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何称呼中国为sino?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中美贸易战,不是China-U.S. trade war,而是Sino-US trade war;


中国石化:sinopec;


中国重汽:sinotruck;


中日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些译文中,指代中国的都不是China,而是sino。西方国家为何用Sino来指代中国?是不是和日本将中国译为“支那”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sino这个前缀的由来

首先要说明,sino虽然在西方被用来表示与中国有关的事物,但并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组合词前缀,含义是“东方”、“东方的”。1986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中,对sino一词的解释为「构词成分可表示中国的」。

  • sino这个词的前世。追溯英语中sino这个前缀的前世,就不得不追溯到拉丁语或者希腊语。我们都知道,英语、法语、德语,均是拉丁语系,法语里Chine和德语里China前头都发类似于“西”的音。而拉丁语中有“sinae”这个词,希腊语中有“sinai”这个词,意为丝国、丝国人。在公元2世纪前叶的西方文献中,有马其顿商人遣使到达Seres(东汉)的首都Sera(洛阳)的记载。
  • 事实上,英语中的sino,的确是从拉丁语“sinae”或者希腊语“sinai”来的, 这两个词在拉丁语或希腊语中表示的意思均是中国。所以,很多人以为这个称谓和日本音译中国为“支那”有关,是讲不通的。早在公元前,sinae这个词就已经进入了西方,而日本将中国译为“支那”,已经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了。
  • 那么在拉丁语或者希腊语中,sinae或者sinai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很多学者认为,这个词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仍然是外来词,一般考证认可来自于阿拉伯语中的sin,而阿拉伯语中的sin,则又来自于古印度语梵文cina。
  • 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教古籍《摩科波罗多》中,就有cina一词的记载。公元前5世纪,中国正处于东周到秦帝国过渡的过程中。古印度语中cina这个词的发音,很可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古印度语中用cina来表示秦国的,秦人。也可能表示东方,产丝国。总之,表示中国这个地方。
  • 当然,目前为止,古印度语中cina这个词的由来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学术意见。但我们均可以认同,这个词来自于东方某个最先与古印度接触的群体,这个群体产丝。
  • 至此,我们基本追溯清楚英文中sino这个前缀的由来了,东周至秦汉之交,古印度地区有了词汇cina;这个词译为阿拉伯语,成了sin;希腊人和罗马人与阿拉伯人接触,这个词进入拉丁语和希腊语,成了sinae和sinai。最终,这个词进入了英语,成了英语中指代东方产丝国的一个前缀,用来指代中国。

sino这个词溯源中的一些疑点

  • 如果说拉丁语和希腊语中的sinae和sinai来自阿拉伯语中的sin,似乎证据不足。公元前3世纪的的阿拉伯人尚处于蒙昧期,也没有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很难想象他们会先于希腊人知道中国。
  •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的副使到达了安息(波斯帕提亚王朝)。安息与希腊人的塞琉古帝国接壤,塞琉古曾经统治整个波斯,安息就是由造反的波斯帕提亚部族所建立。。张骞副使所探访的身毒(印度)就是希腊的印度王国。所以说,希腊人要么是从中亚的希腊人口中得知中国的,要么是从波斯人、塞人、粟特人或者印度人这些跟中国已经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口中得知。所以这个词汇并不是来自于阿拉伯语,而是直接来自古印度语。
  • “秦”字是浊音声母。而sin是清声。希腊语、印度语中都存在浊擦音,不大可能把“秦” 读成 sin。然而,“晋”是清音声母,Sinai更有可能是从这个音来的。

结论

我们可以知道,英语中sino这个前缀,是一个外来词,是从拉丁语和希腊语中继承过来的,与日译“支那”没有任何关系。而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的sinae和sinai,则来自于阿拉伯语或者古印度语。即使是来自于阿拉伯语,那么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古印度语。而古印度语中的cina,则是对东方产丝之国的称呼。

公元前,西方人通过转了十八手的语言终于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产丝之国,也终于在东汉时期,首次有商团访问了洛阳。这次访问,中国在拉丁语中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




