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墓室是哪位高人设计的?

我认为秦始皇陵根本不是秦朝人建的,包括秦始皇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

想想看秦朝时国力啥样,建造那么大的皇陵得需要多少人和钱啊啊,还有谁能设计出来啊,就是现在人可能也设计不出来,还有当时秦朝还要统一六国,也没那经济实力吧。

要知道秦始皇不到五十岁就死了,他的一生也主要是打仗,你要说秦始皇少年时期就想着自己身后事如何好像也不太可能的,一代枭雄秦始皇不可能把精力和钱都放到给自己修坟上,那么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是何人建的呢?这里面疑点重重。

我个人觉得,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很可能都是史前文明留下的,就包括秦始皇本人都是,要不然无法解释秦始皇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超前意识,而秦始皇的任务就是帮助当时的中国统一文字,这才是真正的千秋万代,等统一六国了秦始皇任务完成了自然就走了,要不然无法解释秦始皇为什么爱去海边,很明显他是在寻找回家的路。

其实中外历史都有很多超前的思想家,比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孙武鬼谷子国外的释迦牟尼耶稣苏格拉底等等,他们的思想文化远远超过同时代而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现代人看来来都不可思议的人物,实际就是他们都是史前文明派来的志愿者,主要就是为了指导我们这代人少走弯路。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啊。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一直被后人铭记于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大秦帝国的开国皇帝。其创造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延用两千多年。

秦始皇在当时是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那么秦始皇的陵墓肯定也是独一无二的。秦始皇陵墓设计者是丞相李斯,少府令章邯为监工

秦朝开国皇帝嬴政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其父是秦庄襄王,赢姓、赵氏、名政。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第五次东巡的时候病逝,时年49岁。

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墓是由李斯设计的,章邯为监工。每年用于修建墓的工人就有七十多万。

秦始皇在13岁登上王位的时候,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墓地,始皇陵位于骊山北边。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一直到公元前208年,才完工。秦始皇陵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巨大,结构完整,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陵园工程总共建造了39年,一直到秦始皇临死之际还没有竣工,可见工程量是多么的庞大? 这得耗尽多少国力才能建成? 在秦二世胡亥继位以后,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其实小编认为:秦始皇陵在胡亥即位以后也不可能短短的一年就可以完工。其实秦始皇陵继续在建造十几年也未必能完成。主要是当时各地起义军太多了,前线军队不够用,要抽调修建墓地的工人去上战场,在加上秦始皇尸体都已经腐烂了,所以只能草草了事。

秦始皇陵的结构

秦始皇陵墓现在从外围看周长有2000多米,高55米。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内部装修非常奢华,墓顶以铜铸,以水银为江河湖海,并且还满布机关,墓顶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秦朝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珍异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就有4000多个。


我们现在只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以看出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有多么的大。并且,秦二世胡亥还将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建成之后全部被活埋。可见是多么的残忍!

骊山地理位置

始皇陵南靠骊山,北临渭水之滨。骊山是秦岭北边的一个支脉,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骊山的形成是由青藏高原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海拔有1000米左右。

骊山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势左右对称,树木葱郁,谷峰相问,始皇陵就位于骊山山峰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融为一体,犹如花蕊位于正中。所以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谢谢各位的观看,请各位多多"关注"小编会继续努力的)




千百年来,盗墓贼一茬又一茬,考古专家一波又一波,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走进秦始皇的陵墓,打开藏在深处的地宫,由此可见,设计秦始皇陵的人,绝对是高人当中的高人,高手之中的高手!

秦始皇陵究竟厉害在哪?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寝,秦始皇继位的时候便下令建造,先后动用了70多万名工匠,耗时39年才修建完成。

规模如此庞大的陵墓,必然保存着数之不尽的宝藏,千百年来,这个超级宝藏一直吸引着各路盗墓贼,包括项羽在内,他们都对秦始皇陵充满了好奇。

古籍有云:外被项籍之灭!

古时候,项羽曾派遣30万大军进攻秦始皇陵,把地面上的所有建筑都摧毁了,但是却保留了核心,不是他不想动,而是他动不了。

秦始皇陵实在是太大了!

兵马俑的规模很大,但那只是秦始皇陵的一角而已,事实上,兵马俑坑距离秦始皇足足有1.8公里,他们只是守卫而已,没有资格跟秦始皇待在一起。

秦始皇真正长眠的地方,是在1.8公里之外,地下极深处的地宫之中,地宫的城墙高30米,厚度也达到了4米,坚不可摧!

在地宫的上方,地面上有一个封土堆,仅是这个封土堆的面积就相当于78个故宫,高度更是达到了51米,呈金字塔状,看起来十分壮观。

地宫里的水银实在太多了!

