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一心想被招安?他就那么想当官吗?

那是因为梁山的诸多事已使其焦头烂额,众多社会闲杂人员齐聚梁山难以管理,只有招安才是唯一出路,再拖下去只能坐以待毙!




小说《水浒传》里,宋江一心想被招安,与他的想当官有直接联系。

一,小说《水浒传》里,宋江是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从他的政治野心里能看出他一心想招安,与他的想当官有直接联系。

宋江的政治野心,从他杀了阎婆惜,被刺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所题的反诗中可以窥见。那首反诗内容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首诗中的“心在山东”,显然不是指思念山东的父老乡亲,而是指心里想的是山东水泊梁山的江湖好汉。

他的“凌云志”是什么,这首诗里做了回答,那就是“敢笑黄巢不丈夫”。

“冲天大将军”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是政治家、军事家。从投身草军,到转战中原,再到自立为王,最后攻陷了唐朝首都长安,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建立了“大齐”政权,覆灭了盛极一时的唐朝,导致了藩镇割据。

这首诗告诉我们,宋江的意识里,是有着黄巢一样的颠覆朝廷统治,取而代之的欲望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江后来在梁山泊力主招安,是他知道无法像黄巢一样,推翻朝廷统治,只能退而居其次,往在朝廷当官的路子上走。

二,小说《水浒传》里,宋江处心积虑,夺取梁山泊最高统治权,与他的想当官有直接联系。

宋江上了梁山,坐的是第二把交椅。但是每次都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理由,阻拦晁盖带兵出征。而自己在攻城掠地时收容了大批英雄好汉,唯其马首是瞻,不断提高自己在水泊梁山的地位。

后来晁盖和宋江的矛盾愈演愈烈,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余地。

晁盖在意识到宋江的野心和威胁的严重性之后,出征曾头市,莫名其妙地被两个和尚所骗,黑夜里偷袭曾头市:

“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小说中写道:

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但第二天梁山泊众将议定山寨之主时,宋江说的是:

“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

宋江直接篡改了晁盖的遗嘱,一口咬定射死晁盖的是史文恭。

宋江说晁盖是史文恭射死,凭的是射死晁盖的那支毒箭上刻有“史文恭”三个字。

初晓兒认为,那三个字恰好是欲盖弥彰,把晁盖的死因栽赃在史文恭身上。史文恭武艺高强,几乎是神功无敌,他要用弓箭射死晁盖,用得上在箭上喂毒?

史文恭是曾头市武术教头,假如他射死了晁盖,正是他炫耀的资本,为何在曾家五虎面前一直不说?后来史文恭被活捉,他根本就不承认是他射死了晁盖,反而请求宋江留下他为梁山泊效力。假如真的是他射死了梁山泊的大头领,梁山泊有可能要他入伙?史文恭连这点也不明白?

可见,晁盖根本就不是死在史文恭之手,而是死在梁山泊内部人之手,背后指使之人,就是宋江。

如此大的权利欲的宋江,想入朝为官顺理成章。

三,宋江力主招安本身,就是为了入朝为官。

晁盖去世,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立即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表明他忠于朝廷,忠于赵官家。

一曲“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唱出了他的心声。

找徽宗皇帝的宠妓李师师,所谓“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赤裸裸的巴结、奉承和摇尾乞怜,彻底地暴露了他企图为官做宦、封妻荫子的目的。

当然,宋江力主招安,为朝廷效力,也不仅仅是替自己着想,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也是想“替弟兄们某个出路”,这一点也不能否认。


我是「2019今日头条最具人气创作者」初晓兒。初晓兒谢谢朋友们的光临!恳请您点评我的文章!




