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适合什么人读?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这部小说是非常值得阅读至少两次的难得的名著。

我觉得他更适合十八岁以上的人读,或者有过一些痛苦经历的人读起来更有积极的感受和启发。


我曾两度多次阅读这本书。第一次是大学时,只读过一遍,读得很浅显,很多内容没有读懂。尤其没有在孤独主题上有多少收获,只是在母亲的勤劳和坚持、父亲在情感上对母亲的依赖,家族的繁盛和最后的灭亡上有一些浮在表面的体会。甚至那些体会里,有我不能承受的东西。

再读《百年孤独》是在三年前,读了四五次,有的内容甚至不下十次。我真正融进了故事,找到了与故事里的人物和作者的一些很深的共鸣,然后又让自己从故事里走出来去照镜子,找到了自己。

这次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关于孤独是什么。孤独就是一个存在,它陪伴我们从生到死,无论我们是否认识他。

小说中,几乎没有人不经历致命的孤独,真正能走出来的却没有一个人。这些人,是一面镜子。




马尔克斯

我想把我自己对这个百年家族中的成员的认识,写到这里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也想遇到更深刻的见解,使我成长。

1、痴迷上科学实验的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贝恩迪亚,发现新事物,走向一条不归路,至死孤独。

父亲是西班牙后裔,因为被同村人嘲笑,决斗中打死人,带着新婚不久的母亲和一些村人,踏上了新的征程,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靠近加勒比海的马孔多小镇。在这里重建家园,父亲成为一个族长式的人物。

吉普赛人的闯入,使勤劳的父亲放下族里的事情,做起了各种研究,又在神秘吉普赛老人的引导下建了炼金室。

父亲是理想,母亲是现实。父亲最终脱离了现实,活在诞忘和孤独里。母亲包容和陪伴着父亲,父亲的死,是一个王者的死,活着的瘦小母亲却继续她的被父亲遗忘了的家族责任。

父亲健忘,认识父亲,体会父亲可以从百年孤独开始。




2、一生奉献的母亲,老年依然在孤寂中奉献,直到老的再不能老。

活到百年的是母亲。

这是所有母亲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母亲几乎都一个模样。

母亲不顾一切地去追逐离家出走的大儿子,没有找回儿子,却带回了全新的自己,给这个家找到了致富之路。

母亲用她的爱,一生操劳和奉献着,保护着她的子孙,却唯独最难理解儿女们的孤独。她能以一己之力救下次子,却不能解救把他们从孤独中解救出来。

晚年时,人生的阅历使母亲终于认识和理解了她的孩子。母亲的心中总有遗憾,然而她却总能让操劳弥补遗憾,哪怕老得不能动。

她清醒着陷入自己的孤寂状态,直到死去。母亲的坚强与伟大,深入人心。




认识母亲,可以从百年孤独开始。

3、成家创业、建功立业却又一度迷失,最终走向孤独的次子上校。

推动一个人的是他已知的,而不是他未知的;阻住一个人的也往往是他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

上校贝恩迪亚是第二代次子,他的结婚不是因为爱,打仗也不是因为爱,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怀疑和对外界的恐惧,他需要保护自己。

他一生却大部分时间在战争中度过,书中所说,三十二次战争没有一次成功,他却成为统帅,被人们暂时记住。

因为战争他变得越来越无情,因为战争他逐渐迷失,迷失在荣誉和权力中。但最后,他却放下了这一切,回到马孔多的炼金房,炼小金鱼度余生,孤独到死,再没走出那个小世界。

有多少战争不是迫不得已,又有多少的战争不会给人留下重重的疤痕?

