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最有名的两首诗是哪两首?

李商隐一生共作诗600余首,入选《唐诗三百首》就有22篇,其中最有名的诗是哪两首?

第一首《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虽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尤其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令人回味悠长,成为世人津津乐道且能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全诗写就了诗人之心情历程:先是傍晚时分由于个人心情不愉快,为了减轻或排解,作者只好驱车去登山。

不只是古人爱登山,现代之人也很偏爱,因为登高能望远,尽收远近高低之景物,人们的心情会随之大悦。

李商隐登古原看到了什么?“夕阳无限好”。这幅晚霞图,看来是多么的精彩和美妙啊!在陡然间就让李商隐快乐多了。

人之心情在不稳定时,往往会乐急生悲。这不,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一生之不幸并顺应自然现象,笔锋一转而悲切感叹“只是近黄昏”。

由此观之,全诗短短20字,无华丽之词,却有人生哲理的深意在里面,堪称李商隐最有名诗第一!


第二首《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尽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维妙维肖,好一幅“月宫嫦娥”画面,从独灯伴影到晓星落河,这一夜里的凄苦悲凉谁人知呀?!

又能怪谁呢?权且是自己的贪心而造成的。所谓:“灵药”,据说是王母赠与后羿的,两人同吃可以长生不老,若一人吃了,便可得道成仙。

关于“嫦娥飞天”,一说嫦娥被盗贼逼其交出灵药而不得已吞食,但在作者的这首诗里,的确明言就是“嫦娥应悔偷灵药”。

诚然,嫦娥的心胸狭窄了点,为己之私利,偷食了灵药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碧海青天夜夜心。”

得道成仙,并非好事。嫦娥飞天时,独居月宫,既清苦而凄凉,又少了人间欢乐。

总之,以上两首诗是李商隐诗作中最有名的,不过两首诗中尽写悲凉之事,这与其人生经历相关。

李商隐一生,是失意的一生。正如在他逝世后,其好友崔珏《哭李商隐》诗中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禁抱未曾开。”悲哉!仕途坎坷尤其不顺,幸哉,诗歌文学价值堪高。









我认为,第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老规矩,先正面回答问题,再慢慢解释。

我认为《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最著名的两首诗应该是《登乐游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前一首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后一首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存世的诗歌大约有600首,其中选入《唐诗三百首》的有22首。把它们一一列出来,你就会发现其中有些的传唱度其实都很高,可以说不分伯仲。要界定出最著名的两首,其实很难。


《唐诗三百首》

我们熟悉的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来自于《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清乾隆时期的士大夫文人蘅塘退士孙洙(据说,这本唐诗读物,是孙洙和他的夫人徐兰英夫妻合作的产物)。



《唐诗三百首》总共收录了唐代77位诗人,合计311首诗,其中李商隐有22首。在数量上,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

第一:杜甫(38首)。

第二:王维(29首)。

第三:李白(27首)。

上榜的前十名里还有孟浩然(15首)、韦应物(12首)、刘长卿(11首)、杜牧(10首)、王昌龄(8首)、李颀(8首)。



我们首先要知道,入选的作品都是编者按照个人的审美意愿编撰的,并没有质量上的定性。无论是不同的作者之间的比较,还是同一作者的不同诗作之间的比较。

举个例子:白居易总共只有6首入选(入选数量上排名第12),你想想,就凭老白的综合实力(数量和质量),按照我们的客观认识,这个选法说得过去吗?还有就是,白居易入选的六首诗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长恨歌》、《问刘十九》、《望月有感》、《后宫词》,你说他最有名的怎么选?怎么选,只能在这6首中选呗!《大林寺桃花》不能选;《钱塘湖春行》不能选;《观刈麦》也不能选……



我的意思是,《唐诗三百首》是有局限性。它编写的初衷和《三字经》一样,是“蒙童读物”,本身并不具有严格的评判性。换句话说,它选出的是作者觉得适合普及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有名和层次最高的作品。

所以我们就明白了,选李商隐最有名的两首诗,是要在《唐诗三百首》画出的圈子里选的,不是李商隐所有诗中最著名的两首,而是他入选的22首诗中最著名的两首。


李商隐入选《唐诗三百首》的22首诗

下面我把李商隐入选《唐诗三百首》的22首诗(大概是他全部作品的1/30)的目录列举一下:

1.《嫦娥》

2.《登乐游原》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夜雨寄北》

5.《贾生》

6.《北青萝》

7.《蝉》

8.《筹笔驿》

9.《春雨》

10.《风雨》

11.《韩碑》

12.《寄令狐郎中》

13.《锦瑟》

14.《凉思》

15.《落花》

16《隋宫其一》

17.《隋宫其二》

18.《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9.《为有》

20.《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21.《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22.《瑶池》



为这个回答的原创比重考虑,任襟亚就不去详细引述这些诗作的具体内容了。我接下来谈谈我选《登乐游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原因。


我选的《登乐游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普及率高,人人成诵。



我相信记忆力再怎么不济的人,这两首也能背诵。而这恰好是我选这两首的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所谓“最著名”就是越多人知道、越大众化就越实至名归。