看似简单的题目,如果要给出比较满意的回答还真的不简单。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英语的前世今生,也就是英语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一般认为,英语单词足足有50万,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native speaker(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至少要掌握20000个单词。不过,在这20000单词中,却只有大约2000个属于英语“核心”词汇,即土生土长的英语单词,其它则都是“外来的”。

比如题主问的Sino就是一个外来词,Sino是法语,它的祖籍确是拉丁语,意思是“中国,会中国的”,如,Sino–America 中美,sinology 汉学,等等。

那么,英语的外来语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因为英国人在历史上也是饱受屈辱,屡次遭到外族入侵,自己的文化反而越来越没了踪影。

居住在今天英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几千年前直到公元元年左右,一直都使用居尔特语——也就是说英语起源于居尔特语,而最初的居尔特语却在英语中消失了.英语也该属於居尔特语。

不过,从公元450年开始,来自北方的西日尔曼人征服了英国,因此日耳曼语才真正是英语的起源。来自日耳曼语的词汇就是英语的核心单词,如以下6个基本动词,get、give、make、have、take、do。

只要熟练掌握这这几个词的用法便可学会英语对话的基本动词。而且在日常会话中反复出现的基本词1000词中,六、七成都是日尔曼语词汇。如果牢牢掌握了基本词汇,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就能显著进步。

此外,英美国家的语言学家们根据这一特点为英语学习者编纂了两本非常好的词典,深受全世界英语学习者的好评: 一本是《牛津》,另一半是《朗曼》。这两部词典都是用英语解释英语,而所用来解释单词词义的英语就是英语的核心单词。如果英语学习者在手头准备一部这样的词典,势必如虎添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会有质的飞跃。如上述Sino,词典的解释就是China。而sinology的解释就是,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especially their language,litera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另外,1066年,英国又被人入侵了——这就是Norman Conquest(诺尔曼征服)。这一次又带来了大量的法语单词(以前回答过了,不再赘述)。因此,英语单词的来源就可以确定一下,即拉丁语,法语加上日耳曼语,其中外来词占80%,而核心单词即中国人说初中英语词汇只有大约2000左右。不过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即听说读写四会的话,也就够用了




「Sino」跟「孔夫子(Confucius)、功夫(kungfu)」一样,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一个事物有多种称谓很正常现象,如「中国文明」也可以叫「华夏文明」。

「中国石化」的英文,就以「sino」为构词词根:Sinopec,「pec」是「石油化工」的缩写:

而中国石油却用的「China」:

在英文构词成分中,「sino」既是词根也是前缀,是不能单独使用的「非单词词根」:

西方诸语言中的词源考证是个大学问,起码要懂拉丁文、古希腊文,因为英语、法语中凡是「高大上」一点词汇基本来自这两种语言。

我连英文都马马虎虎,我不敢随便百度一下,搬运一些我分辨不了对错的东西。

那么,我只有「诉诸权威」,引用英语词汇学专家汪榕培教授的论文:

(注意:权威不是说绝对正确,而是结论相对比较可靠,而且有信息源给你提供线索。这个世界是术业有专攻的,我不可能什么都懂。你病了,需要找医生,这就是一种诉诸权威和专业。)

汪榕培教授认为「Sino」的词源是汉语的「秦」:

汪榕培. (1986).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外语与外语教学(1), 8-14.

「Sino」并不是直接从汉语进入英语的,演变过程是:汉语-阿拉伯语-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英语

汪榕培, & 常骏跃. (2001). 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7(4), 70-73.

其实「China、sino」词源考证有很多争议,没有取得一致,作为外行没有能力衡量众多说法中的可靠性,也不敢随便下言之凿凿判断。

只搬运一种,供读者参考。

比如我看到有些人把这个贴出来,这个图片又没有一个信息源,你、我都不认识上面的文字,何以见得这上面就有cina这词呢?

