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混动在全球混动汽车之中处于什么水平?跟特斯拉相比怎么样?

不吹不黑的说,比亚迪的混动在全球混动之中处于孤独求败的水平。关于这个结论,可以多方面,跟竞品对比后得到验证。若是跟特斯拉比,那就没法比了。

比亚迪混动发展历史

比亚迪混动处于全球顶尖水平,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比亚迪一开始是造电池的,不知道比亚迪老板王传福是不是看了钱学森钱老写给国务院的,建议发展新能源车的信,还是王传福本身就高瞻远瞩,反正一个造电池的突然跨界,跑去造车了。先是在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厂,随后捣鼓出了比亚迪第一台车,比亚迪f3。

比亚迪f3是一台传统的汽油车,而这显然不是比亚迪要做的,于是在2008年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混动车-比亚迪f3dm。所以,比亚迪造混动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这个时间点,很多国产品牌燃油车都造不利索,故障频出。有那么一丁点技术储备,没能力, 也没意愿造混动车。

至于国外,虽然丰田有着“世界上只有二种混动车,一种丰田,一种其他”的褒奖,在1997年就发布了混动普锐斯,但是却被比亚迪后来居上,压了一头。现在,已经没人说“世界上只有二种混动车,一种丰田,一种其他”的话了,底气都不足 。

自从发布第一款混动车后,比亚迪真是花了心血的。1997年搞混动的丰田,自家的ths混动系统到了现在才更新了三代。比亚迪2008年搞混动,到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



从时间链来说,2008年发布第一代混动,代表车型比亚迪F3dm,核心卖点就是可油可电,奈何油耗高,故障率高,续航短;2013年发布第二代混动技术,代表车型比亚迪秦dm,在第一代混动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优化了油耗;2018年发布第三代混动技术,代表车型比亚迪唐dm,核心卖点是“542”。即百公里加速5s内,带四驱越野能力,油耗低于2L。事实证明,第三代混合提升巨大,却还是存在馈电油耗高,馈电加速变慢,噪音大等不足。二年后,3.5代混动发布,加了一台bsg电机,体验直线上升。

到了2021年,比亚迪发布第四代混动技术--dmi/dmP,正式立足混动之巅,拳打国产,脚踢合资,举世无敌。

口说无凭,我展开跟竞品对比一下,就知道比亚迪混动为什么举世无敌。

比亚迪混动技术对比,分析

混动技术的组成核心,第一是发动机。混动车工作的时候,以电机为主。发动机低速发电,直驱电机,避免低速时热效率不高,废油的缺点。高速时,可根据车辆的动力需求,发电直驱电机,或者跟电机一起直驱车辆,发挥发动机高速油耗低,动力足的优点。由于混动车的发动机大多是发电机的角色,这就要求发动机热效率越高越好。热效率越高,汽油转化出来的动力损耗就越小。

第二个核心是电机。混动车电机是核心动力,低速用,高速用,爬坡用,下坡用,全工况用得到。这就要求电机能量密度高,驱动效率越高越好。

第三个就是电池。混动车电池极其重要,决定了一款混动车的使用体验。关乎油耗,电池大,纯电续航长,纯电油耗低,反之电池小则纯电续航小,油耗高;关乎安全性,电动车烧起来可不是好玩的,瞬间爆燃;关乎成本,换电池的价格,一块电池可不便宜;关乎加速体验,电池小加速几次没电了,加速成绩暴跌,电池大可以多撑几次。

第四就是电控。电控作用极大,一个基本的作用就是无极调整电压给电机。加速时,电池电力经过电控,转换成高压,比如说600v高压,驱动电机极速转动,动力足。收油门,电控把电池电力转换成低压低电流,动力自然就弱了。这一切,都在毫秒内完成,以毫秒为单位无极变压,要求电控高温高压高速抗造的同时,还能转换超高压,才能动力足,要求极高,全世界能造的不出十指之数。

