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折腾子女?

女儿再婚生活幸福甜蜜,可母亲却要求女儿离婚和会家暴的前女婿复婚,母亲狠声道:“你听我的,我就不和你闹!”

肖韵是一家厨卫家具店的老板,一年前,她与家暴前夫离婚,和初恋张云走到一起,如今39岁的她生活甜蜜,事业蒸蒸日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可母亲却似乎不愿意看到女儿生活得如此幸福!

肖韵的母亲刘筑景今年61岁,刘筑景的丈夫早年离家出走,她独自一人将两个女儿拉扯大,如今女儿再婚生活甜蜜,她却并不开心,她竟要求女儿离婚然后和会家暴的前女婿复婚。

肖韵和张云是彼此的初恋,两人都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能走到一起十分不易,如今两人感情融洽,生活甜蜜,所以肖韵不可能同意母亲的无理要求。

见女儿不听自己的话,刘筑景就每天来女儿的店里吵闹,不但驱赶顾客,还打砸东西,见到女婿张云更是破口大骂,直言张云是别有用心,是想骗自己女儿。

肖韵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母亲,如今母亲闹得她开不了店,更闹得她心烦意乱,她更怕母亲把丈夫张云骂走,把这好不容易到手的幸福闹没了!

所以,肖韵找到调解员协调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为了解更多情况,调解员联系刘筑景到肖韵店内沟通。

可母女两一见面就发生了争执,母亲刘筑景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她表示自己没吵过女儿,是女儿冤枉她。

听到这话,肖韵委屈不已,伏在桌子上痛哭起来,她哭着说:“这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

见到女儿如此痛苦,母亲刘筑景没有一丝退让,她喊着:“我以前就不是这样的家庭!”

刘筑景觉得张云的到来改变了她和女儿的关系。

刘筑景说,女儿和前女婿在一起时很依赖她,事事都和她商量,也对她很关心,经常和她说贴心话。

可自从张云和女儿结婚后,女儿就没了之前的贴心,有事不和自己说,甚至连自己的生日也没一个问候,这让她觉得是张云在中间挑拨自己和女儿的关系。

母女两争论不休,刘筑景坚持要女儿和张云离婚,她表示只要女儿离婚,她就不再到店里闹。

可肖韵又如何舍得,她大声哭道:“我跟你说,我老公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公,你要把我们俩分开,我活路都没有了!”

肖韵不想失去生养自己的母亲,更不想放弃这得来不易的幸福,母亲的苦苦相逼,让她痛苦不已。

可母亲刘筑景却无动于衷,她态度强势,口中一直念叨着:“我以前就不是这样的家庭,只要你听我的,我就不来店里,不和你闹!”

见妻子陷入两难抉择,一直默默站在肖韵背后的张云无奈说:“我们离婚算了吧!”

张云选择放手,他不想妻子因为他闹得家不成家,他更不想看到妻子如此痛苦难受。

张云对着刘筑景说:“你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家庭,我们就回归你原来的家庭,你不要逼她,我从来不说她不好!”

见丈夫要离开自己,肖韵转身紧紧地抱住丈夫,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我不!”她的声音已经沙哑。

可坐在椅子上的刘筑景却不为所动,她表示自己对女儿没意见,只要张云离开,一切都好说!

肖韵无法接受,她转身跪倒在母亲面前哭求道:“我对你好,你不要再骂我老公了,你不要骂他,他真的好。”

可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刘筑景始终无动于衷,坚持要女儿和张云离婚,同时还希望女儿和前女婿复婚,见母亲旧事重提,肖韵更加激动。

眼看双方矛盾愈演愈烈,调解员将双方分开,随后刘筑景独自离去。

肖韵将调解员带到家中。

肖韵说,自己现任丈夫张云是真的好,在店里帮忙做事,在家视自己和前夫的两个女儿如己出,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比前夫还心疼孩子。

家里装修房子,丈夫张云按老年人的风格装,还专门给母亲刘筑景留了一个大房间,房子里的东西也都是张云布置的。

调解员提出疑问:“你小时候有逆反过她的意见吗?”