我不是说这是错的,而是这根本就是想当然而已,就算是对的,你、我也没有办法明白,根本就不懂上面说了什么。

如果你从某个研究专家转引过来,可以交代一下信息源,可以核实真假,这我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我稍微查阅了一下,这是古印度文献《摩柯婆罗多》【俱卢野之战】中的插画。

总之,我分辨不了,举证责任不在我。我也懒得继续去查。

-------------------------------------------------------------------

所以,我只能明白,且认为可靠的只有两点:

1、「Sino」是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2、在英语中,「Sino」是不能单独使用的「非单词词根」。

至于「Sino」词源说法众多,来自汉语「秦」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秦』的发音到底是『丝绸』还是『秦国』,都是有很对争议的。

我没有能力判断,我也不想百度一些转手了十八次的信息,拿出来唬人。

其实,能有理有据讨论这些问题,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

中国只有少数几个大学开设拉丁语专业,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作为汉奸本来是要被枪毙的,就是因为懂希腊语,毛拍板说要把周作人养起来,搞出版工作。

详见:唐弢,《关于周作人》(《鲁迅研究动态》1987年05期)一文所述

懂一门冷僻语言,改变了周作人的命运。

周作人翻译的希腊语作品:



第一眼看成了sina!开个玩笑!

sino 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很少,许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西方人怎么称呼我们,大家学习的英语都是用china来指代中国,所以sino很陌生!

sino是古希腊对中国的称谓,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的历史非常遥远,主要分布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持续了约650年,具体 相当于中国的东周到西汉初年。这段时间中国和古希腊有没有产生经济贸易往来有各种说法,但是缺乏统一意见。

古希腊称呼中国为sino 的原因也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来自秦(Qin),根据发音有一定相似之处(我听不出来),一种认为是来自古蒙古部落戎狄,还有一种认为来源于中国丝绸(这个 发音有一定类似性,个人以为可信度比较高)。

希腊文明后来虽然被毁灭,但是古希腊的许多词汇被拉丁语继承,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拉丁语渗透到欧洲各民族的语言中,sino产生了很多变种,例如:china,cina,sina,只不过由于sino比较古老,现在使用范围已经很小,加之sino产生的时代背景,指代范围较小,已经无法用来描述现在的中国,所以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这里顺便要说说另外一个词汇:支那!

这个词高频出现在抗日神剧,日本人经常轻蔑的称呼国人为:支那人,去年的港毒分子也高喊:支那人!

古印度人读中国人成为cina. 这个词和sino渊源很深,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称呼最早就是由印度传入欧洲,高僧翻译梵文佛经时根据音译把cina翻译为“支那',这个词被日本人广泛采用,开始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最近大火的“妖猫传”主人公空海,正是把“支那”一词引入日本的第一人,此时的支那不但没有贬义,甚至还有褒义。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对中国十分鄙视,“支那”这个迅速贬值,成为日本蔑视中国的代名词,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日本政府规定不管中国国号是什么,以后再怎么变,一律称呼国人为“支那”。

民国初期,许多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在公开场合称呼日本为“倭人”(倭是中国对日古称,原来也没有贬义),还用“japan”的音译称呼日本人为“假扮”。

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我是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Sino,就是「中国、东方」的意思, 这个词只能作为前缀使用,不能单独讲。西方社会有时使用「Sino-」来表示“中国(的)”的意思,但是「Sino」均为连接词,并非单独用来表示「中国」之语。如表达中美,中日,中欧关系等场合:Sino-US;Sino-japan:Sino-Euro。SINO就是中国的形容词,多用于组合词的前缀,是一个前缀,权威词典的解释:1986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中,对sino一词的解释为「构词成分可表示中国的」。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o或其变体,如中国模具(sinomould),中国石化(sinopec)等等。

SINO是希腊语中表示中国的称谓,法语里Chine和德语里China前头都发类似于“西”的音,它们的共同语源应当是梵语中的cinah,后者来自Qin(秦)。还有一个希腊语过来的表示中国的形容词,就是Sinaean,这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词,词根除表中国外,尚有“神居住的地方”之意,但是肯定和Sinai西奈山或西奈半岛没有联系。以英语为例(其他西文情况类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认可的考证为:古印度语梵文cina和chinas-希腊语Sinai/Serica-古拉丁语Sinae-后期拉丁语Sinology,但古印度人为何使用cina目前没有定论。 疑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目前有多数学者认为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 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希腊语   阿拉伯语   中国   古希腊   外来词   法语   汉语   支那   拉丁语   前缀   日本   英语   公元前   这个词   古印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