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70年代,本生产队常年平的的经济收入来源如下:

1.粮食:8万多斤,按0.1元/斤,计收8000元;

2.甘蔗:9万公斤,按0.03元/公斤,计收2700元;

3.养猪:集体卖肥猪收入约500元;

4.粉坊:收入约500元

5,柴油机:抽水、打米,打粉

等收入约600~700元;

6,其它收入约200元




你想知道这些吗?我来给你讲过去我们的生产队。在集体生产队时,随着所处的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经济收入也大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要农林牧副渔并举,仅种粮食是没有什么收入的,因为粮食除了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以外,就是社员家庭的口粮,虽然算劳动价值也折合了钱,但不是现钱,同时也被自己口粮消费了的。要看得到现钱,必须是从副业中出,有的地方喊穷,劳动价低,年终分不到多少红,问题就出现在没有较好较多的副业上。

在们这个地方,地少人多,靠近工厂,接近城市,对大力发展副业有着极为优厚的地理条件。我队就是在保证公余粮上交任务和社员的基本用粮以外,有计划地发展了集体副业。

副搞得好与不好,也和搞农业一样,还要靠队长及副业队长的能耐,当然项目由生产队决定,我队重点有以下几个项目:

一、选择性地种蔬菜水果,地里种菜,田里栽藕,坡上培植柑橘树,地边及塘边等栽桃李树等。特别是蔬菜,我们队是长期留有蔬菜地,即使是大伙食堂缺粮时期,但由于菜多,哪怕是好菜要卖给了工厂,老白菜叶,萝卜叶,莴笋叶及大春的茄子、瓜类等管够,我们队上二十几户约九十来个男女老少没有饿死一个人,社员照样干活,学生照样读书。只是因无油水仅吃几个月的菜叶子,虽然吃饱了但有些人吃了身上发生水肿,在大队医院吃了几天黄金籽糠粑粑才恢复了体力。

二、可以养猪养鱼,但集体养的一般逢年过节自消了,只能是一部分能变现钱,猪一直以私养为主体。

三、开加工房,打米,磨面,做面条,不但满足本队而且对外开放,但收费一个标准。

四,由于工厂建设搞得多,利用队上山岩办打石场,打成的石条一公尺就能卖上二左右;还有就近有一个机械厂,因为制沙模型,长期靠我队把黄沙石打成沙粒上给厂里,得到的工钱二、八开,二成归干活人,八成交队上评工分,集体个人都得收入。

五,人多地少,抽一些劳动力到外长期务工,有石工,抬工,挑工及普通工,所得工资同样二八开。

六、从七七年开始,与城里一个茶厂挂勾,栽种茉莉花,队上集体有,私人有,到了开时节,在生产队的田土上,白茫茫的一遍又一遍,芳香四溢,想不闻香就不行,社员收入更是猛增,家有既有了存款,不少户还改建了两三层的楼房。粮食肯定减产了,交公粮就是用钱代替,食用粮就在市场上买,当然价格比粮站高,但粮站要凭粮票粮证。

有人也许会问,你说了半天,生产队的劳动价值曾经是多少?我现在还记得,在六十年代是四至五角不等,七十年代是六到八角左右,八十年代初到土地全面分下户之间已最高时达到每个劳动日是一块二角,基本上与当地工厂一般职工的工资平起平坐,队上有的女孩有工人对象不嫁,要嫁给农村人,包括邻队的全公社一枝花,就近一些厂里几十号工人向她求婚她不愿,却嫁给了一个农村帅哥。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厂的改制下马。工厂完了,石头、黄沙、茉莉花、水果蔬菜又去卖谁?又能去哪个工厂做临时工?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队列为城市建设区,人们靠拆迁一时又富了起来,有的人家一夜暴富,全队通通进入了城市,住上了有二十八层的高楼大厦。

没土地了,都变城里人了,我们这一代人也就算过去了,但不知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他们的路又该如何去走,路又在何方,就看他们的了。




这个各地不同,一地不同生产队和大队也不同。一个大队一个生产队不同时期也不同。关键是带头人。

我所在生产队,五十年代是初级社、大队、公社,生产队不是独立核算但吃食堂时还是生产队核算为主。

六十年代主要是粮食、棉花收入。一直有集体养鸭、养猪等副业传承。到七十年代,大队书记是能人,是退伍军官转业,由国家干部自愿回大队做大队书记。在省、县支持下,不仅农田、水利、道路、居民点建没规范丶机械增加、大队通电(广播电话60年代中后期就通了),而且大队组织射阳河畔开发,建起柴蒲柳生长基地和水产和禽畜综合养殖基地,还有锯木加工厂、编织厂、粮食加工厂等工业,大多成功盈利,也有如养珍珠等收入有限,等于失败。但粮棉稳产增产,工副业收入增加,吃穿基本满足。直至80年代分田承包,厂场有垮有由承包到拍卖,现存在的都成了私有的了。不过,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十有二三转入城镇。农村土地大都转包,机械化电动化水利化,科学种田,农村也只老弱人留守多。

居民全住居民点,至少砖墙、,通电通网络,公共汽车到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比那时又好许多。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我是五十年代的农民子女,也经历了生产队时期,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

农村

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不能千篇一律地回答。因为中国之大,地域辽阔,资源不一样,所以收入来源也就不一样,就拿我所在的生产队是以大队为单位核算,相当于一个大队就是一个小队。由于我们大队有丰富的水资源,就发挥水资源优势建起了水电站,装机70千瓦,一个村的照明没问题。由于有水,又有毛竹资源,还办起了,共办三个土纸加工厂,每个纸厂每年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由于有茶叶,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建起了茶场。每年收入有几万块钱。所以农民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当时我们生产大队的每十分工分收入(又叫分值)是0.68元。在全太平溪区是很高的了。算上是富裕村。

农村造纸厂

那个时候,只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老百姓办实事,农民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我记得,当时还办有养猪场,除了上交国家一定的猪子外(一般是够头留半,意思就是交国家一头,可以吃一头),每年生产队还可以按工分和人头为农民分猪肉,多得一个户可以分百斤左右,少的也只有几十斤(人口少,劳办少的)。

农村养猪

我是五零后,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是西北贫困干旱山区农民,生产队时,交通不便,吃水都犯困难。只有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部分地方才有了柴油机带动的磨面机,多数农民仍以石磨推面为主。生产队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农民买火柴,称盐,罐煤油都是用鸡蛋换,或者背几斤口粮到集市上卖了,再买。有的人买不起火柴,要做饭了,就拿些干柴到邻居家引火。有的没钱罐油,黑灯瞎火就只用一个煤油灯。称不起盐的就凑合着过。

实话实说,没经过的不相信。条件不同,过法不同,信不信由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生产队   收入   农民   现钱   经济   工分   口粮   副业   社员   大队   加工厂   粮食   集体   工厂   农村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