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凭什么是五常之一?

五常是45年敲定的,法国的影响力至少前四的存在,还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就是要今天,法国的实力依然在世界前列。

法国在欧洲除了自身,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的一部都是法语区。会讲法语就是上档次的表现,各国王室和贵族无不以讲法语为荣,法国文化本身就是高端文化的代表。

欧洲有句谚语叫做“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三色旗就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深刻影响者欧洲众多国家。巴黎公社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法国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思潮都对世界有很大影响。

法国在世界各地也有广泛的实际影响力,加拿大的魁北克;拉美的海地、圭亚那;非洲的北部和西部,马达加斯加;亚洲的叙利亚与黎巴嫩,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岛国。这些地方要么是法国的殖民地,要么是法语区,可以说影响力遍布各地。

特朗普嘲笑法国二战迅速投降,靠美国的拯救才重新复国。但法国总统马上就回敬川普,回敬的是什么呢?

就是世界头号强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老美,实际上也是靠法国才独立的。美国独立战争无论海军还是陆军法国都是主力,华盛顿只不过带着人打酱油而已。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国送给美国的,其中就有美国靠法国才能独立的意思。

而沙皇俄国长期也是法国的盟友,靠法国的支持与德国对抗,沙俄的皇室也是以讲法语为荣。

至于英国其实也是脱胎于法国,英国的开山祖师诺曼底公爵本身就是法国人。英国翅膀硬了以后拼命嘲笑法国,本身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德国统一战争为啥要打法国,其实也是法国对德国南部影响太大,不打德国无法完成统一。

就是到了今天,法国也是政治、农业、工业、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影响力都很大的国家。如果说只有三常,法国或许入围不了,但只要是五常,法国肯定还是有一席之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英苏四个国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抗战14年,伤亡3500万人以上。苏联抵抗德军伤亡了2700万人。英国坚决不投降与德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美国尽管加入战局最晚,但为打败轴心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几个国家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般都没有什么异议,但是二战中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沦陷投降的法国,又凭什么能与四国一起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呢?




按理说法国是根本没有资格入常来主导世界秩序的。二战结束之后,法国的实力跟英美苏比起来差得很远,是英国硬把法国拉进来的,要不然法国是绝对不可能进入五常的。英国在法国入常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1943年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重大胜利以后,美国就开始考虑着手建立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并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作为欧洲的老牌帝国,英国人很清楚,经过二战自己已经疲惫不堪,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在美苏这两个新霸主的面前,自己的话语权有些力不从心,战后的欧洲很可能被美苏两国控制,他急需一个伙伴来打破美苏的这种夹攻。


其实早在英美苏三国开始商讨成立联合国之初,英国就非常反对,并不情愿其他国家加入联合国主导世界秩序,包括美苏两国。但是美苏在战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导者已经成为了现实,尽管英国不服气,但这个事实他得承认。


此时的英国虽然没有了曾经的辉煌,但也是当时世界上除了美苏以外最强的力量。因此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怎么也得有这三个国家在里面。



但这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英国很可能会在以后的国际事务中被美苏共同围堵,这对英国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中国还在美国的支持下入了常,英国更是倍感压力。


为了制衡美苏在联合国中的地位,英国要求将同在欧洲的法国也纳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下,以此来保证英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与美苏抗衡。


英国希望通过抬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以在未来的欧洲巩固自己的地位,从而在欧洲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以免战后的欧洲苏联一家独大,不符合英国根深蒂固的“大陆均势政策”。


同时美国想要插手欧洲事务,自己也能够理所当然地成为代言人,丘吉尔的这一想法与也不希望苏联在欧洲一家独大的罗斯福不谋而合,美国也不希望便宜了苏联。



在丘吉尔的最初规划中,并没有把中国纳入世界大国的计划之中,丘吉尔曾在1943年3月表示未来的联合国应该是以英、美、苏三个大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在下面设立欧洲理事会和亚洲理事会,其中欧洲理事会仅仅由欧洲国家组成。


