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我有个朋友他父亲今年74岁了,他说父亲从十年前就开始变得不可理喻,本来他自己存有二十多万块钱,在农村比起来,算很不错的了,老人年轻的时候能干也要强,能存下这些钱也是省吃俭用付出了不少。没想到不知为何,突然变得花钱大手大脚起来,短短一年时间,二十多万块钱被他挥霍一空,还欠下几万块钱的债务,要不是儿子们给大家封了口:“不准借钱给老人,否则不还。”还不知道会欠下来多少。

是什么情况呢?十年前老人迷上了购物,各种下乡的产品,只要他看到了,必买。还爱上了旅游,别人是看风景,顺便随便买点纪念品,他是纯购物,各种所谓的古董,玉石,装饰品,工艺品……家里几箩筐。自己的钱花光了,就找亲戚朋友借。万邦无奈之下,儿子们帮他还了,以后让所有的亲戚朋友不要再借了,再借就不还了。

前年老人家72岁高龄又偷偷买了一辆三轮车,又爱喝酒,有次喝了酒驾着车开到别人堂屋里去了,车翻了,万幸人没什么大事。怎么劝老父亲不要再开了就是不听,两儿子一合计,偷偷把老父亲的三轮车给卖了,这下可好,捅了马蜂窝了,哭天喊地,儿子的祖宗十八代都被骂到了[捂脸][捂脸]没办法,答应赔他的钱,说身上钱不够,回去再给,因为当时是正月,刚好在舅舅家拜年,老父亲坚决不同意,逼着当场给,还得是现金,我朋友备气得不行,但也拿他没办法,找老表借了现金给了他父亲,这才做罢。

这老父亲还特别的自私,钱都自己收着,从来不给他老伴钱花,脾气又爆,一不顺心就破口大骂,老伴今年也72了,从前年开始,跑出去打工,在精神病医院做护工,一年难得回去一趟,不想跟他在一起。

现在的情况就是儿女们被搞得心力憔悴,心疼母亲太辛苦太可怜,说句不好听的,都想着老父亲能早点走了好了。。。

人老了,最怕什么?

怕身体不好,久病床上无孝子,累了自己也累了孩子。

怕各种作妖,遭人嫌弃,活成自己都讨厌的状态。

也怕没钱,钱是老人的底气。

最怕老年丧子,失去活着的动力。

要是还没有老伴,那是苦上加苦。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人啊!老了很可怜,老了以后最怕没人要。

我父亲今年88岁了,他年轻时很豁达,把什么都看得很开。

可是从83岁开始,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从去年开始不能自理,白天还好点,他能慢慢地拄着拐杖去上厕所,晚上根本没法起来。

开始我和我哥每晚轮流起来照顾他,可是没几天,明显感觉我们的精力不行,我上半夜起来,我哥下半夜起来,结果我们都睡不好,第二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的。

我还好点,中午可以休息一两个小时,我哥就不行了,他是管理人员,在办公室没法休息,有时眼睛刚咪上,人家又来找他,根本无法休息。

他说这样不行,要不到好久得把我们拖垮。

于是我们就晚上给父亲穿纸尿裤,这样我们就很轻松,晚上有时起来一次,也可以不用起来,早上起来给他取了就完事。

一直到今年六月份,天气开始热起来,我哥每天晚上都会给父亲洗澡,那天他说,父亲屁股上有疮,就给他涂了点碘伏。

结果过几天,那疮越来越大,开始溃烂,我们不敢再给他穿纸尿裤了,没办法,我哥就在网上给他买了个接尿器,这个挺好,比较干净,还实用。

但是家里不能离人,我嫂子也不好给他弄,我就只能不上班在家照顾他。

我买来康复新液,纱布,医用胶布,阿莫西林,自己给他治褥疮,慢慢的把褥疮给他治好了。

因为我这一个多月天天在家照顾他,他习惯了,生怕我走了不管他,他除了不能自理,其他一切都很好,吃饭比我多,思维清晰,听力也好。

但他就是没法自己上厕所,不能自己吃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助才行。有时晚上照顾他睡觉,临走时,看到他眼角滚出一颗泪来,我不说话,只轻轻的不经意地给他擦了。

我知道他内心是很无奈的,感觉自己拖累了我们,我也经常安慰他,不要想那么多,可从他思想是正常的,怎能不想呢?而且他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

有一天,我哥说:“我们把你送养老院去哈?我们要上班,每天来看你。”

父亲当时的表情,满脸凄惶,仿佛我们不要他了 ,他用一种近乎哀求的口气对我哥说:“我少吃点,你们不要送我去养老院,就当做好事吧!?”