第五就是底盘。底盘承载的东西太多,非常重要。

以混动五个技术核心为基础,拿比亚迪的混动跟其他车企对比一下。

首先,对比发动机。

比亚迪混动专用的发动机有二台,分别是1.5L自吸,1.5T涡轮。其中1.5L自吸热效率43.04%,1.5T涡轮38%,属于全球顶尖水平。

1.5L自吸的43.03%热效率,比亚迪官宣全球最高。官方用词是非常严谨的,说是第一就是第一,免得被人抓到把柄。从实际情况来说,燃油车在用的自吸发动机没有超过43%热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也没有。造发动机出名的丰田,2.5L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1%。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第三代2.0L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0.6%。其他的国产混合发动机,长安说等几年发布热效率40%的混动发动机,技术宅奇瑞拿1.6T发动机改一改,做混动发动机用。该发动机汽油车版热效率37%,改一改也改不到43%。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15.5的压缩比,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取消轮系,高湍流,冷却egr,变排量机油泵,钠填充等技术的应用,才能支持这么高的有效热效率。

1.5T涡轮发动机38%的热效率,没有1.5L那么惊艳,但是在混动领域也是数一数二的。

对比可知,比亚迪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相当强悍。背后的逻辑也是奔着造混动车去的,从0开始造了台新发动机,完全为混动车服务,完全没考虑汽油车,跟竞品拿现有的发动机改造完全不一样。比如丰田的2.5L混动专用发动机,减少500ml排量,用上双喷射等技术,就是一台油车专用的2.0L发动机。这是对混动车发动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会带来质的变化。

其次,对比电机。

现在电动车用的电机分为圆线电机跟扁线电机,更好的是扁线电机。二者明显的区别在于定子绕组。扁线电机是几根粗的矩形导线,先把绕组做成类似发卡一样的形状,穿进电子槽内,再在另外一端把发卡的端部焊接起来。圆线电机定子绕组则用的是多根细的圆线。


扁线电机优点很多。第一是体积小,用料少,成本低,以后坏了换起来更便宜;第二是扁线占用空间小,电机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槽内可填充的线更多,电机槽满率会提升,电机功率密度也会提升,电机动力更足;第三是减低电机噪音,更安静;第四个优点是散热性能更好,避免电机因为散热不良进入热保护,大脚油门更持久;第五个优点是技术含量高,必须专业设备生产,产品一致性好,质量好;第六个优点是使用的绕组铜线都用高质量的,耐用性很好,质量冗余大。

扁线电机优点多,是未来电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比亚迪自然有扁线电机技术,可以自研自制,还已经用在量产车上,比如比亚迪汉,海豹等车型,未来也会全面标配扁线电机。从技术水平来说,比亚迪扁线电机的最高效率达到了97.5%,质量功率密度达到了惊人的5.8kW/kg,升功率密度提升至44.3kW/L,全球领先。

跟竞品比起来,几乎所有的合资混动车都是圆线电机,大部分国产混动车用的也是圆形电机,少部分是扁线电机,又不如比亚迪。所以,电机比亚迪也是最强。

第三,对比电池

比亚迪最厉害的就是电池,毕竟造电池起家,还是全球范围内排行第二的动力电池提供商。不但能造电池,还买了锂矿山,拥有盐湖提锂技术,具备电池的全产业链能力,一条龙啊一条龙。

在用的“刀片电池”,是全球唯一通过针刺实验的电池。最近还发布了CTB底盘一体化电池,在做的只有宁德时代,特斯拉。

跟竞品比起来,如广汽埃安的“弹夹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特斯拉“4680”电池,这些电池安全性就不如“刀片电池”,没有一个通过了“针刺实验”。成本也不如“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电芯是磷酸铁锂,成本比三元锂低,以后换电池更便宜。使用寿命也不如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理论循环寿命1500~2000次,三元锂1000~1500次。所以,比亚迪电池单项不是最强的,但是综合实力确实顶尖的。

