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总队和日甲级师团谁厉害?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1938年时就已经被撤编了,因为经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这两场战役,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已经伤亡过半,余部被编入第46师。

也就是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从1936年正式成立,到1938年撤编。历时两年的时间,在抗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真的是挺悲壮的。


而在抗战期间,中央军20个德械师中,装备达到天花板水平的也就是传言中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了。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装备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下辖3个步兵团,每团有3个步兵营,还配有高射炮连、迫击炮连、重机枪连、骑兵连和辎重、通信部队等。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共装备有8577支毛瑟1924式步枪,351挺捷克式机枪,102挺马克沁重机枪,22门20毫米机关炮,18门37毫米战防炮,18门75毫米榴弹炮,28门82毫米迫击炮,12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


士兵全部装备德国毛瑟步枪或者中正式步枪,并有M-35德式钢盔,呢子大衣,皮质背包,夏季的翻毛皮鞋,冬季的长统皮靴和德制防毒面具等等;

到南京保卫战前夕,教导总队奉命扩编为甲种步兵师,下辖3个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万人左右。

综上所述,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拥有8500多支步枪,351挺轻机枪,102挺重机枪,98门火炮。


日军甲级师团

其实日军甲级师团是在1939年之后才出现的,也正是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被撤编之后出现的。如果说,日军的甲级师团早出现几年,或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晚撤编几年,两者还真可能会在战场上遇到的。

一个甲级师团下辖8个联队,包括“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部队”。

火炮数量

按照日本军队的标准,一个炮兵联队下辖有1个榴弹炮大队,3个野战炮大队,而每个野战炮大队又下辖3个中队。其中榴弹炮大队装备有12门91式10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每个中队拥有4门38式75毫米野战炮。也就是说,一个炮兵联队就有48门火炮。


而每个步兵联队中还有一个步兵炮中队和一个速射炮中队以及三个步兵炮小队。一个步兵炮小队有2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一个步兵炮中队有6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一个速射炮中队有4门94式37毫米速射炮。这样算下来,一个步兵联队中就有12门火炮,而4个联队中就有48门火炮,力量。

总得来看,日军的一个甲级师团中一种拥有96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这还没算掷弹筒,一个甲级师团的掷弹筒数量在144具。

重机枪数量

一个步兵大队有8挺重机枪,一个联对也就是24挺重机枪。而一个骑兵联队拥有2挺重机枪,一个甲级师团一共拥有98挺重机枪,轻机枪数量为300挺左右,而步枪的数量就更多了,达到了1.4万支。


综上所述,日军甲级师团共拥有1.4万支三八大盖,300挺十一式轻机枪,98挺九二式重机枪,96门火炮,关键这还只是甲级师团自身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空军,海军,装甲部队的支援。

对比来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整体装备与日军的甲级师团相差悬殊。

步枪对比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主要就是毛瑟1924和中正式这两款,而中正式步枪就是外贸民用版毛瑟1924的国产版。


毛瑟1924步枪使用7.62毫米口径子弹,初速为810米/秒,最大射程为2000米,有效射程为600米。

毕竟仿制于毛瑟1924,中正式步枪的结构尺寸与其相当,但是精准度之类的就不如了。

日军甲级师团

日军的步枪也就是三八大盖了,主要发射6.5毫米口径子弹,最大射程为2400米,有效射程为460米,不过根据测试,在1000米处仍然具备较大的杀伤力,与在500米处杀伤力相当。

通过对比可知:也就毛瑟1924步枪的性能要超过三八大盖,中正式步枪的性能就不如了。


不过原版的毛瑟1924步枪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拥有的也不超过万把。

轻机枪对比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使用的是捷克式轻机枪可以发射各种7.92×57毫米尖头弹,弹头重量在10克~12.8克之间,初速为830米/秒,枪口动能超过3400焦耳。

日军甲级师团

主要装备了十一式轻机枪发射的是6.5×50毫米“三八”式步枪的尖头弹,弹头重约9克,初速为736米/秒,枪口动能在2600焦耳。

通过对比可知:捷克式轻机枪要比十一式的威力大。


重机枪对比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使用的是马克沁重机枪,其最高射速在500发左右。

