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期的伊拉克为何要入侵科威特,从而发动海湾战争?

机关算尽!反要了枭雄性命!

80年代末期的伊拉克,受长达十年的两伊战争的影响,造成:

1,国库空虚,债台高筑!

2,民怨沸腾,矛盾激化!

3,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为此!中东枭雄萨达姆妄图通过入侵科威特,发动海湾战争!达到:

1,解决外债大国,科威特!

2,转移国内矛盾,民怨愤!

3,雄霸中东!确定老大位置!

结果,老大未做成!却使伊拉克成了中东贫穷!动乱的代名词!




关于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真正原因,在伊拉克战争后,被抓进监狱的萨达姆曾经说到过此事。表示是因为私人恩怨。萨达姆提到,其跟科威特的国王(埃米尔)关系一直很不好,甚至都想直接暗杀科威特国王。而在两伊战争后,萨达姆派人到科威特商谈债务问题时,再一次受到科威特国王的侮辱,科威特国王辱骂萨达姆,并说伊拉克女子都是妓女。这才惹怒了萨达姆。虽然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也可能真是萨达姆攻打科威特的私人原因。但是战争这种大事,仅仅依据私人恩怨,恐怕不太可能。而且萨达姆在政坛几十年,不是那种冲动的统治者。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真相君认为萨达姆敢于入侵科威特的真正原因有三条:

第一,还是为了出海口。我们知道科威特独立后,伊拉克出海口基本被堵塞,只有阿拉伯河很短的一段,作为萨达姆来说,要想伊拉克成为大国,必须急切的扩大出海口,其发动两伊战争,也多半是为了这个。但是,两伊战争打了8年,也没打赢,出海口没得到。而且萨达姆也发现伊朗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于是就在科威特上打了主意,硬骨头不好啃,软柿子还不能捏么?

第二,石油资源。伊拉克石油资源虽然不少,但是曾经是自己一个省的科威特,弹丸之地石油却比自己多得多,而且伊拉克一直不承认科威特的独立,内心很是不平衡,在边界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作为萨达姆来说。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元气大伤,债务累累,需要用科威特的石油充实力量。所以,为了石油也要打。

第三,美国的态度。这个其实就是萨达姆的误判了,在两伊战争时期,可以说是美国和伊拉克的蜜月期。美国全力支持伊拉克对付伊朗,出钱,出武器。因此,萨达姆认为美国不会为了科威特而跟自己翻脸。所以,其判断,攻打科威特风险很小,但是收益很大,于是集结10万大军,不到一天就拿下科威特。

真相君原创,敬请关注,探讨!




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历史上两国同属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范围内:两国相继由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统治。然而自从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处的两河流域就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由此将科威特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肢解出来,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巴士拉省成为独立后的伊拉克的一个省,当然此时已被英国统治的科威特早已不是伊拉克治下的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了。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野蛮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伊拉克被打的从此一蹶不振,乖乖吐出了科威特。按理说:就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不久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就为伊拉克提供了100多个亿的贷款,为什么时隔不久伊拉克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历史上存在的特殊渊源关系,虽然这种渊源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在共同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被纳入过同一个省份而已,在伊拉克独立建国后科威特从来都不是伊拉克的领土,但即使如此伊拉克仍坚定地认为科威特就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并始终不承认自己打击科威特的行为是侵略行为。

其次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存在领土、水源以及石油资源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两国边境上的油田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两国关系的定时炸弹。而科威特为控制国际原油市场联合沙特、阿联酋等国降低了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对这些没有战争影响的国家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伊拉克可就是要命的了,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为此伊拉克的损失在150亿美元以上。本就还没完全从两伊战争中恢复元气的伊拉克对科威特恨得咬牙切齿,科威特的小聪明成为萨达姆动武的借口之一。

与此同时萨达姆还打着另一个算盘:吞并了富国科威特,可以利用科威特的资金来恢复本国的经济。这对于对于伊拉克是十分诱人的,不要看科威特不起眼,它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好几倍。加之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伊拉克必须向科威特偿还贷款——而伊拉克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则高达140亿美元。萨达姆认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免除债务的提议却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恼羞成怒的萨达姆索性打算以战争的形式吞并科威特正好直接连本带利全部赖账。

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

另外萨达姆本身是一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又刚和伊朗撕逼,可谓是中东地区绝对的铁腕人物。吞并科威特,进而成为中东霸主是他极力想实现的政治目标之一。

最后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而且科威特国内也出现了矛盾,甚至当战争爆发后有的科威特人甚至支持起伊拉克来:原来当时的科威特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制,这意味着占人口比例极少部分的土豪男士都可以拥有多位妻子,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恐怕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相比之下伊拉克已经废除一夫多妻制,生活在底层的科威特男性甚至把伊拉克军队视为他们的解放者。伊拉克自认为:自己比科威特强大得多,又利用其国内矛盾出兵几乎万无一失。即使如此伊拉克还是试探了美国的态度,由于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萨达姆自信地以为美国会支持自己吞并科威特,美国也的确没表示反对。可真当伊拉克出兵后美国立刻组建多国部队狠狠教训了伊拉克,因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不假,可如果坐视伊拉克成为中东霸主将损害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最好还是维持对中东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