肖韵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她哭着说:“我从来没有过,包括我找我的前夫,都是她管的,我什么都听她的。”

肖韵表示,她和现任丈夫张云结婚在一起,是唯一一件她自己做主的事情,当时母亲也同意了,可没想到如今母亲会如此反对。

肖韵直言,母亲一直都很强势,安排着她的一切,她知道母亲是为她好,可如今她已经39岁了,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念,母亲的这份爱太沉重,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肖韵表示如果早知道母亲会如此反对,她宁愿独自承受。她无奈说:“我不想他跟我受这么大的委屈,如果我们没有领证没有在一起,我宁愿独自承受,我是这么想的!”

说着说着,肖韵又哽咽了起来,现在和丈夫在一起,她又舍不得,可又担心母亲会离开。

如今两难的情况让她几近崩溃,她哭诉道:“她现在是每天都会来我店里面,每天都会吵,她不止针对我和我老公,还针对我老公的家人,我真的觉得我对不起他们!”

随后,调解员单独和刘筑景沟通。

面对调解员,刘筑景流出泪水,她表示当初丈夫离开,她一个人将两个女儿拉扯大,十分不易,如今小女儿生病,她能依靠的只有大女儿肖韵。可自从女儿再婚后一切都变了!

刘筑景说,当初女儿和大女婿在一起时,女儿很听话,对她很关心经常接她过去住,店里的事情也和她商量,女儿被大女婿家暴后还会找她倾诉。

而女儿自从和张云结婚后,就像热恋中的小姑娘一样,整天围着张云转,事事和张云商量,不管是店里还是家里,她都没了存在感。而只要自己说张云一点不好,女儿就会和她发生争执。

这一切的变化让刘筑景觉得,是张云在中间挑拨,她担心张云看中的是女儿的家产,对女儿并非真心!

为了解决此事,调解员带来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师的开导下,刘筑景慢慢说出了心里话,她希望女儿住到她家里去,同时帮女儿看店,她仍坚持要将女儿和张云分开。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心理咨询师将肖韵单独拉到外面沟通。

心理咨询师表示,刘筑景的情况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情况就是她越爱你就会越折腾你,如果她不爱你,就会和正常人一样。

心理咨询师建议肖韵和母亲多相处,多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开导母亲,让母亲慢慢接受张云。

得知情况后,肖韵表示会多陪伴母亲,而张云也表示会支持妻子,在不该出现的时候不出现,早日化解和丈母娘的矛盾。

事情就这样暂时得到了一个解决。

所以你问:“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折腾子女?”

我的回答是:因为她们孤独,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子女的关心和照顾,之所以不断折腾,就是想得到子女的重视。

正如文中的刘筑景!

她觉得,和前女婿在一起的女儿听话,店里有事会和她商量,家里两个孩子也由她照顾,女儿被前女婿打了骂了,也会找她倾诉。那时候的她被女儿所需要,女儿事事依赖她,所以她觉得前女婿才是好人!

可现在,女儿和张云在一起,女儿店里有事和张云商量,家里的孩子也由张云负责,女儿整天围着张云转,完全忘记了她这位母亲。

不管在家里还是店里,她都不被需要了,这种心里的落差让她无法接受,她觉得女儿被张云抢走了,张云就不是一个好女婿,于是她才说她原来的家庭不是这样的。

刘筑景和现在的很多婆婆一样,在儿子娶了儿媳后,儿媳取代了婆婆在家的地位,儿子整天围着儿媳转,有事和儿媳商量,家里的大事小事也被儿媳抢着做了。

这时的婆婆就会产生和刘筑景一样的失落感,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会被这个家抛弃,就会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所以她们才会和儿媳发生矛盾,甚至闹着让儿子离婚。

正如刘筑景坚持要让女儿离婚一样,她们都想让一切回归到原来的状态。

可她这样是不是太强势,太自私了呢?

为了自己的安全感,为了自己的存在感,她宁愿舍弃女儿的幸福!