日军甲级师团

装备了92式重机枪,其射速在450发左右。

不过,马克沁重机枪的精度不如92式,还采用了水冷方式,故整体性能不如92式。


火炮对比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其使用的口径都是不超过100毫米的火炮,严格意义来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22门20毫米机关炮也不算炮,口径实在是太小了。

日军甲级师团

日本甲级师团的火炮性能就占据绝对的优势了,都是口径在37毫米以及以上的型号,威力真的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哪些炮无法比的。


装备说完了,那就剩单兵素质了。

单兵素质就看双方的训练程度了,那时日军的标准是每个人150发子弹。而且每个士兵射击300米外的枪靶必须是百发百中,而且弹点的分布不能超过拳头的大小。

国军的就只有15发,十倍的差距可想而知有多大。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训练强度也不差,在战争期间可以与日军精锐一对一的对抗。

奈何武器装备上不如日军甲级师团,所以真的要对上后,那也无法力敌甲级师团。




如果抗日战争相关军事知识足够的话,当知这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国民政府唯一一支真正的德械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之后的1938年,番号已经不复存在,余部编入了陆军第46师。而在这个时间点上,侵华日军还没有什么“甲级师团”的编制概念,那么两者之间怎么可能发生碰撞?又如何去评价哪一方厉害呢?


(这是88师的画像)


所谓的教导总队,就是中德开始军事合作后,国民政府用比较有限的资金,率先组建起来的一支“样板部队”,以利其他调整师和整理师的编组和装备。它的雏型出现在中原大战结束后的1931年1月,军政部从原有的教导第2师中,抽出特务营、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的各一部、加上一些军校毕业生和军校卫兵队共同组编起来的,既然是百般遴选出来的,当然堪称精锐。


教导总队初建时仅为加强团级规模,下辖步兵第1营和步兵第2营,另有迫击炮连、炮兵连、骑兵连、工兵连、通信排、特务排等总队部直属部队,全总队合计有2500余人,这个兵力数字究竟是什么级别的部队一目了然。第二年年初,在张治中第5军的编成内,教导总队参加了淞沪抗战,表现得比较可以,但是毕竟兵力有限,战场上还属于配角。




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之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危险迫在眉睫,南京政府加快了准备编组60个调整师和整理师的步伐,遂把教导总队升格为师级单位,以作为军队编制调整的“样板”。期间教导总队优先得到了所需人员和采购来的德械装备,1933年6月,从德国军校留学归来的黄埔一期生桂永清调任总队长,经过几年的扩充和加强,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教导总队已经成为最标准的“调整师”。


比如1937年7月23日,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提交了《关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教育防务人事军械方面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教导总队现有军官617员,军佐118员、军属99员,总共834员;士兵共计12291名,缺额1181名。可以发现,教导总队在投入淞沪战场之前,总兵力跟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相差无几,满编兵力在14000人左右,因为那三个师正是以教总为样板后来组建起来的。





不过在武器装备上,教导总队的平均水平确实要高于另外三个师,因为它大部分接收的还真是原装德械,1932年南京政府在德国毛瑟军工厂订购的10000支1924年式步枪,也就是98K的前身,基本都装备了教导总队,而第36师、第87是、第88师装备的都是仿制的中正式。教导总队同时装备马克伈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基层军官使用M1932型驳壳枪,这确实是纯正进口货。


按照额定编制,教导总队当时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部队,其中每个步兵营官兵合计755人,共装备有2门82毫米迫击炮、8挺重机枪、27挺轻机枪、161支驳壳枪、12支信号枪和368支步枪。每个团兵力超过3000人,还装备有PaK-35/36型战防炮一连(6门)、小炮一连(6门),总队直属山炮一营。所以教导总队的轻重武器、反坦克火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首屈一指的,得以在淞沪战场上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实际上,抛开日军拥有的海空优势和军属、师团属炮兵火力,教导总队的一个步兵营对战日军常设或者特设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一点都不打怵。日军一个满编大队也就是一个机枪中队的8挺九二重机、一个炮小队的两门九二步炮,而三八大盖肯定不如二四式步枪,歪把子也远逊于捷克式,至于战斗兵员对比,大概是800对1000,教导总队的轻武器性能占优,日军的单兵素质占优,半斤对八两。


