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心酸的养老真实故事是什么?

一位73岁的奶奶,没地方住,只得选择嫁人了,为了攒点买药钱,那么干净利落的人,竟然捡废品卖。这是让人最心酸的养老真实的故事。

今天在公园里遇到了大力奶奶,我认出她来了,和她打了招呼,她好像特别不好意思,只见她手里拿着个袋子,里面装了几个水瓶子,后边还跟着一个老头,一看就比大力奶奶年龄大。

好久不见,我就问她:您最近忙什么?这个老头是谁?

大力奶奶以前经常到店里找我聊天,她家里以前的事,我还是挺了解的。

大力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只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孙子,后来儿子要买楼房,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家一起生活,那时儿子儿媳妇都有工作,她就给上学的孙子做饭,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还不错。她一有时间,就来找我聊天。

她看我问她,就拉着我的手,在公园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对那个老头说:我俩聊会天,你没事就到前面遛遛,别走太远了,啊。老头答应着,就往前面走了。

大力奶奶说:你不知道吧,我又结婚了,这个老头就算是老伴吧。

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大年龄了,怎么又结婚了。大力奶奶五十多岁时,老公就去世了,一直都没有找老伴,怎么七十多岁了,又想起找老伴了呢?

大力奶奶接着和我说起来了:前两年,儿媳妇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不能上班挣钱了,孙子大学毕业,回来了,找个工作,家里的楼房,是个两居室,以前孙子小,就在客厅打了一个隔断,孙子住隔断,现在孙子大了,上班了,三代人住在一起,真是不方便。

后来,孙子出去租房子住了,每个月挣的钱,只够自己花,儿媳妇不能挣钱了,家里只有儿子一个人挣钱了,以前的楼房还有点贷款,日子过得也紧紧巴巴的,我挺着急,可也无能为力,我又没有退休金,只有每年那点老年钱,儿子还要为我花钱。

大力开始搞对象了,女方一听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又买不起新楼房,就都打退堂鼓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女朋友,和大力合得来,真心喜欢大力,人家没有要求必须要新楼房,可是人家想结婚,也没有地方住呀,把我儿子两口子愁死了,现在楼房的首付,得攒多少年呀,到那时大力可能连媳妇都说不上了。

我想当保姆,也没人用,毕竟年龄大了;我想租房子住,也需要儿子花钱;去养老院,也需要儿子花钱;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正好婚介的李老师和我说,想解决,只有一个办法,找个老伴,大力奶奶说:我儿子不同意,我也觉得我这么大年龄了,再婚,挺丢人的,不过为了孙子能顺利结婚,我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李老师就我介绍了这个老头,老头只有一个女儿,不在身边,有一个楼房,有退休金,女儿想给老头雇保姆,老头退休金4000多块钱,都给保姆都不够,他女儿就想给她父亲征婚,老头也愿意找个老伴,现在我俩算搭伴过日子吧。

我每天做做饭,没事俩人一起遛弯,捡点水瓶,纸壳,我每天卖的钱,够自己买药的钱,老头比我大四岁,他的退休金,每个月除了生活费,根本就剩不下钱,老头有高血压,高血脂,每天都要吃药,根本就没有我买药的钱,所以我就只能捡点废品,买最便宜的降压药。

现在就盼着老头多活些年,我也有房子住,如果老头去世了,他女儿可能就会把房子收回,到那时,我又没有地方住了。

虽然说是结婚了,可是还不如保姆呢,保姆还能挣工资,再说如果雇主脾气不好,还可以辞职呢,可我呢,老头倔脾气,他想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脾气一点都不好,想发火就发火,我不能发火,怕气着老头,可谁都有脾气,自己只能忍着,这老了老了,还得受气了,我又不能和儿子说,和儿子一说,只能是离婚,我可真丢不起那人。儿子本来就挺操心受累了,我再给他找事,那可不行。

现在就盼着儿子或者孙子,什么时候能再买楼房,我真到老了那一天,我还有家可回,说着说着,大力奶奶就流泪了。

我也跟着流泪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要伺候别人,只是为了有地方住,有饭吃,确实令人心酸。

我赶紧安慰她,您放心吧,您儿子和孙子肯定会买上楼房的,到时候就会接你回家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人老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没有房子,总感觉在外面飘着,有养老钱,不然到老了,没有地住,没有钱,自己老了,又无能为力,真的是太可怜了。




