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录用40以上的员工呢?

有一次我们公司要招人事经理。在投递的简历中,我看中黄先生,年龄45岁,从业经历写着担任某农业发展公司人事经理8年,期望薪资6000。

“某农业发展公司”是我们当地一家国企集团下面的子公司,6000的薪资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的人事经理岗位来说,属于中偏点上的水平。因此,我觉得黄先生的性价比还可以。

于是,我就约黄先生来面试。黄先生来时,手上拿着装满水的茶杯,时间卡的也没迟到。通过交流,他对业务知识确实也在行,同时,他对我们公司也感到满意。

凭心而论,我是倾向于录用黄先生的。所以,我采用常规技巧“双方进一步考虑,明天告知最后结果。”其实,这是为自己留下给老板汇报的时间(我们公司是私企)。

我们老师之前在某高校教书,学历、眼光和圈层都比较高。我简短汇报情况后,老板直接否定录用黄先生。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如是说:

1.来面试还带着茶杯,说明他之前在办公室就是准点报到,然后喝茶看报,办事效率低下。

2.某集团公司旗下的农业发展公司,发展的并不好,已经快要破产了。如果他确实优秀,肯定会被调到其他子公司,不至于自己出来找工作。

3.他的心不会安定在我们公司。因为他满脑子想着过去,习惯于到时间就拿工资;同时,仗着所谓辉煌的过去,还寻找待遇更好的东家。

4.最主要的就是他身上已经没有干劲和闯颈,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习惯于形式上安排他人干事。

对老板的意见,从逻辑上说确实有合理之处。但是,我认为不试用怎么会知道结果呢?因此,在我的坚持下,老板同意试用。

谁知,黄先生真的让我很颜面扫尽。在一个月的试用期内,他以路上堵车为由迟到了3次;以亲戚家有红自喜事参加饭局,提前下班5次;更重要的是对于安排的10项工作,只有2件按时完成,5项多次催要后勉强算完,还有3项,索性就拖而不做。

所以,没有等到一个月,黄先生就主动走人,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嫌我们这儿劳动强度太大了,适应不了。

在黄先生离开后,老板的那句“我叫你不用,你偏不信。”至今都无法忘怀。

那么,私企为什么宁愿用刚毕业的新人,而不愿意录用40岁以上的老员工呢?

1.新人有较强的执行力。由于有学习的心态,新人尽管缺乏经验,但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请教,同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会主动挤时间勤奋钻研。

而40岁以上的老员工,依着自己有经验,往往对公司的要求不去深刻理解,即使影响了团队的进度,有时还会认为自己没问题。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还在找工作的老员工,相对来说,都是之前在岗位上干的不怎么样的。

由于新人和老员工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私企更愿意把机会给新人。

4.老员工对工资的期望比较高。就拿我公司的人事经理岗位来说,黄先生低于6000是不想干的,而如果是工作了3年左右的毕业生,有4500左右,加上“五险一金”,就会觉得待遇不错。

因此,从性价比来说,私企更愿意用新人。况且如果遇到可塑性和成长性都比较好的新人,双方长久共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高于老员工。

3.对于“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新人来说,领导安排下其他工作,通常是不会拒绝的,并且会尽力干好;而老员工则会以自己忙或不合适加以婉拒。

如黄先生在试用期间,公司举办了一场项目说明会。由于会场服务人手不够,我就安排他为参会客户倒茶。黄先生直接以倒茶用女同志比较好进行婉拒。

难道我就不知道女同志倒茶比男同志更暖场吗,要是有女同志我还会安排他呢?

当然,以上观点并不代表40岁以上的老员工就找不到工作,也不代表私企就不用40岁以上的老员工。像有的生产型企业,为了追求稳定性,非常乐意招用40.岁以上的老员工。

也就是说,在员工的录用问题上,企业更多的会考虑经营状况的需要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而选用不同的员工,以使团队的结构更趋于优化,效率更趋于高效。

另外,在可替代性较高的岗位,企业则会更倾向于考虑所支出工资的高低。




正巧,我分别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德国的公司, 一个是法国的。他们两人的公司都请了超过40岁的人。说说我知道的事情。

