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葬礼风俗是怎样的?

各地丧葬礼仪不同,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北部各乡镇是这样:人去世后,立即拽住脚拉一下,稍动一下地方,防止出殃(据说如果死的时辰不对,会出殃,就是其魂晚上要来家里转一圈,对活人不好。我们地方若有人整天有气无力,无精打采,人们往往说他象被殃打了一样),记住去世时间,然后由子女给其穿上寿衣寿鞋,戴上寿帽,一枚铜钱拴上短红线,挂在牙齿上,称为噙口钱。再用白布或白纸蒙上脸。此时全家都不能哭。死后第一天晚上,在大路口烧纸人纸马送路后才能哭。接着把逝者抬入正堂上的棺材中。然后请阴阳先生看日子,派户族中人专门去请老中小外家,然后在门口贴告牌(相当于讣告),户族大而且逝者有男孙者可出门牌,门牌有专门格式,字词要求很严格,关键性字词一个都不能写错。门牌落款为户族五服之内所有男性,按亲疏关系依次排列。接着去老坟请祖宗牌位。还要购买棺罩、路纸,路纸最少十二杆,多者二十四杆,一半相当于古时的吊挂,一半相当于幡,为送葬时的礼仪。门口要扎上额子,基本是古时飞檐吊角的大门状,上有牌匾,两边有对联。商洛的商州、洛南、丹凤还有一个独有的礼仪:写铭旌。就是用一七尺长、约90公分宽(约为10根84过滤嘴香烟再加几公分)的红缎,顶上篆书“大中华”三字,中间为“题”,写明本人身份,右边为四行赞文(赞文一般为四言诗),右边四行为挂衔落款(称沾衔),依次为题、赞、篆、书,一般是女婿外甥等人。铭旌写法根据逝者年龄,称谓和字词要求极为严格。中行字数也有严格限制。铭旌要用金粉写,写成后要挂在购买的铭旌楼中让人观看。办葬事要买的纸扎有:纸人纸马、纸牛、棺罩、铭旌楼、路纸、金银山、花篮、摇钱树、别墅、小车、电视机、钱柜等。去世后,如果三天下葬,则在第二天入殓盖棺,摆宴待客,晚上出献(由儿、媳、女上香上蜡上酒上汤,亲戚上祭品)。若超过三天,则在送葬前一天晚上出献。送葬时,花圈、路纸在前,铭旌楼随之,棺木在后,抬棺者八人。棺材放入墓中后,在规定时辰内拨正,上覆铭旌,再用铜钱(没铜钱时用一元硬币)压上北斗七星。亲戚送葬后若要再去逝者家中,则必须三天后离去,故都是下葬后从坟地直接回去,后面有关事项都是由主事者在墓地向亲戚宣告。当然,办丧事少不了乐队,去老坟请牌子、接纸扎、迎外家人、摆宴、出献、送殡都要出动乐队。有钱人还会请专业剧团唱戏。总之,在农村,什么红喜事都可以省,但丧事是很难省的,光是香烟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我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我来谈一谈苗族当中的黑苗,他们的老人去逝之后,是如何安葬老人的。

其实,黑苗老人去逝,葬礼程序大致与汉族操办的程序差不多。相似的情节我就不必赘述;在此,我单讲黑苗在老人去世之后,先生为逝者超度、以及葬礼的全过程。

黑苗老人去逝,事先请先生为逝者择好安葬日。安葬期同样有假三天、假五天,根据主人的经济实力,来安排人为逝者守灵天数的长短。在守灵期间,丧主不请先生为逝者起经,夫妻更不能同床睡觉。

临到要安葬逝者的头一天,丧主才派人亲自去接先生。当晚,先生来了之后,在棺椁一侧安上一根长櫈子,櫈子中间摆上升子,升子中央插上三柱香。长櫈子的两端摆上好几只碗,碗里面分别盛上米饭、酒、猪肉刀头、鸡肉等食物。