唐大爷老伴去世后,他去社保局领回了老伴的丧葬费27563元,他想用这笔钱给儿子换轮椅,唐大爷刚回到家门口,看见儿媳玉玲,手里拎着一袋水果正在等他。

唐大爷赶紧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把儿媳让到了屋里,两个人刚进屋,唐大爷就闻到了一股臭味,玉玲也闻到了,他们走进唐大爷的卧室一看,唐大爷的儿子唐宝,摔到了地上,轮椅压在他的胳膊上。

臭味是从唐宝的裤子里传出来的,唐大爷脱掉了儿子的裤子,玉玲去卫生间打来了一盆清水,两个人一起动手,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唐宝的下半身收拾干净了,又给他换上了一条干净的裤子。

玉玲去卫生间清洗唐宝换下来的裤子,唐大爷扶起轮椅,抱起儿子,把儿子放到了轮椅上。

轮椅已经买了一年多,当时买的时候,唐大爷图便宜,质量一般,现在已经有些不好用了,有时唐大爷推着儿子去外面透风,轮椅不但“咯吱咯吱”响,推着还很费力。

唐大爷刚在社保局,办好了领取老伴丧葬费的手续,有两万多块钱,他想用这笔钱,给儿子换个轮椅,这次要买好点的,唐大爷已经去看过了,他相中了一款,两千多,他想过两天就买回来。

玉玲洗完了唐宝的裤子,晾到了阳台上,她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十一点多了,她问唐大爷:“爸,中午你想吃啥?我去做饭。”

唐大爷说:“我们去外面吃吧,我想吃一碗板面,我就好这口,已经三个多月没吃过了。”

玉玲说:“行,我们这就去。”

玉玲推着轮椅走出了房间,唐大爷走在后面把门锁好,唐大爷住在五楼,玉玲按了电梯。

在电梯里,唐大爷问坐在轮椅上的儿子:“你想吃板面吗?爸带你去吃板面,你高兴不?”

唐宝咧着嘴,哈喇子又流了下来,唐大爷拿出纸巾,把哈喇子擦干净。他知道,儿子是不会回答他的,儿子已经变成了植物人,唐大爷说什么,唐宝也不会有反应。

唐宝是唐大爷唯一的一个孩子,唐宝不聪明,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唐宝喜欢车,小时候,只要看到玩具车,唐宝就让父母给他买。

唐宝年满十八周岁那年,学了驾照,因为他的驾驶技术好,拿到驾照的第二年,就给一家酒店的老板当了司机。

老板对唐宝不错,不但给他高工资,过年的时候,还给他年终奖,是按酒店经理的标准给的。

唐宝的媳妇玉玲,是一个乡下姑娘,十九岁那年,进城到酒店打工。一天,唐宝拉着老板办事回来,走到酒店大门口的时候,看到玉玲晃晃悠悠地倒了下去。

老板让唐宝停车,唐宝把车停在了玉玲的身边。

老板和唐宝下车一看,玉玲已经昏迷了,两个人把玉玲抬到了车上,老板让唐宝把玉玲送到了医院。

玉玲是因为低血糖昏迷过去的,在医院住了两天,这两天都是唐宝在医院照顾玉玲。玉玲怕父母担心,没把自己昏迷这件事让父母知道。

就是这两天,两个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感情,等到了适婚年龄的那年,两个人就结婚了。

唐宝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会计,母亲是小学老师,他们住在一套70多平的老楼里,唐宝与玉玲结婚后,一家四口住在一起不方便,他们分期买了一套90多平的新楼,小两口搬了过去。

唐宝父母给的首付,父母也没有多少存款,那两年,唐宝的爷爷奶奶先后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但钱没有救回两位老人,他们在同一年去世了。

唐宝与玉玲结婚后,没有马上要孩子,他们想过两年再说,有了孩子不但负担重,也会影响到两个人的工作。

五年前,玉玲意外怀孕了,玉玲舍不得打掉,就把孩子生了下来,是个女儿。

如果唐宝不发生那次意外,唐大爷的日子会过得很惬意,玉玲的生活也会很幸福,但突然降临的意外,改变了一切。

一年多前,唐宝拉着老板一家去外地旅游,路上发生了车祸。老板废了一条腿,老板的妻子和唐宝一样,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十多天,虽然命保住了,但都成了植物人,老板的女儿去世了。

