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院为什么都缺医生,而那么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都去哪了?

我是学临床的,当年我们宿舍有七个人,现在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人还在从事医学相关的专业,其他四人都改行了,从经济收入上来说,改行的那四个姐妹要比我们混得好得多。

虽然医生看上去很体面,但门槛高,私人医院没有保障,公立医院要编制,这两年编制越来越难考,跟公务员的难度不相上下。即便考上了编制,还要考医师证,考主治医生,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压力很大。

还有一方面,就是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成为高危行业,都说医生是一只脚在医院,另一只脚在法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惹上官司。

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属于按部就班的类型,毕业后回老家考了乡镇医院的事业编,我们的运气还可以,第一年都考上了。在乡镇医院上班,听上去体面,但工资不高,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这份工作对我们来说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另一位女同学没有考上事业编,在一家连锁药店上班,工资比我们还少,幸亏她家庭条件好,家里不指望她的工资,工作对她来说就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

其他四位同学,一位开母婴店,一位卖家乡特产,一个跟老公从事装修,还有一位继承父业卖肉食,她们四个,现在都是小富婆,有钱有闲,经常在一起聚聚,我们几个干医的,时间就没那么自由了。

当然,人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能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我很知足。我希望国家能给医学毕业生更多的机会,留住更多的医学人才,我们的卫生事业才会越来越好。




医院不是缺医生,而是缺编制,很多刚毕业的医生看不到希望,只能另谋出路了。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情。


有一个朋友,前几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医学院),在上学期间就考出了医师证。本来想的是毕业之后先参加工作,等工作稳定了以后再考研进修,这样会更有竞争力。

于是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家乡,一个县级市的人民医院,进入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科室,当起了实习医生。

在他们医院,像他这种名牌医学院毕业的并不多,本想着熬上个一年半载就能拿到编制和职称,但这一熬就是三年,三年之后依旧没有拿到编制。

在这三年中,他每个月的工资扣除各种费用之后,每个月到手还不到3000块,大家试想一下,一个经过五年苦读的正规医学院的高材生,每个月才拿到这一点工资,让谁谁也不会心理平衡;更何况他还是他们科室的顶梁柱,即使那些挂着主任医师牌子的医生,很多时候都要请他帮忙诊断。

恰好在这个时候,某个全国著名的保险公司招聘人伤理赔员,当然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医师证,于是他随便投了一下简历,就被通知录取了,而且给到的待遇比在医院至少要高出一倍多。

面对这种诱惑,他左右为难,和家人商量之后,家人也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于是就辞掉医院的工作,进入了保险公司从事人伤的理赔工作。

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他依然在保险公司,只不过换了一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给到的待遇等各方面,都非常不错,甚至都比他在医院时的科室主任的收入还高。

现在他说起来,依旧没有后悔选择现在这个工作,而面对医院的各种事情,他说起来都是辛酸泪,因为在一般医院都是讲究论资排辈的,这个资是指进医院的时间长短,并不是真正的个人医术。

所以,现在医院缺医生是一个社会通病,因为有很多人是占着坑,不干活的。




看病难的本质是缺医生,缺医生的根本原因是投入和收入巨大反差,普遍医生工资待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更别想全社会尊重医生了。

现在医院基本上都招医学博士,尴尬的是哪来那么多医学博士?招院士、博士都是个噱头,最好能有,因为医院有了院士、博士就上档次了。更搞怪的是保安还得是博士毕业。

没有院士、博士,那就退而求其次,招硕士研究生吧。什么都狗模狗样学西方的,就是待遇从来不说。招个医学博士月薪给0.5万,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还不要的,那招个硕士研究生就给0.4万元吧,或者更低。画个饼如何如何……

医学博士出来至少也有35岁了,而35岁还不能够独立的。刚刚出来也需要接受免费义务实习、培训、轮科轮岗等考验,这只能做伸手党啃老族了。还有35岁就业也是一个坎,轻易没有谁会招35岁的人进单位。

医院老医生一个顶10个,反正就是连轴转累得够呛也没有谁会倒杯水。听说医生高工资高待遇,就是没有谁愿意做医生。也是网上听说的:医生几套别墅几辆豪车几架私人直升飞机。真的这样还会缺医生吗?