但是战争不是简单的数人头和步枪对射,在日军立体的火力优势下,教导总队肯定不是一个满编师团的对手,这个差距是必须承认的。所以淞沪会战第一阶段,教导总队伤亡惨重,第二阶段不得不撤下来整补,也是在这一期间,军政部将教导总队升格为两旅六团的“甲种师”,打算作为中期抗战的主力部队,可惜的是,还没有完成整补,淞沪会战最终失利,教导总队又被匆匆投入了南京保卫战。




升格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理论上应有兵力为六个步兵团、一个补充团、一个炮兵团以及总队其他直属单位,定额可达29000余人,但实际只有三个团随总队部留在南京参战,因为新建的第七、第八和第九团尚还湖南和江西地区招兵待建,所以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教总兵力应在20000人冒头的样子。并且由于淞沪会战的损失较大(伤亡5000),这20000余人充斥着新兵,炮兵团只有12门山炮,德械装备也被大大稀释,战斗力反而下降了。


本来按老蒋的意思,教导总队作为精华所在,应该直接撤往湖南地区整补以利再战,不过唐生智担心守城兵力不足,亲自找老蒋打擂台留下了这支部队,结果在悲催的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只撤出来4000余人,残部被编入第46师,也就是说,到了1938年1月教导总队已经不复存在。而这一期间,日军在战场上主要投放的是四单位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还没有所谓甲级师团“”的编制类别。


(被俘的这不过是卫戍司令部的士兵)


结论很清晰了吧?在淞沪会战以及之前的教导总队,是没办法跟日军的常设师团来比较的,因为它不过是个加强团、以及“调整师”的级别,满编兵力从不足3000扩充到14000余人。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常设师团的战时满编兵力多达25000人以上,比如第5师团登陆塘沽时就是25500余人,如果再加上临时配属的特种兵部队,甚至可以达到28000余人,再考虑到炮力和单兵素质的差距,即便是升格为甲种师29000人的教导总队,还是要处于下风。


那么对比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侵华日军作战序列内出现的“甲级师团”呢?这些所谓的甲级师团其实有三种,一种是老牌常设师团调整为“三单位”以后的状态,每师团平均兵力在20000到21000人左右,比如第3师团、第6师团、第13师团等等,兵力详细数字之前的文章中多有介绍。另外一种是在特设师团中选出来的,调整为“三单位”以后也有20000余人,比如第116师团。


最后一种是从原“三单位”警备师团中选出来的(保留炮兵联队),比如第22师团和第47师团,兵力不过14000余人。


(塞克特将军)


所以如果硬要隔空比较一下的话,扩编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当对付前两类日军的“甲级师团”时,尽管兵力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存在差距,建制单挑肯定不是鬼子的对手,个人的感觉是战力三七开。如果是对付最后一类的甲级师团,由于总兵力和轻武器大大占优,个人感觉战力可以可以达到四六开甚至五五开,比如第74军这样的部队,对打日寇一个三单位的非老牌师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分析,一方面,是教导总队升格为甲种师不到三个月就基本覆灭了,不存在跟日寇甲级师团单掐的机会,无从考证“谁厉害”;另一方面,战场上也不可能是简单的步兵对决,空中力量、炮火强度、装甲兵配属乃至于部队协同和指挥官水平,都决定着战场的胜负手,所以讨论这些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只需了解番号、兵力和装备的历史细节就可以了,其他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就教导总队长桂永清的那个指挥水平和战斗意志,一点都不看好,即便是教总番号仍在,在他手底下也难有什么好的发挥,兰封会战就是最好例子,他还是去混海军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950条回答。

萨沙以前分析过二战初期,1937年到1939年日本甲种师团对比德国陆军师。

我们可以看到,就武器装备来说,团一级的日军甲种师团并没有明显弱于德国陆军师,双方火力大体相当,具体到营连一级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只有到了师、军一级,双方的重武器才有一定的差距。


