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180万人拿不下110万苏军守的莫斯科,而苏军却全歼百万柏林德军,谁战斗力比较强?

冬天到了,冬天到了,当年朝鲜战争如果不是我们打狙击的战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陆战一师跟本跑不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们先看看莫斯科会战。

莫斯科会战中,苏军总兵力并不是110万,而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为125万。

在当时的情况下,125万苏军确实难以抵挡180万苏军。

所以,在初期的维亚济马及布良斯克口袋中,苏军又被重创,仅仅被俘的就有50万人,伤亡惨重。

然而,苏军迅速调整了战略,采用了纵深防御,层层防御的战略。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大胜以后,再向前推进就是苏军强大的莫斯科纵深防线,纵深高达300多公里。

苏联为了修建这条方向,征召了大量普通老百姓,包括妇女和老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修建。

因为苏军发现德军即便厉害,但在强攻苏联固定阵地时,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而德军在攻打莫斯科纵深阵地时,由于对方防御过于严密,加上没有什么活动空间,无法执行装甲部队两翼合围的歼灭战术。

双方开始一个缓慢强攻,一个就地死守。

然而德军却有两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德军表面上虽有180万,其中几十万人是仆从国军队,战斗力有限。

而德军由于一连串的作战,中央集团军群已经用光了预备队,现在兵力打一个少一个。

而苏军则还有大量的援军,从东部源源不断地赶到。

本来苏军只有125万,但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已经猛增到270万,德军则锐减到100万,双方兵力存在两倍多的差距。

而且,苏军援军还在不断赶来,似乎用之不竭。在最后的反攻阶段,驻守西伯利亚的苏军仍然有30万赶来增援,德军则没有一兵一卒可以增援。


第二,恶劣天气的影响。

德军开始进攻没多久,莫斯科附近就开始有大雪和大雨天气。

公路变成了泥沼或者不规则的积雪冻土,野外气温降到零下20度以下。

而德军并没有在如此低温环境下作战经验,顿时出现大量冻伤冻死,武器装备因天气出现大量损失,更重要的是补给线几乎瘫痪,一些德军士兵经常几天吃不上热饭。

德军计算,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同和苏军激战的战斗损失差不多。

虽然德军开始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却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

在10月,德军就已经精疲力尽,只有33%的摩托车仍然可被正常使用,步兵师只有33%或50%的兵力,严重的后勤补给问题妨碍运送保暖衣服及其它冬季装备到前线。

虽然德军一度攻打到莫斯科近郊,却仅此而已了。

到12月初,德军被迫停止攻势的时候,仅仅冻伤无法作战的士兵,就有13万人以上。

每上一发炮弹均需将上面的防冻剂除去,以及车辆在使用前先要热车数个小时。

由此,德军攻势被迫停止。斯大林却趁机反击,以58个师的预备队为反攻主力。

德军措手不及,被迫向后撤退了100到200公里,由此莫斯科战役以德军暂时失败告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林彪当时在苏联养病,曾经参加过苏军高级将领会议,斯大林本人也参加。

当时林彪赞成朱可夫等人的莫斯科会战防御策略,认为无论如何艰苦,都要利用主力部队防御阵地,但不能死守,需要有计划的步步后撤,防止被德军合围。

同时,战况无论如何凶险,苏军必须保持一支数量庞大,有反攻能力的战略预备队,不能用于防御作战。等到德军因战力枯竭停止进攻时,苏军立即反攻,才能将德军彻底击败。

如果没有这些反攻部队,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就可以继续攻击,莫斯科还是很危险的。

斯大林认可了林彪的说法,对他颇为赞赏,认为他是军事天才。


至于柏林战役,就完全不同了。

波兰战役的苏军有250万,全部是野战军主力部队。

相反,德军虽有100万,但至少三分之一是胡乱拼凑起来的部队。

这些部队多是德国防空部队(高炮部队),后勤人员,甚至希勒特青年团和超龄老兵临时征召入伍。一些士兵还不到17岁,一些则已经超过45岁,完全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双方武器装备也差距巨大,苏军有6000多辆坦克自行火炮,德军仅有1000多辆。

