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其中“色难”是什么?

“色难”,意思是“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这段话是《论语·为政》篇的子夏问关于孝道的问题。孔子说:“ 难在子女(对父母的)容色上。接着又反问说“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孔子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孝道不单是行动上是“有事服其劳”和“有食先生馔”,更重要的是心要诚、容要悦。正如孔子曾经跟子游说的那样:“现在的孝,就是赡养;而动物牲畜,也都要养。不敬,怎能区别孝敬和养活的区别呢?原文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想,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对今天来说,依然很重要。




题主好,这句话出自《论语 为政 》篇中,子夏问孝,孔子告之“色难”,就是说对父母做到和颜悦色是不容易的,别以为有事情自己干,有好吃的让父母先吃,这就是孝了,要做到和颜悦色,心甘情愿才算得上孝。

“色难”并不难理解,问题是孔子为何这样回答子夏,孝的内涵都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孔子为何如此重视孝?孝道教育在历史上有何积极意义?今天,我们如何来面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教育?这些都是题主问题所能引发出来的思考。


一 孔子对孝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一章句前面还有三章句,分别是孟懿子、孟武伯、子游问孝,对不同的人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因人而异。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就是要顺,不顺何谈孝,这也是对所有人而言,因为顺是孝最基本的要求;孟懿子问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是忧”,可能孟懿子不省心,老给父母惹麻烦;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概子游,能养父母,但失于敬,可能还不如现在人们养宠物;在孝敬父母方面,子夏比子游应该要好一点,只是缺少温润的脸色,所以孔子的话也不那样难听了。孔子各因其才和各自存在的问题来回答他们关于孝的问题,也算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同时,孔子不同的回答,也说明孝的内涵是丰富的。在《论语 》的首篇中,与“孝”有关的内容就有五章句,首篇“学而”,主要谈为学的问题,足见孔门中是把“孝”当做为学的重要内容,这是“为人之本。”


二 孝的本质

孝被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被作为所有德行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从子、从老,从字源看,孝就是奉养老人,孝的基本道德要求就是赡养父母,孝的最高要求就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孝和忠在高层次练成一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孝敬、孝顺。敬顺就是孝的核心,没有内心的敬顺必然会“色难”,只有物质的供养是谈不上孝的。

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孔子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太平盛世,其操作是从最为基本的孝来运作,让人们都能达到真正的孝,然后推己及人,由家到国,这样就世界大同了。

从理论上来看,孔子的设想是很可行的,也很科学,因为孝根植于人的自然属性,在此基础上,对孝提出更高更具体的社会要求,大家都能接受,也愿意去践行。


三 孝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孝道教育被历朝历代的帝王所重视,后世帝王的圣旨也常以“圣朝以孝治天下”开头,孝是忠的根基,自然帝王们极力提倡。元代郭居敬编录了二十四孝的故事,统治阶层大力提倡,民间影响也是极为深广。孝道教育对老百姓家庭和睦和亲情维系非常有价值,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曾参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孔子传《孝经》给曾参,曾参也确实能孝其亲。曾参侍奉父亲曾皙能做到酒肉养其志,就是不但让父亲吃好,还让父亲高兴,他想给谁吃都行,给孙子,给邻居大婶都行,只要他高兴。可曾参的儿子曾元,对曾参只能做到酒肉养其身,酒肉你可以吃,吃不完撤下来,下顿还要用,要想给别人吃,那不行。

看看,真正的孝,连曾参的儿子都做不到,这和经济条件是有关系,更和对孝的力行程度有关,因为曾参和曾元的经济情况差不多。孔门高足子游、子夏在孝道力行上都有不足,一般常人很多做不到儒家所说的孝。

历朝历代的大力提倡,和民间对孝的极力认同下,也自然会产生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愚孝。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就大有问题,因为孝敬老娘就要活埋儿子,这不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竟然作为榜样被肯定和传颂。

过犹不及,依此事质之孔子,孔子必会唾其面。当年,子路问孔子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孔子意味深长地说:我说人死后无知,不孝子孙会弃其亲不养;我说人死后有知,孝子贤孙会方生送死。死后有知还是无知,等死后你就知道了。郭巨埋儿这种事情,正是孔子当年所担心的事情。


四 孝道教育在今天

农耕时代,属于经验型社会,老在一定程度,代表着经验和智慧,也就是说老人有被孝敬的实用价值,当然孝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社会要求,长期的提倡下,孝成为了道德内容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东西,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今天,孝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上的农耕时代大不相同,过去多子女,现在多独生子女,过去是经验社会,现在是科学普及的时代。现在,知识更新很快,老就意味着从社会生活中淡出,孝只剩下自然属性的一面,和传统习惯的维护了。但老龄化不断严重,竞争激烈,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状况,养老和孝的问题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了。

不赡养老人是不合法的,更是不合乎道德的,如何来赡养老人,对于现在年轻的一代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野狐曾很感慨地对朋友说:我们将是最后一批孝敬老人的人,也将是第一批不被孝敬的老人。




首先,拆字“色”与“难”,方知“色难”是什么?

色:七色,但在孔子说的“色难”中,色即是脸色、形色和表情。具体表现为:人之面部表情、声音缓急和行为动作等方面。

难:肯定是有一定阻力,但如孔子言及之“色难”里的“难”,就是一种无法周全或做到的困境。“难”,是困难,有不易或难以做到的。

色难”:心中决定的因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实现的,也即是说由于内心难以改变,导致的根源在于缺乏包容和耐心。

根据《论语.为政第二》中“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如何理解?

此语出自《论语.为政第二》中第八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其中,“色难”是指对父母的孝道,最难以做到的是长期和颜悦色的态度。造成这种原因是缺少一个良好且端正的态度,孝敬父母,就要体凉和包容父母的不是。

换句话说,你对待父母不恭,你的下辈也会有学有样对你也不恭,这就是人生一世该如何做忠孝两全的根本。只有不孝子,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下辈尽心的。

所以说,作为儿女应照顾周全,光给吃,不为孝顺,要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即使老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没必要去计较。

题外话:

关于题主之句话,朱子有解释:

“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謝邀。简单点。

“色难。”字面指脸色;其实指平常心而已。还另有议指极端——把握平衡不易。

口上孝易,实作极难。

大抵如是。

感恩有你!




“色难”的意思,广义上说就是和颜悦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待父母长辈要和颜悦色,遇到事情要争着替他们做好。有酒有肉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长辈先吃,这就是孝顺。所谓的孝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孝顺。这就是这句话主要阐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酒食   孝经   犬马   论语   孔子   章句   和颜悦色   孝道   酒肉   孝子   弟子   老人   事情   父母   自然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