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武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武松,个性复杂的英雄人物,现实主义的倾向更多一些。

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路走来,武松凭借自己的胆识智慧,一次次用坚实的行动,粉碎击垮了一股股欲将其置之死地而聚集起来的力量,在复杂的环境中杀开一条血路,也让自己的人生轨迹在十字坡发生质变,成为“行者”,由此和鲁智深开始了并肩作战的职业生涯。

智勇兼备、冷静刚毅、重情重义、豪爽快意、务实进取、自强不息……武松具有诸多优秀特质,是简单和复杂的交织体。他的复杂个性既导致自己多次陷于不利,也借此冲破牢笼,再次奋起。低估了蒋门神的报复力、错会了张都监虎狼意,他才会误入都监府、中了恶毒计。识破真相后,他则再一次凝心聚力、力挽狂澜、演出了一出血债血偿的人间正剧。

看破红尘,淡泊功名,和鲁智深、林冲,共同栖身六合寺,是武松在功成名就后的自然选择。既然再回不到过去,不如回归本性,做个纯真的自己。厌倦了争斗,了却了恩怨,只关注鸟语花香、山高林密,寄情于山林草泽、星月晨曦……

武松身上,现实主义的倾向更为浓重。他不像宋江那样一直不懈地追逐理想,对现实的关注更多一些。正因如此,他才选择远离体制,避免了卷入导致宋江悲剧命运的是非漩涡。如此,武松是个素质超群的明白清醒人!




武松是一个有仁有义有担当,胆大心细,快意恩仇的人。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一、武松的仁、义和担当。

”,是中国古代最高、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义”,是古代与“仁”并用的道德表现。

孔武有力、武艺超群的武松,不是一个一勇之夫,而是一个有仁有义的人。

武松打虎,这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武松,给人的印象是力大无穷。小说《水浒传》通过这个故事,为武松后来的“雄猛千夫惧”,做了注脚。

但《水浒传》在武松打虎后,有两段耐人寻味的文字:

众猎户道:“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大害。让乡中人民有福,让客侣顺利通行,实出壮士之赐。”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

知县拿出银钱一千贯,赏赐与武松。武松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武松把知县赏赐给他的一千贯银钱,散给了一众猎户。“仁者,爱人。” 这就是“仁”。

武松把自己打死老虎,归功于“众长上福荫”和知县“相公”的“福荫”。这是“五常” “仁义礼智信”里的“礼”,也就是“仁”的外部表现。

武松并不富有,他是苦出身。宋江送给他十两、几十两银子,他感激涕零。但面对一千贯银子,他毫不吝惜地给了与他毫不相干的猎户。难能可贵!

徒手打死老虎,为民除了害,为客旅打通了道路,为猎户们免除了官府的“限棒”。但武松不居功自傲,而口口声声“托赖”别人的“福荫”,尤其难得。

——武松的“仁”,也就是他的人性的光辉,从这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渗透了出来。

武松的“”,《水浒传》里随处可见。

李卓吾说“我道周公尚非弟弟,武松方是弟弟。”

武松不以美色为念,拒绝嫂子勾引。余象斗说:“其全人伦之道,真义士也!”

武松舍身报兄仇,是兄弟之义。

武松“义夺快活林”,是结义之义。

武松替张都监捉贼,是报答知遇之恩的主仆之义。

武松的担当

在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后,不是像宋江一样仓皇出逃,而是坦然到县衙自首。

杀了张都监一家后,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的溅血大字。敢作敢当!