责任完全在大货车司机,经过协商,货车车主一次性赔偿了唐宝80万,赔偿了老板50万。

唐大爷和玉玲以及老板,其实可以和货车车主多要点,但货车司机也受伤了,车主还要慰问司机家属,他也不富裕,虽然货车上了保险,但有一部分还是车主自己掏的腰包。

老板主动提出他可以少要点,他的条件允许他少要点。

玉玲拿到80万后,先把房贷还清了,剩下的钱她给孩子存了起来。唐宝变成了植物人,她不想抛弃唐宝,但她一个人挣钱有限,她要为孩子的长远考虑。

玉玲的婆婆本来身体就不好,可能是儿子变成了植物人,让老人非常难过,她一病不起了,那段时间,苦了玉玲,也苦了唐大爷。

唐大爷和玉玲,既要照顾植物人的唐宝,还要伺候病人,还有一个孩子也离不开人,两个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唐大爷的头发,没用多久就全白了,玉玲因为休息不好,也很是憔悴。

十几天前,玉玲的婆婆去世了。

在老伴的葬礼上,唐大爷说:“你是心疼我和玉玲才走的啊。”

老伴没了,确实是减轻了唐大爷的负担,也减轻了玉玲的负担。唐大爷住在老楼里,由他照顾植物人的儿子,玉玲住在自己家里,照顾孩子。

玉玲白天要去酒店上班,婆婆没有病卧在床的时候,可以帮忙照顾孩子,自从婆婆一病不起后,玉玲就把孩子送去了全托幼儿园,她舍不得花钱,找的是一家比较便宜的,早送晚接。

这天早上,唐大爷起来后熬了点小米粥,他自己吃了一小碗,又喂儿子唐宝吃了几口,他以为儿子睡着后,就放心地出门了。

老伴去世了,有两万多块钱的丧葬费还没领回来,唐大爷来到了社保局,办理业务的人比较多,十点多,他才办完了领取手续,等着把钱打到他的银行卡上就行了。

唐大爷回到家,就看见了儿媳玉玲,又遇到了儿子从床上摔到了地下。

以前,唐宝躺在床上是一动不动的,这次,唐宝突然自己从床上掉了下来,唐大爷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他心里忐忑不安。

唐大爷和玉玲忙到十一点多,才把儿子收拾干净了,然后,他们就去外面吃板面。

小区门口不远就有一家板面馆,以前唐大爷经常过来吃板面,面馆老板是外地人,很会做生意,对客人热情又客气。

自从家里接二连三发生变故,唐大爷就没有光顾过板面馆,他最后一次来吃板面,是三个多月前,一天,他去医院给老伴拿药,回来的时候路过板面馆,面馆老板招呼唐大爷:“老唐,今天我请客,白送你一碗板面。”

唐大爷不想进板面馆,家里植物人的儿子等着他照顾,老伴也等着他照顾,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老唐舍不得花钱在外面吃板面,早晨还有剩饭,他想凑乎一顿。

面馆老板却把老唐拉了进去,给他端来一大碗板面,加了两个鸡蛋。

唐大爷吃完,要给钱,面馆老板说:“我说过了,今天我请你,不要你的钱。”

面馆老板知道唐大爷家发生的事情,他心疼唐大爷,唐大爷瘦了不少。

从此后,唐大爷都绕着板面馆走,他怕面馆老板还请他吃面,唐大爷倔强了大半辈子,忽然被人同情,虽然他心里感谢人家,但他心里也很难过的。

用不了几天,老伴的丧葬费就会打到银行卡上了,他有了点钱,才想犒劳一下自己,要过来吃一碗板面,也正好带着儿子出来透透气,虽然儿子没有意识,但唐大爷觉得,让儿子出来见见阳光,兴许会有好处。

挨着板面馆有一家药店,药店里卖轮椅,路过药店的时候,唐大爷跟儿媳说:“玉玲,我想给唐宝换个轮椅,现在的这个轮椅不好用了。”

玉玲说:“我也觉得推着太费力了,要换就换好点的”

玉玲推着丈夫,走进了药店。

唐大爷指着他看好的轮椅,对玉玲说:“你看看这个轮椅怎么样?两千多,你要是觉得也不错,过几天你婆婆的丧葬费下来,我就想把轮椅买下。”

玉玲看了看轮椅,她觉得质量还行,就点了点头。

两个人推着唐宝离开药店,进了板面馆。

面馆老板见到唐大爷,迎了上来,他看了看轮椅上的唐宝,对唐大爷说:“孩子好像胖了点,他的眼睛也好像比以前有点精气神了,都是你照顾的好。”

唐大爷说:“我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在我有生之年,能听见儿子再叫我一声爸,我就知足了。”