第四,对比电控。

比亚迪的电控跟混动技术一样,也是倾注了心血,一代代更迭而来。而电控核心是igbt芯片,相当于电芯与电池的关系,无电芯不电池。



先是在2005年成立igbt团队,之后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于2009年发布第一代igbt芯片。之后2012年第二代,2015年2.5代,2015年第四代,2019年划时代发布sic版本的igbt芯片,2021年推出了IGBT6.0芯片,采用90nm工艺,成功进入高端汽车芯片领域,属于全球一流水平。



目前造igbt芯片的全球玩家,是英飞凌,富士电机,安森美等外国企业,也是我国最容易被卡脖子的领域。比亚迪凭借一己之力,打破外国垄断,生产出igbt 6.0芯片(国外7.0,7.5代),在芯片被卡脖子的国内,已经很强了,国内首屈一指。

现在合资混动或者国产混动,看igbt强不强,看动力表现即可。因为动力越强,对igbt要求越高,配套的。比动力,比亚迪能拿出加速五秒内的唐dm,汉dm,其他竞品车型,如丰田混动7-8秒,奇瑞混合5-6秒,没有可比性,电控也没有可比性。

第五对比底盘。

现在的混动车,绝大多数是油改电底盘,比如丰田卡罗拉油混,本田crv油混等等。有的还是逆向仿制的混动车底盘,如理想noe逆向仿制丰田汉兰达油车底盘后,搞出来混动底盘。比亚迪的混动车,可享e 3.0平台架构,纯电,混动双兼容。单凭专用混动平台,就比竞品强一大截。

除了仅此一家的优势外,e3.0平台技术还挺强悍。有1000km续航,零百加速2.9s;有充电五分钟,续航150km的快充;有全球首款8合1动力总成,华为都是七合一;有热泵空调;有ctb一体化底盘;有BYD OS车机系统等等,从内到外,是一款技术领先的底盘,正向研发,自研自制。

以上,就是比亚迪在混动领域的技术优势。再叠加比亚迪类似于秦plus混动11-15万低定价的性价比,超高的配置,公路坦克般的安全性,电芯终身质保,三电系统首任车主终身保修的售后等优势,比亚迪混动优势再次加大,竞争力很强。

总结起来比, 比亚迪混动之所以全球第一,在于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永远压竞品一头。就拿销量来说,今年七月16.2万,八月17.5万,九月可能20万左右,就是因为消费者认可比亚迪,拿真金白银投票。

比亚迪混动跟特斯拉对比

比亚迪混动跟特斯拉比,那肯定比不了。毕竟,特斯拉哪来的混动技术?没有的东西,自然没法比,比不了。

虽然特斯拉看起来很厉害,但是特斯拉厉害的地方在电池bms技术,自动驾驶算法,其他得都不强。

特斯拉的电池,买松下,lg,宁德时代。电机自产,零部件却是由国产提供,比如汝铁硼永磁材料由中科三环提供;铝合金配件由旭升股份提供;壳体材料由东睦股份提供。电控自产,核心IGBT由意法半导体提供。至于发动机,是没有的,纯电车哪来得发动机。底盘,也基本由国产提供,一台特斯拉90%的供应商都是国产企业,就是没有特斯拉自己得子公司,或者极少。

而比亚迪,小到LED灯,大到电池,大部分可以自产。




先说答案: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全球顶尖,而且至少领先其他车企两代。


是不是感觉不太适应?我们汽车工业不是起步较晚吗?国产车连合资都不如,还和全球比?比亚迪全球销量多少?难道全世界的消费者都是傻子?

你可以瞧不起国产车,可以瞧不起国产技术,但是别瞧不起你自己。别一说国产你就嗤之以鼻,觉得不如国外,这是骨子里的自卑!咱就事说事,不吹不黑,说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什么水平——咱公正客观地说,那就是所有人的爸爸。

公正客观,咱得拿点干货,我从两个角度来说——你把有色眼镜摘下去,自己去分析判断,是不是这么回事?


