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级,副科晋升正科有多难?

在县级,副科晋升正科有多难?要回答此问题,就需要我们弄清一个问题:一个县正科级领导与副科级领导各有多少人?

一个乡镇正科级领导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镇人大主席,而副科级领导则包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乡镇长、武装部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也就是说一个乡镇有3名正科6名副科领导,从人数比例来看,由副科提拔为正科是2:1,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还得一步步走。

通常来说,想要从副科迈入正科常常需要15年时间,而更多人则根本就进不去,只是在副科上兜兜转转结束。

而一般县有30个乡镇左右,正科级领导也就是90个左右,副科级领导则是180个左右。

随着县机构合并改革的完成,最终一个县机构大体有县委9个,2个直属事业单位;县政府26个部门和一个办公室,11个直属事业单位;县人大9个工作机构;县政协9个工作机构,共计正科级单位为67个,其中正科级领导有100多人左右,而副科级干部差不多有300人左右。

这样粗略计算下来,一个县所有正科级领导差不多在200人左右,而副科级领导差不多有600人左右,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处室部门领导都属于正科。

正是由于正科级领导职数比副科级少得多,而在一个县里处级干部更少,通常只有那么二十来人,要想从正科跻身副处,则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使得98%的正科级领导只能干到退居二线,那些副科级干部才能有机会提拔正科,因此便形成了基层正科级领导升不了,副科级领导上不去,只能一直在那里兜兜转转。

所以,在县级只要是正科级领导干部不退职或者是犯错误,通常来说那些副科级干部没有机会上来。

这也就形成了每年县级正科职数空缺极其稀少,想要从副科级领导进入正科级,也就形成了极大的竞争,可能是几十几百比一。因此,要想达到这一步,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还需要机遇,更需要依靠人脉资源,否则只能是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我老婆的一个学生,从最早的“三支一扶”起步,后来考入公务员队伍,然后在二零一二年成为某乡镇的副镇长,结果从县的最南边乡镇调到最北边乡镇,然后又到护城乡镇,一直都没有爬到正科级领导。

现在已经四十岁出头了,眼看着大好青春都已耗去,想要再进一步发展,也是只能抱着随缘的心态,毕竟他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已经看清了现状。

对于县级层次来说,副科到正科,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真正能够跨过去的,并不是仅仅靠个人努力便可以实现的,背后的道理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就好。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问心无愧就好,其它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在县区要提拔正科实职,难度系数不亚于市里提正处、省里提正厅。

正科实职在县区的构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县直部门主官,党政工作部门大概在37个左右,最多不会超过40个;二是乡镇三套班子主要领导,假设一个县10个乡镇,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总数就是30个;三是人大、政协内设委办主任,总数在20个左右;四是群团组织、垂直管理单位、部分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数额预计30个上下,全部加起来一个县的正科实职岗位也就是百十来个。

而一个中等规模县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保守在5000人以上,相当于只有1/50的人能走到正科实职岗位。如果以1:3的比例设置副科岗位,相当于也只有30%的副科有机会提拔正科实职。而要走上副科领导岗位,就要从5000人中抢300个名额,比例为3/50,难度同样不小。晋升一个副科尚且如此艰难,可想而知提拔正科有多不容易。而要知道,县区百来个正科岗位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一次性换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一次换几个,相当于几百个副科竞争几个正科,更是难上加难。

正因为这种难度的存在,县区每次提拔正科级领导几乎都要闹出大动静。正常情况,一个副科要迈上正科这个台阶,背后必须有强势领导的支持,通过他们向县区主要领导推荐,其中又以县区委书记的意见为主,只有取得书记的首肯才有可能成功上位。什么人能影响县区委书记?在县区屈指可数。所以很多人为了提拔一个县局的局长或者乡镇的书记、乡镇长,的确有触角上扬的情况。说北京有人打招呼的可能是极少数,但是惊动市里、省里的关系大有人在,由此也可看出一个正科实职在县区的含金量。




副科到正科的比例大约是5比1,你想想看,能在县城当上副科级的,都多多少少有点背景和能力,你要跟另外4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最关键的是,你还要跟一堆背景比较强的关系户竞争,这个就非常难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副科级同志,到这就看到天花板了,不出错误临退休转一个主任科员,相当于正科级待遇。这是大部分“副科病”患者的归宿。