面馆老板说:“你的要求不过分,一定能实现的,孩子小的时候,从他一降生,我们当父母的就盼着听到孩子喊我们一声爸妈,为了这声爸妈,我们洗孩子的尿布,闻孩子的大便,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喊我们爸妈了,你不过是把这个程序重新又走了一遍,会有孩子开口喊你爸的那天的。”

唐大爷被面馆老板的话,说得掉下了眼泪,是欢喜也是难过。

唐大爷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儿子很小很小时候的画面。

吃完板面,唐大爷要付钱,面馆老板说:“算了老伙计,你和你儿媳只吃了两碗板面,用不了几个钱,我还请得起你们。”

但唐大爷还是把钱给了面馆老板,他起早贪黑经营生意,也不容易。

离开板面馆,来到外面,唐大爷对儿媳说:“你去上班吧,我一个人能把唐宝弄回家,不用你搭手也行。”

玉玲说:“爸,今天我不用去上班的,是父亲节,我们老板给员工放假了,大家都回家去看望父母了,我们带着唐宝去公园转转吧。”

不远处有一个小公园,唐大爷经常推着儿子来公园转悠,那里的风景不错。

唐大爷和玉玲推着唐宝向公园走去,就快到公园了,一个中年男人,一瘸一拐地推着一辆轮椅,迎面走了过来。

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是玉玲上班酒店的老板,他推着的是他妻子。

玉玲过去和老板打招呼,老板也看见了玉玲和唐大爷,也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唐宝。

唐宝曾是他的司机,小伙子老实身体好,没想到,因为自己要带着家人去旅游,让唐宝变成了这样,每每回想起来,他就自责和后悔不已。

老板走过来跟唐大爷打招呼,唐大爷答应了一声。唐大爷也觉得对不起老板,要是车祸发生前,儿子唐宝反应快一点,那次事故就可能避免了,也不会连累到老板,让他妻子成了植物人,女儿还没了。

唐大爷推着儿子,老板推着他妻子,玉玲跟在后面,他们走进了公园。

他们边走边聊,讨论如何能唤醒植物人的意识,让他们恢复正常,至少能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也好啊。

他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他们在公园里聊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各自回家了,两个植物人,不能坐在轮椅上太长时间。

唐大爷的儿媳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里,有时,我能看见唐大爷推着儿子,出现在我们小区的大门口。

就在不久前,我又看见唐大爷和玉玲推着唐宝,唐宝坐在崭新的轮椅上,显得人也精神了不少。

他们一家三口在树底下乘凉,唐大爷在给儿子讲故事。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玉玲高兴地告诉我,唐宝有时会有反应了。

我也跟着高兴,走到唐宝面前,我叫了他一声,唐宝咧嘴笑了一下,哈喇子又流了下来。

唐大爷把儿子的哈喇子擦干净,唐宝看着唐大爷,又笑了一下,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唐大爷看儿子笑了,他比儿子笑得还要灿烂。

你听过最心酸的养老真实故事是什么?

唐大爷人到晚年,没能和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相反,他还要照顾病重的妻子和植物人的儿子,父母又接连去世,可谓多灾多难。

唐大爷的晚年可能会让人觉得心酸,但我对唐大爷是有所了解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抱怨过,虽然他活得很累,但他依然乐观,他负重前行,他相信自己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都会过去,他的明天,儿子会好起来,会再叫他一声“爸爸”。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是很多老年人的期望,如果现实的生活,没有达到期望,有的老人会悲观难过,让本来不如意的日子,因为心情的低落,越发显得不见天日。

悲观有用吗?没用。

难过能够改变处境吗?不能。

唯一可以让自己心情开朗起来的,只有对生活不失去信心,对明天不失去希望,对现在不放弃努力。

期待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但为了期待努力的过程,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快乐有很多种,儿孙绕膝,家人和睦是一种快乐,日子无忧,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快乐,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另一种快乐更有内涵,那就是像唐大爷一样,在苦中感受快乐的意义,在每日的操劳和繁忙中,找到隐藏在苦难之中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可以战胜苦难的,当然,也可以驱散所谓的心酸。

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有哪个年龄段的不容易,人到老年重要的不是失去了强健的体魄,不是失去了大好年华,不是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些失去影响甚微,只要对明天依然充满期待,并为了实现期待而砥砺前行,老年人一样能够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唐大爷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长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老年人的独有风骨和不屈品格。




我闺蜜,一个单身母亲,儿子幼儿园时因丈夫出轨而离异。那时候怕孩子受委屈,没舍得给前夫留下(前夫做生意挣了钱在外面吃喝嫖赌)。之后就一个人抚养儿子,读书,工作,直到娶妻生子,耗尽了大半生的心血!