我当时心里那个痛啊!我说:“不得送你去养老院,哥和你开玩笑的。”

我就天天在家照顾他,晚上给他用接尿器,我半夜一点多下楼来看一下他,白天我一整天在床前守着他,他要上厕所了,我就拉他起来,把他扶着去厕所。

可他胆小,怕摔跤,我在前面拉他,他把屁股撅起,腰杆硬起,两只脚蹬地,我使出全身力气,他还往后仰。

于是,我换到他后面去,两只手搂着他的腋窝,把他搂起来,往前走,可他还是把屁股往下蹲,脚蹬着地,好不容易把他弄到马桶边了,我用大腿抵着他,给他脱裤子,他却往下坐,他又高又胖,累得我半死。

每次他上个厕所,累得我大汗淋漓,腰酸背痛。

我这样一直不上班,怎么办?我到处找,想请个人来照顾他,可别人一听说八十多岁,都不来,我哥也不想要一个外人来他家里,他觉得不方便。

那天我们商量说,把他送疗养院,疗养院比养老院好,或者医院。

昨天我给父亲说:“爹,我们把你送去疗养院可以不?疗养院就是医院,去医院有专门人照顾你,不怕摔跤?”

他脸上的表情又暗下去了,明显感觉到他内心的凄楚,我说你不想去就算了,我在家照顾你。

我看着他的表情,感觉我在犯罪。

他也不说话,一整天,到晚上他说:“我把你们拖累了,我也活不久了,你们不要嫌弃我。”

我摸着他的眉毛说:“没有拖累我们,我过几年也会老,每个人都会老,我晓得你难受,我们说的疗养院,是养身体的,你不想去,就不去。”

我往楼上走,一边走,一边难过,真想扇自己两耳光,干啥要说送他去疗养院?

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老了能自理还好,一旦不能自理,所有一切都得靠儿女。

我们小时候,父母看我们是可爱的,父母老了以后,不但不可爱,看起来还很烦,这世上没有哪个儿女能像父母爱儿女小时候那样,爱父母。没有,包括我自己。

古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真的很有深意。

我父亲一生豁达要强,老了也只能这样,我们心里是爱他的,然而时间久了,也难保心里发烦。

这就是人性。

—————————————————

我更新补充一下:我没想到,我写的这篇文章被大家关注,我万分感谢![祈祷][祈祷][祈祷]

本文写的我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不能自理,我和我哥一起照顾他,我是妹妹。

而我的公公今年也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我八月七号回老家去看他,因为父亲不能离人,我在老家呆了一天多,照顾了他一天,只能返回成都。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下午六点半,我公公去世了,我连夜赶回老家。因在车上,消息很多,无法一一回复消息,我就在评论区写下一段话,结果引起一些友友的困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关爱和关注[祈祷][祈祷][祈祷]

如果有兴趣想了解,可以点我的头像,去看我写的那篇《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心酸》这篇文章是我八月七号回去看公公时写下的。

再次感谢大家!




在姑父的葬礼上,姑姑突然说了一句话,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这是姑姑告诉我们的真实事情。

姑姑和姑父已经70岁了,身体一直很硬朗,他们的健身运动甚至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姑姑每天早上会慢走2公里,晚上会去村里的广场和老年人跳舞;姑父呢,就更夸张了,这个年纪还在骑自行车,而且每天坚持骑,已经10几年了

所有的的家人,都在劝姑父别骑自行车了,这个年纪骑太危险了。但是老年人的固执,就和小孩子似的,决定了的事,谁劝都不顶用。他觉得已经骑了10几年了,身体会越来越硬朗。

但是毕竟70岁的老人了,反应能力还是迟钝了些许,终究还是出了意外。

在有一天早上,姑父骑出去以后,迟迟没有回来,姑姑就出去找他了,在他常走的那条路上,发现姑父昏迷在地上,自行车在一旁倒着。姑姑打电话,让家人赶紧把姑父送到了医院,检查后,还好没有大碍。等姑父醒后,才知道他是为了躲避一条狗,摔倒了,一下子就没知觉了。

自从那次摔倒后,姑姑就坚决不让他骑车了。但是说来也很奇怪,老人确实不经摔,本来姑父的身体一直很好,自从那天摔倒之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毛病。