2.语言简白流畅,容易接受。

李商隐的诗,语言上往往辞藻华丽,精工婉转。这两首,尤其是《登乐游原》不事雕砌,如话家常,节奏明快,自然畅达。让人读来流利亲切,朗朗上口。

和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以及《锦瑟》等作品相较而言,我们就能看出,这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更简单直接一些。没有晦涩复杂的用典,也没有朦胧幽邃的过多用意,门槛更低,读者接受起来更容易。



3.文质兼备,言之有物。其中的灵魂句,提纲挈领,立意鲜明。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言之有物从来都不需要长篇累牍,去繁化简,了了数言“精义”尽在其中。

这两首的灵魂句分别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五言绝句《登乐游原》的灵魂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短短十个字,道出了人生造化颠扑不破的真谛。它比白居易的“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更直白更精炼地为人们凝萃了一个“美好事物不能常保”的人生至理。

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以“春蚕”和“蜡炬”的自然现象,抽离出苍茫世界一种“九死不悔”的执着

它们各有各引起“脍炙人口”的触发点。

4.易产生共鸣,利用率高,广为传唱。

保证“有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率,只有被常常使用,才能新鲜地“活着”。

被常常想起,常常使用,当然是因为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我们上面说的那一条,它们“切中了人生的某些真理”,则为它们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提供了基本保障。



只要想想你自己,有多少次,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把这些句子拿出来“表情达意”就会明白它有多么“有用”了。

越多的人使用,越被广泛地使用,它就越锋利,越著名!


小结

我们说的那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大概就是这些久经考验、历久弥新、颠扑不破的思想火花和文字精华吧!

当然,关于《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最有名的两首诗,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局促偏狭的小看法,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谢谢阅读,我是任襟亚。

一end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最著名的两首诗是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无题诗表述了诗人多么的想摆脱封建社会婚姻世俗的枷锁而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由婚姻恋爱,可是在那个封建社会年代那种追求只能在梦里实现了表明作者一种悲哀的情怀。



无题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同样是一首情怀诗,让后人有所共鸣。

由于本人才学书浅,回答的有不贴切的地方请多包涵,谢谢头条的朋友们。




(原创)李商隐生长在唐朝中期以后,应该属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不是当年的兴望发达,政治和经济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十分尖锐,宦官专权,皇帝昏庸,藩镇跋扈,朝中大臣中派林立,互相排挤。作者被牛、李两党夾在中间,由于反对他们争权夺利,而常常遭到他们的攻击,因此沒有担任过重要官职,长期在地方作幕僚,政治上很不得意,深受压抑。


但是,在晚唐诗坛上,他却点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以独有特色的作品闪耀着奇光异彩。在他的很多诗篇中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抒发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渴望有所作为。如巜有感》、《重有感》等作品,痛斥宦官专权,渴望有人对他们坚决镇压。……

他的其他方面的作品,如送友人、怀人、写景、咏物等诗,富于独创,想象丰富,形象优美,而有很多清词丽句,他常用含蓄的手法,把浓厚的情感细致而又曲折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引起读者联想,极具感染力。

作者的七律诗,对仗工整,语言绮丽,警句频出,一直被读者喜爱而传诵。

说到他有名的诗的确是很多,最有名的两首诗,可数《无题》和《锦瑟》了。


请先来欣赏作者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是以爱情为主题。这首诗隐其题而晦其旨,他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辞采绵密,托意幽远,寄思矮婉,是李诗"无题"诗的力作。特别是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干”之警句,成为千古绝唱,一直被后人传诵自今。

这首诗历来解釋分歧,沒有定论。我归为爱情诗,或许作者别有隐情也未可知。


欣赏了《无题》诗,再来欣赏作者的《锦瑟》:

绵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能反映作者朦胧幽美乃至晦涩的艺术手法。读者吟诵此诗时,很容易被它哀婉凄美的意境所感染,诗意究竟指的是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是咏瑟的,有说是悼亡的,有说是咏爱情的,有说是自伤身世的,有说是政治寓托的,还有说是纯美的,难以定论。


诗以耹听锦瑟而心绪纷乱,不由思忆华年往事如庄周梦蝶短暂而飘渺,又似杜鹃春啼而不尽凄哀。接着如沧海月珠,可望不可及,正如蓝田玉烟。最后拢束全诗,用“此情”绾结“思华年”的各种情怀,说出了所经历和至今追忆起的不尽怅然。从中可以推测诗人“华年”往事或许有一段难言的情愫或隐痛。这段情愫或隐痛如梦如烟,如泣如泪,是思念未能得到的爱情,还是回忆冷落被弃约身世?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它们郁结于心怀,结晶为诗,这正是作者独特的艺术手法的具体展现。

时过千多年,不可能当着作者讨教这些疑问,追问也沒有实质意义了,我们在吟诵作者美妙的作品中,去感觉诗中的意境,去欣赏作者的大手笔抒情的艺术手法,从而赏析我们祖先的文化精华,有一种为其骄傲之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百花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愁云   东风   灵药   嫦娥   最著名   无题   手法   黄昏   夕阳   说是   作者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