不过英国人的小算盘遭到了美苏两国的否决。美国人明确表示未来的世界必须由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决定。美国的态度相当坚决。


除了英国人看不起中国,斯大林也一直反对给予中国与英美苏一样的大国地位,认为中国不配与他们平起平坐。


直到1943年10月莫斯科外长会议时,美国以减少对苏援助为威胁,斯大林才同意签署了《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在联合国成立过程中,苏联一直都排斥中国的加入。



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附近举行规划联合国宪章,解决联合国成立主要问题的会议时,因为苏联不愿意与中国一起议事,会议分两部分举行:第一阶段会议由美英苏参加,没有中国的参与。第二阶段是中美英三国参加,苏联没有参与。就连决定联合国最终成立的雅尔塔会议都没让中国参加。


苏联看不起中国,对英国强拉入伙的法国更看不起。斯大林一直不承认戴高乐领导下的“自由法国”,反对法国参加计划中的国际组织。斯大林蔑视法国在二战中的狼狈表现。斯大林认为投降德国的维希政府才真正代表了法国,法国根本就不配作为战胜国一起分享胜利果实,应该作为战败国接受惩罚。



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 美国方案是由中美英苏四个常任理事国和七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又提出将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在更晚些的时候,还提议巴西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遭到了苏联的反对。


苏联明确表示暂定为中美英苏四大国,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不再增加新的常任理事国,并将常任理事国的数量明确写入基本文件不得更改。



就这样,在英国的帮助下,法国成为了联合国的五常。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会议时,法国识趣的拒绝了与中美英苏一起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在宪章上签字,它认为自己根本没资格在宪章上签字。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目前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法国。但是在联合国在筹备建设之时,法国并未被考虑在内,甚至中国的合法席位也面临着威胁。这其中的原因今天环环就为大家来解答一下。

德国、日本、意大利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灾难,涉及全世界60多个国家,几十亿人口,超过半亿生命消逝。在此重大历史灾难面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先提出构建联合国的想法。其实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还有一层目的,就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

罗斯福最初的建议是由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组成维护世界秩序的四大警察,之所以将中国考虑在内一方面是因为二次大战中,中国方面无论是参战规模和战后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试想庞大的联合国如果缺少了当时中国的几亿人口,那还算是全球求化的组织;还有一点,就是美国有意示好中国,拉拢中国(民国政府)抗衡苏联,牵制日本。

然而罗斯福的这一建议,最先不服的就是斯大林和丘吉尔。斯大林只希望世界上有三大国家那就是苏联、美国、英国,那么联合国就应该由这三国为主导,显然,斯大林不希望东方还有一个大国和自己平起平坐,也担心中国会成为美国遏制自己的工具;英国不希望中国进入,最担心的还是香港的主权问题,担心日后中国拥有话语权后收回香港。

在美国希望中国在,苏联、英国希望中国不在的大背景下,法国这个二战中贡献并不突出的国家被英国想方设法加了进来,当然英国是希望日后法国能和自己并肩作战,形成在联合国内的话语权;而美国认为英法都是资本主义阵营,这样就等于‘五大警察’中就有四位(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对于对抗苏联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中国当时希望自己能留在“五常”之中,那么法国加入自己也不得不同意;因此法国的加入事实上也是英美苏中三国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法国最终能够位列五常之一,这个过程非常坎坷,法国最该感谢的人当时戴高乐,正是因为戴高乐的坚持,才博得法国重新获得大国地位的机会;其次,法国人该感谢丘吉尔,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法国才能取得五常地位。

法国在一战当中表现的非常勇猛,但是在二战时的表现却非常尴尬,这个被称为“欧洲最有力量的 军事大国”的法国,在与德国对战时,表现差强人意,仅仅在短短的45天中,,以贝当元帅为首投降派便迫不及待的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法德停战专约》。

法国的急速败北,令同盟国的“战友”们表现出极大的震惊,法国很难战胜德国大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如此快速的溃败,确实令人有些恼火,因为法国投降之后,陆海空三军立即被解除了武装,从此成为“旁观者”。

