是第十三兵团的这几个军。这几个军是四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是我军王牌中的王牌。在第二次战役中,这支部队主战西线,将美军一举打退到三八线附近。在这场战役中,第38军还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声。

三、调动第九兵团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调第九兵团入朝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的事。调这支部队入朝,主要是它当时没有战略任务,成为党中央手中的一张王牌。这支部队装备精良,人员配备充足,下辖第20、26、27军,每个军都下辖4个师,是我们准备用来解放台湾的部队。

但是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公然干涉我国内政,派遣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用武力阻挠我国解放台湾。由于当时我们的海空军实力不强,解放台湾的作战就此搁浅下来。于是,党中央决定将这支战略机动部队调入朝鲜,给美韩军以沉重打击。

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由于有山脉阻隔,被分为东西两个战线。东线美韩军为美军第10军,下辖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第3师,美第7师,南韩第1军团,下辖韩首都师、韩第3师,共计5个师的兵力。

我军的作战意图不仅仅是阻止这支美韩军的前进,保障西线我军的侧翼安全,还要准备在崇山峻岭中歼灭敌军,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为了达成这个作战目的,我第九军团争分夺秒紧急入朝,未能换上高寒地带的冬装。

第九兵团的指战员们,在高寒地带穿着南方薄薄的衣衫,顶风冒雪跨越雪原。由于后勤补给无法及时到达,部队中出现了大批的非战斗减员。最终,第九兵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将美韩军赶下了大海。

至今还有老战士耿耿于怀,他们认为如果我军的后勤补给能够跟上,美国的王牌陆战1师将不复存在。那些经过这场战斗的美军也都魂飞魄散,他们逃出生天后,对中国军队恐惧万分,再也不敢原地抵抗,在摧毁了上十万吨的物资后,仓皇从海上逃走了。

结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党中央调第九兵团入朝参战,是因为原四野主力和东北的第42军都已入朝参战,而美军封锁台湾海峡,使得我们准备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处于无用武之地。因此,党中央调第九兵团入朝担负起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把美韩军赶下了大海。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东北哪里还有兵团级建制的野战军部队?众所周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已经发展到110万以上的大军,可是真正具备野战能力的,只是“东北野战军”的80万精锐。而这80万大军,早已在1948年11月底全部挥师入关,东北全境当时只剩下30万地方部队。

这些地方部队均隶属于“东北军区”指挥,大抵在1949年春,“101”不再兼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政委的职务,而是专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和华中、中南局书记。

此时东北军区的一号首长,换成了历史爱好者比较熟悉的高书记(东北局书记),打仗不再是第一要务。

到1949年6月,东北军区除了所辖各二级军区、军分区的武装之外(多为独立团),真正的作战力量只有七个步兵师和一个警卫师,甚至连一个军级建制都没有!

并且这些地方部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都远低于已经南下的四野精锐,所以就野战力量而言,东北其实已经空了,因为全区已没有大规模的敌人,最多有几个土匪在闹腾。

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的1950年6月,别说东北,整个长江以北地区,解放军留驻的野战力量也非常有限了,此时我军的总体部署呈现“南重北轻”的状态:第一野战军远在大西北、第二野战军经略西南、第三野战军准备攻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刚刚解放海南岛。

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在大陆基本解放的态势下,仍然抽调四野的三个王牌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重新调整建制为第十三兵团,驻于河南中部地区,以随时应对各个方向的突发情况。

换句话说,1950年夏天,第十三兵团作为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预备队,已经是秦岭以东、长江以北诺大地区,我军唯一的野战兵团。

而这个兵团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被迅速调往东北,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以防不测,前面说了,东北地区当时已无其他兵团级野战部队。

然后的事情大家知道了,鉴于战争形势的迅速恶化,1950年10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改称“志愿军第十三兵团”,下辖第38军、39军、40军,以及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准备转入农垦的第42军,作为第一批参战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如此一来,东北地区再次又空了,从南方调回来的四个军级作战单位,一下子全部入朝参战,并且以这四个军为基干,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战役中,四野的四个军都部署在战场的西线,因为西海岸方向最危险。沿西线北上的,也是美军的主力第八集团军,考虑到美军的装备水平和火力强度,四野的四个军勉强够用。

但问题是,另外一支美军第10军,同时正在沿东海岸北犯,很显然,若想遏止阿尔蒙德第10军的推进,增加志愿军的兵力是当务之急。

(需要增援的方向)

也就是说,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必须火速增调至少一个兵团的野战部队,纳入到志愿军的作战序列,投放在东线战场。

为什么一定是兵团级部队呢?因为美军那是“头号军事强国”,我们跟敌人的装备差距太大,况且美第10军加上配属的韩军,亦有10万之众,如果我们增援部队去少了,怎么可能达成战役任务?