科学家探测之后发现,地宫里面的水银至少有100吨,而且至今还未干涸,还处于流动状态,俨然是一副大江大河的样子,经过了几千年还奔流不息。

因为水银大江的存在,地宫里面弥漫着大量的汞气体,这些气体保护着地宫当中的文物,使它们不腐不朽,同时还充满了杀伤力,一旦有盗墓贼贸然闯入,不小心吸到了剧毒的汞气体,必然会葬身其中。

最让人惊奇的是,水银是一种很难生产的东西,按照现在的技术来说,一年也只能生产300吨而已,可是,秦始皇陵却可以使用100多吨水银打造一条大河,这说明,秦朝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炼汞技术。

秦始皇陵机关重重!

普通古墓,亦是机关陷阱,步步为营,秦始皇的陵墓规模如此之大,宝藏如此之多,墓中所设置的机关陷阱更是数不胜数。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令将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秦始皇为了维护地下世界的统治,不愿意受到活人的侵扰,所以就命令能工巧匠,在墓中多多设计机关陷阱,定要让盗墓贼有来无回!

这么厉害的古墓,究竟是哪位高人设计的?

正史中记载,秦始皇陵是丞相李斯设计的,大将军章邯负责监工。

可是,各类史书当中的记载不太一样,大部分史书中都说,秦始皇陵是由当朝丞相负责建造的,李斯虽然是丞相,但他是秦朝的最后一位丞相,在他之前,还有王绾、冯去疾、吕不韦等人,所以,单说李斯设计了秦始皇陵,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刚到秦国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舍人而已,虽然被秦王赏识,让他做了一个客卿,但当时称霸官场的牛人多了去了,李斯根本就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还差点被驱逐出境。

种种情况都说明,秦始皇陵开始建造的时候,李斯还是一个小人物,所以,秦始皇陵不可能是他一个人设计的,他最多只是参与了后期的设计和建造而已。

秦始皇陵建造的前期是这样的……

公元前247年,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的他只有13岁,能耐还不够大,所以当时的秦朝,处于君弱臣强的状态,时任丞相的吕不韦,是秦国真正的话事人,把持着朝政大权,秦始皇见到他,也要尊称一声仲父。

公元前246年,嬴政登基的第二年,他下令修建陵墓,无论是按照规定来看,还是按照当时的朝臣势力来看,这种重要的事情,都应该交给丞相吕不韦去做,而且,这本身也是他职责范畴。

这是因为修建帝陵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部门的人,除了丞相之外,别无二人,所以,吕不韦必然是秦始皇陵建造前期的负责人。

考古专家推测,秦始皇陵的草本应该是吕不韦设计的,当年,秦始皇年龄不大,没有太多话语权,所以,秦始皇陵的设计,极有可能出自吕不韦之手。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4岁,这一年,赵姬男宠戮溃发动叛乱,被秦始皇一举灭杀,嫪毐也被处以车裂之刑。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成为了真正的话事人,吕不韦被免除了丞相职位,并被放逐巴蜀,他自知在劫难逃,便自己服用了毒酒。

这个时候,秦始皇陵刚刚修建了9年,距离建成还有30年,所以,吕不韦只是参与了秦始皇陵的前期设计和建造而已!

秦始皇陵建造的后期是这样的……

李斯,秦朝的最后一位丞相,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作为楚国上蔡人,李斯刚到秦国的时候,做了吕不韦的舍人,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可他竟然一步步做到了丞相之位,其能力可见一斑。

坐上丞相之位之后,李斯也接手了秦始皇陵的建造工作,不过在这个阶段,秦始皇陵的主体已经修建完成了,李斯只需要负责收尾工作而已,顶多再根据秦始皇的要求,加入一点小设计,不可能再进行太大的改动了。

写在最后:

纵观历史,秦始皇陵的建造长达39年,期间,吕不韦负责了前期的选址与设计,做好了起草工作,而李斯则负责了最后的收尾工作,他们两个人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在他们两人中间,还有王绾、冯去疾两位丞相,他们也都参与过秦始皇陵的修建。

皇陵修建了39年,期间有4位丞相参与,平均每人负责10年,所以,秦始皇陵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设计的,更不是一个人建造的,这是众多能人异士合作的结果,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谈谈自己的见解,把秦始皇的陵墓究竟是谁设计的?没人知道,因为这个东西历史上面也没有记载,当然估计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早就被秦始皇给处理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某些蛛丝马迹上面了解一下设计这个陵墓的人究竟是谁?首先秦始皇这个陵墓修建的时期特别早,在秦始皇登基后的一年就已经开始修建了,骊山大墓指的就是这个,他身边的那些兵马俑还有墓葬的规模,可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的,这么庞大的墓葬群修建的时间,以当时的生产力来算的话,那也得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秦始皇自登基以后的第一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大墓,这一点是可信的。

这就消除掉了一种情况,就是有人说是李斯设计了这个秦始皇的陵墓,这一点时间上根本就对不准,秦始皇登基的时候,李斯还是吕不韦的一个门客,这个时候派他过去修秦始皇的陵墓,很显然不现实,即便是在这之后李斯半途加入,人家专业也不对口啊,他是跟荀子学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治国之道。至于说建筑这方面,可能他真不是什么强项。

那么秦始皇的陵墓究竟是谁设计的呢?