法国人在美国人高大的形象瞬间崩塌,他们难以置信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向对法国的 价值和力量的看法, 一瞬间便被推翻了”

要知道,当时的法国依然具备战斗力,尤其是海上军事能力依然保留着极强的战斗力,而且法属的北非和西非甚至没有受到波及。

如果法国当时能够坚挺一些,将政府迁往北非继续与德国作战,以法国海军的实力与英国联手,在世界的海域上将有压倒性的制海权。

同时,法属西非和北非, 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紧邻意大利、巴尔干、西班牙 3 个半岛,有法属西非和北非作为盟军基地,伺机寻找机会打回欧洲也并非不可能。

罗斯福对于法国的做法极度失望,正因此事,罗斯福打心眼里瞧不起法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一群软蛋,在整个二战中,法国甚至没有一丁点的贡献,并且气愤的说道:

“法国是一个被瓜分的战败国, 无人领导, 无力偿债, 它的支配权只能等待遥遥无期的战争结束。”

在罗斯福眼中,法国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偌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带领军队与德国一战。

二战胜利以后,美国的地位超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苏联而已。

戴高乐此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想法和决心,并且将他自由法国的构思对罗斯福进行阐述,并且希望能够在盟国中取得应有的大国地位。

戴高乐的这番澎湃的理想演说,并没有能够打动美国人,甚至美国人觉得戴高乐的想法非常可笑,罗斯福对于戴高乐的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令罗斯福极度失望,根本不愿意再将任何重任托付给这么一个孱弱的国家。

二战以后,美国的地位空前,罗斯福自然也开始以全球的角度为美国寻求利益,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便是世界安全问题,对此罗斯福早已有自己的构思,他打算由美 、英、苏 、中四个国家来负责未来保障世界和平的重担。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最初的规划当中,只有“四常”,法国坚决被排除在外,罗斯福对此举的原因说明也非常简单,因为这四个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流出了自己的鲜血,简言之,这四国为最终同盟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罗斯福的言外之意,法国在二战当中的军事贡献只能与一些小国同列,根本没有资格加入到四国的行列当中来。

从罗斯福的说辞当中,给我们一种“罗斯福是一个性情中人”的强烈认知,但是我们都知道,罗斯福身为美国总统,他的很决定都是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考虑,并不以个人情感、意志为转移。所以,罗斯福坚持拒绝法国恢复大国地位,除了法国在二战中表现不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罗斯福曾在1943年1月,与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见面时,详细探讨过帮助法国重新回到强国行列的问题,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罗斯福对此表示悲观。

他与丘吉尔和艾登会晤时,也曾经表露过自己的心声,他认为德国溃败之后,法国也没有必要再保持军事建制。

由此可见,罗斯福不仅对戴高乐恢复法国大国位置的想法并不赞同,而且他还想希望进一步对法国进行处置,甚至可以说是有想法肢解法国,从罗斯福这样的想法来看,他并不希望法国重新成为大国,而希望法国成为一个可控的政权。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四国会议上,将主要成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磋商,少一个国家参与其中,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有利。

罗斯福的算盘自然打的很响,但是他的想法早就被丘吉尔看穿,显然,丘吉尔并不想对罗斯福处置法国这件事袖手旁观,为此,丘吉尔表现十分积极,他与罗斯福的态度截然相反,积极帮助戴高乐的法国恢复大国地位。

罗斯福不简单,丘吉尔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对法国的大力支持自然有他的理由。

德黑兰会议中,美国与苏联提出一个重要决议,即战后全面解放殖民地,或者有一部分由他们派人帮助殖民地人民进行建设。

丘吉尔虽然身处“三巨头”之列,但是英国还是以美苏为主导,解放殖民地这种事情,显然是将矛头指向法国,同时也指向了英国。

英法同属欧洲殖民大国,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范围极广,影响力也很大,如果真的执行解放殖民地这样的策略,英法将会大幅度受到削弱。