更重要的是,柏林战役的德军没有补给,武器弹药只能坚持15天左右,甚至连粮食供应也断绝,只能有限提供给军人,无法管老百姓的死活,因为没有粮食。

所以,苏军其实兵力和火力都有四五倍的优势,此战是志在必得。

而德军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了20天之久,造成苏军高达30多万的伤亡。

柏林的激战中,很多德军死守每一个阵地,直到全部被打死。




我首先来坚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战期间,德国人的战斗力那一定是强于苏军的,直到最后一刻也就是柏林攻坚战的时候,德军依然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二战期间的苏、德战争,应该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没有之一。这场战争中苏军直接死亡916万人、受伤1520万人,总计伤亡2400万人以上;德军在整个二战中死亡500万人、苏、德战场就死了430万。

反观太平洋战争那就简直是:“小儿科”的状态了,美、日双方一共才死了100多万人。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这也是二战中德国人最经典的战略——闪电战。

波兰人虽然经过了激烈的抵抗,可是最终还是被德国人占领,由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的序幕。

1940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法国在二战中表现特别的差,德国人只用了几十天的进攻,法国人就彻底投降了——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此时整个欧洲大陆上也就剩下两个军事大国没有被德国人搞定了:英国和苏联。

丘吉尔视察被轰炸的伦敦街道

不过当时的英国人已经基本困守在英伦三岛上面了,德国人随后发起了“海狮计划”对英国人开启了战略轰炸与潜艇战。英国人当时用一句话形容叫做:自身难保下的顽强抵抗。

不过由于德国人最强大的是陆军,所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彻底地攻下英国本土。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是:既然英国暂时已经不具备任何威胁了,而且当时确实也没有短时间完全拿下英国的希望。德国人开启了自己的另外一项宏大计划——彻底地摆平苏联。苏联被打败以后,英国人就会陷入完全的孤立状态——从而不战而降。

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苏联人完全是处于被吊打的状态的

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开战以前的苏联或者说德国人进攻之前,苏联人犯了两个无比重大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苏联内部在大战爆发前,自己先打了一场内部惨烈的战争——大清洗运动。这场运动几乎将苏联的优秀将领洗劫一空,苏军的战斗力无疑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个错误,苏联人直到德国人发起全面进攻的前一天,还始终坚持:德国人不会进攻苏联、德国人的目标还是英国。他们当时还真的以为德国人会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了。

当时有句笑话是这么说的:当时全苏联人都知道德国人要打来了,可惜有一个人不相信——斯大林不相信,结果就是苏联就按兵不动了。看来苏联也就是斯大林、斯大林也就代表苏联了。

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战场形势几乎是一边倒的状态,苏联人几乎是被德军完全“吊打”的局面。

苏、德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几十万苏军被无情地歼灭了。

苏军几乎在所有的战场上都是全面溃退的:

西北战场,苏联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

西部战线,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

基辅战役被俘的苏军士兵

1941年9月15日,苏军百万大军被德国人彻底包围在基辅地区了。苏军只坚持了十天的战斗就全线溃退,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还包含了6万以上的军官。此战被希特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坦 克、自行火炮、各种火炮、作战飞机加起来有十万个单位被德国人彻底摧毁。

整个苏、德战争发展到这个时候,大家实话实说——谁的战斗力更加强大一点呢?毫无疑问的是:德国人的战斗力那几乎是全面碾压苏军的,德国人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了。

莫斯科包围战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德国人没有彻底拿下苏联的首都呢?

首先来看一下双方的交战兵力:

德国方面:投入的兵力有74个师左右,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一万四千多门大炮和迫击炮。

苏军方面:总共有95个师,120万人,1000辆坦克,700架飞机,8000门大炮和迫击炮。

毫无疑问的是:这场莫斯科保卫战关系到了整个苏、德战争最后鹿死谁手的问题了,于是双方几乎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中来了。

不过苏联人除了投入正规军以外,还将整个莫斯科的市民和所有能劳动的人全部动员了起来。

从1941年9月30日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一开始的时候德军依然是势头很猛,到11月7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完全占领了莫斯科外围的苏联阵地,几十万苏军又被无情的歼灭了,例如: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58万人。