北宋末年爆发了两场民众起义,一是梁山泊的起义,一是方腊起义。就后世的知名度而言,因为《水浒传》的原因,梁山泊的起义更为人们熟知。两场起义各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民众起义的两种不同的结局,要么被招安,要么被镇压。第三种是改朝换代,如汉王朝、明王朝的建立。

有人说,宋江一心想招安。其实,放在历史长河里,回到他所在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体味他所处的个人境遇,就会对这个事情多一份理解。宋江之所以这么做,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1、宋江等人有着较明确的忠君爱国思想。宋江以及梁山队伍中的不少人,多系读书人出身,或出身于原有体制,内心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虽然被逼上梁山,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他们的信条,并没有因为上了梁山就丢弃,要“修、齐、治、平”就必须忠于君主忠于朝廷。

2、梁山义军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梁山众兄弟聚集在一起,究竟要干什么?梁山义军高举的旗帜是“替天行道”。尽管个人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受到奸人的陷害,但他们认为国君还是好的,只是皇帝的身边有坏人、小人,才导致社会出现不公平。在这种语境下,“替天行道”其实和“清君侧”是同一个意思,至少是差不多。

3、为众弟兄谋个好的出路。梁山众兄弟聚集在一起,落草为寇,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除了报仇以外,就要一辈子打打杀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种状况不可持续下去,必须要谋出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为匪,要么为官。此时,面对朝廷伸出的橄榄枝,宋江选择了接受招安。虽然还有李逵嚷嚷“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但改变不了大势。

但可悲的是,招安并没有得到宋江希望得到的一切,他们被迫继续打打杀杀,被朝廷派去镇压方腊起义。两支义军殊途同归,都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造反是大罪,造反不成,那只有死路一条。《水浒传》中的黑宋江,之所以一心想接受朝廷招安,就在于他的内心太自私,太想当官光宗耀祖了。

被逼上了梁山的宋江,出身官宦地主阶层,其父宋老太公是家乡的庄主,自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望子成龙,光宗耀祖,自然是他对子孙们的时常教导。宋江是郓城县的押司,是刀笔小吏,识文断字,说明宋江也读过书,儒家思想自然在指挥着他的人生目标。脱吏当官是他的梦想,古时候官和吏是有很大差别的,无论是权力、待遇,吏都没法和官相比,而且当吏只能终生为吏,不能像官一样受朝廷任命,得朝廷升迁,吃朝廷俸禄。而且在北宋,当官的待遇是很丰厚的,有名有利,谁不羡慕?宋江身在官场,自然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自己能身份改变,变吏为官。宋三郎科举不行,自己又不甘心一辈子做押司小吏,其雄心壮志让他表现出了不一般的为人处世。他乐于助人,他乐善好施,他恪守本职,在山东为他赢得了“及时雨”的好名声。好名声就像好的商标一样,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果不其然,及时雨宋公明的好名声遍播山东大地,黄河南北,黑白两道都为他开绿灯打雨伞,最终宋江利用自己的名声资源,为自己争得了梁山第一把胶椅,成了梁山泊之主。按照《水浒传》所写,梁山好汉是战无不胜的,朝廷根本打不过梁山好汉,那么宋江为什么还要一力主张招安投降呢?上边说了,宋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报国,光宗耀祖是他终生的追求。在他的意识里,造反为匪是大逆不道的,是反纲常伦理的,是没有出路的,因此接受朝廷招安,为朝廷出力,才是正理,才是梁山唯一的出路。因此他改聚义庭为忠义堂,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不管朝廷有多黑暗,都动摇不了他接受招安之心。在他的一心经营下,正是有心人,天不负,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招安,实现了自己终生的梦想,但他的自私,也害了梁山众好汉,让大多数的梁山好汉都惨凄而死,就是宋江自己也被奸臣所害,没得善终。

也许吧,施耐庵老先生也很恼恨宋江的投降招安,也没给他一个好的结局。




老施是个文人,古代人把忠孝节义看成人之信仰!而老施写<水浒>是一部造反的书,不忠是第一大罪,老施写书干什么?不就是扬名吗?如杲因写书杀了头,老施傻了吧!宋江一伙强盗在老施笔下成了国家栋梁,护国将军,书才有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水浒传   梁山   天王   小吏   光宗耀祖   替天行道   山东   朝廷   好汉   野心   名声   出路   自然   政治   黄巢   财经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