1年后,那年姑父71岁,虽然身体不如以前,但也没有什么大病。遗憾的是,在那年的秋天,突然离世了。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心里准备。特别是姑姑,一直接受不了姑父的突然离世

参加姑父的葬礼

从小姑姑最疼我了,所以我打算请几天假,回去参加姑父的葬礼,最重要的是回去陪陪姑姑,安慰安慰她。

回了村里,到了姑姑家,亲朋好友已经开始张罗开了,村里的白事,一般都是靠亲戚和村里的本家出力,而且一般都会找来几个唱票的,也算是丧事喜办的一种形式吧。

进了家里,我见到了姑姑,看着她苍白的眼神,疲惫的神情,多么的心疼她。我和姑姑聊了好久,一直开导她,姑父也没有什么大病,走的也没有痛苦,也算是件欣慰的事了。姑姑还是心情太低落了,一直流泪,我不停的在安慰她。

晚上,吃过晚饭后,村里帮忙的本家,基本上都回家了,只剩下自己的家的亲戚了,我们都围坐在一起,聊着姑父的后事。

姑姑突然站起来说:本来按计划,应该是我先走的,结果老头子却走在了我前面。

大家听了都蒙了,这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事还能有计划?

大家都认为姑姑是伤心过度了,开始说胡话了。但是听了姑姑接下来的话,我们才明白了姑姑为什么会冒出那句话来。

姑姑和姑父的秘密

姑姑和姑父小时候就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没有早恋的,就算是喜欢,也不敢说出口。

一直到了20岁,姑父才向姑姑表白了,由于从小俩家人的关系也特别好,现在又是亲上加亲,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婚后,姑父特别的疼爱姑姑,地里的活从来不让姑姑去,每次回家的时候,路过草地,采上几朵花带回去,给姑姑制造一点浪漫。结婚几十年,邻居们都没听过他俩吵架,因此他们的爱情也为了我们村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在他们60岁的时候,姑姑和姑父经常讨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夫妻老了之后,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姑姑说:其实人上了年纪,把生死已经看的很淡了。但是我最怕孤独了,接受不了老伴走了之后的孤独。反正你的身体也比我硬朗,咱们说好,一定要我走在你前面

姑父说:好好好,什么都听你的,都听了你一辈子的话了,也不差这最后一个要求,我尽量满足你,你怕孤独,到时候把孤独留给我就行了

姑姑满意的哭了。

虽然这样说,毕竟姑姑和姑父当时才60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样的讨论也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了。但是姑姑却记在了心里

听了姑姑说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才理解了姑姑说的那句话。

姑父这次食言了,自己先走了,把失去老伴的孤独留给了姑姑。

几个月后,我又回去看姑姑,姑姑一直和我诉苦,活着的孤独,太可怕了。白天还可以去和村里的人聊天,但是每次到了晚上,那种孤独感会越发的强烈

姑姑说:老了之后,最怕另一伴先走了,活着的那个人才是最痛苦的

我的感想

人到晚年,已经看淡了生死,所以最怕的不是死亡,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相濡以沫的伴侣,比如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担心自己走后,老伴过得好不好等等。

我问过好多的老人,大部分人都是害怕,另一伴走了以后的孤独感。

所以最让老年人害怕的事,我觉得就是生死离别了。

老年人都不愿意去谈论这个话题,因为都不忍心面对离别,无论哪一方先走,另一方内心都会舍不得,先走的那个人,内心会放不下,留下的那个人,内心又何尝好过呢?每一天都会想起曾经的朝朝暮暮,每一天都要承受思念的折磨。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老了之后,往往是先走的那个比较幸福,因为他走的时候身边至少还有老伴在陪他。另一半会听他诉说他的心愿,会好好地跟他道别,先走的那个人可以在爱人的陪伴下去往天堂

活着的那个人不仅要一个人忍受孤独,将来她走的时候,身边却没了老伴的陪伴。留下来的那个人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她却要一个人面对这种孤寂,一个人带着想念度过每一天。要日日夜夜承受这种孤独感。

所以,我觉得老了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感。特别是活着的人比较痛苦,我的姑姑深有体会。

父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想得最多的还是儿女。他们宁愿自己遭罪、受苦,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尤其是独身老人,他们宁愿独自承受孤独寂寞的苦,也不想儿女们为他们操心。

所以,对于年迈的父母,不仅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心灵上的安慰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孤独老人,一定要让父母安享晚年。