战役打到1941年11月7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完全占领了莫斯科外围的苏联阵地,几十万苏军又被无情地歼灭了。

最前线的德军此时距离莫斯科城区仅仅只有20公里左右的距离了,眼看着莫斯科将被德国人彻底地攻下了。

不过最后的这二十公里的距离成为了德国人永远的噩梦,莫斯科也成为了希特勒的又一次滑铁卢之战。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苏军为什么能守住莫斯科呢?到底是德军的战斗力有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苏联人之所以能够守住莫斯科,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苏联虽大可是已经无路可退了,莫斯科不守住的话——苏联也许真的就亡国了

前面分析过了,在苏、德战争开打的前三个月里面,苏联人几乎是被德国人吊打的状态。当时流行一句话叫做:开战仅仅三个月之后,苏联已经没有老兵了。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兵都被德国人消灭了。

此时的苏联已经几乎无路可退了,再往后退一步的话,整个苏联也许真的就不复存在了。在这样一种绝地求生的状态下,苏联的所有人都爆发出了巨大的战争决心和勇气。

整个莫斯科的市民全部被发动起来了,无论男女、管他老幼。他们在3天之内,组织了12万人的预备队、160多个战斗小组,另外还发动了60万人来修筑莫斯科外围的工事,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是妇女和儿童。

到了10月末的时候,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此战之中,大量的苏联妇女们也毅然决然地拿起本不属于自己的枪、炮,走向了战场。

此时的莫斯科已经成为了一个决战的战场,德国人将要面对的是整个苏联的同仇敌忾。这样的状况之下,也就不仅仅是德军战斗力的问题了,而是180万德军要面对整个苏联的防守。

原因二:德国人错失了攻下莫斯科的良机,苏联最强大的武器到来了——酷寒

按照战前德国人的计划是:开战三个月之内就拿下莫斯科,然后迫使苏联投降的。可当时希特勒犯下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其实德军在8月份的时候已经快要包围莫斯科了,结果希特勒又分兵去发起了基辅之战。

虽然基辅之战消灭了苏军66万人以上,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可是也彻底地失去了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当德国人再一次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问题:苏联漫长而酷寒的冬季到来了。德军全面攻打莫斯科的时间是1941年11月7日,此时正当苏联一年之中最严寒的时刻到来了。

此时的德军冬装补给不足,战士死伤、冻伤惨重,并且兵器和装甲战车的防冻措施没有做好,装备自然大量损失。一时间整个德军都处在一片哀鸿之中了。

不得不说是:苏联的酷寒的天气那是帮了苏军大忙的,希特勒也不得不变成:第二个拿破仑了。

原因三:德军的后勤补给线出现了问题

苏联人在前期虽然抵挡不住德国人的疯狂进攻、领土也是被大量的、无情的占领。可是苏联人却采取了这两招:

一是,苏联人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战术。说白了就是:把所有能用的、能吃的、能喝的东西全部破坏掉。德国人占领的地方往往是一无所有,除了难民以外啥也没有,这样德军的后勤补给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苏联人转移物资的火车皮

二是,苏联人开始大量的转移物资和装备。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联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资转移行动。例如:当时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

我觉得苏联在遭到德军疯狂打击之下,还是保存了一定的实力的,这也为后来的坚守和反击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原因四:苏联人的外援到了

早在德国人闪电进攻波兰的时候,美国人就切断了一切与德国的贸易往来了。当德国人在攻打英法之时,美国人就开始全面的制裁和封锁德国人了。

很多人肯定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人通过《租借法案》在二战中大量地援助了苏联,甚至到后期的时候,美国人援助苏联的物资都超过了他们自己家生产的总量了。

但是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早在1941年9月份的时候,美国人就开始援助苏联了。1941年9月29日,也就是莫斯科战役全面开打之前。美、英、苏,四个国家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议,签订了援助协议。

协议规定:从1941年10月开始,美、英两个国家,必须每一个单独援助苏联400架飞机、500辆坦克,还有其他的战争资源、武器装备。

这样一来也就是说:苏联人在莫斯科会战最惨烈的时刻,还是接受到了美国人的大量援助的。

另外苏联人在兵力上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莫斯科会战全面爆发以前,苏联人得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远东地区的日本无意进攻苏联,从而不会和德国人来进行左右夹击。