在县级,很少有人能够达到正科领导职务或者一、二级主任科员以上职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平台层级太低。晋升领导职务首先看的是平台,平台的高低决定了你职务职级的上限和下限。在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厅级和处级只是中层或者底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自然晋升要容易得多。而县级机关的上限就是正科领导职务,每个部门只有正职或者常务副职才是正科领导职务,是最顶尖的存在,自然很难晋升,再往上晋升就是县级领导班子,那种可能性就更少。

二是正科岗位太少。在县级不仅平台低,而且正科领导职务的岗位也非常少,竞争压力自然很大。以一个30万人口的县城为例,政府这边的正科职数大约有50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非正直的正科级副局长。党委这边虽然机构少,但是职务却相对多些,大概也就60人左右,再加上政协、人大的30人,乡镇的30人,公法检20人,一个县城正科级职数总共也就190人左右,而一个县城的公务员加上事业编制往往在8000人左右(不包括教师、医生)。

三是提拔难度高。在县城,干部的提拔都是螺旋式上升,要经过多次轮岗实现。一般来说,在县城工作的科员提拔副科级的时候,除了个别部门以外,很少直接在本单位提拔,大部分都会被下派至乡镇任职,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部门的被下派的几率都是不一样的,重要的部门或许每年都有名额,而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部门,往往好几年才会有一次机会,因此,即使在县城工作,好的部门也会给你的成长增添助力。

提拔到乡镇,一般刚开始是副镇长(不是党委委员),然后一步步往上爬,三年一小动,五年一大动,如果比较幸运、能力很强,能走得很顺利,每次调整都能往上走一个格(比如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人大主席→镇长→书记),那么在乡镇从副镇长到书记,也至少要15年(特例除外)。大多数的乡镇干部是在苦苦等着,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副科到正科这一步可以难住90%的基层公务员,如果能熬到正科级,那就是非常幸运了,祖坟上冒青烟了。

如果觉得在乡镇没有混头,实在提拔不上去了,很多人会想办法回城,一般在局里担任副局长,或者搞个虚职正科级。




在县里,只有5%的正科职数。一个30万左右的小县城,公务员编制在2000个左右,正科实职岗位不过100个,数字看似比较多,实际上从副科提拔为正科比你想象中的要难。

再接着上述说,一个30万的小县城,下辖12个乡镇的话,每个乡镇按照3个正科实职配备(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乡镇就要占据36个正科实职岗位。再加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妇联、工会、共青团等众多单位和组织都要配备正科实职岗位,副科实职提拔为正科实职需要综合因素发力,缺一项也许提拔就难。

再来介绍下干部提拔受哪些影响。

1、年龄。体制内任职年龄是个宝,年龄相对小,提拔上就有优势。比如40岁的副镇长与35岁的副镇长,谁有提拔优势?从去年换届来看,乡镇班子领导平均年龄普遍在35岁上下,35岁的副镇长比40岁的副镇长提拔为正科级领导更有提拔优势。

2、学历。虽然说学历不是提拔干部的必备条件,但在同等条件下学历也有参考意义。在副科领导干部中,如果是985名校毕业,又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这样的干部最容易进入组织部门的提拔视线。毕竟县里面高学历人才并不是很多。新闻报道里经常看到,北大、清华博士研究生30岁左右就被任命为县长、县委副书记。从中可以看出,学历高的人在提拔上更有胜一筹。

3、背景。主要指任职具备哪些政治资源。比如从市县空投到乡镇任职的干部比从乡镇土生土长的干部有任职优势。空投下去任职的干部有上层关系,多半会有人继续提携。

4、资历。主要指任职经历。一个35岁的副镇长,如果在多个岗位锻炼,任职经历就丰富。提拔干部的时候,组织部门会看个人履历,并作为参考依据。这就是为什么乡镇专职副书记比一般副科实职领导有提拔优势的原因。

总之,干部提拔受多重因素影响。县里面,副科实职领导比较多,但正科级是多数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要从副科实职提拔为正科实职,除了自身条件不错之外,还必须有外力相助,至少得到常委领导的大力推荐,仅从某一个方面考虑提拔的事,助力实在太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副科   县级   实职   正科级   乡镇长   科员   县里   县城   乡镇   书记   岗位   人大   干部   部门   领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