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戚继光在,能打的过努尔哈赤吗?

这种问题真是比较奇怪,一个人能改变历史进程吗?不可能的。从大局看不是努尔哈赤太厉害,而是明朝这艘船太破了。这时候就是来个刘尔哈赤明朝也是打不过的。就像清朝末期 ,没有八国联军也会出现九国联军。清朝末期能打的将军,军队也是有的,但是能改变被灭国的命运吗?制度落后就要被淘汰。




答案是打不过,双方虽然没有较量过,但是看戚继光去到北方以后战绩

中国古代有两支以姓氏命名的军队,一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再一个就是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


戚家军是戚继光亲手组建的,十六、十七世纪军纪最严明,武器最先进,阵型最多变的,当时东亚第一、世界前列的一支强大军队。


戚继光曾自己回忆说“从军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他这么说是谦虚的,不是从未有一败,而是每仗必获大胜。台州大捷十三战十三胜,以二十八人的阵亡代价,换取歼敌五千五百人的骄人战绩。

据明史记载血战林墩,歼敌四千,阵亡九十人这是戚家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像奇袭牛田、迎战海宁等大型战役竟无一人伤亡。这种对敌伤亡比例,古今中外绝对可以傲视群雄、独树一帜。据史料记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南北,三十年间,歼敌总数达十五万,伤亡仅二百余。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当之无愧的“战神”。


就是这样一支纵横东亚,百战百胜的最强军队,在戚继光去世后的浑河血战中,遭遇灭顶之灾,全军覆没。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组成的川浙军团刚赶到浑河南岸,进退失据陷入绝境。沈阳已救不了,仗不得不打。川浙军团就在浑河两岸,与精锐的八旗军展开决战。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明军远道而来,后金军在沈阳城以逸待劳,依城而战。明军合计不到万人,后金军队人数达到8万。


明军全为步兵,而后金有步兵、骑兵,甚至还能用沈阳城上的大炮居高临下射击明军军阵。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勇猛无比、视死如归的戚家军在戚继光侄子戚金的带领下向后金军队发起自杀式攻击,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


遗憾的是,就在双方展开生死之战时,赶来救援的明朝军队却在离沈阳十几里的白塔铺一带止步不前,被努尔哈赤派军击败。而八旗军的援兵则源源不断地赶来。

战至傍晚,戚家军渐渐陷入弹尽矢绝地步,仅存的几十名浙兵战士将戚金、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式依然不乱,这是戚家军何等悲壮的最后一幕。《明史》中对戚家军最后的记载是“.......力尽矢竭,挥刀杀十七人。大清兵万矢齐发,仲揆与戚金、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死焉”。

此一战,陈策、童仲癸、戚金、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120余名将领视死如归、悲壮殉国。


浑河之战不到万人的戚家军让占尽了一切优势的八旗军付出了“死伤亦相当”的代价。

纵观历史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给你科普下,戚继光在消灭了南方的倭寇后,被调往北方,镇守北方边境,当时他去的时候士兵战斗力低下,边防被蒙古兵打的落花流水,然后戚继光调来了戚家军,整顿了边防,一战过后,蒙古兵就再也没有来过,被打怕了。最后用戚家军训练的浙兵被团灭在清军的铁蹄下,不过那是被数十倍的清军包围中,还打成了一比一的伤亡比。所以,如果天佑中华,戚继光能活着并且带兵出战满清,那就没满清什么事了




戚继光堪称大明中期的无敌神将,他最擅长的就是练兵。当年曾提议大明百万边军大练兵,但很可惜,那个时候张居正已经去世,没人给戚继光撑腰,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戚继光最终也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如果戚继光活着,能够击败努尔哈赤吗?答案当然是可以。戚继光自戚家军成军以后,大小战役几百场,未尝败绩。东南平倭寇,蓟门扫蒙古,一生歼灭敌军数十万。戚继光除了练兵有方,更擅长火器的运用和改良,对国家忠心耿耿。戚家军在戚继光去世后,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后来随李如松参加朝鲜战争,第一支攻克平壤的部队正是戚家军;在晚明时期,浑河之战中,戚家军以4千余人,与3万多后金铁骑展开野战。战争自黎明打到黄昏未分胜负,最终后金依靠缴获的明军火炮才堪堪取胜,这种恐怖的步兵战力,让皇太极都感到胆寒。

假如戚继光还在,或者李成梁还在,甚至是李如松没有战死,努尔哈赤根本不敢造反。即便这些名将都已经仙逝,萨尔浒之战依旧惨败,熊廷弼也还是被冤杀,大明都还有机会。当时崇祯只需要启复孙承宗经略辽东,不出10年即可不战而胜。可惜崇祯太急躁了,又用错了人,最终导致松锦之战大败,大明丢掉了最后的希望。




努尔哈赤崛起时戚家军还没有彻底消失,戚家军在浑河与八旗军打过一次战斗,这场战斗是野战,这场战斗戚家军用三千人抵挡了八旗军六万人的进攻,而且导致八旗军死伤惨重,差点被打崩。

所以说如果戚继光存在,那么有极大可能能够打败努尔哈赤,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明朝并不是因为清朝崛起而灭亡的,明朝是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的。

戚继光因为抗倭而出名,其实在当时戚家军真正成为明朝第一强军并不是因为他们扫清了倭寇,而是因为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多次打败了蒙古,使得蒙古人十多年不好侵扰大明边境,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倭寇并不是最大的祸患,最大的祸患是蒙古,嘉靖时期的蒙古再次被俺答汗统一,一度打到了北京城下,嘉靖被逼迫与蒙古求和,而正是因为蒙古的崛起,导致大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而不是侵扰南方的倭寇,如果没有蒙古的崛起,大明完全可以抽调边军,倭寇的战斗力对于边军来说就不值一提了。

而且戚继光在世时期,编练了戚家军,戚家军是首支接近近代化的军队,戚继光能够打败倭寇,其编练军队的方式很重要,其次就是戚家军的军法十分严苛,八期军在当时以军法严酷著称,其实戚家军的军法比起八旗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军队韧性上戚家军比八旗军强。

最后戚继光所处的时期是嘉靖时期,这个时期的明朝状况其实并不比万历时期好多少,甚至在财政与边境状况上面比万历时期严重得多,而明朝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出了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胡宗宪,张居正等等一大批能臣武将,所以为明朝回了一大口血,不然明朝估计等不到崇祯就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努尔哈赤   崇祯   大明   明朝   蒙古   军法   明史   嘉靖   倭寇   步兵   血战   清朝   伤亡   军队   时期   财经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