上校十七个儿子没有一个活下来,上校有很多女人,却没有一个爱人。

4、二代长子,最平常却也最神秘的人。

何塞·阿尔卡迪奥,他的孤独来自身体的本能。

青少年时,因为窥见了母亲的身体,产生了爱的欲望。被一个常到家里帮忙的成熟女人诱惑,他走向了欲望。

却又被吉普赛女孩吸引,追随女孩,离开小镇。经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多年后带着唯一的礼物——“饥饿”,回到家。又被母亲收留的养女吸引,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两个人离开家,在马孔多没有人的地方建了自己的房子。

他用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和妻子,却又为妻子救下了就要被执行死刑的亲弟弟上校。

长子身上更多的是本能,亲情在这种强烈的本能的覆盖下微不可见。

救了弟弟没多久,他却死在自己家中。

5、孤独、勇敢的养女丽贝卡。

丽贝卡是一个孤女,父母死后她带着父亲的信找到了马孔多。

虽然母亲待她如亲生女儿,但记忆却在她的血脉里,保持着吃土的偏执。她敢爱,敢做,先与钢琴老师相爱,即使和妹妹爱上同一个人,她并没有因对妹妹的爱放弃自己的爱情。

可是,丽贝卡却在一次又一次婚期被延后中发现自己并不满足于钢琴老师对她而言有些软弱的爱,选择放手,接受回家的野人一样的哥哥。

她敢爱,敢当,却因不为人理解和自身的傲气,在丈夫死后陷入自己的孤独。




6、怀疑自己有些自卑的次女,孤独一生,却在临死前找到归路。

《论语》里有: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用在次女阿玛兰妲身上很贴切。

阿玛兰妲不算漂亮,但气质文雅。她和姐姐同时爱上钢琴老师,钢琴老师却把她当妹妹,爱上姐姐。

为了阻止姐姐嫁给钢琴师她甚至下了毒咒,却真的应验,她从此以为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霉运。

姐姐放下钢琴师选择了回家的哥哥后,依然爱着钢琴师的妹妹,抚慰着他,终于使钢琴师爱上自己。阿玛兰妲却始终没有嫁给钢琴师,直到他死去。

当她又与二哥的好友兼战友相爱后,依然没有嫁给他,也直到他死。

已经不再年轻后,由于渴望和孤寂,她却险些与自己的侄子发生关系。

阿玛兰妲生性善良,害怕自己不能够给所爱的人带来幸福,认为自己是个不祥之人。

临死前,她却醒悟,重新爱上自己,爱上所有的人,释放了善良的天性。

我觉得,她对自己的这种不信任,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

你若愿意觉悟,问一下你的身边人就会发现,这种不自信常常使人们放弃更好的人生可能,而选择折磨自己。

7、上校的妻子,心被爱占据,一个没有时间孤独的人。

心有大爱,少有孤独。

上校的妻子蕾梅黛丝,比上校小很多。他们结婚时,她还未成年。但她却是一个装满了大写的爱的人,她的爱给到每一个人,她的爱让这个家沐浴在爱里。

可是,当她离世,人们又都各归其位。

她是一个少见的天使一样的人,这样的人,她们共同点就是爱人的能力,爱具有母性,但不同于母亲的责任。

8、第三代同母异父的兄弟,是短暂生命的转折,却留下了后代。

阿尔卡蒂奥被枪决,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贝恩迪亚家族的人,却在临死前感受到了家人尤其是祖母对他的爱。

这是二代兄弟俩分别与同一个女人生下的两个私生子。

9、第四代女儿蕾梅黛丝和双胞胎儿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蕾梅黛丝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纤尘不染的心,不谙俗世,以飞毯飞天的方式离开了家。

蕾梅黛丝让人想到很多美丽的女孩,天生尤物,或许还被人称为祸害,但她们自己内心却十分纯洁。

阿尔卡蒂奥第二的时代已经开始有殖民入侵,他也有过辉煌时,将火车运回了马孔多。后来,在香蕉公司做工人,参加罢工,亲眼目睹三千工人被骗惨死,血流成河,带着强烈的记忆,他把自己关在祖父的银器房里再没出来。

奥雷里亚诺第二是世俗里最常见的有过辉煌的人,他年轻时因为看上了妻子的美丽,追到很远,把她娶回家,却发现自己娶回的人冷漠无情,和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