写在最后

人的生老病死,悲观离合,都是自然规律。

我们想的再多也没用,该来的早晚会来,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我们所能做到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锻炼好身体,至于其他东西,就顺其自然吧




昨天,我老公和他哥哥商量,要把60岁的公公强行带到工地去打工挣钱。公公如今的结局,都是他自己埋下的祸根,已经到了老年,却还要面临最可怕的现状。

我公婆有三个儿子,最近几年,大哥二哥在工地干活赚到了钱,都陆续在村里盖起了小别墅,还买了小轿车,生活越来越好了,但一家人却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老公是兄弟中的老三,听婆婆说,他们三兄弟小时候成绩都很好,但公公因为怕花钱,上完小学之后,就不让他们上学了,只有我老公在亲戚的帮助下,幸运的上了大学。

所以,儿子们对公公一直是有怨言的,觉得他是个不称职的父亲,生了孩子却又不愿意负责,如果公公能够全力支持他们上学,他们一定不会整天在工地干着最累的活。

虽然有怨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成为了父母,慢慢的也就释怀了,学会体谅父母。新房建好之后,就开开心心的把父母接进了新家居住。

原本以为经济条件好了,一大家人就可以和和睦睦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了,但没想到事与愿违,公公从一年前突然开始变得行为古怪。

去年回家过年,公公突然说要开家庭会议,把我们全部召集到了一起之后,公公义正言辞的说,我们三家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而他是我们的一家之主,所以每个儿子家挣的钱,都应该交给他统一保管,需要花钱的时候,再找他申请,只有这样我们家才会越来越兴旺。

我万万没想到,都这个年代了,还有人会提出这种奇葩的要求。我们三家自然都不同意,所以异口同声的回绝了公公。看到儿子们都不愿意把钱给他,公公突然恼羞成怒,在家里大喊大叫,骂儿子们不孝顺,并扬言要把分给儿子们的土地都收回去。

本来过年是全家人难得相聚的开心日子,却被公公闹得鸡飞狗跳,为了让他消停,我们三家都同意把他的土地还给他,本来我们都在外面工作,土地也都是公婆自已在管理,所以当初分地也只是个形式。

本以为答应了公公的要求,他就会消停下来,却没想到,公公突然开始酗酒,一开始他是自己喝,儿子们也劝他喝酒伤身,少喝点酒,可他根本不听,还说儿子们就是舍不得让他花钱。

儿子们很生气,也就没再管他,他自己的身体他都不爱惜,其他人也没办法。只想着让他自己开心就好,活多久是他自己的事情。

没想到,才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自己一个人喝酒没意思了。总是把隔壁一个爱喝酒的老头带到家里,一直劝别人喝酒,那老头也是个酒鬼,他家人不让他喝酒,但公公每次一叫他,他就偷偷跑去和公公喝酒。

有一次,那老头和公公喝酒之后,回家路上直接倒在路边睡着了,他家人找了一晚上才找到,还好老人身体没有大碍。但老人的儿子直接给大哥打了电话,说如果公公在找他爸喝酒,出了事我们家得负全责。

为了这事,我老公专门请假回了趟老家,苦口婆心的劝说公公,告诉他隔壁老头家儿子已经打了电话了,如果老头和他喝酒出了事,他得负责。

公公虽不愿意听从儿子的劝说,但他也不是一个愿意吃亏的人,他说自己花钱买了酒,免费请别人喝酒,还被人家倒打一耙。他觉得那老头和他儿子忘恩负义,不值得交往,所以就和老头家断了来往,完全不愿意跟老头说话了。

我老公说,虽然公公这想法让他觉得很无语,但终究问题是解决了,不然他们三兄弟在外工作都不放心,公公酒量大,要是真把别人喝出事了,到头来也是他们三兄弟倒霉。

老公刚从老家回来几天,刚想松一口气,婆婆就又哭着打来电话来了,说村里一个老人去世,那家人办后事,公公一坐下去就一直喝酒,其他桌都换了几波人了,他还依然坐在那里不走,一直让主人家给他上酒。

最后主人家担心他喝多了会出事,就劝他不要喝了,告诉他已经没酒了。公公瞬间大发雷霆,借着酒劲开始撒酒疯,说人家看不起他,连酒都不让他喝够。

主人家觉得他喝醉了,就不想跟他一般见识,没有搭理他。他越就觉得别人不尊重他,气急败坏的把人家的桌子椅子都摔坏了好几个,看他像是疯了一样,也没人敢上前去拉。

主人家非常生气,直接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直接把公公带走了。婆婆吓的得直哭,直接给她儿子打了电话。

