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声称,斩了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二人究竟相差多少?

定军山一战,黄忠在法正的协助下斩了曹魏大将、西线军队总指挥夏侯渊。夏侯渊相当于方面军统帅了,被斩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第一、曹军西线部队无心恋战,纷纷四散溃逃。

统帅战死沙场了,士兵们肯定都六神无主了,求生欲就压倒了一切,各自逃之夭夭实在是普通士兵们的正常本能反应。

第二、张郃也惊慌失措,被杀得大败亏输。

主帅死了,张郃也没有了主心骨,失败也在情理之中。黄忠和陈式两人联手夹攻张郃,张郃在杜袭的接应下逃出生天,到汉水安营扎寨,派人把消息飞报曹操。主帅死了,仗还怎么打?只有报告最高统帅了。由此可见,张郃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三、曹操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发誓要为夏侯渊报仇雪恨。

曹操对黄忠恨得咬牙切齿,立即亲自挂帅,统领大军二十万,来给夏侯渊报仇,令大将徐晃为先锋,进军汉水,拉开了汉中之战的序幕。

汉中之战,是刘备封王之战。刘备夺取了汉中,称汉中王,为进一步称帝建立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巩固了局势。

第四、刘备闻讯大喜,笑逐颜开,当场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并设宴庆贺。

这场胜利对刘备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亲自指挥的最大胜利。黄忠斩了夏侯渊,也是刘备集团初次斩杀曹魏集团重量级别的大将;其对人心的鼓舞作用无与伦比,对曹魏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刘备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直接重赏了黄忠。这也是黄忠名载史册、晋级五虎上将的定格之战。可以说,没有这一战,黄忠是不可能晋级五虎上将的。

第五、由于黄忠的卓越表现,大大激发了赵云的斗争意志和战斗潜力。

赵云以前拿下张郃需要三十多回合,而被黄忠这么一激,武力值超常发挥,枪法也进入了超凡入圣的化境,令张郃和徐晃胆战心惊,竟然不敢上前迎战。这样的震慑力,恐怕吕布也自愧不如了。

第五、激起了关羽的嫉妒心。

关羽因此大为光火,发誓要再立新功,要超出黄忠。关羽不愿意和黄忠和光同尘,在仓促之间,发动了襄樊之战,结果吃了大亏,遭到了曹魏和东吴双方联手的毁灭性的打击。

夏侯渊老将军的战死沙场,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广、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呢?因为他的确是曹魏集团举足轻重、数一数二的独挡一面的大将。就连曹操都发出了感慨说道:

“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吾与尔不如也。”

请问,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个人被曹操感慨到自愧不如吗?曹操有那么谦虚吗?当然不是,而是曹操在夏侯渊屡立大功之后,感慨万千,激动得语无伦次才如此感慨的。那么,夏侯渊建立了哪些功劳,值得曹操如此地推崇备至?

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昌狶造反,于禁平叛不力,夏侯渊出马,马到成功,昌狶立即提出投降。

于禁和夏侯渊收编了昌狶的军马。

大破山东黄巾军,并擒杀其首领。

济南、乐安一带的黄巾军在徐和、司马俱的率领下攻城略地,杀死地方官吏。夏侯渊统领泰山和平原诸郡兵马联合出击,大破黄巾军,斩杀了徐和,平定了诸县。

平定庐江叛贼,并斩杀贼首雷绪。

带领徐晃等将平定太原。

攻下了二十多座营寨,斩杀贼首商曜,捣毁叛贼老巢。

督帅大将朱灵平定了俞糜判乱,迫使杨秋投降。

督领朱灵、路昭等将屯兵长安,击破了南山贼寇刘雄;并包围韩遂的余部梁兴,斩杀了梁兴。

公元214年,命令张郃渡过渭水,两下夹击,大败马超,逼得马超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张鲁。

大败韩遂和羌人的联军,杀得对方望风而逃。

平定凉州羌王宋建。

千里奔袭,历时一个月,杀了宋建和他手下的丞相等官吏。夏侯渊又派遣张郃,一鼓作气,扫平了河关,河西的羌族全部望风而降,彻底平定了陇右。宋建判乱三十多年,被一举平定。

