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前从农村顶父母亲职位上班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

顶替父母职位上班族有好也有坏,那个年代有好多落实政策复职的前辈们得到了国家重新招回安排,但是他们岁数已大就办退休了,政策正好可以给子女或亲属办理顶替,这样就有一大批年轻人不管文化高低岁数大小,只要是差不多就给安排了工作,但是工作有别,厂矿的教育界的,服务行业的总之都有一份吃皇粮的工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的到来,这批人的命运就有了非一般的改变,下海经商的有赔有赚,形成了贫富差距,工厂改制后,有的被兼并有的倒闭了,这又形成了差距,被兼并的还有份工作倒闭的给俩钱走人,头脑灵活的人还行,他们衣食无忧,有部分人过的度日如年,妻离子散真是可怜。总之他们这批顶班人结果是喜忧参半。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了。因为在上世纪的一九七八年,我姐就顶替我父亲的工作,我父亲才正式退休的。他们都属于国家的正式工人,工作单位的名称是:贵州冶炼厂,(副厅级企业单位)。八十年代初改名为贵州省赫章铅锌矿,降为副县级单位。接受当地党委政府和贵州省有色金属公司的双重领导,于二零零三年,因矿源枯竭宣布停产关闭。

至于这些顶替父母工作的农村青年混得如何?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一:说实话,以如今的标准衡量的话,这批人绝大多数都混得较差,因为现在每月毕竟只有二三千元的养老金,但在当时是属于家境和运气都比较好的一代人。最起码拥有一个稳定而体面的职业,最起码总算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端上了铁饭碗,比起脸朝黄土背朝天而靠天吃饭,土里扒食的农民伯伯,经济状况要好得多。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单位好一点的稍高一些,但如今他们的养老金同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退休的同志比起来,又只有这些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收入,但是,这还是算混得一般的。

二:当然也有极少数混得好的:

先说混得好的吧:实际上混得好的这部份人基本上都是文化基础在当时比较扎实的人,也就是说他(她)们在农村最起码是初高中学历,来到新的工作环境以后又积极地在业余时间参加职大,夜大,电大或函大的学习。知识功底更好的同志,很多单位都推荐到正规大学学习。这些人学成归来以后,有相当一部份人都逐渐变成了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成了单位的中坚力量。身份自然而然地由工人变为干部,当然退休金已随着水涨船高。另外,在上世纪的一九九三年之前,由于政企还没有分开,那些有关系,有门路调到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去的同志,(有极少数是通过招考录用的)以及少部份下海经商发家致富的同志,也应该算是更幸运更幸福的一类吧。

三:最后谈一下生活得最差的那一类:

这些人顶替父母亲工作几年或十几年后就面临国有企业的破产或改制。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下岗分流,买断工龄,停薪留职等政策。这些人当时上有老,下有小。而自已的文化素质又差,又无一技之长,面对生存的压力,只有摆地摊,或四处打工。事到如今,已过去了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了,我仔细盘算了一下我所认识的这类人,混得好的一个也没有。并且有一部份人连社保也没有继续补交。因此,不管是内退或正退的工人,养老金都低得可怜。属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范畴,(每月一千多元)。而寿命短一点的,早在几年前就去见马克思了。




我们厂食堂老吳头要退休了,那时候可以顶职,厂劳资科为他办了手续,让儿子进厂还是在食堂工作。

他儿子以前在农村是生产队长,一个很能干的人,工作,人缘都不错。

可是他是一个悲催到顶的人,一个春天早晨,下着大雨和轰隆的雷声,这时他尿急上厕所,一个公共厕所离食堂约100米,可能是他放水时候接地,一个炸雷电光一闪,可怜的小吴倒下了,当时厕所里还有三个人蹲着大解,此刻连裤子没顾提往外冲,毕竟那场境太吓人了。

小吴死了,厂里为他厚葬,后来征求家属意见,把一个人来顶职,结果他们家属放弃了。

还有一个我厂贺副厂长儿子顶职进厂,一个农村的孩子,没有给他安排好点工作,贺副厂长心里有点不舒服。

这代人脱离了农村,来到城市工厂顶职,大多数人命运一样,工厂破产,下岗,自谋职业。

现在这批人已基本到了退休年龄,或许大多数都退休了。

他们来到了城市,期待的,或许有些不尽人意,过去了,愿他们一切安好。




我感觉这代人混的不咋样。国营单位少微好些,集体单位不好。可能最好的是铁路,教育单位,医院。

我是1979年顶替父亲到供销社上班。77年元月份高中毕业。当年参加高考落榜,78年差2.5分,79年差5分。再想复习,父亲说算了吧!我退休你接班吧,只是想离开农村也就同意了。不然的话不会等到11月份才办。主要还是等录取结果,因为我已参加了体检。等不来了也只能这样了。

在单位干了7年下岗,自谋生路。养老保险自己交,既不工也不农,标准的个体户。现在退休了,2800多退休金。几十年来就是无业游民,像鸡一样挠一爪吃一爪混到现在。光是搬家就搬了23次,这就是居无定所像游击队一样混到现在。

我们这代人虽走出了农村,有的混的不如农民。因为80年整个市场开放,计划经济已消失。最早跨台的是供销系统8大公司其中7个公司,只有盐业公司专供。然后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粮食系统晚些。这代人几乎全部下岗,买断。这也是时代的潮流撵的。过去非农业户口最难办。后来也可以买户口,买工作。没几年也都下岗了。

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机遇,没有约束,各显神通,各显才能。只要干也能成就另一番天地,学有所用得到了发挥。推陈出新,这就是社会的进步。生于那个时代无法改变,溶入这个社会是灵魂的飞跃!




我先生有个邻居,三十多前顶替他父亲去了上海,后来听说是一家国营窑厂,烧砖头的。那时候邻居跟我先生差不多大,才上初中,他还有哥哥和弟弟。因为顶职是跳农门,他的哥哥弟弟嫉妒不已。没办法,名额只有一个。为了表示公平,爸爸妈妈说好了老家财产不给顶职的老二 。

不几年,窑厂改制,老二下岗了,但户口在外地,只能就地换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厂跳到另一个厂,越跳收入越比不上在老家的哥哥弟弟,他们一个开皮鞋厂,一个大学毕业去了银行。老二五十多岁就早早退休,拿可怜的退休金,被城里的老婆孩子看不起。

今年村庄拆迁,老二妈妈也有房子,老二回来争财产 ,与老大儿子打得头破血流,最后村里帮助解决,拿了100万回到城里去,心满意足。而他的哥哥弟弟,每家通过拆迁获得至少300多万,另外还有房子车子财产无数。

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变数太大,有些看似很好的去路,未必永远就好,比如如今的公务员,年轻人个个挤破头,说不定将来很潦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贵州省   农村   退休金   养老金   父母亲   部份   食堂   财产   弟弟   父亲   儿子   哥哥   同志   职位   单位   财经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