这个情报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救命的情报了,因为当时苏联在远东驻扎了几十万装备最精良的远东军。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住日本、防止日本和德国一起夹击苏联。

当时苏联一共从远东地区回撤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之师,外加上500架以上的战机。这些精锐部队回到莫斯科以后,成为了苏联最后反击德军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如果总结一下,德国人之所以没有彻底地拿下莫斯科,其实并不一定是战斗力不行而已。核心原因是:苏联的战斗力确实也不错,没办法真的无路可退了;苏联获得了强大的外援,除了武器装备和生力军以外,苏联人还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酷寒的天气。

说句良心话:柏林攻坚战中,苏军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柏林战役发生的时间已经是1945年4月底的时候,此时的德军已经大势已去了。当时德国人已经在欧洲战场处于全面失败的地位了,美、英两国也已经开始彻底的反击了。当时的德军是两面作战,两面都已经溃败了。

当时德军防守柏林的兵力在100万左右,其中火炮和迫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作战飞机3300架;

苏联人当时的兵力和装备已经远远的在德军之上了,苏军一共出动了250万人、火炮4.2万门、 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 辆、作战飞机7500架。

这样看来的话,苏军当时无论是兵力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是完全碾压德军的。这其实还不算最大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德国人的士气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

可是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的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仍然有35万人直接死亡。

反观德国人这边来看的话,由于实在是弹尽粮绝、无以为战了,外加上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了。于是乎,德军大部分选择了投降。

总之我个人认为:苏军最后时刻进攻柏林,此时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状态了。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以及作战决心都不行了,这也许并不能体现苏军到底有多强大。

如果我们回看整个苏、德战争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几乎苏军的伤亡总是远远大于德军的(如上图统计)

最后我想说,二战期间德军的战斗力、战争意志力那是远远的大于苏军的。大家永远不要忘了一件事情:苏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美利坚的强大后援;德国人从开战一直到最后,那是真的是凭一己之力在单挑“整个世界”的。




德军用180万人,都未能拿下莫斯科,苏军却为何能“推平”柏林?

袁载誉/文

1941年10月出于拿下莫斯科,进而迫使苏联彻底投降的考虑,约由百万大军组建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执行了著名的“台风行动”。

按照德国参谋总部的构想,德军这次进攻依旧是“闪电战”的老把式,德军将利用自身在机械化部队上的实战经验,进行强有力的快速突击,将以阵地战方式迎战的苏联大军分割包围。

待到德国大军在莫斯科城外,用坦克发动机“轰轰”的轰鸣声,强行从苏军主力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然后迂回包抄,进而全歼守军之后。

德国士兵将身穿礼服、胸配勋章,在苏联的国家象征红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且为了防止到时庆祝用的勋章不够发,德国后勤部在莫斯科战役进行之时,赶工了大量“十字勋章”。

然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德国人是真的想多了,虽然德国大军压过苏德在波兰的势力分割线之时,可谓是势如破竹。但是在苏联人民的众志成城之下,莫斯科并没有沦陷。

反而因为靠着莫斯科这座城池的吸引,苏联这边打起了迂回包抄。大量苏联增援不是冲进莫斯科协防,而是在德国驻扎的外围进行驻军,对德军形成一个反包围的态势。

12月初苏军依靠着从东方地区运来的补给,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而此时为了拿下莫斯科,德军已经在莫斯科周边集结了约180万的大军。但因大雪封路,后勤完全跟不上,这群数量庞大的德军,在饥寒交迫中连连败退。

面对如此的失败,纳粹名将古德里安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对莫斯科的攻势失败了,我们低估了敌人的优点,包括他的面积及天气……。“

也正是因为在莫斯科城下,苏军第一次彻底的击退了德国,苏军军心里原本对德军的恐惧一扫而空,当时间转到1944年之时,苏联以十次斯大林突击为攻势,将军队推进到了柏林城。