他又找了一个并不漂亮却懂得情爱的情人,靠着情人的天分,掌握了财富密码,赚尽了富贵,却因马孔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也开始没落。

这个男人很典型也并不罕见,他喜欢享乐,拥有大众喜欢的个性,同样有他的软弱之处。

曾经富贵和喧闹,却最贫穷时,担负起了养家的责任,也最贫穷时体会到了孤独的相守。

繁华尽处,他在将死之时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可以过得更充实的人生。

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妻子费尔南达,是一个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堡里的女人。她在少女时期被父母压制了美好天性,冒充王室后裔培养,镀了一层金身,却渐渐把自己当作了金。

她冷漠无情,孤独一生,不爱人,也无人爱,非常可怜。

10、第五代叛逆女梅梅、堕落儿子阿尔卡蒂奥和阳光女郎阿玛兰妲·苏。

梅梅被母亲费尔南达限制在条条框框的贵族规矩里,但是她并不是贵族。表面成绩优秀,擅长弹钢琴,顺从母亲,实际上她的顺从只为省去麻烦。

她喜欢上了工人,那个男人却被母亲设计致残,母亲把她送到自己曾经学习的修道院。梅梅在修道院里生下一个男婴,被修女送给母亲,至死再未见任何家人。

阿尔卡蒂奥生活的时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最富有的时代,他被太祖母寄托了振兴的厚望,却是一个只知道享乐、惯于撒谎、穷奢极欲的人。最后发现太祖母藏的钱财,反被痛恨他的村里孩子打死后,抢走钱财。

阿玛兰妲·苏,最像第一代母亲,她美丽、阳光,一直在外求学,嫁给一位飞行员,生活安逸,却顾念着家乡。

她和飞行员丈夫回到家乡,却和自己的外甥(梅梅的私生子,一直不被费尔南达承认)有了感情,她离开丈夫,留在家乡和唯一的第六代生活在一起。

大出血而死。

11、第六代私生子,博学多才,喜欢上姨妈和马孔多一起消失。

他孤独,不被认可,却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在学习上,他非常有天赋。

但是,那些已经存在的过去,却影响着他的命运。

他喜欢上明知可能是自己姨妈的女人,依然义无反顾。他真的不知道结局吗?或者,他只是不相信,认为自己可以不一样。

12、第七代,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咬死。

一个没有未来的孩子。




总结

任何一个单个家族都有兴亡,都不会永世存在,只是时间长短。但是,总有离开这个家族的人,他们也许将走向新生。

家族里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像镜子一样照进我们的生活,照见我们自己。我们便通过这些人,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也认识孤独,孤独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孤独。

《百年孤独》是一剂解药,它让限于孤独的人打破孤独,不再感到孤独。

这部小说对我最大触动是:

让我认识到形形色色的孤独,学会接纳孤独,跨越孤独,在孤独中成长和收获。

让我深深体会爱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马孔多的消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它是宏观问题。但一个人如何活着,却是自己的问题。




备注:

《百年孤独》有它的时代背景,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前辈在一次演讲中建议必读《百年孤独》,作家余华也曾说《百年孤独》是影响最深的一本长篇小说,我也曾在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

所以,我觉得如果喜欢文学,更要读一读《百年孤独》。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这是小说里很经典的一句话。我觉得,可以不用“偿还”这两个字。





《百年孤独》我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过两遍,读两遍不是因为第一遍没读懂,而是因为读的版本不同。

第一次读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 黄锦炎 、 沈国正 、 陈泉三个人合译的,据一些懂西班牙语的朋友说,这个版本翻译水准还是不错的。

但问题是这个版本并未得到马尔克斯的授权。马尔克斯1990年来中国时,发现在自己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中国的书店堂而皇之售卖着中文版的《百年孤独》,大为光火,声称死后一百五十年内都不会将作品授权给中国大陆出版。(当然,后来他还是违背了自己先前的话,与中国出版商达成了谅解)