儿子读大学之前,前夫基本没看过儿子,也没给过抚养费。虽然离婚协议签的条款是前夫净身出户,把一户四十多平的一室房子给儿子留下,另外还要给付抚养费到十八周岁……但是闺蜜一次也没有要过。她对那个渣男的失望,是永不见面最好,至于其他都不想计较了!

闺蜜是一个普通工人,挣得不多,下岗以后曾经去早市夜市农村大集卖过土杂,水果,干菜……等等,总之就是什么挣钱快,就干什么。

后来累得腰酸腿疼,大推车子蹬不动了(那时候都是加大号的倒骑驴),就开始走街串巷收废品,随时收随时往废品站送。时间自由,挣钱不少,还不至于太累。

但是有一天突然被儿子和同学看见了,儿子回家又哭又闹一顿耍啦,闺蜜怕给儿子丢脸,就转行去烙煎饼果子卖。

其实,烙煎饼果子应该是在中学学校附近卖最合适。因为小学有小饭桌,大学有食堂,学生们对煎饼果子的需求不是很高。但是闺蜜同样担心被儿子看见,就只好跑去大学附近支个小摊……这一干又是七八年!

后来儿子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闺蜜又托人又花钱给找了个好学校,毕业后总算顺利就业。随后又是搞对象,拿彩礼,买房买车,娶儿媳妇,直到春节前,有了孙子,闺蜜才算安心喘了口气!

但是儿子结婚以后明显疏远了母亲,因为儿媳妇的父母都是教师,各方面条件都比闺蜜强得多。所以,尽管岳母家没给闺女带多少嫁妆,儿子也还是因为母亲感到自卑。

还有一点,就是闺蜜的前夫,在儿子读大学以后去看过儿子几次,一直到儿子结婚生子,一共给拿了十多万块钱。这也平添了儿子对母亲的怨怼,有一次儿子竟然说:“你就是不宽容,我爸年轻时候好玩,能花钱是不假。能花不也能挣吗?你那时候要是不离婚,现在他挣的钱不都得给我吗?我还至于买个十多万的车,然后还得用你还房贷,你工资卡给我还觉着委屈……”

——闺蜜退休以后又找了一份工作,在某银行做保洁。然后又给儿子还房贷,大约要还十年。

但是儿子有孩子以后,儿媳不愿让婆婆带小孩,觉着自己母亲更适合。闺蜜怕儿子不好说话,就把工资卡给儿子了,权当自己给孙子花的钱。

这样一来,闺蜜每月的生活费就只剩了一千元还不到。所以,闺蜜过的仍然是省吃俭用,口挪肚攒的紧吧日子。

前不久,闺蜜旧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要预交一部分押金。闺蜜给儿子打电话说:“你拿点钱先替妈妈垫上,然后等报销了我再给你!”没想到被儿子一口回绝,“我现在哪有钱啊,刚生了孩子,啥钱都得花。现在孩子还是老丈母娘给带呢,不然你给那几千块钱都不够请月嫂的(儿媳妇生孩子闺蜜给拿了八千,是自己攒了两年的钱)。你先从我姨她们那拿呗,反正报销完了就还的玩意……”闺蜜没有办法,也就只能求助姐妹!

后来儿子去医院看她,就匆匆坐了一会儿。看着他母亲又孤单又痛苦的样子,不但没有丝毫恻隐之心,反倒大言不惭地责备母亲。“你就是这样,又臭又倔,现在身边没人知道难受了。当初总有人给你介绍对象你就不搞,不然我也不至于念这么个普通大学,还得窝在这四线城市过一辈子。你说你就这样到老了谁管?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我老丈母娘要一直给我带孩子我不就得养人家老吗,人家也就那一个闺女啊。另外你也别跟我借钱,本来我老丈母娘就好多心,你这样多让人瞧不起啊!原来你说过啥也不用我管,也不用我养老这些话我早就跟人家说过,不然人家那条件能跟咱吗……”

就这孩子说的这些话,明显是狼子野心。就是从小被闺蜜给惯坏了,心里只有自己,只认为母亲应该无限为他付出。因为母亲一直在为他撑着一片天,而一旦有一天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了,他便会倍感失落,甚至会觉着母亲是在给他画饼……就这样的孩子能养老吗?估计连不啃老都做不到!

所以说,对于孩子的培养,尤其是男孩子。必要他有责任心,有担当,有直面人生的勇气……哪怕父母不用他养老,他也应该具备给父母养老的本事!




