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我不是医生,但我用亲身经历说说这三种病。

因为我每年都做腹部彩超(肝胆脾胰)检查,今年7月初做检查时,发现胆囊有一个1cm的息肉,外科医生讲解说,胆囊息肉超过1cm,单体存在,生长快(去年还没有),就要尽快做手术切除胆囊,胆囊癌发病率概率虽低,但恶性程度高,到底是什么要以术后病理为准。我马上同意做手术,7月中旬微创手术摘除胆囊,病理为良性,一周出院,现在恢复得非常好。

再说说胆囊炎和胆结石,我外甥和外甥女都是多发胆结石,经常会引起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炎是难兄难弟,关联性很高。他们两个也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现在一切都好。

所以说,定期做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胆结石,胆囊息肉,要听从医生建议,手术切除胆囊是最好的防止癌变的方法。

愿所有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胆囊癌虽然比较少见,但却是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很差的一种癌症,绝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活过5年。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三种疾病,但是这三种疾病相互影响,确实有可能导致癌变。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1、胆囊炎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症状为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绞痛样。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急性胆囊炎症会诱发急性胆管炎,导致胆囊坏疽性改变,最终形成胆囊周围积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慢性胆囊炎病程时间久了会造成胆囊萎缩,丧失胆囊功能,还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2、胆结石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结石的危害较多。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炎,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胆囊息肉有癌变的可能,近些年癌变趋势一直在增高的状态。而在整个过程中,患者都没有什么感觉,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癌变了,所以这才是胆囊息肉最为可怕的地方。

所以,无论是胆结石、胆囊炎还是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变息息相关,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发生癌变。

如何预防胆囊癌变?

1、合理饮食

生活中可以多吃抗胆道、胆管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菌菇类。多吃利胆通便的食物,如芝麻、金针菇、海参等。避免吃油炸类食物,脂肪摄入过多会造成胆道负担过重。不要暴饮暴食,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烟熏、腌制、不易消化的食物。

2、讲究卫生

生活中要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感染,饭前便后要仔细洗手。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还要积极治疗胆道蛔虫症,以防止胆色素结石,诱发癌变。
3、增加体育锻炼

长期坚持运动,新陈代谢增加,胆汁分泌与排泄正常,胆汁不容易淤积诱发疾病。所以平时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练气功、做广播体操等。

4、保持心情愉悦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瘀滞也会诱发胆囊癌。生活中,一定要保持清醒问答,心情乐观,避免发怒、焦虑、忧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胆囊功能。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胆囊疾病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胆囊癌虽然比较少见,但却是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很差的一种癌症,绝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活过5年。这么可怕的癌症,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其实啊,胆囊癌确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确定,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高危因素被认为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那么,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这3个高危因素哪一个更容易致癌呢?

1.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导致胆囊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研究提示,胆囊结石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比无胆囊结石者高10几倍!另外,胆囊结石越大,胆囊癌变的风险就越高!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会导致胆囊壁增厚、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这些改变都会导致胆囊壁的细胞发生变性,最后导致恶变!据统计,大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有关!慢性胆囊炎大部分都无明显的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右上方隐痛或者饭后饱胀感,如果慢性炎症急性发作还会表现为右上方剧痛、发热等症状。

3.胆囊息肉

排在第三位的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也是胆囊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很多人在体检查肝胆B超的时候都会发现胆囊息肉。跟胆囊结石一样,胆囊息肉越大,胆囊癌变的风险就越高!以下图片为B超发现的胆囊息肉。

另外,如果合并糖尿病或者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就更高了!

如何预防胆囊癌?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都是胆囊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很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当然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了。虽然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都不用特殊治疗,但也要定期复查肝胆B超,以免发生癌变!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1.胆囊结石≥3cm;2.胆囊息肉>1cm;3.胆囊壁增厚;4.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5.合并糖尿病;6.胆囊结石10年以上。

对于症状轻、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清淡饮食,口服利胆药物,必要时抗感染治疗。对于症状重或反复发作右上方疼痛,伴有胆囊结石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其实啊,现在胆囊切除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开刀了,在肚脐上打个孔采用腹腔镜就可以切除胆囊了,手术之后甚至都没有疤痕!以下图片就是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手术图片。

总结一下: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都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其中胆囊结石最为容易致癌。如果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者,一定要定期复查肝胆B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可以考虑选择手术治疗,永绝后患!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三种疾病,但是,这三种病是互相影响的,确实都有可能导致癌变,发展成为胆囊癌。

(1)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是各种原因,导致胆固醇,胆色素等物质在胆囊里面沉积,形成石头。胆囊结石在胆囊里面,长期刺激胆囊壁,可导致胆囊壁炎症,损伤。胆囊壁在修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差错,出现基因突变,最终有可能导致胆囊癌。长期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危险的因素,70%至90%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囊结石。

(2)大部分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导致的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导致发烧,右上腹疼痛,黄疸等临床表现。90%以上的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导致的,如果没有胆囊结石的刺激,堵塞胆道,胆囊很少会发生炎症。所以,胆囊结石是胆囊炎最重要的病因。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里面隆起性的肿物,胆囊息肉有很多种,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其中,只有胆囊腺瘤性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直径越大,越容易发生癌变。如果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炎,那么癌变的几率就更高了。

所以,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都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都可能导致胆囊癌,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发现癌变的苗头,尽管尽早切除胆囊,防止癌变。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都是发生在胆囊的常见疾病,要说哪一种病变容易诱发胆囊癌的发生,其中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两种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诱发胆囊癌的发生。小克分别解释如下,供大家了解。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单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很少发生,绝大多数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长期刺激炎胆囊壁所引起的。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胆囊炎都不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脂肪饮食、三餐不规律、活动少等原因使胆汁过度浓缩导致胆固醇、胆色素析出结晶形成的,较大的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cm)长期刺激胆囊壁会使胆囊壁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而诱发胆囊癌的发生,长期的临床观察显示直径≥3cm的单发结石存在超过5年会使胆囊癌发生的风险增加,这也是很多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因为没有早期切除胆囊最终导致胆囊癌发生的原因所在。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隆起或突出的一种病变,有多发和单发、有蒂之分,一般认为单发有蒂的胆囊息肉大小超过1cm或多发无蒂的胆囊息肉是胆囊的癌前病变,需要尽早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切除过程中或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对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多发胆囊结石或单发胆囊结石直径>2cm或伴有胆囊息肉;较大的单纯无症状胆囊结石病程超过5年;单发胆囊息肉直径>1cm或多发广基的胆囊息肉几种情况,需要择期手术切除胆囊,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胆囊炎   胆结石   胆色素   胆囊息肉   胆道   胆汁   黏膜   胆囊   炎症   结石   肿瘤   患者   因素   疾病   发生   财经   胆囊结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