日军近3万人的甲种师团为例,会配属配属的炮兵联队。日军的野战炮兵联队编制由3-4个炮兵大队组成,每个大队各装备12门75毫米野炮,有些师团会换装一个105毫米或120毫米榴弹炮大队。如第3师团的炮兵联队下属3个野战炮大队(36门38式75毫米野炮)及一个榴弹炮大队(12门91式105毫米榴弹炮)。


相比起来,德国陆军师的兵员较少,大约1万多人,不到2万人。

一个步兵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反坦克营、通信营、工兵营、侦察营、师辎重队、师部。关键是这个炮兵团,

德军一个炮兵团中会配置3个轻炮营,规模为每营610人,每个炮营装备12门105毫米野战炮,一个炮兵团会配备一共36门105野战炮;此外,还会配备一个680人的重炮营,装备12门150毫米野战炮。

看看,德军步兵师虽然数量只有日军甲种师团一半,但重火力显然要强出一截。

德军压根不装备75毫米野炮山炮,直接就是105毫米起步,还有150毫米重炮。

可见,双方师一级的重火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日军作战地区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这里地形较为复杂,大口径重炮机动性差很难使用。相反,75毫米火炮,尤其是山炮的机动性强,可以跟上步兵前进。

虽然日本火炮制造重炮的能力较差,但大量装备75毫米火炮,主要还是从机动性考虑。

也就是说,日军的团、旅一级,相比德军并不差,只有师、军一级才有重火力的差距!

有人说,你说的对不对吧,日军没那么厉害吧。

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苏军以数倍兵力和重武器碾压日军,伤亡2万多人,而日军伤亡1万多人。

如果双方是一比一单挑,日本还占上风。更重要的是,诺门罕日军是一个二三流的卫戍师团,同甲种师团差距巨大的。



如果说,日军团、旅一级同德军装备相差不大,只有师、军的重武器较弱,试问国军如何?

教导总队是所谓德械部队,也就是使用了一些德国武器,接受部分德军训练的国军部队。德械部队同德国国防军,各方面都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不是一回事。

教导总队原则上是一支非作战的训练部队,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大量军官和士兵,是种子军队。

只是因为国军兵力太吃紧,才导致教导总队多次参加实战。


1937年抗战爆发前,教导总队只有3个团编制,大体是1个师。但德军的师配备一个炮兵团,教导总队仅有1个炮兵营。

教导总队总兵力是1万3000多人,重武器仅有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步兵炮20门。而日军和德军的步兵炮,是不计算在独立炮兵中的。

说来说去,教导总队重武器仅有12门75毫米山炮。

相比德军师下辖炮兵团的36门105野战炮和12门150毫米野战炮,教导总队12门75炮不但数量少,口径也差距很大。

甲种师团的36门到48门75野炮,数量也是教导总队的3到4倍。


南京保卫战前夕,教导总队原来的3个团扩建为3个旅,另将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兵都扩建成团,通信兵、特务兵扩建成营。这只是番号变化,武器数量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补充了一些新兵而已。

军官刘庸诚回忆:“三个旅只有六个团,当时七、八、九三个团在江西、湖南两省境内接兵并未回南京,还是只有3个团在南京”。

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夕教导总队的兵力情况。


大家要知道,二战平坦地区交战,超过七八成伤亡是火炮造成的,尤其是大口径火炮。

所以可以这么说,教导总队就装备上来说,既不是德军步兵师的对手,也不是日军甲种师团对手,这些都是客观的差距。




虽然实力差距很大,但只要教导总队参加的战役,都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

凇沪会战中,副总队长周振强率领教导总队第二团作为先头部队,紧急赶赴上海参战。在张华浜阻击战中,教导总队与日军激战三昼夜,给敌人造成重创,自己也伤亡近半数。11月5日,教导总队又紧急调派7500余人到上海增援坚守八字桥的第67师。


淞沪会战,教导总队有近万官兵在淞沪血战,总司令桂永清与参谋长邱清泉都到第一线指挥作战。教导总队直到上海总撤退的时候,才跟随大部队撤回南京。此时教导总队伤亡不下五千人,撤回南京时的总兵力不足5000人,牺牲了很多国家的精英军人。

南京保卫战爆发以后,元气远远没有回复的教导总队,负责最关键的几个地区防御:光华门和紫金山。

紫金山是南京城外唯一制高点,一旦占领这里就可以用炮火覆盖城内。


所谓紫金焚,则金陵灭!