80多岁的十八婆端着两碗从潲水桶里捞出来的馊臭米饭,满足地说:“好久没有吃饱饭了,这些够我吃两顿了!

80多岁的十八婆挪移着到竹林,她要在这里捡柴。只见她用颤颤微微的手,使劲把一片片干枯的竹叶合拢、扎起来,每次扎完一捆,她都要大口呼吸,休息良久,才能继续干活。

别人几分钟做完的事情,十八婆愣是花了大半天才做好。

捆好后,她深呼吸很久,才把捆好的柴火挑到肩上。或许是路不平,亦或是十八婆已经承担不了这重量,她步伐沉重、踉跄。

即使再辛苦,她也只得用剩下的那几口气撑着。因为她不做,就没有柴烧,没有饭吃,谁也不会来帮她。

然而回程路上却窜出一个“缺心眼鬼崽子”,一个10岁左右的少年竟然向十八婆扔土块!十八婆却见怪不怪,熟若无睹的继续前进。

少年的行为,肯定不是第一次,他这种欺负孱弱的老人,实属可恶!不知道他父母是否有教育他尊老爱幼。

真是坏人不分国界和年龄,有童真的恶魔,也有年迈的魔鬼。

十八婆终于走到家,这100米的距离,苏炳添9秒就能到达,十八婆却走了1个小时。

十八婆不怕累,不怕花时间干活,因为在150米外打水她也需要花费1个半小时。

她最怕的是饥饿!

她身体不行,已经种不了庄稼,而她又没多少钱去买米。平日里只能省着吃,或者不吃。

不过最近她发现了一个可以吃饱饭的“好方法”:把别人家的潲水(倒剩饭剩菜喂给猪吃的)拿过来,可以从中捞出泡发的米饭。

虽然有些米饭泡得时间长,已经馊了。在十八婆眼里,却觉得只要它是米饭,能裹腹,就是好的。

这些潲水饭暂时缓解了十八婆的饥饿,也让她身体有点力气,能多干点活。

然而,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身体更加虚弱,走路都困难。她是没有力气去捡柴和跳水了,只能在家门口静坐着,期盼着远嫁的女儿能回家一趟,不过她的愿望终将落空了。

老天眷顾可怜之人,有好心人发现了十八婆,给了几十元给她做生活费,并约好下次再来看她。

十八婆收下钱放进口袋,随后却从口袋里掏出另外一张破烂不堪的10元钱:“同志,这10元钱别人都说是假的,买东西别人不肯收,好心人再帮我换一张吧。

好心人鼻子一酸,老人也太可怜了,他帮老人把钱换了。

在好心人要离开时,十八婆想送送好心人。她很勉强的站起来,全身发抖,嘴里嘟囔着话语,就是发不出声。

陪伴过老人的都知道,十八婆此时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时日不多了。

果然没多久,十八婆一个人安静、绝望的走了!

而好心人一直担心着十八婆,他隔了一小段日子过来探望十八婆,却发现她早已死了,屋前杂草丛生。

好心人带着遗憾离开,离开前一个孩子告诉他:“十八婆是饿死的!”一句轻飘飘“饿死的”,道尽了她的晚年凄惨,也嘲讽了后代的不孝行为。

听说,十八婆是有子孙在同村生活。离奇的是他们不赡养十八婆,也不允许别人给饭给十八婆吃。假如被他们知道了,他们还会去找麻烦。

也有人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十八婆的子孙这么对待她,肯定她年轻时做了很过分的事情,不然不会有这么不孝的子孙。

我倒认为,可以记恨老人年轻的行为,却不能摧毁她的晚年。毕竟,她给予了子女生命。不谈别的,生育之恩不报也得报。给她吃口热饭不为过吧,即使不给,给点粮食也是理所当然。

不然,我想他们后半辈子心里也会愧疚,因为他们的母亲在不缺衣不少食的今天,活活被饿死!

不知道如今的他们会不会做噩梦?他们是否也会和十八婆一样过着凄惨的晚年?