英国虽然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但是此刻却早已没有当年的辉煌,在美苏的制约下,丘吉尔也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急需一位与自己站到一起的“盟友”,同为殖民大国的法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丘吉尔以“唇亡齿寒”为自己的策略底线,坚决支持法国重回“大国俱乐部”,在此期间,罗斯福猝然离世,杜鲁门捡漏成为总统。

但是杜鲁门的上任并没有使法国的处境改观,杜鲁门在大方向上依然坚持罗斯福定下的方针,对法国的压制一刻也没有放松。

但是戴高乐并不气馁,积极为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做出努力,他先是与苏联达成友好关系,随后,在美英与苏联关系紧张时,又积极的“趁虚而入”,借着丘吉尔的支持获取各方面的利益,其中就包含与英国一起捞取好处,趁机重返北部印支。

为了防止法国倒向苏联,同时可以维持欧洲的平衡,法国在戴高乐的带领下,居然真的一步步走出深渊,重新带回大国行列,并且争取到了“五常”之一的位置。

其实法国重新回到大国行列与“五常”之一,更多的并非依靠自身实力,而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使然,当然,也离不开戴高乐的坚持不懈。

关于法国的实力,还有必要提,因为法国当年加入五常虽然主要是形势造就,但是法国本身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美、英、俄、中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国,法国往往会给人一种平平无奇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法国是2018年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尽管在2020年的表现不尽人意,很可能被英国赶超,但是它的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且有法属西非的存在,法国对其的绝对控制便是最大的资本,毕竟法国的外籍军团可是实力强横,而且有非洲法郎的存在,法国对西非国家经济上的控制力,远不是其他国家都比,这也是法国在欧盟占据重要分量的原因之一。

法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很强,不仅拥有航母、阵风、洲际导弹,而且拥有全球基地,营级兵力全球投放的硬核实力,可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

所以,法国在二战中输的很惨,但是却依然能够成为五常之一,靠的是戴高乐、丘吉尔的努力,靠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造就了地位,更是法国后期自身实力的恢复,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二战期间,德军进入法国境内前,法国人是这么宣传他们的陆军的:我们的陆军,是全欧洲最强大的!没有之一!

仅仅39天以后,法国全境,都成了德军的地盘。这个时候法国人叹了口气: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其实那时候希特勒整个人都懵圈了,他以为和法国之间的战争,必将是旷日持久的残酷严峻的,结果就跟过家家一样。希特勒表示:我还没用力,你怎么就倒下了?

实际上,法国的陆军实力的确很强。不光拥有170万陆军,而且还有被他们视为铜墙铁壁的马其诺防线。可面对德军的挑衅时,法国人的表现却异常怂包。


一、法国在二战的表现,实在令人喷饭。

1936年,希特勒将3万德军,开拔到了莱茵非军事区。其实这是一种试探,他就是想看看法国人什么态度。结果法国只是口头警告了一下:兄弟,别乱来啊!

尝到甜头的希特勒,总算长长地松了口气,随后疯狂的举动就开始了。

1938年,希特勒派遣德军强行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理由很简单:这里的德国人比较多!

捷克斯洛伐克都气炸了,立马喊英国、法国等大国来评理。结果法国人只是叹了口气:收手吧,阿希!

希特勒呵呵一笑:收手?好,我立马收手给你看!

1939年9月,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波兰是英法的盟友,这下法国兜不住了啊!再怎么劝也没用了,只能舔着脸皮向德国宣战了。


但问题是,从宣战到交战,法军却耽误了足足7个月的时间。等他们真正交火的时候,波兰坟头上的草都齐腰了。

不光波兰麻烦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这3个紧挨着法、德两国的小弟,也都遭受了德军的猛烈袭击。

眼看着小弟们都要光荣牺牲了,法军这才冲到前线,要跟德军拼命。可拼命要是有用的话,还要战术干什么?