我老公心里很着急,但因为刚请过假,不方便再请假回去,所以就给大哥打了电话。大哥在电话里唉声叹气,说自己怎么这么倒霉,有这样一个父亲,兄弟俩都感觉身心疲惫。

没办法,大哥又开车赶回了老家,向主人家赔礼道歉,并答应赔偿损失,沟通了很久才取得了主人家的谅解,最后才把公公带回了家。

公公这么一闹,不仅让儿子们损失了3000多块钱,而且还让他自己在村里的口碑变得很差。村里人一提起他,都直摇头,没人愿意跟他接触。

大哥本来很愤怒,但还是心平气和的跟公公沟通,他告诉公公,现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只希望公公能好好过日子,有儿子们吃的,就不会少了他吃的,求他不要再闹了。

但无论大哥再怎么劝,公公都油盐不进,还说不就是赔了几千块钱吗?儿子帮他还债天经地义,哪来的这么多废话。

大哥被气得不轻,直接告诉公公,如果他再惹事,他们兄弟都不愿意再管了,如果再被关进去,那就让他自己在里面过一辈子吧。

公公虽然嘴硬,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了,之后也没有再出去惹事。但他酗酒的毛病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只要在家,都在喝酒。

上个月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三家都回去过节,顺便看望公婆,发现公公的脚上长了很多疮,疼得整天坐沙发上呻吟。

婆婆说,她已经带公公去医院看过了,也开了药回家吃,但医生明确说了,他的这个病一定要戒酒,不然即使是用药,也治不好。

但公公不听,回家后依旧每天喝酒,我行我素。所以他腿上的伤才会迅速恶化,婆婆也就不愿意再管他了。

三兄弟虽然很反感他,但毕竟是自己的爹,总不能看着他死,所以就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直接让住院治疗,住院那几天公公没有喝到酒,病情得到了控制,医生让回家养着,不能喝酒。

回家之后,儿子们也千叮咛万嘱咐,让公公一定不能喝酒,他当时迫于压力暂时答应了。但我们一走,他就又开始偷偷喝酒了,他腿上的伤很快开始恶化,晚上经常痛的大喊大叫。

他没脸给儿子们打电话,求婆婆带他去看病,婆婆怕他会因此残废,就又给儿子打了电话。这次,公公在电话里求着让儿子送他去医院的,老公直接告诉公公,要去医院也可以,但之后所有医药费都得他自己去挣,儿子们没能力一次次为他的错误买单。

公公疼得受不了了,就答应他看病的钱之后自己去赚。因为需要自己赚钱看病,公公才有了顾虑,也戒了酒,病才慢慢好起来。

昨天,大哥直接回了老家,说公公病也快好了,既然在家待着不舒服,整天都要闹腾,就跟着他去工地干活,挣他自己的医药费。

婆婆也让大哥把公公带走,不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大哥强行要把公公拉上车,带他出门,他才突然怕了,说他会自己在老家放羊挣钱,死活不愿意去工地, 他知道工地的活不好干。

见公公不愿意走,婆婆就要求给他们分家,她不愿意和公公同住一个屋檐下。没办法,三个儿子商量之后,给公婆分了家,各自居住,互不干涉。

公公现在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再也吃不上现成饭了,还得自己努力挣钱还自己的医药费。

从我公公的结局来看,我觉得老了以后最可怕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失去老伴。

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最重要。人到老年,老伴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年轻人工作都很忙,真正能每天陪伴在身边的人,就是自己的老伴。

如果到了老年,连自己的老伴都讨厌自己,不愿意和自己过下去的话,自己就只能孤独的度过余生,这对老人而言是很件可怕的事情。

就像我公公,原本和我婆婆住在一起的时候,婆婆每天给他做好吃的饭菜,老两口还可以一起带带孙子,聊聊天。

但他就是要作,导致婆婆对他心生厌恶,再也不愿意和她生活在一起。分家之后,他每天只能自己煮土豆吃,形单影只,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是老了,越应该珍惜自己的老伴。

2.失去儿女们的尊重和爱戴。

人老了之后亲情会显得越发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也越发需要儿女们的关爱和陪伴。

如果老了之后,却为了一些小事各种作妖,难为自己的儿女,最终导致儿女们不仅不尊重自己,还很厌恶自己,这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悲哀。