76岁的老母亲养育了3女一子,却在瘫痪后,被大女婿送到了81岁的继父家门口。儿子说:嫁出去的娘,泼出去的水。他俩必须先离婚再给我49000块钱,我就把我妈接走。

33年前,冯迪华大爷刚结婚三年,妻子就因病去世了,俩人之间还没有孩子,因为冯大爷父母早年就去世了,因此在妻子去世后冯大爷又开始了单身生活。

邻居大姐看冯大爷孤身一人就劝他再找个人成家,后半生也好有个依靠。在邻居大姐的张罗下,冯大爷认识了离异的张顺清。

张大妈有3个女儿一个儿子,和前夫离异后独自一个人带着这4个未成年的儿女生活,日子过得清苦和艰辛。

冯大爷和张大妈见面后互好感,冯大爷心疼张顺清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生活不容易,每次张大妈家里有重活,冯大爷就过去帮忙,挑水、背柴火,都是冯大爷帮忙做的。

看着忠厚肯干有对自己呵护有加的冯大爷,张大妈也不嫌弃冯大爷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从心里接纳了冯大爷,经常把自家不舍得吃的煮鸡蛋送给冯大爷。

俩人交往几个月后,就领了结婚证,组成了新的家庭,那一年冯大爷48岁张大妈43岁。

也有人说冯大爷傻,他虽然穷点,可是找了张大妈这个“一拖四”的女人,将来有他的受累的时候,但是冯大爷却从心里喜欢张大妈,即使知道张大妈负担重,还是坚持和她结婚了,这让张大妈很感动。

后来,冯大爷在亲戚地帮忙下在当地的一所学校食堂找了份工作,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缴纳社保,冯大爷也算是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6口人也有了一份保障。

冯大爷心疼张大娘的辛苦,因此婚后把工资全部交给张大妈保管,还在业余时间打零工维持家庭开销。

冯大爷不仅对张大妈好,对几个继子女也是视若己出,张大妈最小的女儿那时候才两岁,冯大爷对她宠爱有加。

张大妈也曾经想给冯大爷生个孩子,但冯大爷心疼她年纪大,担心生孩子对她的身体不好,就安慰她说:只要咱们两个好好过日子,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孩子们长大后,冯大爷又帮着继子女们成家立业,孩子们买车买房找冯大爷要钱,只要自己手里有钱冯大爷从不拒绝,一时钱不凑手,冯大爷就把粮食卖了把钱给继子女。

等到张大爷退休的时候,他想到张大妈的小女儿从小就有心脏病,就让她接了自己的班。

张大爷退休后每个月有900块钱的退休工资,老两口省吃俭用攒下了9万块养老钱,再加上老两口还能在地里劳动,所以他他们也没要求儿女啥,觉得自己只要身体健康养老是没问题的。

然而, 人老了健康就开始出现问题,腿脚也会变得不灵便。

冯大爷因为心脏问题需要常年服药,而张大妈外出时突然摔了一跤,导致了中风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天天躺在床上,吃饭、大小便需要人24小时照顾。



冯大爷这时候也快80岁了,在独自一人照顾了张大妈一年后,实在是力不从心,他给张大妈翻一次身都累得气喘吁吁,更不用说给张大妈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张大妈想要出门晒太阳更是成了奢望。

冯大爷无奈之下找到张大妈四个儿女,希望这四个儿女能够照顾她们的亲生母亲。

50多岁的大女儿说自己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孩子还要上学,儿媳马上要生孩子,开销大实在是没精力伺候母亲。

二女儿说,自己是嫁出去的闺女,养母亲的事应该归自己的弟弟,儿子给母亲养老送终天经地义的事。

儿子说:我没时间,再说我妈当年嫁给了你,你就应该给我妈养老送终。

冯大爷只好找到当年最疼爱的小女儿,小女儿因为病情严重,早已辞去了工作,她为难地说:爸,我现在是心有余力不足,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不过我可以每个月给妈妈400块钱养老。

看着小女儿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样子,冯大爷长叹了口气。

无奈之下,冯大爷找到了张大妈的亲弟弟,自己的小舅子,让他帮忙劝说孩子们轮流伺候自己的亲生母亲。

虽然亲舅舅出面商量自己母亲养老的事,张大妈的4个儿女依然没有答应照顾自己的母亲,两个女儿坚持自己身体不好还要带孙子没时间,儿子也不松口。

为了让自己的老伴有个依靠,冯大爷说自己愿意把老两口的养老钱拿出4万块钱由张大妈的舅舅代为保管,作为以后张大妈的生活费,小女儿也说自己养不了母亲,但是每个月会给母亲400块钱的生活费。