但你要说这个版本就是盗版,对当时的中国出版者也有点冤枉,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版权公约,所以国外作品往往是拿过来翻译了,直接出,并不会向国外作者要授权,更不涉及版税问题。所以在当时中国人看来,这不算盗版。

第二次通读的版本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范晔译本了,这也是马尔克斯正式授权首次在中国出版的版本,迄今据说已经销售了一千多万册,理论上,应该有一千多万人读过这本小说了,但究竟有多少人真的读完过,却很难说。

我在网上不止一次看到,《百年孤独》被列入难读书目,且往往在榜首位置。后面评论里总是跟着无数附和之声,说这本书不知所云的,名字太乱的,故事混乱的,各种理由充斥。

读《百年孤独》是不是一种叶公好龙的行为?《百年孤独》究竟适合什么人读?

无论是时间的深度,还是人物的广度,《百年孤独》都是纷繁复杂的。加上陌生的文化背景,不易记住的重复名字,对一些读者而言,这本书成了一个迷宫。我们可能刚一进入就迷失其中,不得不放弃寻找出口的努力,而简答地翻墙而出,决定从此再不踏足其中。

我之所以上来就先说我读两个版本的故事,其实是想告诉各位读者,《百年孤独》尽管看上去如此迷幻,但其实并不难读。即便在多年以前,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拉丁美洲的长篇小说,第一次见识这种写法,《百年孤独》的阅读对我也不是一种困扰。

除了两遍从头到尾的通读,我至今还会时常拿出这本书读几页,某些段落我已经很难说清究竟读了多少遍。因为每一次读都能让我感到不同的惊喜。

这本书太有趣了,你在其中看到不同的人生,有人在政治的风浪中起伏,有人在自闭的读书中寻求解答,有人被情欲操纵着,放浪形骸,有人在爱情的痴魔中癫狂。

如果你记不清名字,就试着先进入是书中,先进入某一段情节,缓缓而行,把它拆开来看仔细,马尔克斯会向你展示一段充满魅力的故事。

当你被某一段吸引之后,不妨再开始扩大你巡游的范围,一点点进入其他故事,那些精彩会在峰回路转间慢慢展现,最终带你进入忘我之境。

如果你想要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奇思妙想,书中那些个性不一的人物,绝对不会让你感到乏味、冗长。

如果你试图在其中找到思想,抛开陌生的文化背景,你将看到人类共同的欲望,与永远无法如愿以偿的孤独。

如果你希望了解历史,在马孔多一个小镇的变迁里,你将看到人类历史上曾无数次上演过的戏剧。即使发生在一个如此不熟悉的环境里,操着不同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历史的发展却总是似曾相识。

马尔克斯曾说,《百年孤独》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概括,我甚至想说,它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射。

很多人都是因为《百年孤独》而熟悉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但马尔克斯却并不喜欢这个定义,他曾多次说,他写的不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写的就是拉丁美洲的现实。

但作品一旦发表,作者就部分失去了对它的掌控,毕竟《百年孤独》中大量非现实的描写,比如丧失记忆的失眠症、白日飞升的女人,夜晚出现的死者灵魂、被蚂蚁拖走的尸体、神秘的羊皮卷,让读者很难认同这就是现实,也让魔幻就成了马尔克斯自己摘不掉的标签。

但对读者而言,我们却无需在意标签,更不用去探讨故事的真实性,只要耐心地跟着马尔克斯,进入这个迷宫。

记住,这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感动的迷宫之旅,千万别急着寻找出口,那除了徒然增加焦虑外,还会让你失去阅读本书的乐趣。

事实上,当你沉浸入一段段的故事中,逐渐发现它的美妙时,你不但会忘记最初寻找出口的目的,甚至会希望不要找到出口,继续徜徉其中,陶醉其中。

对于那些刚一进入这本书,就迷糊的读者而言,我也有些建议:如果你此时觉得难以读懂,那它就是不适合此时的你阅读,完全不必觉得我读不懂就是我有问题,或者是这本书不过是浪得虚名。