先生为逝者超度时的道具:一把弯刀、七根长茅草、一对木卦、一根竹响槁。先生所需要的东西备齐之后,就开始为逝者超度。黑苗葬礼,超度和安葬整个过程只用先生一人,不用敲锣打鼓,不用翻经书念经。

先生为逝者超度开始,先用弯刀在棺椁上连击三下,意在提醒逝者,不要睡懒觉了,准备起程上天堂了。先生敲响了这三下之后,接下来右手握着弯刀,左手拿着七根长茅草,顺时针转着棺椁,同时,两手在棺椁周围不停地劈和扫。

先生用弯刀劈的目的,意在为逝者披荆斩棘,阔开阴间大道;用茅草扫的目的,意在为逝者把升天之路打扫干净,驱赶路途中的妖魔鬼怪,以便逝者安心上路。紧接着,先生放下手中的弯刀和茅草,两手又分别拿上竹响槁和木卦,又开启了另一轮的超度。

此时,先生用竹响槁连击大门坎三下,意在提醒守天门的人,有新人入殿,叫守天门的人把门打开。接下来先生求卦,只见先生用木卦在地上连扔三下,求得顺卦之后,意在逝者能顺顺利利的进入天堂。

先生对逝者的此番超度,前、后用时不超过一个钟头,就结束了对逝者的超度任务。直到第二天安葬逝者时,先生仍然一手握着弯刀、一手拿着七根长茅草,在墓穴中比划了一阵子。待先生口中念语结束,在一阵鞭炮声中,黑苗对逝者的葬礼,最终划上了句号。




我是湖南的,我来说一说我这边的葬礼是什么流程吧。

一、老人咽气当时,主人家立马在门口放炮(不管什么时间,哪怕是凌晨三点咽气的,也得放炮),然后通知在家的老人兄弟、侄子、堂侄。

通知过后,被通知的人都到老人床边守着商量大事,

另一方面立马通知在外的儿子、女儿、孙子女。

然后再去请地仙看日期算命。

再安排人给老人擦身子擦脸穿寿衣,好了之后,在用黑线把老人绑住。

这时应有人立马把棺材放在堂屋,然后把人放进棺材中,点油灯。

其余就是布置丧事场景

二、请道士,道士进门得放炮,道士布置道场完成后,晚上七八点的样子,

由村理事手提大公鸡,带着道士去井边,孝子贤孙跟在后面,长子端祭品。还有一个打锣的(不知道在最强前面还是哪里了)

到了井边,端放祭品,烧香烧纸,道士念经,念完了,锣一响,理事杀鸡,在放炮,然后打一路锣回去,到了门口,理事放炮。

白天,其亲朋好友吊唁,隔家两百米的样子,来人放炮,敲锣打鼓,孝子贤孙出门跪拜迎接,客人不扶不起。

出殡前一天晚上,封棺之前,其后代孙子,旁系子孙,跪拜磕头敬酒。事毕再有道士念孝经,其血亲跪在后面,父死围着棺材跪走三圈,母死围着棺材跪走七圈,如果中间有人扶你起来,你就可以起来了,没有人扶你起来,就必须跪着走完才能起来。

事毕封棺,其余人等回避,

此时由道士牵头,请阎罗王(不知道是干啥,没见过)。然后封棺。

三、出殡。

早上六七点之前就把棺材抬出来放在马路边,八大金刚做好安龙司(就是做好准备)。

然后孝子贤孙跪拜在棺材前面,安排人念祭文。事毕祭祀。准备起棺。

安排最小的子孙,带路散花。儿子或者孙子捧遗像。起棺放炮,哀乐齐鸣。

红旗在前开路、花圈在后,依次鼓月在八大金刚前后,亲朋好友跟随,最后放炮者跟随。

所过之处,两侧房租主人迎接放炮,孝子贤孙跪谢。

有人区不得加快速度,到了山上无人区歇息一会,加快速度,一口气台到坟墓边。

其余人回家,留孝子贤孙祭祀,填土,此时土不能填满。后期还有事交代。

好了,就写到这了,中间还有很多习俗都没有写出来,就不一一写了。[祈祷][祈祷]