秦始皇的陵墓里面包括的东西有很多,根据历史上的记载,秦始皇的陵墓里面包括天文气象,机关雕塑以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这么多的东西被集合在了一座帝王的陵墓里面,而且是秦始皇这种异想天开的皇帝,他能够满足的这样一个铃木这里面所需要的心思所需要的知识,这可不是说一个普通的人所能够拥有的,能够将这些融合为一体成就自己的集大成作之人,绝对不是无名之辈,这个人铁定是历史上的一个名人,而且和当时的诸子百家有很大的关系。

在诸子百家里面,什么样的思想会和这些机关术有很高的联系呢?那无疑就是公输家和墨家公输家,也就是鲁班那一个家族,而墨家的话大家也都知道,这种侠客精神也是当时的秦始皇所在的秦国所不能允许的,所以这两个势力能够帮秦始皇修建陵墓也不可能。

秦始皇的陵墓代表的是最新的机关术,建筑,这些东西得要有一个能够有大型工程建设经验的人来指挥,而这种人秦国有吗?

或许还真有,而且这个人在历史上面留下的名声也很显赫!谁?郑国。

不是指哪一个国家,这个本身就是他的名字,这个人的名气在历史上面可不想,为什么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和他也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他替秦国修建了郑国渠,让秦国保证了60万军粮,(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秦国东出天下,再也没有为自己的粮食担心过秦国和楚国对峙的时候,即便秦国出兵在外,但是他的后勤补给没有任何压力。

说到郑国这个人,实际上这个人也是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的曾经是六国派到秦国的间谍,要求他去修建大型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所以以郑国给秦国打了一份报告,说你这粮食不能旱涝保收,所以我给你修一条人工渠道用来灌溉。

这个人工渠道修建到一半儿,郑国的身份被暴露,秦始皇大怒啊,想要抓这个人已经校友,结果郑国就郑重的告诉秦始皇说我修建这个渠道,得益的是你们秦国,你想想修了这个渠道以后你的付出跟你的收入哪个更加多一点,肯定是你休假这个渠道之后收获的东西更多

秦始皇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因此中上了郑国,并且把这条渠道命名成为郑国渠,从道理上来讲,郑国这个人有修建大型工程的经验,而且对于各地的山川风情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且修建水利工程从来都是一个对于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有着严格的考量的一个大型工程,郑国能够修建完郑国渠,从侧面印证出这个人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了解的。

而且在这之后秦国统一六国以后,郑国这个人消失了,可能是因为没有做什么出名的事情,所以司马迁没有继续记录它,也有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把他给保护起来,并且让他修建一个秘密的大型工程。

秦国所修建的大型工程有很多,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对于首都咸阳的改造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需要一个统筹兼顾的大局观的人来设计这些东西,很显然,比起日益忙碌而且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去学习工程力学的李斯,郑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谈秦说汉(371)

有人分析,秦始皇墓室是由丞相李斯设计、少府章邯监工建造,但李斯只是一个法家,搞土木工程属于专业不对口,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可能是以讹传讹的谣言。也有人分析,秦皇陵的设计师是专业对口的郑国,但与郑国入秦的时间不吻合。

陵墓真正的设计者,应该是当时在秦国的士子分别提供了设计手稿,由相国吕不韦按多套设计方案甄选与修改,最终重拟了一套新的设计方案执行。藏宝丰富的秦始皇陵,其设计者的名字不可能记载于史书。因此,总设计师应该是相国吕不韦。

公元前247年,嬴政继秦王位,太后赵姬监国,相国吕不韦主政。次年,秦国开始建造秦王陵。战国时期诸侯在生前造陵早有先例,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庄襄王就是没提前修陵才草草下葬。

秦始皇的陵墓工程从嬴政继位的次年开始,直到死亡的次年,二世胡亥时期才基本修完。按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修建时征发了天下劳役七十多万人,几乎挖空了骊山,还挖穿了地下河,并用铜汁做防水处理,设置了重重机关,足见工程之浩大。