她忘记了女儿已经39岁了,作为母亲应该聆听女儿的心声,理解女儿的做法,而不是只考虑自己!

可能她这种强势一贯如此,所以改变是不容易的,希望肖韵能够多多陪伴母亲,给予她一定的安全感,在母亲和丈夫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也希望刘筑景能够学会放手,过好她的晚年!




80岁的老太太不仅逼儿子上交工资,还想要儿媳妇的工资,不给就满小区贴大字报骂儿子儿媳不孝,要不就去儿子儿媳工作单位大吵大闹,最后儿子被迫辞职,被迫离婚。

余大妈夫妻二人都80多岁了,一共有四个孩子,其中大女儿和大儿子从小就寄养在别人家里,两代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

但是,大儿子一直很孝顺,结婚之前的工资都上交给了余大妈。

令人气愤的是,大儿子和大女儿上交的工资,余大妈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给了自己的小女儿和小儿子两家。

后来,大女儿嫁到了深圳,远离老家,余大妈就不能再没收大女儿的工资了,就一股劲的薅大儿子的羊毛。

大儿子后来也结婚了,安家在了同一个小区,相隔两栋楼。

大儿子结婚后,余大妈依旧不舍得收手,依旧让大儿子把工资上交。

大儿子心软,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余大妈变本加厉,不仅想要儿子上交工资,还想要儿媳也上交工资。

儿媳也火了,结婚以后,一家人的开销都落在她的肩上,她任恼任怨没有说什么就算了,现在还想打她工资的主意,真是不能忍受。

儿媳一怒之下,不仅不答应婆婆的要求,还禁止丈夫继续上交工资。

余大妈要不到钱,就没有办法补贴小儿子和小女儿,所以就想起了办法。

余大妈就开始在他们居住的小区贴大字报,大字报的内容都是骂大儿子如何如何地不孝,不赡养他们,不去看望他们,还辱骂大儿媳是坏女人,就是儿媳把自己的儿子带坏。

余大妈把大字报贴满了整个小区,公示栏、电线杆、过道门全部都是。

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已经影响了小区其他居民的正常居住了。

有人到居委会反映情况,但是居委会也没有办法,前脚让工作人员处理掉贴的大字报,后脚余大妈又重新贴上了。

大儿子和儿媳对余大妈的行为视若无睹,任其肆意妄为。

余大妈眼看儿子和儿媳无动于衷,又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去儿子和儿媳工作单位闹。

大儿子和儿媳都是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余大妈跑到儿子的学校大闹一通,一直辱骂儿子不孝顺,不管她的死活。

后来,又去儿媳的学校大骂一通,当着学生和老师的面,骂儿媳是坏女人,带坏了她的儿子。

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儿子儿媳无法忍受。

最终因为影响太大,大儿子被迫辞职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妻子,大儿子选择了离婚。

余大妈这一闹,不仅让儿子丢了工作,还让儿子一家家破人亡。

后来,邻居们说:“经常能看到阿明(大儿子)一个人坐在路边发呆,然后哭泣!

余大妈向人们说:“我儿子以前很听话的,就是那个毒女人把他弄坏了,我心痛啊!

其实两辈人之间的关系挺好的,是因为在几年前,余大妈在公园扭伤了腰,去医院检查是骨质疏松,需要休息。

余大妈在家休息,大儿子没有第一时间来看望余大妈,这就让余大妈心里不舒服,就认为是儿媳教唆儿子,不让儿子来看她。

余大妈还说:“我小女儿照顾了我13天,但是她也要工作啊!就让我大儿子来照顾她,还给了2300元,但是阿明(大儿子)来了之后,拿了钱就走了,饭都不做给我吃!

有人询问阿明,阿明说:“我妹给的钱全部用来给她买吃的了,我为了照顾她,辞职就辞了两次,她太得寸进尺了。

阿明继续说:“她就是想让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现在她应该高兴了?