先不要着急丢掉,毕竟一部名著放在客厅醒目位置,还是可以充门面的。

不妨等一等,也许你终身都不会再翻开这本书,那它就彻底不适合你读。也许你再次偶然翻开,试图了解,发现还是和它难以沟通,如同陌路,那就再放下,也许可以留给儿孙。

但也许,你忽然发现,当年你看不下去,看不懂的那些文字,忽然间像一个蓓蕾在春风里绽开了,有了色与香,你看到一个之前不曾理解的世界,蓦然在眼前清晰而深邃起来。

很多相识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相处很久后,在某一天,突然听到心底有一个地方发出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相识时刻。

不存在某本书只适合某类人的问题,只存在是否适合你,取决于,你能否听到心中的回响。




《百年孤独》适合我这种愚人读。

你在读百年孤独时,你读到了什么?

一、孤独的宿命

布恩迪亚家族从老布恩迪亚开始,有科学家(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有政治家(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有艺术家(梅梅),有富豪(奥雷里亚诺二世)……哪一个不是孤独终老?至此,我想起了红楼梦,我相信没有人能逃脱孤独。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优美的文字

马尔克斯的文字行间洋溢着韵律美,短句干脆有力,长句优美贴切

以真理的力量,我在我所征服的世界里永生。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情爱什么感觉?像地震!

三、光怪陆离的故事

神奇的南美大陆,流浪的吉普赛人,智慧超越人类极限的梅尔吉亚德斯,一副纸牌预测过去未来的庇拉尔,白日升天的雷梅黛丝……

未完待续……




首先,作为西方現代派文学巨著,《百年孤独》适合所有文学爱好者阅读。其次,掌握马尔克斯小说的解读方法,读懂《百年孤独》不是难事。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力作。它将魔幻与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与斗争,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搭建了一个庞大丶瑰丽的魔幻世界,反映哥仑比亚一个叫布恩迪亚的家族100年间七代人的命运曲折。小说通过“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启迪人们思考哥仑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

虽然马尔克斯是以讲故事的口气进行叙事,但没有一个贯穿到底的中心故事。故事的时间跨度有100多年,小说人物众多(38个),且几代人的名字大同小异,加上魔幻丶象征丶书中书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极大挑战了读者的阅读耐心。

我个人的阅读方法是笔记式阅读。将小说人物名字按历史年代列表,这样以来,有效规避了马尔克斯魔幻无序的时间“障碍”,便于掌握时间跨度,更便于根据人物梳理故事。

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那里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形式,历史上充满了各种魔幻。马尔克斯的祖母非常擅讲各种民间魔幻故事,这极大的影响了马尔克斯,用他自己的话来讲,《百年孤独》是为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马尔克斯创作手段的魔幻丶象征,就简单容易多了。

《百年孤独》从将来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影响了中外许多作家,聂鲁达称他是“继塞万提斯”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纽约时报》更评价该书是“继《创世纪》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这本书适合什么样人读?

我觉得,凡是认识字,有阅读能力的人,都适合阅读这本书。当然,做为世界长篇小说名著,对于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的人来说,可以列为必读书目。

一一这部小说,因为它独到的艺术成就让作者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的领奖台。

一一评论界对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一一“魔幻现实主义”给予充分的肯定。作者向人们展示的景象仿佛是一个神话世界。他极善于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描绘着虚构的一切。小说一问世,就引起了世界文坛“爆炸性”的震撼。

一一人们从《百年孤独》这本书开始重新发现了拉丁美州原来还有这样一位作家,这样一种写作手法。新颖、奇特。尤其是小说的开头写法,绝对不一般,欣赏一下这种开头:“多年之后,面对枪决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多年之后,这是“将来过去式”(人们为此发明了一个新的时态名词。)一开头就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埋下了种种神秘的伏笔。

一一《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他们居住的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以及到消亡的历史。内容非常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不可思议,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历程。画面也吸引人,有和中国大陆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一有时间的朋友,可以一睹为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百年孤独   费尔   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   富贵   上校   父亲   孤独   母亲   现实   适合   家族   版本   时间   故事   财经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