从车的角度,我们拿车说话


我跟你说缸内直喷,跟你说可变气门正时,跟你说分层燃烧——没用,一句话就怼回去:百公里几个油啊?零百加速几秒啊?你说你这车用了八百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有七百个是独家专利,结果百公里加速13秒,一脚油门油箱里来个小漩涡,那也白扯。什么技术都是假的,别纸上谈兵,咱拿车说话。

秦Plus DMi,百公里3L油,谁能做到?别的都不论,说省油大家都能想到日系的双擎,是挺省的,像是卡罗拉和雷凌,百公里4L油问题左右,有时候表显油耗也能达到3L,但是卡罗拉和雷凌是什么样的动力水平?秦Plus DMi 百公里加速能做到8S,在燃油车里算是动力绝对优秀了。

而卡罗拉呢?百公里加速得12S吧?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想要省油,你油门最好柔和一点。人家卡罗拉油门到底也就是秦Plus油门柔和的水平。更何况秦Plus 是可以纯电行驶的,售价比卡罗拉还要低!动力比你强,油耗还比你低,你说谁的技术更厉害?


再拿出一个,汉DM,一款中大型轿车,百公里加速4.7S,百公里实测油耗(不充电)在6L,而且还可以在市内当纯电车开。纯电后驱,混动四驱,售价只要22万起,不说外观内饰,全世界范围内,30万以内,你能找到一款性能类似的吗?别说30万,50万以内,没有!动力达到5秒内的中大型轿车就没有50万以内的。要说兼顾动力和油耗两方面,不用限制价位,哪怕一千万的车也没有能做到的。

总有人说我是比亚迪的托,我们用车说话,用事说话。人家比亚迪做到了,汉DM不是我吹出来的。

同级别奔驰E级也有新能源,纯电续航50Km,百公里加速6.4S,单电机前置后驱。售价高达51万,够买两辆汉DM高配了。

宝马5系新能源,百公里加速6.7S,一样是单电机后驱,纯电续航95Km,售价50万。而且动力电池大规模故障,一个400人的车友群里,200人以上换过电池,有人一个月换过4次,最快有一个礼拜就坏了。

奥迪A6L新能源是四驱,百公里加速6.7S,纯电续航54公里,售价也要50万。

来,让你说,你说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是什么水平?奔驰宝马奥迪,他们也跟着做插混了,为啥不把动力弄得更强一点,纯电续航里程弄得更高一点?是因为成本所限吗?是因为不喜欢吗?


很简单,技术不行!


其实BBA推出插混车型就不是让你们买的,就是为了混个脸熟!说句不好听的,那算是改装车,就在变速箱的传动轴上加个电机,把纯电作为一个档位,然后找地方塞个电池。你纯电行驶,相当于变速箱挂上了纯电档,那边机械档离合。如果是混动状态,则发动机输出功率,同时也可以给电池充电。开是没问题的,不过这是比亚迪DM1.0的技术,无法将电机和发动机整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以5系为例,2.0T的燃油版,高功率都能达到百公里6.9S的加速,而加了一个420牛米扭矩的电动机之后,却没什么实质性的提升。大家想这是为什么?还不是混动技术不行吗?

比亚迪到DM2.0时代就能爆发出4.9S的百公里加速了,你想想奔驰宝马的混动是个什么水平?要知道这都是全世界顶尖的车企啊,被比亚迪秒的连渣都不剩。汉DM是DM3.0的技术,现在DM4.0的秦Plus 超级混动就要上市了。算起来比亚迪插混技术要领先于BBA三代!说爸爸都差辈儿了,应该是爷爷,是祖宗!