困难在于,之前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北地区,解放军已经不再有兵团建制的野战部队了,注意一下,如果不计入起义部队,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只有16个野战兵团。

除去已经入朝的第十三兵团外,其他15个兵团,在1950年10月的整体情况如下:

第一野战军

第一兵团,1950年4月,番号已经撤销,各军直属于西北军区(一野),部队集结在新疆进行剿匪和农垦。

第二兵团:1950年8月,番号已经撤销,各军直属于西北军区(一野),部队集结在河西走廊地区,兵团部则已调往北京组建装甲兵司令部。

第十八兵团:1950年4月,番号已经撤销,所辖各军已转隶西南军区指挥,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

第十九兵团:仍然保留建制部队集结在陕西和宁夏地区,兵团部兼陕西军区。

所以第一野战军此时,仅保留着一个野战兵团的建制,也就是杨得志任司令员的第十九兵团。


第二野战军

第三兵团:1950年5月,兵团番号已经撤销,所属各军直属西南军区(二野),部队分散于四川东部地区。

第四兵团:1950年5月,兵团番号已经撤销,所属各军直属西南军区(二野),部队分散于云南地区。

第五兵团:1950年5月,兵团番号撤销,所属各军直属西南军区(二野),部队集结于贵州地区。

所以第二野战军此时,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兵团建制,三个野战兵团番号全部撤销。

第三野战军

第七兵团:1950年5月,兵团番号已经撤销,所属各军直属华东军区(三野),部队主要集结在浙江以及沿海地区担任警备。

第八兵团:1950年7月,兵团番号已经撤销,所属各军直属华东军区(三野),部队主要集结于沪宁线上担任警备。

第九兵团:仍然保留建制,是整个华东地区以及攻台战役的战略预备队,部队集结于淞沪和苏南地区。

第十兵团:仍然保留建制,部队集结于福建地区,兵团部兼福建军区,主要筹备攻台战役。

所以第三野战军此时,还保留着两个野战兵团建制,其中一个在福建前线,是不可能调出的,能够用于机动的只有宋时轮第九兵团。

第四野战军

第十二兵团:1950年4月,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北调组建海军司令部,部队分散在湖南地区,担负剿匪和警备任务。

第十三兵团:已调回东北并参战。

第十四兵团:1949年8月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北调组建空军司令部,所属各军或者划入其他兵团、或者归属野司直接指挥。

第十五兵团:仍然保留建制,兵团部与十三兵团对调后,仍兼广东军区,所属部队集结在华南沿海。

所以第四野战军此时还保留着两个野战兵团建制,其中一个在两广沿海,战备任务很重;另外一个第十三兵团,已经千里迢迢调回东北参战了。

(宋时轮剧照)

华北军区

第二十兵团:1950年8月,兵团番号已经撤销,所辖各军直属华北军区,担负京津冀的卫戍任务。

看见了吧?四大野战军16个野战兵团,抗美援朝开始时,仍然保留建制的只有5个兵团,即第九兵团(三野)、第十兵团(三野)、第十三兵团(四野)、第十五兵团(四野)、第十九兵团(一野),其中两个不能动,一个已经参战。

那么我军最强的是哪两个野战军啊?明显是三野和四野嘛,既然是揍美国鬼子,先上去的一定要选精锐。何况原定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是粟裕将军,指挥一部分三野部队自然更顺手些。

所以在十三兵团出动以后,确定要第二批入朝参战的,其实只有唯一的选择:第九兵团。

其实这些问题,军委早就研究过了,在第十三兵团还没有入朝的1950年10月初,第九兵团已经奉命北调,抵达山东境内的津浦路两侧,一边抓紧整训补充,一边随时待命入朝。

抗美援朝战争的规模,肯定是越打越大的,所以第十九兵团随后也入朝参战,而第二野战军也重新组建了第三兵团,以陈赓为司令员开赴战场,包括重组的第二十兵团等等。

然而这些都是后话,在1950年10月这个要命的时间点上,能够紧急增援东线战场,并且使用铁路调动最便捷的,当然也是军委提前确定好的部队,一定是宋时轮第九兵团。

而其他保留建制的兵团,各方面条件都不满足,至于新组有力兵团,那是需要时间的,而军情如火,哪里还有这个时间?

某种意义上,使用来自南方的第九兵团,也是敌人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客观来说,就算第九兵团的冬装充沛,也不太合适投入盖马高原的作战,气候反差太大了,指战员们实难适应,这就跟四野下江南一个性质,非战斗减员相当多。

可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宋时轮和第九兵团15万干部战士们,难道还能有一丝犹豫和退缩吗?




第一批入朝的全是东北野战军的几个王牌军一一38军、39军、40军、42军,东野的四个军负责西线作战,这是主战方向;华东野战军的第九兵团是华野主力中的主力,紧急征调第九兵团赴朝是防止敌人沿东线包抄我志愿军,第九兵团不负重托,在长津湖地区设伏,重创美军,战功显赫!




1948年东北野战军入关前,拥有雄兵百万,真正入关作战的却是八十万强的兵力,似乎还留有二十万在东北。但事实上,东北野战军的作战主力部队是全部南下了,全体十二个步兵纵队里,每个纵队又补充进一个原属地方军区的独立师,加之炮纵和铁道兵纵队,可以说打大仗的部队都入关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了。而留在东北的基本是负责治安以及在部队编制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社会服务人员,毕竟东北已经不在会有大的战事。

为准备抗美援朝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其实是南下的十三兵团,还有已经决定提前整体转业、马放南山的四十二军,由于有了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还没有脱下军装的的四十二军重新整装并最早开赴鸭绿江边,待一次战役开始时,十三兵团加四十二军还有原华北兵团五十五军一同进入朝鲜了。也就是是,东北这时已经没有大建制的作战部队了。

而随后的二次战役作战,仍然需要大量精兵强悍部队,所以,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三兵团就是最直接适应的力量,而国内其他如何部队都不可能用那么短的时间调集到位。这应该是提问者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兵团   部队   野战军   朝鲜   番号   东线   志愿军   作战   野战   我军   军区   战役   美军   四野   我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