母子二人各执一词。

对于大儿子儿媳离婚一事,余大妈却认为是大儿子和儿媳做戏给她看,是给她下套。

可是离婚证是真的啊!大儿子神情落寞、黯然哭泣也是真的,就是余大妈不信。

后来,余大妈又一纸诉状把大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大儿子每月给付500元的赡养费和每周定期去看望她两次。

余大妈胜诉了,法院要求给付500元赡养费和每月定期看望一次。

阿明表示赡养费会定期打到余大妈的账户上,对于定期看望,拒不执行!

后来,余大妈又一次以一纸诉状把大女儿也告上了法庭。

余大妈又一次胜诉了,获得了500元的赡养费。

可从那以后,大儿子家虽然距离余大妈家只有百十米,但是再也没有去看望过余大妈。

现在余大妈痛哭流涕,每天对着窗户看两栋房子之后的大儿子家。



余大妈看似赢了,实则输得一塌糊涂。

余大妈本来就因为将大儿子和大女儿寄养在别人家,没有足够坚实的感情基础,本来有弥补的机会,可是余大妈一心只知道一味地索取。

最终让大儿子丢了工作,名声扫地,妻离子散......

有很多像余大妈一样的老人,总是在折腾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工作折腾丢了,把孩子的身体折腾垮了,把孩子的家折腾散了。

最后,这些父母以为他们赢了,实则他们输得一塌糊涂。

本来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他们的“折腾”反目为仇,本来同一个屋檐下的距离被他们“折腾”到老死不相往来。

余大妈因为偏心、因为好胜心,想要掌控一切,有一个永无止境的掌控欲,希望孩子都在她的操控下。

所以她不问孩子们是什么想法。

她开始使用的是“孝顺”“听话”,后来开始借助小区舆论的力量进行道德绑架,用侮辱性的词语去戳儿子的脊梁骨。

其实,只有停止家庭的内耗,整个家庭才能拥有更强的的凝聚力。




87岁老母亲,5个子女,却一人独居。她哭诉,小女儿以前还会来给她做饭,可3天没来了。小女儿:我照顾她,她却打我,骂我,提防我。其他子女:母亲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人。当老人说出了她“折腾”的原因,让人心酸。

李梧桐老人87岁,她白发苍苍,瘦骨嶙峋,却一个人生活在老房子里。

她有5个子女,生活条件都不错。老大老二定居山东,老三定居株洲,老四定居岳阳,只有小女儿王美韵跟她一样生活在长沙,住得也不远。以前王美韵每天都会来给她做饭,可是,现在已经有3天都没来了。而她患有白内障,做饭洗衣都不方便。每天,她只能摸索着上下5楼,买点豆腐脑,小笼包之类的食物来充饥。

无奈之下,她求助节目组。

小女儿:大家都怕她。

李梧桐老人告诉记者,小女儿美韵每天都在这附近的一个麻J馆打牌,然后给她做一顿饭吃。3天前,小女儿还来了她这里,她还对小女儿说:“你买菜做饭吃不?”可小女儿什么话都不说,就这样跑了,连着3天都没来她这里了。

正说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一开门,来的正是老人的小女儿王美韵。

老人见到小女儿,眼里没有欣喜,反而是神情紧张。

而王美韵见到母亲请来了记者,转头就走。

记者连忙跟上去,说:你是跟你母亲有什么矛盾吗?

王美韵边走边否认,让记者不要听母亲的一面之词。她本来是打算想为母亲做饭的。

记者:那你做呀,怎么就走了呢?

可是,王美韵没有停下脚步,渐渐走远了。

老人和记者一起去小女儿常去的麻J馆找她,可在走到距离麻J馆50米左右时,老人说她不敢过去。

记者感到疑惑:为什么?

老人:她对我吵,对我闹,我害怕。

在记者劝说下,老人还是和记者一起过去了。

母亲带着记者找过来,王美韵没有再逃避。

她坚持否认和母亲之间有矛盾,至于这几天为何没管母亲,她说:“这个原因你们可以问问周围邻居。”“大家都怕她,奇葩(母亲)。”还说母亲“有毛病”。

这些词,都不应该是一个女儿用来形容自己的母亲的。

记者立即指出她的不对。

王美韵说,她本来也不会这样,是母亲对她太过分,骂她,还把她的头打得鲜血直流。

可李梧桐老人却否认,说是女儿污蔑她。

母女间到底有何矛盾?