从技术角度说:


总说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插混领域,比亚迪是量产车的鼻祖!早在2008年,那时候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都没有全面展开,混动当时只有丰田的普锐斯。比亚迪推出了第一代插混车,F3DM。不过因为当时成本降不下来,这台车的起售价要15万!所以根本也无人问津。F3DM可以看作是一款试水的产品,并没有大规模的投产。

DM2.0开始,设计思路就是要走性能路线,改变市场对比亚迪低端的印象。他们也做到了:秦DM百公里5.9S的直线加速成绩,直接把高尔夫GTi干翻,那时候同价位秦DM就已经无敌了!不过有一说一,早期的秦DM也存在着设计缺陷,变速箱的故障率很高,在DM2.0时代,第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是唐,542战略就此打响,百公里加速5秒内,全时电四驱,油耗2L以内。


唐上市,无疑给车圈投下了一颗炸弹。你猜,什么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的高层,他们全球布局,会不会有一个部门叫做战略信息部?会不会有人把比亚迪唐的资料递到总裁的桌子上?这些国际车企老总看到这份报告的脸色是什么样的?

在当时要让SUV百公里加速进入5秒不是不可能,80来万的宝马X6,3.0T的L6发动机还差点意思,得是4.4T V8,530马力的宝马X7才能与之一战。X7多少钱?不算购置税,裸车价160多万,全办齐了200万打不住。而唐呢?25万最高配落地。


你要是宝马的总裁,我就问你慌不慌?


和你说,全世界知名车企的高层哗然!都特么瑟瑟发抖,慌得一批!这玩意出来了,咱车还怎么卖?郭德纲讲话了——大家伙都在这蒙事呢,那边来了一个会说相声的,咱不把他弄死咱怎么办?

怎么办?那就齐心协力黑比亚迪呗!众人捧柴火焰高,所以每到比亚迪一发布新车,总会有几辆车着火。不得不说,这些车企的营销还是很强大的,也加之比亚迪的营销水平太差劲。结果各大车企的水军很成功,很多人以为插电式混动只能插电行驶,不充电就不能买。连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的原理都不懂的汽车小白也知道比亚迪不能买——你现在省油,等你换电池的时候就哭了,一个电池好几万呢!不懂发动机的人他能想到电池的更换成本问题,就问你诡异不?


加之唐的售价超出了大多消费者的承受范围,所以DM2.0的唐也没火起来。不过从这开始,比亚迪的口碑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喜欢的是真喜欢,奉之为神!而不喜欢的深恶痛绝,听名字就头晕恶心,感觉被骂了一样。其实你细观察就会发现,捧比亚迪的大多数车主,而黑比亚迪的,大多数没开过比亚迪的。

我承认,我也是车主,开的就是一代唐。


时间到了2018年,DM3.0的唐二代上市了,大众总裁穆勒亲自飞到上海,去试驾唐二代,要不是超速被拍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插曲。大家想一想,如果大众也像你们那样瞧不起比亚迪,他会特意跑到中国来试驾吗?是大众的总裁懂车还是你懂车?我说唐出来之后全世界车企高层都慌得一批,你觉得这个推论有没有道理?

你们想,为什么奔驰要主动找比亚迪合作,成立合资品牌“腾势”,为什么丰田也要找到比亚迪,合资建厂?合作必然是要共赢的,取长补短,他们看上比亚迪什么了?名字?LOGO?品牌影响力?或者他们是来扶贫的?你自己推敲,比亚迪有什么是他们没有的?只有一样,技术!三电技术!插混技术!


在DM1.0时代,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一家推出插混车。而今天呢?宾利、保时捷、路虎、林肯、BBA和大众……包括以前就玩混动的本田和丰田,韩国的现代和起亚,美系的别克和Jeep,还有一众国产品牌。但凡正经造车的,都推出了自己的插混车。

前面说了,像是BBA,那插混车真就不是为了卖的,就是为了混个脸熟,做个试水。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在插混时代来临的时候被淘汰!


这么说吧,说混动技术,比亚迪说第二,不仅仅是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的问题。甚至前十名都是空白,第二名只能站在第11的位置。看着比亚迪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而且,这个优势建立起来,其他车企很难追上,因为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道专利形成的技术壁垒!之前你们是怎么卡我们国产车的脖子的?现在如数奉还!