1940年5月13日,德军开拔进入法国,仅仅过了39天时间,法国就宣告战败了。法德双方来到了贡比涅车站,这里是一战结束时德国向法国签订投降书的地方,如今德国如法炮制,让法国也尝尝这种滋味。

这个车站在历史上的戏份是非常多的。

法军不是没有反抗过,可他们刚冲到前线,就遭遇了德军的3面夹击,不得不和英国军队一路后撤到了敦刻尔克港口。差点儿就被德军全歼了。


二、二战表现如此差劲,为何法国还能入选五常?

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各国大佬聚了个餐,打算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因此联合国就这么诞生了。联合国里最重要的成员,当然是五常了。

我们都知道,五常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

  1. 中国在二战中,为抵抗日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3500万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效地拖垮了日本。自然当仁不让。
  2. 美国在二战中,投下了两颗决定胜负的原子弹,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沉重打击了日本。而且也派了不少人去欧洲作战,自然也没问题。
  3. 英国在二战中,成为了西欧最后一个坚持与德军作斗争的国家,成为了反法西斯的精神支柱。而且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能入选也说得过去。
  4. 苏联就别提了,在二战欧洲战场上,付出了2700多万人的生命,不仅拖垮了德国,而且成为了击败德国的主力。入选也没话说。

可法国凭什么?一个仅仅39天就举双手投降的家伙,凭什么能够进入五常呢?难道就凭他们投降速度快吗?

实际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英国需要一个欧洲的帮手。

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在二战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再也不是英国了,而是美国和苏联。

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不复当年的辉煌了。过去英国独霸一方的时候,永远都在帮助欧洲的老二、老三去打击老大。他们的国策是: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

可如今英国的威胁,已经不在欧洲大陆了,而是美国和苏联。那这个时候他们自然要调整国策,多拉一个帮手进入五常,可以使得英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资本。

所以说,丘吉尔是坚决支持法国进入五常的,英法结盟,才能勉为其难地以西欧霸主的身份,与美国、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抗衡,形成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局面。

第二,法国说到底也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法国对世界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大的。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就曾经深刻影响到了全世界。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著名的思想家,都来自法国。

他们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生而平等且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等等。正是这些思想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才使得现代社会变得如此光明,世界各国的革命思想,其实多数都基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否则,在座各位包括我,很有可能还在地里为封建主耕地呢!

而且,法国在波旁王朝时期,本就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国。到了拿破仑时代,更是成了称霸欧洲的霸主。这样的国家,对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且深远的,让他们加入五常,似乎也说得过去。


第三,戴高乐的努力。

戴高乐这个人,可以说是现代法国的大救星。当年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法国成立的时候,戴高乐不愿继续在伪政权工作,只身跑到了英国,组建了自由法国政府,继续与德军顽强对抗。

这事儿对法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对抗政府的存在,那二战结束后,列强只会把法国当成二鬼子的生产地一般来看待。

事实也是如此,苏联的斯大林,就一直坚持否定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他认为维希法国才是法国的代理人,是二鬼子生产地,必须要严厉处置。

可戴高乐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一边积极对抗德军,一边则开始进行外交拉拢策略。他先促成了英法结盟的事实,随后又不厌其烦地希望得到苏联和美国的支持。

正是戴高乐的努力,使得丘吉尔找到了为法国说话的理由。这才让法国如愿成为了联合国五常之一。

也正是这位戴高乐,在1964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了欧美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可见戴高乐的眼光的确很长远。


总结:从殖民地的态度来看,法国也能进入五常。

过去列强们在全世界抢夺殖民地,法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非洲,法国拥有众多殖民地。不过伴随着二战的结束,大量殖民地宣布独立。

可偏偏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殖民地,不愿意脱离法国的管理。很有意思吧?他们宁可成为法国的附庸,也不愿意放弃法国的管辖,这就是法国的影响力了。

就目前来看,法国的海外省就包括了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马提尼克、留尼汪岛等。海外地方行政区,还有: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这些地方的人,都愿意继续跟着法国混。原因很简单,如果自己出来单干,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混到法国这地位,可能永远都不会。而且法国的福利机制,也是殖民地老百姓们不愿意放弃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法国   戴高乐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苏联   联合国   欧洲   英国   德国   殖民地   德军   美国   中国   大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