德国公司那个,请的是一个42岁的姐姐,过去公司做行政。试用期还没有到,就提前转正了,因为领导觉得很合适,很契合。当初看中这个姐姐,主要是因为姐姐是当地人,而公司大部分的同事是外地人,所以很想找一个本地的同事,毕竟是外地的同事在这里租房子什么都不熟悉,有本地人指引,会好很多。另外就是公司的物业都是广州人为主,所以以前沟通起来总是卡住,后来姐姐来了以后大家都相处得很愉快,过去的一些小矛盾也没有了。

还有就是办公区域的卫生,虽然以前有物业阿姨在做,但是还是想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姐姐来了,所以就相当容易的找到了一个本地的保洁阿姨,收费合理又勤快,工作区域干净了,整洁了,同事们都很开心,就是四处都清爽干净了,同事们工作效率也高了。

法国公司那个,最近请了一个新的财务经理,47岁,其实大家往常工作都很悠闲,入职第一天,我朋友是人事嘛,正打算带财务经理逛逛楼层,中午喝个茶,然后下午一起看看入职视频还有安全学习什么,估计就过去一整天了。结果财务经理说,下午大老板就要开会了,所以马上拿出了自己带过来的电脑,和下属寒暄两句,就开始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接着下午6点正式投入了大会议中,据说晚上开会到8点。这个新的财务经理现在入职有半个月,大家都完全不觉得他是新来的同事,就是他态度既温和,但是学习的速度又很快,交付的效率也很高。

我朋友说,几个大领导说起这个新的财务经理,都大力表扬了人事经理,为啥,这个财务经理是人事经理招聘进来的啊。

好吧,我说的两个例子,都是超过40岁的人,而且一个是行政,算是基本的工作;另外一个是财务经理,算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工作。所以我想说这个事情,只是想说,年龄不是什么问题,关键还是看这个人同事的工作态度还有付出程度。

实际上,无论是20多岁,还是40多岁,你到了一个新公司,都是要熟悉,都是要学习,都是要付出,只有那种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的人,就会更快更多的获得业务上的上升。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40岁以上的朋友更有效率,因为他们阅历丰富,比如我说的那个行政的姐姐;另外他们业务技能数量,比如我说的那个财务的经理。

另外大家不要总是觉得,年龄多大就要做管理层。我就问一句你们公司如果各种年龄的人都有,是不是所有的高层都是年龄大的人?有些人有管理能力,适合做领导,有些人在管理能力方面有欠缺,所以适合做事务性工作,就是这个区别而已。

真心希望在以后的招聘日子里,有更多的企业能清楚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岗位的需求,量才使用。




如果俺是老板,

肯定也不会录取40+的员工啊,

道理很简单,

身体不行,这里有病,那里有病,

家庭负担重,

不是老人住院,就是孩子要入学,

钱还不能少拿,

毕竟经济压力大啊,

活也不能多干,

体力有限啊。

如果招年轻人,

一是好学,

你说啥,他有学有样,

二是不计较薪水,

刚刚毕业,只要有工作就行。

三是,可以培养,

年轻,机会多着呢。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稳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往上走的机会,又不甘于改变心态继续呆着,萌生了想换环境的想法,那么出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什么都不愿意录用40以上,甚至是35以上的工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混到40岁的人,肯定要比新人更油滑,会躲懒,被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管起又不太服管教,所以跟可塑性强的年轻人竞争的时候,没有优势。

2.因为年龄大了,家有老小,精力有限,跟精力旺盛毫无后顾之忧的年轻人相比,肯定年轻人更吃香。

3.因为僧多粥少,人多坑少,竞争激烈,所以年龄大的人就得往后靠。

企业选人,就跟人找对象类似,除非是特别喜欢大叔或者大婶类型的,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优选年轻貌美条件好的,企业也是如此,除非是任务十分紧急,需要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正常情况下,企业肯定还是会选择年轻力壮三观正的。

所以,对于40以上的人来说,不要轻易换工作,有可能越换越差。除非是有背景后台,有人帮牵线介绍,也许还有点希望。




我觉得是我们大部分企业还在产业链中低端,利润薄,只靠没人性的压成本活着,加之前些年养成的奴隶主作风,有使用廉价劳动力嗜好,整天喊老龄化,看来目前还是有些虚,还是适龄劳动力太多!企业有的挑!再过十几年,老龄化真来了,我看企业还要不要4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员工   私企   企业   岗位   财务经理   同事   年龄   姐姐   老板   人事   新人   领导   经理   财经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