今年医生数听说超过发达国家,而应该刨除不是医生的医生部份。400多万执业医生,有一半以上是执业助理不能单独看病。有一半根本看不了病:公卫医生负责公共卫生服务,防疫报表……科研医生写论文,后勤医生做后勤保障,行政医生负责行政管理,影像医生包括X光拍片、CT、核磁共振、B超检查等等。

各司其职各个岗位都很重要,但儿科医生、急诊医生和麻醉医生的稀缺,分数再降就是免费培养,基于医闹医暴医赖因素还是很难突破窘境。于是就有了临床第一线医生过度劳累疲劳猝死的现状了。

最好还是解放中医中药,不管中医西医,是卫生员、救生员都可以上。医学博士很好,将近40岁刚刚上班遇上心情不好的病人家属,卒,某医学博士享年40岁……




不是缺少医生,是缺少医院想要的,高于自己医院平台的医生。大多数的县医院想要本科生以上,规培生进院按人才引进算,研究生更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我们这样来看,之前毕业的本科以下的人要去哪,能去哪?


不止医学院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难道医院就不是这样的吗?专科生在二三线城市的县医院是常态,本科生在二三线城市里的大医院是常态,研究生在二三线城市的三甲大医院也是常态,换了一线城市呢,可能研究生连县医院都很难进去。

还有医院的本科室医生,可能去了更好的医院进修,甚至进一步去读研、读博,或者下乡,那么医院医生少也不足为奇了。


为了生活,有一部分学生可能选择了另谋出路。更是有一小部分可能并不想从医,上医学院可能就是被父母逼迫或是愣头选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我有位熟人在小学当校长。有一次闲谈中,我问他一个问题,现在师范类毕业的大学生多如牛毛,为什么学校仍愿请临时工当教师,也不愿意招录正式教师?

他解释说,事业单位录用正式工要受到编制限制,每所学校录取多少人,都要有指标,校长没有权利随便招人,就是教育局也没这个权利,由事业编办掌握。

我又提出疑问,明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为什么不增加指标呢?还请那么多临时工当教师?

他笑着说,一个正式教师一个月要一万多元钱养,一个临时工教师一个月只要三五千元钱养。

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清楚了其中的奥妙。

其实,医院与学校都属于事业性单位,每年录用多少人,同样受到编制限制。

医院除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之外,其他医护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工,他们与医院签订了用工合同,不属于正式工,随时都有解除合同的可能,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正式工都有区别。

医院招收临时工完全是根据本院工作需要。不增加人手,医院的工作忙不过来。但医院没有招收正式工的权利,只能向上面申请要指标,上面能否增加多少指标,受编制限制,编制又是根据本地的财政预算得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地方能拿出多少钱养活这些靠财政拨款的人,吃“皇粮”的人多了,财政要有实力支撑,否则就要受到限制。

请临时工就不一样了,财政不要承担一分钱,完全由本单位想办法解决。医院由财政负担一部分,自己创收一部分,医院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创收的效益自行解决所需要的的人员,请临时工不仅所付工资少,还可灵活用工,随时可以辞退。一举两得。

现在医院招录医务人员,受到学历的严格限制,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想进一所三甲医院,最起码也是研究生,还要经过笔试面试过关才有希望进入。由于受到高学历限制和指录指标的控制,很多学医的大学生难于找到正式工作,他们要么就是被医院临时录用,要么进入更低一级的医院或到私人医院就业。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到与医疗相关的行业中工作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正式工   医生   医院   临时工   常态   科室   院士   医学院   毕业生   研究生   工资   博士   指标   医学   教师   医学院校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