而插电式混动和燃油车有区别吗?燃油车能做的事情,插混车都可以!没有续航焦虑,也可以不充电。同价位拥有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可以这么说,现在插电式混动已经完全可以取代燃油车了!只要预算够得着插混,燃油车都没有任何优势!


总说我是比亚迪的托,没办法,插混对比燃油车是技术的迭代更新,是一次质的飞跃。可是在插混领域真没人是比亚迪的对手,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说我是比亚迪的粉丝我承认,但我绝对不是死忠粉,我也希望有另外一家车企能达到比亚迪的技术水平,和它竞争,和它分庭抗礼。也只有这样,我们终端消费者才会受益,只是现在,其他车企还真的差得远,以后能和比亚迪较劲的或许是两田,或许是长城吧。

最后说一下特斯拉和纯电市场


特斯拉人家一直在玩纯电,手都没沾过机油。所以混动领域没它什么事。


本身特斯拉和蔚来、小鹏一样,也属于美国的造车新势力。而美国消费者更加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消费能力也更强,加之资本市场的看好,特斯拉做起来了。很牛,咱得承认!现在人家市值全世界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技术层面,特斯拉并没有自己的三电技术,不过在资本的加持下,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有钱就有了一切,特斯拉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竞争对手。像是它发布的无极耳电池(当然,也有可能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不久前广汽埃安不也讲过吗?)收购Maxwell布局电池生产线,其实都是在修炼内功。


然而特斯拉的产品并不值得购买——你有这个经济实力,可以把车当成玩具来玩,那没关系。如果你积攒了多年的积蓄想要买一台车来解决全家的出行问题,我并不推荐特斯拉,包括所有20万以上的纯电车型。理由也很简单,你现在花大价钱买的,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不成熟的产品不值得你花这么高的价钱。

所以,比亚迪和特斯拉代表着两个时代,比亚迪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纯电车完全取代燃油车之前,插电式混动要先一步取代燃油了,因为它是最完美的过度。而纯电时代,老大还是不是特斯拉还说不准,谁先能掌握核心技术,在电池研发方面实现质变的突破,先必将抢占市场的先机。




对于比亚迪的技术水平,国内的舆论分为两种极端,一种是认为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独步天下,理由是比亚迪的新能源出口全世界,比亚迪唐做到了4.5秒的零百加速;一种是认为比亚迪的技术全靠厂家宣传,所谓的零百加速不过是投机取巧,在混动领域距离丰田差距较大,在电动车领域又距离特斯拉相距甚远。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到底如何?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比亚迪曾经一直坚持研发和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安全性高、性能稳定,但致命的问题是能量密度不高。比如早期的比亚迪e6实际续航里程在250km左右。我国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这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无奈之下,比亚迪只能转战三元锂电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的比亚迪唐采用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达到了520km。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技术积累雄厚,但坦白讲,三元锂电池最新的趋势是NCM811电池,在这方面比亚迪距离松下、LG化学、SDI、三星SKI仍有差距。

比亚迪新能源出口全世界?

比亚迪新能源确实出口,但是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纯电动大巴车像K9就销往到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数十个国家,拥有美国80%的纯电动大巴车的市场份额和英国50%的纯电动大巴车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因为大巴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相对更低,磷酸铁锂电池足以能够满足需求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比亚迪的E6也曾广泛出口国外作为出租车。

加速全靠堆电机?插混油混哪个难?

很多人说比亚迪的混动车能够实现5秒以内的加速,主要靠的就是堆电机功率,堆电机就能实现5秒内的加速吗?理念上是这样,但是在实际操作上,电控程序的逻辑、油电的配合、变速箱的配合等等问题,都具备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堆电机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另外很多人说比亚迪的车电能耗尽之后油耗较高,不如丰田的油混技术。其实比亚迪第三代 DM 技术在保留上代优势的同时,加入全新的 BSG 电机,燃油经济性大提高,而且油混和插混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方向,在我国的国情和政策鼓励之下,比亚迪选择了插混技术是有自己商业上的考虑。“542”战略一下子就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让比亚迪铁粉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要让比亚迪走油混的路线,能造出丰田那样的油混车吗?很难。因为比亚迪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很难造出那么高热效率的发动机,另外比亚迪的插混是相对简单的并联结构,很难绕过丰田和本田的技术专利壁垒。

所以插混和油混是两个不同的科技树,没必要拿在一起比较。

比亚迪纯电汽车和特斯拉差距如何?