葬礼顾名思义,就是老人仙逝到入土过程的讲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这里讲究的是在老人气落前把寿衣要穿好,因为在人离世后要穿好寿衣走的,气落后再穿寿衣就迟了,可以说是光身离世。
紧接着把逝者抬到主房中间的板上,男头朝左女头朝右,如果是在别的房子里往主房里抬还要为逝者头上搭一个伞子,不能让逝者看见阳光。停放好后开始由孝男孝女在大门外路中央为逝者烧上路钱,大门左右两侧要点上长明灯。
待一切安放好后开始请总管,请先生择吉日,开始按排报丧的,一条龙饭庄的,打墓棺材和灵车。
亲朋好友来吊丧,孝子们要下跪谢礼。下葬前晚要祭奠风神和迎灵,晚上要为逝者入殓入棺。在埋葬的当天讲究更大,执事的,喝礼的,吊丧的,哭灵的,跑灵的,做饭的,打杂的,还有那混吃混喝的。总而言之,唢呐一响,哀乐一起,人这一辈子伙食帐就算完了,就等着入土为安吧。
白事讲究大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且头绪多,就不一一来解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礼多人不怪,为了逝者入土为安才是真正的讲究。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元我们这里最烧钱的和最累人的就是葬礼。先讲烧钱,老人死后要阳先生定出殡的时间一般要放三夜。这三夜要有人守夜,要请道士做法埸,整天鞭炮不断,还要打丧鼓,就是澧县大鼓,周边的人来看做法埸,听大鼓的人,夜晚每人一桶方便面,一包烟,一般的一包白沙烟5元钱,讲排场的是芙蓉王25元。法师的工钱要几千。打鼓的工资也不少。出殡16人抬从离家到墓地鞭炮要前哷后应。一般是殡葬队的后面有一台拖拉机,或者大三轮拉一车鞭炮,。如果从人家屋前经过,屋主给放鞭炮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事主必须用鞭炮回敬,并且要给屋主一条毛巾,一包烟表示感谢,孝子还得给屋主行礼磕头。吊唁的人去吊唁必须放鞭炮,事主必须用鞭炮迎之,所以鞭炮的开支也不小,那几天是炸的乌烟瘴气。还有去吊唁的人如果人多还得有一个乐队敲锣打鼓,吹吹打打。事主要有乐队迎之,鞭炮声,乐队声那是震耳欲聋。乐队一次千儿八百的,事主还得一人一条毛巾,一包烟。洒席不说。洒席那几天是抽腿席,就是前面刚下席后面又坐上去了,一次是十儿八桌的。你说烧钱不?

再讲累孝子,一般老人后具体安排孝子如果是独子那是管不了的,都由堂兄弟或者其他亲人去管。孝子要上门去请帮忙的人,扶重的人也是抬棺材的人,要给人家行大就是磕头。作吊的人给亡者磕头,孝子要磕头还礼。道士做法场孝子要跟着他磕头,跟着道士是转得晕头转向,出殡的前一夜道士要劝亡,就是说一些死者生前为了儿女如何艰辛,儿女们不能忘记。这一仪式所有的孝子贤孙,儿媳女婿都得到场并且跪着。道士用一鞭子鞭绳打一个结,孝子贤孙们逐一的一个一个的解结,还得往前面放钱,说是给亡者去黄泉路的路费,给的越多越有孝心,其实是给道士的。要给到他满意为止,否则你就跪着继续解结,解你和亡者生前的一切过节。打鼓的也一样,也有这一环节,他是用一种哭腔唱的,唱的你怪伤心的。孝子几经折腾累的是精疲力尽。还有亡者入棺时要放7个粑粑,说是黄泉路上打狗用的,所以我们这给人家粑粑不能给人家7个,重庆好象不是,一次我买蛋糕人家给我7块,我非常生气。还有出殡时必须有孝孙坐在棺材上,叫押棺,别的地方好象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葬礼   铭旌   孝子贤孙   棺椁   寿衣   事主   弯刀   茅草   逝者   孝子   棺材   道士   鞭炮   风俗   家乡   老人   晚上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