接下来,老人愤愤指责小女儿拿了属于她自己的5万元钱。

原来,5年前,李梧桐老人的老伴去世后,单位留下一笔5万元的抚恤金。因为李梧桐老人行动不便,就由小女儿王美韵和4女儿王美茹一起替老人到株洲领回来,同时把钱存在了小女儿王美韵的名下。

她还说,小女儿王美韵还觊觎她的房子,想把她的房子给小女婿。

王美韵对记者说,家里姊妹们都很好,很孝顺。姊妹们(包括她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母亲的钱和房子。况且她家有2套房子,根本就不需要母亲的老房子。






“而且,我们家姊妹,都怕她(母亲)怕得不得了。”

老人:小女儿觊觎我的钱和房。

一旁的老母亲却连声说小女儿“吹牛皮,说瞎话。”

老人说,小女儿经常为了5万元钱跟她闹。

她怀疑,小女儿是想把这5万元给她的丈夫去花,这是她不能接受的,花在女儿身上她心里或许还好受些。

王美韵说,虽然当初5万元钱是由她代领,但存折早已交到母亲手里,只是密 码由她保管。而且平常照顾母亲都是她们姊妹花钱的,不存在私吞母亲这5万元钱。现在母亲身上还有10多万元钱。对此,她多少有些不放心:“一个将近90岁的老人身上怎么能放这么多钱?”

老母亲听了,生气地说:我身上有100万又怎么样?有钱也不能给你这个坏女人!



小女儿:我们姊妹个个孝顺。

母女间闹到如今地步,记者问王美韵,有没有想过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王美韵说,“我们能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问题全在她(母亲)身上。我本来说要接她到家里住,但她(母亲)说我们会害她。”无奈之下,她只好每天过来给母亲做饭。

“让她到姐姐那里去住,她也不去。”

“不是我们不照顾你,是你不愿意跟我们一起住,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24小时在这待着。”

记者问王美韵,本来你都来给母亲做饭了,怎么从3天前就不来了呢?

闻言,王美韵感到委屈。她说,3天没来给母亲做饭,主要是因为3天前母亲无故生气骂了她。其次,她多年来坚持给母亲做饭,照顾母亲,可她连母亲的房门钥匙都没有,而她来母亲家时,母亲多次不在家。

老人:小女儿偷拿我的钱。

随后,记者跟随老人回家。刚回到家,老人就小心翼翼地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包,里面放着存折和一些现金。她对记者说,她的这些东西,都不能让小女儿知道她放在哪里了。




因为,她曾丢过2次钱,她怀疑是小女儿拿的,因为当时就只有小女儿来过家里。所以,她不可能会把钥匙给小女儿。




很快,老人把东西放进皮包里,拉上皮包拉链,然后又把皮包放进衣柜比较隐秘的地方,之后,再将房门反锁,生怕会被小女儿发现。

李梧桐老人的丈夫以前是在铁路上工作的,在家的时间很少。李梧桐老人带着5个子女在长沙生活,她全心全意照顾好5个子女。慢慢地,子女们也都长大了,前面4个子女都到外地发展,只有小女儿王美韵留在长沙,母女俩一起生活,关系融洽。




可是,在王美韵37岁时结婚成家了,母女俩的关系就变了。李梧桐老人认为,都是小女婿在从中作梗。

对女婿不满。

就在这时,王美韵打来电话,说要和记者单独谈谈。

王美韵说,她在和丈夫还在交往阶段时,母亲就开始闹了。一次,王美韵在丈夫(当时的男友)家玩,到了吃饭时,丈夫想留王美韵吃饭。王美韵想着母亲一个人在家,不放心,犹豫不定。因为离得不远,丈夫(当时的男友)就让王美韵在他家待着,他去接李梧桐老人来一起吃饭。没想到,李梧桐老人当着他的面,把桌子掀了。王美韵赶紧回家了。后来她才知道,母亲之所以发这么大的脾气,是觉得她谈恋爱就不管她这个母亲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王美韵和丈夫还是结婚了。结婚后,她自然要和丈夫一起生活,就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了。

