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科举,范进疯了,黄巢反了,科举的魔力到底在哪?

科举是封建王朝时代选拔天下人才入朝为官的一种制度,亦是普通民众出人头地的唯一通道。

科举制度使封建王朝不在彻底归于世家大族管制,使王朝能够平衡普通民众与世家的积深矛盾,亦是给了普通民众高升的通道。




封建时代男人想成为人上人,出人头地,唯一的官方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除此之外唯有举旗造反,自领风骚,但是一旦失败那可是杀头之罪诛连九族。

参加科举考试一旦成功则光宗耀祖,金钱美女相拥相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万人一条道,为了挤上这条道路,年轻人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年,一次不行下一年再来一次,所以像范进这样的文弱书生,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等待的就是这个结果,五十多岁中举,闻讯后喜极而疯,就不难想像了。作者以扎实细腻的手法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现状,讽刺意味甚浓。

像黄巢这类人物自认才气不在别人之下,血气方刚,却屡试不中,心中忿忿不平,把一切怨气洒在了当权者身上而举旗造反,因有才气,所以提出响亮口号,顺应者众多,一时间而势入破竹攻入长安。

说到底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也不是百弊无益,在当时的社会能面向百姓选拔贤才使年轻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也是一项创举。所有人都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毕竟只是少数,成功者寥寥。




封建时代,天下的一切包括民众都是国家的,是用天下的一切及民众来供养国家的运转和存在,于民众和国家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割线,所有的官、以及涉及官的都是统治阶层,而所有的民及涉及民的都是被统治者。科举的魅力及魔力就在于,它可以让一个原本被统治者跻身统治阶层的行列,从而享受统治阶层的待遇。可若是最终用尽了办法依旧没能加入统治阶层呢?会不会很自然地抱怨、怨恨?范进疯了是高兴所致,黄巢反了是怨恨所致,可除此外还有无数未能中举而出家或隐没于山野的大才!也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未能尽善尽美地利用自己的人才、因为那些官绅,所以这才有了逃不掉的历史规律。科举,自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魔力,真正有魔力的是历史规律的成因。




科举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既然是唯一途径必然会有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

正面的作用就是科举打破了之前选拔官员由官僚集团和贵族集团捱荐的方式,变得相对公平。科举不问出身贫富,只要及第就能进八官僚集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描绘了这种现象。科举成就了读书人的梦想,这是它的正面作用。

科举的反面作用是摧残了读书人。因为天下的读书人千千万万能够成就梦想的必竟是少数。多数人在这条道上一辈子地拼搏下去。偶尔得中的必然惊喜若狂,如同范进。把一辈子的时光和精力都搭进去的就变成了什么营生也不会的废物,如同孔乙己。

如果多些选拔途径,科举就不会出现这些现象。




因为科举成功就能当官,而科举不成功对于家境不好的人,可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科举成功不成功对一个人的关系极大。这就是科举的魔力。所以,因科举不成功的人,演变成极端情况是难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科举   魔力   被统治者   封建王朝   读书人   才气   官僚   封建   阶层   民众   途径   作用   制度   黄巢   时代   财经   天下   范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