当时南京守军仅有8万多人,其中3万多是新兵,连枪都端不稳。而围攻南京日军高达20多万,直接参加攻城的也有十多万人,南京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而日军也不是草包,首先就集中兵力猛攻紫金山。

当时紫金山对于敌我都至关重要,教导总队在这里坚守每一寸阵地,浴血奋战。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面对数倍日军加上强大火力的猛攻,教导总队每个阵地都是人全部死光才会失手,日军旧攻不克。

直到南京城破后13日,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仍然在坚守。在城内各部突围时,仍然能够听到紫金山枪炮齐鸣。


教导总队总司令桂永清坚持到下达撤退令后,部署了撤退任务才撤走。由于撤退的时间太迟,桂永清已经找不到渡船,只能乘坐卫士临时制作的木筏过江。期间木筏陷入江边淤泥中,桂永清落水差点淹死。


而直到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内,教导总队总参谋长邱清泉仍然坐镇司令部坚守,组织部队撤退和做最后抵抗。直到日军杀到司令部所在的富贵山脚下,相距不过数百米,邱清泉才带着两个卫士撤退。结果他们没有顺利撤出去,差点死在南京。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教导总队正式名称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隶属于中央军校的教导部队,计划用来培养军队干部。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成立于1931年,是一个师级作战单位。该部理论编制是 :总队部一、步兵团三、军士营一、骑兵队一、炮兵营一、工兵连一、通信兵连一、辎重兵连一、自动车连一、卫生队一、特务连一、军官教育队一、军乐排一、修械所一,人员编制为13517人。装备步枪9533支,重机枪80挺、轻机枪278挺、迫击炮42门、山炮12门、75毫米步兵炮20门、37毫米战防炮20门、20毫米高炮20门。到抗战前,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已基本训练改编完成,只2缺编1个卫生队。

日军甲级师团,是日本陆军中的精锐。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这些师团历经国日俄战争以及一战,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战爆发前在中国发生的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相对扎实。对日军来说,甲种师团是其组成中列于首位之作战主力。

卢沟桥事前,日本陆军甲级师团总人数在28000人左右,采用四四制编制,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主要装备拥有步骑枪150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到卢沟桥事后,抗战全面爆发时。日军根据战争经验教训,对所有甲级师团的编制进行调整。师团由 4 个步兵联队制改为 3 个步兵联队制。增加各中队的轻机枪和掷弹筒数量,以提升部队机动能力和增强步兵火力。主要装备包括,轻机枪300挺、掷弹筒300个、重机枪98挺、曲射步兵炮24门、速射炮/平射步兵炮16门、75毫米山炮16门、75毫米野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

从纸面实力来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无论是兵力还是轻重武器的数量都不如日军甲级师团。而在实际作战中,能得到大量支援日军甲级师团也不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能比的。

淞沪会战,双方次陷入生死苦战。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被派往上海战场。11月6日,刚刚来到上海的教导总队,就和36师一起,与日军展开攻守战,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用几十门火炮轰击教导总队和36师坚守的阵地,中国军队死战不退,击溃了日军一次次冲锋。第二天,守卫张港的67师被日军偷袭成功,伤亡惨重,不堪再战,教导总队奉命接替67师阵地,继续与日军苦战。

随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最终断送在了南京保卫一役。南京保卫战后,教导总队番号取消。

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子多年前的邻居就是当年教导总队的老兵,老人家说教导总队一连对日军一个大队毫无悬念,无论是装备还是单兵素质。6000多人在南京抵挡了一个半师团的日军十几天的进攻。在没有援助的情况硬是打残日军一个师团的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师团   总队   轻机枪   重机枪   联队   火炮   炮兵   步枪   步兵   南京   兵力   日军   军校   厉害   中央   装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