想到母亲一个人生活,她不放心,作为女婿的丈夫也不放心。丈夫主动提出让岳母娘到家里一起生活,可李梧桐老人就是不同意。

王美韵的闺蜜对记者说,王美韵的丈夫是大家公认的好男人,对岳母娘李梧桐老人也很孝顺。可是李梧桐老人总是对他处处挑剔。




在她看来,是老人太疼爱小女儿王美韵,觉得是小女婿把小女儿给“抢”走了。




接着,王美韵说,母亲对丈夫排斥,还有一个原因。

丈夫是二婚,和前妻生育了一个儿子。在她们结婚前,她们之间就约定好,婚后不再生育孩子。可母亲李梧桐固执地认为,是丈夫不允许自己生育一个自己的孩子。

王美韵说,母亲的一些做法她实在接受不了。比如母亲一到她的家里,就要她时时刻刻陪着她。有一次,母亲到她家闲坐,她想着母亲喜欢吃汉堡包,就想出去给母亲买一个。还没走,母亲就问:要多久?她告诉母亲10分钟后。

没过多久她就回来了。可是,回来时,母亲竟站在阳台上喊“救命”。

邻居很快就来家里了,以为自己nue待了母亲。




接着,闺蜜对记者说,在她们看来,王美韵这个女儿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可是,经常她不知道自己说错还是做错了什么,母亲李梧桐老人就打开家里的门,用不堪入耳的话语来骂她。

王美韵声音哽咽,说这让她觉得很难堪。

这也是她3天来没有过来帮母亲做饭的原因。

大家:老人脾气很不好。

随后,记者拨通了李梧桐老人四女儿王美茹的电话。

电话里,王美茹很心疼妹妹王美韵。她说妹妹也已经55岁了,身体也不好,但还是每天来照顾母亲。她说,母亲是一个“很麻烦”的老人,脾气性格很不好,很难相处,保姆都请了很多个了,但都因为母亲一点小事就骂人,不愿意来了。

她让记者不要听母亲的一面之词。




挂了电话,记者就走访附近邻居。

邻居说,李梧桐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脾气很不好,很多疑,对谁都不信任。小女儿一直对母亲很好,总是来给母亲做饭,李梧桐老人却连一把钥匙都不给她,太不应该。

那该如何解决李梧桐老人的问题?记者带着李梧桐老人来到了社区寻求帮助。

社区工作人员见到李梧桐老人,心里就大概知道是因为什么事。

她对记者说,“老人是不是说她的小女儿对她不好?”

原来,他们已经为李梧桐老人调解过10多次了。据他们了解,王美韵对母亲很好,但老人总说小女儿王美韵对她不好。



他们在调解中还得知,李梧桐老人对小女婿很不满意,由此生出对小女儿的不满。尽管如此,小女儿王美韵一开始还是坚持每天给母亲做饭,可是母亲长期地数落她,她也就不愿意再每天来给母亲做饭了。

老人:一个人太孤独了,我就是想子女们关心我。

记者再次见到李梧桐老人,她一个人落寞地坐在楼下的一棵树下乘凉。她说,之所以在这里坐,是因为“一个人在家里感觉太孤独。”在这里,有时能遇见邻居,说说话,解解闷。




说着,老人蹒跚着来到了四楼的张奶奶家里。

两个老人在谈话间,说到自己的子女。张奶奶说她的子女经常来看望她,陪她。

一旁的李梧桐老人看眼羡慕。她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白内障,她从心里渴望子女们能多在身边陪陪她,照顾她。

当老人回到5楼的家,记者问她:你平常总是对着小女儿吵闹,是不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她注意,让她关心你?