为了能够完美的打赢战争,苏军在1945年4月进攻柏林之前,集结了约250万名苏联士兵。在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坦克虎啸的加持之下,这些士兵一个个不怕死的往柏林冲。

而此时的德国也没有完全放弃,宣传部门是一个劲的强调,已集结约100万部队布防柏林城,在苏联人的攻击之下,柏林将如同前几年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城,成为拖垮进攻方的天然壁垒。

但遗憾的是,德国宣传的美梦并没有实现,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夫妇自杀。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事后由于同样是守首都,柏林城德国人没有守住,苏联人却守住了,很多军迷为此一个劲的问道“为什么?”对此小袁认为,强弩之末跟众志成城比结果显而易见。

苏联人守首都之时,因是本土作战,老百姓都被最大限度调动了起来,同时工业基础转移顺利,美国也承诺支援物资,又让老百姓有了打赢战争的信心,所以守莫斯科的苏军,精神面貌是众志成城。

而德国则相反,在英美苏三国的夹击之下,德国失去了几乎所有工业基础,整个本土满地疮痍,老百姓是看不到一丝抵抗下去的信心,因而守柏林的德军虽是本土作战,但在毫无希望的前景下,满满的强弩之末姿态。




毫无疑问,苏军更牛。原因很简单,一直充满仇恨的军队和一支充满贪婪的军队相比,前者的战斗力显然更强,更重要的是后者还是处在末日来临的前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莫斯科战役还是柏林战役,苏军都是上下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军民齐动员,而德军只是单纯的依靠军队作战,战斗力自然十分有限。

莫斯科战役一开始,180万德军在1700辆坦克、1300架飞机和1万门火炮的掩护下可谓气吞万里如虎,而苏军自开战以来屡遭惨败,惊魂未定,虽然有100多万大军布防在莫斯科以西,却仍然难以招架德军的攻势。但是苏联因为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广大的苏联人民面对法西斯德军的烧杀抢掠,激起了无限的愤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与军队一道加入卫国战争的洪流。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老百姓得到彻底的动员,他们自发的进行坚壁清野、修筑防御工事、生产武器弹药、配合苏军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在莫斯科以东构筑防御阵地的苏联平民约有50万人以上,其中妇女超过2/3。为了支援前线,苏联人民几乎贡献了一切,正如在维亚济马一位苏联老人对时任苏军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说的那样,“为了胜利我们把最后一件衬衣都给了红军。”

反观德军,战斗力强悍数遍全球也无对手,但是人再多、炮再猛没有给养也不行。几百万大军的给养通过数千公里转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莫斯科战役所体现出来的场景就是,苏军因为遭遇围歼战,从一开始的强大变弱,随着战争动员的深入,全国的力量迅速向莫斯科方向聚焦,因此越靠近莫斯科越强。

德军一开始很强大,随着部队的快速推进,后勤跟不上,越靠近莫斯科越弱,最后在莫斯科城下完全卡壳。

打个比方就是,苏德两军一开始都是一个水池,然后苏军从一个水池流到另一个更深的水池,而德军则没有,从水池流出来后慢慢的就断流了。

柏林战役的德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燃油供应断绝,曾经发动闪电战的的飞机、坦克几乎都无法开动,能征惯战的雄兵猛将也大部折损,队伍中充斥着无数被战火摧残到妻离子散的老年人、失去双亲的少年,龟缩在残垣断壁间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着战争的惩罚。

而解放了东欧大片被法西斯摧残后的国家和人民后,士气高涨,军需后勤基本上都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曾经目睹法西斯德军暴行的苏军进入了德国领土,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斗力膨胀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很多人诟病苏军进入德国后暴行不断,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曾经目睹亲人朋友被敌人杀害的人进入了敌人的家园,如何能抑制这个人不报仇雪恨的心理?

所以,柏林之战对于德军来说是一场还债的战役,并且器不如人,十分心虚。对于苏军来说是讨债的战役,兵力兵器都占绝对优势,因此底气十足,胜负也就立见高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莫斯科   德军   斯大林   战斗力   希特勒   苏联   作战   德国   武器装备   兵力   德国人   坦克   战役   部队   战争   财经   苏军   柏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