二、胆大心细和快意恩仇。

武松之胆大。从徒手搏虎、醉打蒋门神、飞云浦反杀回鸳鸯楼,处处都能看到武松的超人胆略。也许是所谓艺高人胆大吧,姑且不去深究。

武松的心细。却是《水浒传》里无人可比的。

武松替兄长报仇。是在有了何九叔留藏的物证,有了郓哥以及街坊四邻的人证,笔录了潘金莲和王婆的供词。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杀了潘金莲,再上狮子楼斗杀西门庆。

武松不仅仅是杀了奸夫淫妇,而且替整个案件翻了案,让偏袒地方邪恶势力的知县大老爷站在了他的一边,凌迟处死了专一在恶事上推波助澜的王婆。从轻判决了自己:杀了两个人,只是一个刺配罪。

十字坡酒店能逃脱孙二娘麻药的,《水浒传》中似乎只有武松一人。连精细的鲁智深也差点被做了人肉馒头。可见武松心细。

快意恩仇,是武松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王婆的所谓“未嫁从父,既嫁由身”、“叔嫂不通问”的信条,束缚不了快意恩仇的武松。

兄长被害,武松一回家,就展开了报仇行动。知县被西门庆收买,通过官府报仇不成。武松大开杀戒,酣畅淋漓地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张都监陷害武松,欲除之而后快。武松毫不留情一口气杀了他全家一十五口。

武松刺配孟州,施恩“专意款松”,对武松有恩。武松毫不犹豫地帮施恩赶走了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

张都监礼遇武松,并答应把婢女玉兰许配给武松为妻。一听到都监府家人示警,武松不假思索扑翻身下床拿贼。——并非武松鲁莽,实乃有恩报恩!

三、武松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武松没有高于现实的思想,也没有调校现实的倾向。

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下意识里有明显的反抗宋朝廷统治的想法。鲁智深为了搭救素不相识的金翠莲,拳打镇关西,丢失他的提辖位置,成了逃犯。

无疑,宋江、鲁智深都有调校现实,乃至改变现实的主观想法或客观做法。

武松则不是那样。武松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个人恩怨,甚至是是非不分的。

武松杀嫂和斗杀西门庆,不用说是因为嫂子和西门庆害死了他的哥哥;醉打蒋门神,是因为施恩善待了他这个犯人,他做了施恩与张都监黑吃黑的打手;血溅鸳鸯楼,同样也是报私仇。

直到后来武松上了梁山,是宋江招安激烈的反对派,但他并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梁山泊许多人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过一天算一天,就是武松落草的宗旨。

《水浒传》里,武松是一个讲仁义,有担当,快意恩仇,血肉丰满的人。

他和现实世界里普通人一样,优点明显,也存在不少性格的缺陷。

比如在张都监府滥杀无辜,比如在白虎山恃强凌弱醉打孔亮。

武松对柴进的态度,更是“升米恩,斗米仇”的典型表现。他在柴进庄子上住了一年,三天两日醉酒打架,最后可谓神憎鬼厌。他反倒埋怨柴进“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当然,是人就有缺点。《水浒传》刻画了一个现实世界里真实的武松。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武松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武松也谈不上是英雄。

我们当然不能苛求,给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那样的人,才是英雄。但我们也不能滥用“英雄”这个词。

有人说,武松打虎是英雄行径。其实,武松打虎是自保。“要么打死老虎,要么被老虎吃了,二者必居其一!”与“英雄”二字无关。

扯远了,刹车!




看用什么时代的眼光去思考呗




武松是一个疾恶如仇的人,刚直不阿,讲义气,但是好意气用事,没有大的理想,原本的思想是有事作,过生活而已,由于性情所致,殺嫂斗殺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殺解,蜈蚣岭除恶等等,血案累累,他不滿时政,不相信朝廷,实际对宋江的招安不满,但顾及义气,最后一切是不得已而为之。




武松是个英雄,但是一个没有立场的英雄。谁对他好,有恩,不管其内在品质好坏,都能成为他的朋友和服务的对象。比如他效忠过的张团练,施恩包括孙二娘都不是什么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猎户   之义   水浒传   银钱   胆大心细   调校   知县   门神   相公   恩仇   快意   水浒   鸳鸯   倾向   现实   理想主义者   英雄   财经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