老人的眼泪一下子流出眼泪,说:“就是就是。”“我就是想她对我温暖一些。”“可她要不就是不说话,要不就跟我吵。”“要不就直接走出去。”




李梧桐老人性格执拗,即便关心的话,到了嘴边,也成了责骂。慢慢地,子女也就不敢和她交流。

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李梧桐老人,记者请来了心理专家,为老人打开心结,排解情绪。

当大家来到李梧桐老人的家时,房间里充斥着浓浓的煤气味。李梧桐老人因为年纪大了,做完饭后,没关煤气就在房间睡下了。如果大家来迟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心理专家说,李梧桐老人的那四个子女都在外地,和小女儿关系又不融洽,或许李梧桐老人去养老院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老人说,她在这里生活习惯了,她不想离开这里。

不管心理专家和记者如何劝说,李梧桐老人都固执己见。

无奈之下,记者拨通了远在山东的大儿子的电话。

大儿子说,他每年都会给母亲一笔不少的钱,完全足够母亲生活。去年,他还同意请假回家陪了母亲20多天。临走时,母亲就是不准她走,锁着门,怎么都不让他离开。后来他找了个借口才得以出门,而至今他的行李箱还在家里。

他认为,母亲是个很难说话的人。因为他们在外地,以前都是小妹妹王美韵照顾母亲。小妹妹和母亲关系闹僵后,他也提出过让母亲到养老院或者到他那里生活,可母亲都不同意,他也不清楚母亲是怎么想的。




一旁的李梧桐老人听到大儿子的话,泣不成声。她说,子女们都不在她跟前,她心里很不好受。只有子女们回来,她才会高兴。




对于5个子女,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到了人生的zui后阶段,她只希望子女能常伴左右,给予她关心。

为了帮助老人,记者准备离开后再找王美韵沟通一下。而还没等记者下楼,王美韵就主动来看望母亲了。

心理专家对王美韵说,老母亲现在zui缺少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希望王美韵在这一点上多注意。

王美韵表态,她会继续来给母亲做饭,陪伴母亲。但因为她还有个小家,晚上不能陪母亲,就再请个保姆,那么母亲身边日夜都有人了。

心理专家说,尽管李梧桐老人有5个儿女,但在她看来就像是个“空巢老人”:子女不理解,关爱不够,以至她内心寂寞。

老人辛辛苦苦把5个子女养育大,到老了身边却是这样的生活状态,这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悲哀的。老人很能干,强势,但一说到子女不在身边,她就会伤心流泪,这也表明了老人对子女的情感需求。

也正因为老人内心的ji度空虚,缺乏安quan感,所以她才会对女儿处处防备。

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折腾子女?

人老了,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对自身的生命安quan产生危机感,在情感需求方面,他们也会越来越依赖子女。

这时,他们往往会以任性,不讲道理的方式寻找子女关怀 ,也就旁人看来的“折腾”。

作为子女,除了尽量给提供老人比较好的生活条件,还要对他们足够的尊重,关爱,和给他们更多的陪伴,让他们心情舒坦,他们的晚年才会过得安详幸福。

当然,子女也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不容易,老人作为父母,也需要多多体谅子女。

写在最后:

老人年岁大了,身边有人陪伴很有必要。

子女陪老人,可以一起聊聊天,逛逛街,下下棋,等等都可以,关键是要父母感到开心。

老人也该好好养生,多锻炼身体,多与他人聊天。这样,对自己身体也好,对自己的心情也好,也就不需要“折腾”子女了。




回答问题:我觉得就是说说心里话而已,我和老母亲88岁一起生活,但不敢和她一起住,每天都会回到我自己这儿,白天再去看老妈,我没想起“折腾子女”这四个字,可是仔细想想就是这麽回事儿!
前天上午我起晚了,回到我妈家是10点40,老妈说:这么晚才来,我都饿了。我说您几点吃的早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阿明   子女   老人   大儿子   儿媳   女婿   大妈   梧桐   丈夫   家里   儿子   母亲   女儿   记者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