夏侯渊是这样的位高权重,可是当他死后,张郃在米仓山搬运粮草,诸葛亮欲派人去烧掉其粮草,夺取其辎重,以挫其锐气的时候,黄忠又自告奋勇,前去执行任务。刘备却说了一句似乎有些不三不四的话。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忠奋然曰:“吾愿往斩之。”

这样,诸葛亮又派张著为副将同去,赵云也另带一军前去。那么,刘备为什么对夏侯渊和张郃的评价如此悬殊,甚至丝毫不顾历史现实?其实这是刘备的谋略,其原因就是:

第一、刘备要用激将法,激发老将黄忠的全部潜力。

上一次黄忠斩了夏侯渊不假,但毕竟有点侥幸成分,不是黄忠实打实地单挑夏侯渊。而是夏侯渊当时,突然头脑发热,参加了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地劳动,结果黄忠突然发动攻击。夏侯渊连盔甲都来不及穿戴,就身首异处了。

张郃则是曹魏集团最著名的大滑头,一贯作风就是小心谨慎,绝对不会犯低级错误。黄忠这次怕是无机可乘了,将会面临着一场恶战。

事实证明:刘备的担忧不无道理。黄忠被徐晃和张郃包围,吊打了一番,多亏赵云及时赶到,大显身手,救了黄忠。

第二、夏侯渊和张郃的关系是帅与将的关系。具体冲锋陷阵,张郃的确占有一定的优势。刘备也不是信口开河的。

我们知道:夏侯渊在打败马超和韩遂的两场战役中,都是以总指挥的身份参加的;而前线作战的则是张郃。所以刘备对张郃了解更多一些,觉得张郃十分棘手,也是人之常情。刘备在此时抬高张郃,也是为了让黄忠不要过于陶醉于斩杀夏侯渊的胜利喜悦之中;让黄忠觉得张郃更加厉害,以佩韦自缓,不至于产生轻敌的情绪。

第三、作者的整体布局。

为了以后张郃成为曹魏军队鹤立鸡群的首席大将,埋下了伏笔;也为了诸葛亮北伐,遭到张郃的阻力而做好了铺垫;也同时体现了刘备的识人之明。侧面衬托:刘备不但对自己手下的大将做到了知人善任,而且还能对敌方的大将了如指掌。

第四、张郃曾大战张飞将近百合,是一场恶战,令刘备记忆尤深。

张飞当时大战张郃并不是轻松自如的,而是颇为吃力;最后还是在魏延的帮助下,打败了张郃。

总的来说,张郃虽然是夏侯渊的部下,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和武功修为的确不在夏侯渊之下。不过,说夏侯渊的作用不及张郃,也非不刊之论。

再怎么说,夏侯渊的战绩摆在那,是不可抹杀的辉煌成就。刘备当时所指的应该是侧重于张郃的武功修为和军事能力,而不是指他的政治地位和在军中的威望。若是论起这两点,和刘备的说法恰恰相反,夏侯渊能甩出张郃十条街。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刘备并没有认为张郃胜过了夏侯渊。

在《三国演义》里黄忠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以后,刘备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设宴庆祝。此时牙将张著前来报告,曹操亲自率二十万大军前来为夏侯渊报仇,还命张郃把粮草从米仓山运到汉水边的北山脚下。

诸葛亮向刘备建议派人突袭北山,去烧了曹操的粮草,以挫曹军锐气。刚刚立功的黄忠立刻站出来请命去北山劫粮,刘备这个时候说了一句夏侯渊不如张郃,如果能斩张郃,胜过夏侯渊十倍。

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罗贯中这么写倒不是随意编造,在《魏略》中也确实提到夏侯渊虽然是都督,但是刘备却忌惮张郃而轻视夏侯渊。黄忠杀死夏侯渊以后,刘备说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不过演义里刘备这么说仅仅是为了用激将法而已,因为就在此前定军山之战前,黄忠在葭萌关、天荡山两战中连续两次击败了张郃。再加上之前张飞也屡次在阆中、宕渠、瓦口关击败张郃,还被杀了一个全军覆没,丝毫看不出张郃比夏侯渊强在哪里。

而且黄忠请命去攻打定军山时,诸葛亮还说夏侯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依为臂膀,颇有将才,先后镇守长安和汉中,不是张郃可以比的,担心黄忠不是他的对手。

