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书法要临摹古人?

书法学习临摹古人,这很简单。因为古人写的好呀,取法乎上,只有学习好的书法作品,才能有所进步。

古人从小,终其一生都用毛笔,不像现在,从小写字都用硬笔。诸如铅笔,圆珠笔,钢笔等等,毛笔书法己退化成艺术了。

古代先贤们创造的汉字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美轮美奂,非我们当代人所可企及的,学习书法,临摹古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你的这个问题是有点想把人往坑里带吧?

我们对于学习,要求的是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要厚今薄古。所以,你的提问让人真的很难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把古人和今人划个界线吧?

不在的都应该称之为古人,还健在的乛就称之为今人。(不用代说)

我们先说古人的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就书法这一项,古人给我们就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就如一遍原始的大森林。

那里有山珍美味,有奇珍异宝,有无限的自然风光。但是,也有毒蛇猛兽,悬崖峭壁和无底的陷阱。

进去不容易,出来同样也不容易。所以,就出现了各位种现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有搂着大树不见森林的。有进去了,出来时带着奇珍异宝的,有带着一把稻草的,还有两手空空的。

现代的书法人应该说都到过这遍原始的大森林。

有的只是站在边上看一看的,有的是进去两步探头探脑的看了一眼的,有的还在里面打转转的,也有很多携宝而归的。

得闲可以到头条上,头条的书法圈子里和抖音上去看看,那里有好多的朋友,写的字都非常漂亮,同样很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本人对于学习观点是:古今的都要学,不要把自己框死了。

一样米可以养百样人,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去学会吃百样米来养活自己。

练习书法,只是一个识字人的一种爱好,多属于玩玩的,别整的跟国家大事一样。热爱的,就多上点心,自娱自乐就行了。

不知道说出了一点什么没有?

请各位老师千万别当真。

就权当是一个江湖书法爱好者受邀的胡侃吧?

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和老师们在留言区里批评指正。

若是有喜欢此道的朋友,就请你添加一个关注,我们得闲再侃呗。













































闲的无聊,我把天下三大行书拧巴成一个样子了。[捂脸][捂脸][捂脸]

这就是玩,只图自己开心就好。

祝大家天天开心快乐!

[祈祷][祈祷][祈祷][玫瑰]




♦️书法临帖,如同孩童入校学习♦️

♦️从基础学习到成才成名家,其中,不乏有各自的学习终点,书法也是如此♦️

♦️博古通今,以达上乘♦️




学书必临帖:

为了预防野!

丑书搞创新:

书规不了解!

临摹古人书:

防备瞎乱写!




钟繇楷书《宣示表》

我来回答,非常希望能得到你的满意。

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临之前要择帖,择帖如择友,不得不慎。清.梁巘在《学书论》中说:“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这些都说明临摹对学习结构非常重要。

王羲之楷书《黄庭经》

临是对着字帖来写,临有对临、背临(背临也就是默写);摹是用较为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将字帖上的字的轮廓钩勒下来,然后写在轮廓内。还有就是“单钩”,将字的“骨架”钩勒出来,然后用笔在上面书写;再有就是描红。为了能准确地把握帖的形态,一般是先摹后临。双钩摹写,是要将一个字的轮廓钩勒下来。

临写:从双钩到临摹,其间有过“单钩”的过程,双钩时用的功夫足,单钩的练习也就容易多了。这都 是为了节制其手,切忌先入为主。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

临写有对临、背临。背临如背书,讲究的是熟。如果不熟,写一笔看一笔,笔断意也断,也就学不到“笔意(笔情墨趣)”。若是双钩的功夫深,对临就能驾轻就熟,就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背临自然也就能一气呵成。

摹写是学结构,临写是学用笔(笔意)。两者要兼而有之,所以要摹临结合,不可偏执。临和摹要并重,如果是只临不摹,容易失去古人的结构位置;如果是只摹不临,就又不能学到古人的笔意。

虞世南楷书《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

临摹学习,要一丝不苟,追求的是逼真,形不全,意不周,神不足。临摹贵在形神兼备。古人对此锲而不舍,朝夕用功,就是要由形入神而造妙境。临摹学习,一遍是一遍的感受;腕力在这一遍一遍的临摹中增强;技法在一遍一遍的临摹中娴熟;我与帖之间的距离在一遍一遍的临摹中缩小;兴趣在一遍一遍的临摹中得到激发;耐力、毅力和信心在一遍一遍的临摹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由此可见,积学自然有功。依“法”而行,再难也易。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

书法贵在能与造化相通,能尽万物之变。而能有如此境界,则又需如王澍所说:“非穷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积习久之,至于纵横变化无所不适,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杠百斛。故知千里者,跬步之积,万仞者,尺寸之移”。而要在书法上能致千里,游万仞者,又必须从楷书学起。正如苏东坡所说“书法备于正书,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走,草如趋,未有未能立而能走而能趋者也”。所以说,学习书法还应以楷书为门径,从中规入矩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自能功到极处而登堂入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先贤   古人   书法   双钩   笔意   奇珍异宝   字帖   楷书   今人   朝夕   毛笔   轮廓   自然   结构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