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住建部严格限制500米以上的建筑?

早该限制了,100米以上叫超高层建筑;不光限制高层,其实连普通住宅都限制。

中小城市住宅应该以多层为主。

500米以上的建筑造价很高,当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把他拖倒闭了。

过去中国人迷惑与西方的高楼大厦,但是实践证明,高层大楼弊端极大:

其一,建造费用极高,造成房价房租极高;

例如上海中心大厦,长年有三分之一空置,导致大楼收不回成本,甚至连日常运营费用都难以维持。

高层的能源消耗极大,电梯,中央空调,照明,再考虑消防水压,通风管道,空置层(每30层)

500米以上的商业大楼基本就是个赔钱的买卖,上百亿资金就这么放在这里。

其二,消防隐患

一般的城市,消防车也就能喷水24层楼,三西线可能最多到12层。

超过24层的,都需要自己部署喷淋设备。

高层火灾 特别恐怖,跑都没法跑。

火灾中,大部分人员伤亡都是浓烟造成的。

其三,高层建筑维护费用十分惊人。

例如,高楼清洁工作,十分昂贵,很多东西都是特种设备;

最后,我的建议,哪怕是买房,也选择多层,二三层最好;

多层住宅,维护费用低,得房率高,高层住宅100平米,可能家里居住面积也就60出头。

而多层住宅,100平米,使用面积可能过90.

电梯是有寿命的,维护费用,过十几年就需要更换。都是一大笔费用。

所以买房子,最好选低容积率,多层的住宅。




不看好500米以上超高楼,赞成严格限制。分享一下观点:

钱从哪儿来?

500米以上超高楼建设,总投资动辄五六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绝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筹资,相当于钱摞钱,等于堆钱堆。

向谁收回钱?

租金那么高,面积那么大,大部分租用人不愿意消费华而不实的超级高楼,空置率太高。超级高楼不是农贸市场,消费群体有限。

无形变有形!

建500米以上超高楼,要的是标志,要的是炫耀,要的是“形象”无形资产。

往往事与愿违,砸钱的建筑物,终究是有形资产。如果形成烂尾楼,无疑成了砸在手里的不良有形资产。

潜在危害大。

当然,除开高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之外,还有地基治理、航空安全及超高空维护技术等因素影响,一旦物主破产空楼没人管理,危害很大!

当前经济技术水平,500以上超高楼,除了城市标志性意义外,说不出有什么优点,限制挺好!




大家好,我回答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城市的建筑是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体现城市文化素质。近年各地出现“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不能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建设部为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严限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二、500米以上建筑在消防、抗震、节能、防火等方面,从建筑规划方案,施工、造价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要求,避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另外要注重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要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

三、超级摩天大楼的能耗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在建筑外部,高层建筑物蚕食了天空,遮挡了视线和阳光,破坏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特别是现在广泛采用的玻璃幕墙所反射的光,会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光污染,不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还有可能对驾驶员造成视觉干扰、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高楼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造成高楼附近局部强风,影响行人的安全。

五、频建超高楼,一方面可能是地方政府追求表面风光的错误政绩观作祟,另一方面也是开发商借机低价拿地的动机使然。一线城市经济总量与承载能力而言,能够承载这么大体量的超高层项目之外,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甚至部分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没有太多能力承载超高层项目,无法运营良好实现超高层真正的城市价值所在。
















我觉得很有必要限制的,建高层的目的主要为增加土地利用率,而现在建超高层的只要目而成了为了地标,为了标志性。超高层的不利的地方如下方面:

一、综合成本太高,超高层要考虑抗震,考虑消防,超高层建安陈本太高,以至于失去了摊薄土地成本的意义;

二、有较多的安全隐患,消防上的安全隐患很难解决,如果着火,施救难度太大;

三、后期维护成本太高;

四、过了使用寿命,拆除难度太大,另外超高层地下埋深太大,且基本都是桩基础,后期在原有建筑位置新建建筑难度偏大;

五、超高层外墙大部分为玻璃幕墙,反射光,也会造成光污染。




这次住建部的政策是基于城市设计角度,从城市风貌上对大型公建(如恒大的体育中心)、超高层地标、重点地段建筑都提出了指向性和针对性十分明确的要求。这个问题核心想探讨的是超高层[摩天楼]高度的问题,我也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一、在讨论高度问题之前首先要讨论为什么要建比如超高层建筑?

从房地产开发商角度,超高层建筑是高容积率,高建筑规模带来的结果,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比如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如果维持原容积率不变,城市风貌不会有变化,开发商赚不到容积率的差价,就不可能去推动这一系列开发工作。

从企业角度,一般来说超高层都是企业的总部项目,而且超高层办公楼一般用地性质都是商业办公用地,超高层建筑则代表的是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对公司来说是具有营销推广、品牌打造、提升议价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好处的。

从政府角度,在一线城市里,CBD核心区土地资源都是十分紧张的,把有限土地的价值最大化是要优先于城市风貌打造的,再者说过去的思维观念就是认为超高层是城市风貌的代表,是城市的地标,所以也会为了争全球第一高楼而去调整规划,在有限的土地内尽可能进行高强度开发,提升建筑高度。

因此,从开发商、企业、政府等角度出发,超高层建筑是大家争相追逐的目标。相比利益价值,超高层的经济性,消防安全从来都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每个时期大家都会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也无可厚非。

在摩天楼遍地开花后,住建部思维观念发生转变,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才开始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控和引导。

二、怎么管理超高层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提出:

“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目前的政策还是给500米和2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留了口子,只是审批的主体、流程和程序上更加复杂了。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往往是先有城市规划、然后再到土地出让,然后发用地规划许可,最后才是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批。目前的管控方式是对建筑设计阶段进行严控,加大了建筑设计的论证和审批难度。然而对于规划的要求没有太多约束。后续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规划还是高容积率的开发方式,在实际建筑设计方案审批则是论证完后报住建部复核,就算认为建筑高度不合理,其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弱,因为容积率就已经是那么高了,土地合同都签了,地价也给完了。就好人家花钱买了十人份的饭,人家要吃的时候被打断说不能吃那么多,必须扣下两份不吃。

三、真的可以管得住新建超高层吗?

随着政府部门的机构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部负责规划的编制,而住建部主管城市设计。这就很容易出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在衔接上出现问题。

以深圳为例前海,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留仙洞等片区都是高强度开发的片区,从规划上容积率就摆在那里,跨部门的要求在实施上还是有难度的。比如2018年住建部发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的“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80米。”在一线城市就很难落实,已批规划容积率摆在那,城市发展无尽的需求也摆在那,比如深圳很多地方近期都开始出现200m的住宅,150m住宅也已经是开始遍地开花。

比如:

https://mp.weixin.qq.com/s/7eU2FyAbtfM9o_Kvee1NzQ


虽然从内心觉得这个政策对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但是对于真正落到实处,个人觉得仍有挺长一段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建设部   摩天楼   建筑   风貌   多层   高楼   高层建筑   高层   难度   住宅   角度   高度   成本   土地   财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