比亚迪的纯电汽车和特斯拉相比如何?这两者的区别是,比亚迪自研电池,特斯拉不会自己造电池,所以要说技术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更领先,但这不代表特斯拉的电池不如比亚迪,因为特斯拉的电池是全球采购,而比亚迪是自研自产,在电池方面,比亚迪是在对抗全世界。此外特斯拉在电控技术、驾驶调教、自动驾驶方面都要领先,这方面比亚迪要处于弱势。

比亚迪可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

比亚迪的业务包括电池、手机组装、云轨、光伏等等,其中汽车业务大约占据营收的一半规模。

比亚迪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难以在一篇文章中完全说清楚,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大家在讨论比亚迪技术时候的一个参考,文中如果有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指正。作为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的车企,即使比亚迪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差距,我们仍应以鼓励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因为就算丰田、大众技术再强,也不过是外国的,而比亚迪是属于我们国人自己的啊。




从公司的风格上说,比亚迪和特斯拉并不是一种类型,并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

虽然二者都生产电动汽车,但比亚迪是一家比较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从最初生产电池起家,到开始制造燃油汽车,再到将电池和汽车结合起来的新能源汽车。

从比亚迪公司过往的经历来看,这是一家以常规滚动式思路发展的制造型企业。

而特斯拉则更像是苹果,埃隆·马斯克更像是乔帮主,以领导人的明星魅力带动公司跳跃式发展。

所以,特斯拉是一家新科技公司,并不以传统制造业见长。从这一点上来说,国内造车新势力公司,理想汽车ONE、蔚来汽车与特斯拉更为接近。

当然了,理想汽车ONE、蔚来汽车,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产能,究竟能不能发展成像特斯拉这样的行业领袖还有待观察。我只是说从公司气质上,他们比较接近而已。

从产品线的角度上来说,比亚迪和特斯拉也没有多少可比性。

很少有人知道,比亚迪不光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它还是一家IT公司

其手机零部件产业也是行业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LG、联想、苹果、谷歌、微软,都是比亚迪IT客户。

2017年,比亚迪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占全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了40.49%,我们熟知的比亚迪汽车也不过占比51.49%。

即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也和特斯拉的产品线不太重合。

二者确实在新能源轿车领域更吸引人的眼球,但比亚迪的产品线要远比特斯拉丰富。

出租车、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车、商品物流车、矿山载重卡车等领域比亚迪都是领先者,这都有赖于其电池制造商的优势,而这些都是特斯拉不曾涉足的市场。

不要小看这些市场,比亚迪在北美地区新能源长途客车市场中,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说其实行业巨头也不算过分。

2018年8月16日,101辆比亚迪e6在曼谷成功交付,刷新泰国最大规模电动车交付纪录。随后,泰国政府又和比亚迪签署了1000台e6出租车的合作协议。

所以,不能说比亚迪公司没有技术,只不过其技术展现在和特斯拉不同的方向而已。

对于大多数人关心的家用轿车,这两个公司产品的客户群也不重叠。

就像我刚才说的,特斯拉跟像是苹果手机,以极致的客户体验和新概念作为其产品高端定位的基础,而比亚迪则更像是安卓手机,已解决出行基本需求作为诉求。

因此,两个公司的客户群泾渭分明,能买特斯拉的人不会在意唐造的好不好。

从纯技术的角度上说,Model S 的性能确实十分出色,0-100公里/小时加速4.4秒,续航500公里。

朋友的特斯拉,即便在黑暗中也很有质感,不过近百万的价格也很感人!