萨达姆当年入侵科威特,除去宗教、历史、文化等借口外,最主要是钱。

熟悉中东历史都知道,自从人类发现石油之后,人类工业化进程快速加快,中东地区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石油,石油被称为现在工业的血液,中东那些土豪主国家都是坐在石油上的王国,随便几铲子下去冒出的都是钱,所以中东土豪国家在建立开发本国石油基础上,例如:沙特阿里伯,到现在还是财大气粗主,在购买世界先进武器,从来都是财大气粗,购买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沙特阿里伯飞行员说不好使用,直接给扔到荒漠里面。典型的土豪不差钱金主。

那么同样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也都是靠石油发财金主,70年代、80年代的伊拉克可谓是家家户户小汽车开着,伊拉克外汇储备当年更是多达300多亿美金,伊拉克当年居民的生活水平令无数国家羡慕,自从萨达姆1980年同伊朗开始进行8年的旷日持久两伊战争。这场战争除了造成两国数百万士兵、百姓伤亡,最重要的是两国的经济都全部崩溃了,战后,伊拉克国家从战前外汇储备300多亿美金到战后欠债高达800多亿美金,面对如此之多的战争贷款,此时萨拉姆想开始玩赖之策,宣称当年的两伊战争是为了抵抗伊朗宗教势力传播,伊拉克为了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出头的。

当年两伊战争伊拉克外债务背后是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苏联为首支持的,其中欠科威特外债高达100多亿美金,科威特面积只有2w多平方公里,萨达姆面对如此之多战争贷款,就想操控世界石油,提高石油价格,谋取外汇美金,此时科威特偏偏唱反调了,不紧宣布降低本国石油价格,反而增加石油日产量,这让老萨很是恼火,老萨8年的两伊战争,锻造了一支百万正规军,实力雄厚,当年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老萨一想,既然科威特小弟不听话,那就教训教训,占领科威特这个小弟,老萨几乎控制世界石油20%多,这样就可以操控世界石油走向,同时欠科威特100多亿美金也不用还了,同时伊拉克还能获得在波斯湾出海口,一石三鸟。

老萨当年敢于占领科威特,有以下几点导致老萨敢于占领科威特。

一、可以免除欠科威特外债。

二、伊拉克本国军事实力,两伊战争伊拉克造就一支百万正规军,坦克7500多辆,装甲车、火炮更不用说,空军装备大量米格29这样先进三代机。

三、占领科威特获得科威特大量石油,赚取更多石油外汇储备,还可以获得出海口。

四、美国为首西方错误信号释放,在占领科威特之前,美国大使馆释放虚假信号,本以为美国不会插手,老萨没想到这是美国释放障眼法,是为出兵伊拉克找借口。

所以,萨拉通过本身及外部环境,胆大艺超人,果断占领科威特。




两伊战争开始时,科威特属于中立地位,而且还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参与调和。但在伊朗爆发革命后,为了控制伊朗,科威特曾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给伊拉克大量的借款。


但战后,伊拉克不想还这一大笔借款,宣称打伊朗对科威特有很大的帮助。而科威特肯定不愿意伊拉克赖账,两国关系一度紧张。


伊拉克当时是中东地区军事强国,但两伊战争,经济限于困境,欠下大量债务,而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出口。而因为战争的损毁,石油的开采能力低,因此伊拉克肯定希望控制整个地区的石油开采能量,而提高油价,使得自己经济得到缓冲,并且可以偿还债务。

而伊拉克的邻国科威特,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总共人口不到3百万,面积连两万平方米都不到,但经济极其发达,在全世界可以排在前5名。石油储藏丰富,开采能力强。而且和其他OPEC石油输出国不同,其经济不完全依赖于原油的出口,科威特在世界其他国家有大量的投资,而且在欧洲石油加工业有大量投资。所以科威特并不想提高油价,因为油价提高会降低需求,而如果原油价格降低,在终端石油加工上又可以赚回来。这点是在油价上,科威特和OPEC其他石油输出国有着根本的不同观点。因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实际上多数OPEC石油输出国是大力支持的,而且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油价一度高涨。


事实上,科威特也希望让石油价格走低,从而让他畏惧的伊朗以及伊拉克变得越穷越好。


因此萨达姆指责科威特过度开采石油,超过OPEC限制的配额。并且开始在科威特边境驻军。


而当美国的大使出访伊拉克时,谈及这个问题,美国方面表示,这个是阿拉伯人之间的事情,美国不发表意见,而且不会和伊拉克发起贸易战。萨达姆本来和美国关系一直很好,这个时候把美方说的话,当成了美国给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了绿灯。


而事后,有人问起美方当时为什么这么表态,他们回答说,根本没想到萨达姆会做出这种军事入侵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科威特   伊拉克   巴士拉   两伊   奥斯曼   海湾战争   土耳其   海口   伊朗   王国   中东   帝国   美国   年代   战争   石油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