为什么说秦皇陵的设计师不可能是丞相李斯,也不可能是水利工程师郑国,而是相国吕不韦呢?我们来深入地分析一下。

  • 左丞相李斯,在秦始皇陵开工之后才来秦国,而且不具备土木工程设计的专业知识

李斯师从荀卿,结业后来到秦国求官时,正好遇到秦庄襄王去世。也就是说,李斯入秦是公元前247年,而这时吕不韦仍然担任秦国的相国,掌握国家的官员任免。因此,李斯也采用了天下士子通行的做法,投身吕不韦门下,等待分配工作。

吕不韦原本只是一名践商,因投资拥立秦庄襄王被任命为秦国的相国,被封为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因此,吕不韦也仿效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大量招徕宾客,并征集天下之才,编纂一部震古烁今的《吕氏春秋》。

有可能在编纂《吕氏春秋》的同时,就已经在征集陵墓的设计手稿,甚至有可能最初是为秦庄襄王设计陵墓,但陵墓工程还来不及动工,秦庄襄王就死了,所以吕不韦将设计方案确修改为嬴政的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在嬴政继位时立即动工了。

也就是说,秦始皇陵的设计工作,应该是在秦庄襄王时期就确定了下来,而李斯在是秦庄襄王死的时候才来到秦国,而设计图纸需要一定的时间。理论上,李斯不具备设计秦皇陵的时间。而且,李斯只是一个法家,跟土木工程专业完全不对口。

  • 水利工程师郑国,是在秦始皇陵修建9年之后才来到秦国

韩国人郑国是一个水利工程专家,水利工程与陵墓工程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而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的确是一个宏伟的工程。所以有人分析秦始皇陵的设计者可能是郑国,从专业领域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战国时期搞学术的人并不多。

但秦始皇陵是公元前246年就开始修建了,郑国是公元前238年才入秦的,也就是嬴政行冠礼之后,中间相差了9年,不可能皇陵修了9年之后,才出设计图纸。因此,郑国虽专业对口,具备设计能力,但从时间上看不可能是秦始皇陵的设计者。

  • 吕不韦以相国之权,具备调动资源修皇陵的能力,可能是秦始皇陵的总设计师

从公元前251年秦庄襄王继秦王位开始,吕不韦就是秦国的相国,相国是百官之首,像修建王陵这种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一定是相国直接负责。而当时吕不韦的确有招揽天下士人在相府编纂《吕氏春秋》,同时设计陵墓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在吕不韦任相国时间已经开始建造,而嬴政继位之初未行冠礼之前是没有实权的,秦国的大小事务基本上是相国吕不韦说了算。因此,陵墓的设计稿是由吕不韦最终确认的是没有争议的了,而且这种机密也不宜太多人知道。

所以,李斯也并不一定对陵墓的设计知情。事实上,李斯投身在吕不韦门下没有多久,就被推荐为秦王宫的郎官,也就是在王宫站岗的值守人员。不久后被升为长史,又被升为客卿,在嬴政冠礼之前一直在王宫当差,在这之前应该没接触陵墓。

公元前238年,也就是嬴政行冠礼之后,李斯才被升为廷尉,也只是负责案件审理。而吕不韦被免相之后,秦国就没有再设置相国之位,改为左、右丞相。秦国的右丞相权力比左丞相大,吕不韦之后,秦国的实权到了右丞相昌平君熊心的手里。

昌平君与隗状做了13年左、右丞相被免之后,李斯与冯去疾被升任为丞相,而李斯只是个左丞相,一直干到二世时期被赵高弄死时,李斯的职务都比冯去疾要低。按照国家大型工程由百官之首的右丞相负责制,可能李斯到死都没接触陵墓修建。

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38年,秦皇陵已经修了9年,主体结构与框架设计基本上已经确定,剩下工程,都是由劳役分区域按图纸施工。虽然吕不韦在嬴政行冠礼时就被免了相位,次年又自杀身亡,但吕不韦死后,并不影响陵墓继续施工。

  • 写在最后

网络上流传秦始皇陵的设计师是李斯,监工是大将军章邯的说法应该是出自学术不严谨的杂史,或者是野史。事实上李斯是陵墓设计完成后才到秦国,而且又不具备修陵墓工程的专业能力。因此,从时间上计算,李斯不可能是秦皇陵的设计师。

水利专家郑国是秦始皇陵修建了9年之后才来到秦国,从时间上计算,郑国更不可能是秦皇陵的设计师。相国吕不韦集中天下之才,让士子们分别提供设计草案,亲自甄选定稿,并下令施工。因此,只有吕不韦才有条件担任秦皇陵的总设计师

2021/1/10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士子   秦国   秦王   冠礼   墓室   监工   相国   地宫   秦朝   陵墓   丞相   水银   公元前   高人   东西   时间   财经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