越是老了,越应该维护好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3.疾病缠身。

俗话说,身体是人生的本钱,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年轻人而言,身体健康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了健康,那活着就是受罪。

硬朗的身体是人生的财富,更是对儿女们的最大付出和支持。作为儿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能健健康康。

我公公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执意酗酒,最后不仅自己遭了很多罪,还连累了家人,几个儿子被他折磨的身心俱疲。

人到老年,本就到了享福的时候,但也只有身体健康,才有幸福可言,因为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有好吃的也吃不下,有好的风景也没有力气去看,何谈幸福。

越是老了,越是应该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被周围的人所唾弃。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如果人到了老年,不仅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反而遭人厌恶和唾弃,那活着就很痛苦。

就像我公公,在村里人的眼里,他就是个蛮不讲理的酒鬼,没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他在周围邻居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老年生活变得没有了尊严,他的老年生活,充满了悲哀。

越是老了,越应该做一个令人尊重的长者。

最后我想说:聪明而有智慧的老人,都明白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还能把日子过得温馨且幸福。

还可以在人生最后阶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这样的老人,走到哪都会受人尊敬。

一辈子很短,一定要做一个聪明的老人,让自己健康快乐。




我家楼上有个阿婆,八十多岁了吧,经常能看到六十来岁的儿子陪着她在小区遛弯儿。

阿婆收拾得很利落,干干净净的,说话很温和,喜欢小朋友。每次在电梯或者小区里遇到,阿婆都会冲我女儿笑笑:囡囡乖哦,侬吃(qie)糖。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块大白兔奶糖。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要,阿婆就会很失落,自言自语,大概意思就是她不是坏人,她的糖可以吃。每当这个时候,她儿子就会接过糖,歉意地笑笑:“不好意思,她老糊涂了。”

有一次,阿婆掏出糖的时候,我示意女儿接过来,女儿甜甜地对阿婆表示感谢,阿婆笑得比我女儿还开心。阿婆的儿子低声跟我说,不放心可以不让孩子吃,扔掉就好了。


有段时间没见到阿婆,我不知道她住几楼,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住在这里。那段时间,我会下意识地在小区寻找阿婆的身影。

一个清晨,下楼后,发现女儿的水杯忘带了,我让女儿在一楼等着,自己回去帮她拿。

下楼的电梯里,我再次碰到了他们母子。我主动和阿婆打了招呼,她客气的回了我,但眼神里有一丝茫然。随着电梯里人的增多,阿婆下意识往角落里退了退,看着阿婆的动作,心里突然有点难度。

电梯门打开,站在外面的女儿看到了阿婆:“阿婆,好久不见,侬好!”女儿学着阿婆的话招手打招呼。

阿婆眼神亮了亮:“囡囡乖哦,侬吃(qie)糖。”边说边颤抖着手往衣兜里掏去。

可是,阿婆什么都没掏出来,她抬头去看儿子,眼神里透着急切。

我赶忙从女儿书包侧兜里掏出一根棒棒糖递给女儿,示意她给阿婆。阿婆茫然地看看,伸手接了过去,又递给女儿:“谢谢囡囡,阿婆不吃(qie),侬吃(qie)。”

女儿剥开糖纸,把糖果放进了嘴里:“谢谢阿婆,很好吃的!”

阿婆摸摸女儿的脑袋,笑得很开心。



在往停车场走的路上,阿婆的儿子告诉我,阿婆是上海人,八十六了,患阿尔茨海默症五年了,退休前是个大学老师。

阿婆曾经生过一个女儿,八岁的时候生病夭折了,那时候物资匮乏,能给女儿最好的零食就是大白兔奶糖。

自从生病以后,阿婆就特别喜欢吃糖,兜里经常翻出来很多糖果,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糖。

这次,阿婆摔了一跤,病情严重了,他把阿婆接回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可阿婆闹着还要回来住。

他说,阿婆现在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对着自己,都会有茫然的表情,也许,有一天,阿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凝重。


听到这里,我的心一沉。

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自己认识的人都没有了,那得多无助多茫然呢?自己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她能信赖谁,敢依靠谁呢?

人老了最怕什么?人老了最怕不健康,怕生活不能自理,怕生死无人管。什么没钱呀,儿女不孝顺啊,那都是其次的。

愿每一位老人健康,都能被生活善待,安享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都会   姑父   阿婆   老伴   姑姑   公公   村里   婆婆   儿子   父亲   老人   孤独   女儿   父母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