而在2018年广州车展期间,比亚迪唐EV也正式开启预售,共推出EV500、EV550、EV600三个续航版本,百公里加速时间也仅需4.4秒,补贴后预售价格区间为26-36万元,代表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技术。

从电池领域来说,比亚迪和特斯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尤其特斯拉本身并不涉足电池研发生产领域,一直都采购松下的电池产品,不过最近汽车产能的释放,特斯拉已经准备采购宁德时代的充电电池。

比亚迪之前一直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以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和松下的三元锂电池相抗衡,不过近几年,用户对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越来越高,比亚迪也开始生产装配三元锂电池,因此其产品的续航里程明显提升,在这一点上我们不用妄自菲薄。

那特斯拉买的这么贵,有什么技术强项吗?

当然有了,特斯拉电源集成和管理系统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之一。从目前公布的里程耗电率来说,特斯拉还是最好的,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其他车企能够超越。

另外,其自带车载系统的网络交互能力和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储备也居于行业领先的水平。

相比于国内车企更注重硬件水平的提升,特斯拉更专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最近几年,特斯拉车载系统已经自动升级过4次了,依次实现了导航服务、语音导航、巡航控制、防撞辅助、倒车辅助增强、车速辅助、智能温度预设、自动紧急制动、盲点警报、代客模式以及3D导航等功能的更新,已经可以实现车辆故障的远程诊断。

在这点上,确实比比亚迪强不少,这也是我说的特斯拉更关注用户体验,非常像苹果手机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的Model S 底盘

综上所述,对比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公司,在技术领域各擅胜场,很难说谁比谁一定强多少。比亚迪强在全流程参与,全流程都有自己的技术专利,而特斯拉则在管理系统、产品定位和服务上更有优势。

那为什么比亚迪轿车没有卖到美国去呢?

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这是美国特斯拉汽车的充电桩分布图。

这密密麻麻的特斯拉充电桩,已经覆盖了美国99%的人口范围,150英里(折合241公里)范围内,必定能够找到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这种无缝分布的超级充电站,既可以让美国用户放心的长途旅行,也提升了其他车企进入美国的门槛。

这就是我说的服务,特斯拉的成功不是光靠埃隆·马斯克卖脸和一个唬人的PPT,这家公司还做了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这些都值得我们的车企学习。

那么好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哪一个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呢?!




目前生产混动汽车的品牌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为中国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而且在这些自主品牌里也是由比亚迪率先研发生产,所以起步早就决定了优势所在。


混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电机、电池、电控系统,这三项核心产品目前全球范围内知名制造商有比亚迪、西门子、博格华纳、宁德时代、松下等等,而除了比亚迪有垂直生产全部三电以及整车配套的能力,其余没有一家企业有这个实力,基本是在单独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仅一台电动车空调都让很多企业挠破头。

然而特斯拉口碑确实出奇的好,原因只是在售后服务;电池组特斯拉没有重新匹配的技术能力,所以坏了就是整体更换,而消费者也乐于如此。特斯拉只是马斯克作为金融市场博弈的筹码,说白了特斯拉是台车或者是个餐饮品牌对他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不是一家有能力搞研发的企业。

而比亚迪,因为对新能源的前瞻性及公司特点(领导风格),在别人不屑一顾的时候就开始研发全套新能源所需设备及系统,所以目前是唯一能自主生产核心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大件及整车各种配套电气化零件(比如说汽车级IGBT)的公司.


所以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不计较安全性稳定性,比亚迪也可以做出来百公里4秒内的跑车,可特斯拉却做不出一辆可以放心祸祸的汽车(比亚迪的电路密封性做得好,趟水问题不大,特斯拉禁止趟水,否则电池坏了自费)

如需帮助请关注:chebeitai-Joey,了解更多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三星   特斯拉   热效率   丰田   汽车   新能源   油耗   底盘   燃油   发动机   电机   电池   水平   领域   动力   财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