今将军虽胜张郃,未卜能胜夏侯渊。

夏侯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深通韬略,善晓兵机”的将才变成了“一勇夫耳”,前后评价的差距变化这么大,显然不可能是他真的在短时间内就有这么大的退步。所以这话纯粹是刘备和诸葛亮为了激一激黄忠,故意这么说的,并非真的认为张郃比夏侯渊强。

正史上刘备同样更看重夏侯渊

实际上在正史上,刘备也并不像《魏略》说的那样忌惮张郃。他亲征汉中时,第一战就选择进攻张郃驻守的广石。

而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和张郃分别守南围和东围,刘备再次选择张郃为突破口,首先攻击东围。张郃难以支撑,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分兵一半赶来救援。刘备趁机派黄忠突击夏侯渊,将他斩杀。

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刘备两次作战都首选张郃作为攻击目标,很明显是把张郃当成了软柿子。如果真的忌惮张郃,不可能如此。所以《魏略》说刘备“惮郃而易渊”并不准确。




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打了一场仗,直接奠定了刘备汉中大胜的基础,这就是定军山之战。此战中,黄忠直接阵斩了汉中曹军的统帅夏侯渊,使得整个汉中的曹军军心不稳,大有全面溃败的迹象。不过在之后刘备却说,夏侯渊比不上张郃,斩了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这是为何呢,夏侯渊真的不如张郃吗?二人究竟相差多少?

汉中之战

要说黄忠阵斩夏侯渊可真的是为刘备立下了大功,这一战绩直接震惊了整个曹魏,夏侯渊一生征战战功颇大,是曹营中极少数有能力独领一军的人,他是曹操手下难得的帅才!结果没想到他却在汉中意外阵亡,直接导致汉中防线不稳,在当时根本没有人能够顶替夏侯渊的位置,最终逼得曹操亲自前来,主持汉中大局。

听说曹操率大军前来,诸葛亮决定先发制人,命人前去烧毁曹营的粮草,黄忠请愿出战。这时,刘备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演义原文: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忠奋然曰:“吾愿往斩之。”

夏侯渊去世后,暂时由张郃代理一部分军务,然而张郃毕竟只是夏侯渊手下的一个猛将,刘备为何会如此看重他,说出这么一段话呢?

其实刘备看重张郃,说出这么一段话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刘备早就听说过张郃的名声

张郃被人称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颜良、文丑、高览齐名,在河北名声很大。而刘备在被曹操击败后,曾短暂投奔过袁绍。在这里,他听说了张郃的名声,甚至还有可能和张郃有过接触。正是这一番经历,使得刘备对张郃高看一等,认为张郃颇有谋略,值得重视!

二、刘备看不上夏侯渊

曹操的用人习惯刘备是知道的,虽然曹操重视人才,但是整个曹魏集团的大权都还是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曹氏宗亲才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地位也是最高的。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渊夏侯惇,正是因为这是外姓将领的排名,曹氏宗亲完全不参与!由于这层关系,刘备认为夏侯渊只不过是通过裙带关系,才坐到汉中曹军统帅的这个位置,没啥真才实学!

三、激励手下

刘备这么夸张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激励属下英勇作战。也正是他的这一番话,成功的激起了黄忠的好胜之心!

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如刘备所说,张郃比夏侯渊更优秀,而且要胜于夏侯渊十倍?

事实上,一生看人无数的刘备,这次还是看走眼了。夏侯渊并非是一个平庸之辈,相反,他非常优秀,非常厉害!在率军平叛昌豨时,他屡出计谋,常常出其不意,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史书上对他夸耀极多。

《魏书》: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曹操平定马超叛乱后,马超经过休整,再次卷土重来,结果在夏侯渊的指挥下,马超被打的大败,无所依靠,只能投靠了汉中张鲁。夏侯渊征伐雍凉,击败韩遂,剿灭为祸多年的宋建,立下大功。之后他又继续出兵,最终成功地平定了陇右,深得曹操赞赏。曹操出征张鲁时,夏侯渊率军赶来会和,成功击败张鲁,之后曹操率大军返回,留夏侯渊统帅张郃、徐晃等守备汉中。

从夏侯渊的履历来看,刘备说他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是大错特错的!就夏侯渊的指挥作战来看,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非常善于用兵,军事能力极强!虽然他能做到汉中曹军统帅的位置,和他是夏侯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他的能力!曹操也不是个傻子,要是夏侯渊真的不行,他就不会让夏侯渊独自镇守一方。

而与之相比的张郃,在战绩和地位上和夏侯渊是比不了的。张郃是夏侯渊的下属,很多军事行动都是夏侯渊提前规划好的,张郃负责实施,两人站的位置层面都不一样,思考也是不一样的。在三国的前中期,其实张郃都算不上是一个顶级名将,只不过是人家手下的猛将,随时听从人家指挥的。可以说,在前中期,张郃缺乏独立领军的机会,在军事指挥上是比不上其他顶级名将的。张郃真正成为了顶级名将,还是在三国中后期,其他顶级名将凋零之后。

结语

综合来看,张郃的实力其实是不足以和夏侯渊相比的,无论是哪一方面,夏侯渊都是要强于张郃。刘备那句张郃胜于夏侯渊十倍明显是错误的说法,很有可能他是故意使用这种夸张的说法,以便于激起属下们的必胜决心!




定军山之战,是刘备打得为数不多的一场大胜仗,而起到最为关键作用的是老将黄忠。

黄忠,宝刀不老,一鸣惊人,一出马就杀了曹操非常倚重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本家兄弟,情同手足。

曹操听说夏侯渊死了,立马第一时间杀了过来,不过,夏侯渊一死,对曹军的士气打击极大,人心思归,就算曹操亲自指挥,仍旧不能摆脱颓势。


双方僵持了几个月,又遭遇连日阴雨,而战事未有任何进展,曹操心灰意冷,晚上喝了点酒,又吃了半只鸡,下属过来问曹操有何指令?

曹操醉醺醺地说:“鸡肋,鸡肋!”,之后就撤退了,大军开拔之前,曹操还杀了自以为是的杨修,谁让他随便揣摩领导意思的。

可以说,夏侯渊之死,对曹操触动极大,曹操觉得,刘备羽翼丰满了,再也不是织席贩履的刘备了,再也不是见势不妙就开溜的刘备了,他变得强大了。

曹操对刘备心生畏惧之心,又担心后院起火,这才撤退了,倘若夏侯渊不死,凭曹操坚韧不拔的个性,说不定继续与刘备死磕下去,如此一来,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还说不准呢!


所以,夏侯渊死了,帮了刘备大忙。然而夏侯渊死的时候,刘备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夏侯渊虽然是统帅,但是个庸才,要是杀了张郃就好了,他的才能胜过夏侯渊十倍。”

刘备说这话的时候,黄忠恰好在一边,他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心里一直在骂娘,“就你刘备能,你去杀一个夏侯渊给我看看!”

刘备为何说张郃胜过夏侯渊十倍,张郃真的这么强吗?

是的!

在三国前半段,张郃似乎并不出众,因为彼时人才如云,如过江之卿,关羽、张飞、吕布、照应、徐晃、许褚、典韦等等,张郃比不过他们,所以显不出来他。


可张郃有个突出优点,那就是寿命长,等关羽、张飞、马超等都死了,可他还健在,依旧活蹦乱跳的,十分精神来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给诸葛亮重创的就是张郃。街亭之战,张郃与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对飚,一个老江湖,一个菜鸟,胜负显而易见。

后来的三次北伐,次次都有张郃的身影,让蜀军吃尽了苦头。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败退,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苦劝,不能追,“归军勿追”,可司马懿仍旧下了死命令,让张郃追,结果张郃误中了埋伏,被箭矢射死了。

司马懿害死了张郃。




夏侯渊是帅,张郃是将。职能上,夏侯渊是统筹全局,坐镇指挥;张郃是身在前线,冲锋陷阵。夏侯渊这个“帅”一死,三军士气一下子就降到冰点。有人说张郃老是打败仗,战力肯定很差劲。其实不然,《三国志》里说张郃“善巧变”,就是说张郃打仗不是一根筋是懂得变通,懂得取舍,根据战场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这种性格体现在战例中,经常吃败仗也就不可避免,但这丝毫不会掩盖张郃的名将星光。《三国演义》里面提到张郃在长坂坡遇到赵云,赵云与张郃交锋十合,并不恋战,夺路而走。能让赵云不敢恋战,可见张郃战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汉水   战力   夏侯   汉中   勇夫   粮草   作战   大功   统帅   名将   大将   演义   大军   手下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