在钱的作用下,2个女儿和儿子打成轮流赡养母亲的办法:两个女儿和儿子,每家轮流赡养母亲三个月,轮流赡养顺序是二女儿大女儿儿子,小女儿每个月给母亲400块钱。

二女儿先把母亲接回了自己家,冯大爷去二女儿家看到老伴被照顾的还不错,就安心的外出打零工了。

他要挣钱给自己和老伴攒养老钱啊,他在外面捡垃圾、摆地摊,为了省钱甚至睡桥洞子。

冯大爷本以为老伴在亲生儿女的家里会得到细致的照顾,却没想到这个轮流赡养的办法只轮了一圈就出问题了。

这天二女儿把老伴送到了大女儿家,结果三天以后,老伴竟然被大女婿扔到了冯大爷家的老房子门口。

老房子是个土坯房,四面漏风张大妈躺在门口一张矮小的建议床上,身上只改了一床薄薄的被子,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

冯大爷从别人嘴里听说这事后,急忙赶回老房子,看到冻得嘴唇青紫的老伴,他抱着老伴痛哭失声。

他想把老伴抱进屋里,却因为年纪大根本抱不动,他哭着找到邻居家,在邻居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把老伴弄进屋里。

等到的得知是大女婿把老伴扔到老屋好几天了,冯大爷气坏了,他找到了记者求助。

他们首先来到大女儿家,大女儿家气派的二层小楼还是冯大爷帮忙修建的,大女儿家的院子里停着一辆刚买的小汽车,家里的家具也都很新潮,应该具备赡养母亲的条件,可是女儿一家却不在家,原来是去外地给儿子带孙子去了。

冯大爷又去了二女儿家,二女儿理直气壮的说:我已经按照约定养了母亲三个月了,这是你要去找大姐,和我没关系。

小女儿的身体状况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说养母亲。

冯大爷找到老伴的儿子,当年老伴把家里额老房子全都给了这个唯一的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冯大爷跟着张大妈一起住下来,并全天负责照顾张大妈的吃喝拉撒;二是张大爷拿出4万块钱作为母亲百年后的丧葬费,另外每月交给他1000元的伙食费,三是冯大爷和张大妈要办理离婚手续。

记者说这条件对冯大爷太不公平,毕竟张大妈是她的亲生母亲,再说冯大爷已经拿出了4万块钱在张大妈亲弟弟手里做养老费,现在再要4万块钱,将来冯大爷养老怎么办?冯大爷一个月只有900块钱的工资,哪里有1000块钱给它做生活费?

但是儿子却不肯让步,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条他也不养母亲。

看着继子无情的嘴脸,为了老伴的晚年生活,冯大爷再次做出让步:他愿意再拿出4万块钱。

记者对于每个月900块钱的生活费怎么调解,儿子和儿媳妇都不肯让步,最后还是冯大爷妥协:再给儿子媳妇一次性付清10个月的生活费9000元,儿子把母亲接回家照顾。

冯大爷的侄女对于小儿子的做法非常愤怒,她怒声斥责夫妻俩的无情无义:你们养自己的亲妈还讨价还价,我叔叔80多岁的老人了,你们不但榨光了他的养老钱,还算计他每个月那点工资。

没想到儿媳妇却无耻地说:我婆婆是嫁出去的女人,想让我们给她养老他俩必须离婚。

儿媳妇接着说:我婆婆给他结婚三十多年,你把三十年来的他照顾你的钱一次性付清!我们就养到老。

儿子竟让也支持媳妇的话,还一再让冯大爷和自己母亲离婚。

冯大爷听了这话气坏了,可是看看床上风烛残年的老伴,他长叹一口气答应了继子的要求,说:我把这钱可以给你,但是你要照顾好你母亲,如果你不好好照顾她,我就让你去坐牢。

最终冯大爷也同意和张大妈离婚,记者问张大妈同不同意离婚?张大妈哭了,她流着泪说:同意,我们俩离婚了,他还能多活几年。

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养老故事

张大妈遇见了有情有义张大爷,却没想到自己的亲生子女却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在她瘫痪卧床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儿女们对她冷漠无情,唯一的儿子还把她当成了“摇钱树”榨干了冯大爷最后的一点生活积蓄。

大女儿和二女儿借口看孙子拒绝赡养老母亲,难道不担心将来这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会成为他们儿女的模仿对象?从而让自己的晚年也无所依靠?

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冯大爷作为一个继父辛辛苦苦养大了继子女们,他们不但不感恩,而且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肯赡养,理由竟然是儿女可以不赡养嫁出去的母亲。他们全然忘记了母亲对他们的生养之恩。

父母为了子女可以呕心沥血、吃尽人间苦,子女却在父母老去需要赡养的时候用各种理由逃避养老的责任,甚至把赡养母亲当成谋取金钱的交易,实在是让人不齿和唾弃。

“羊知跪乳、鸦知反哺”连动物都知道的事情,为人子女却不知道善待自己得父母,实在是让人心寒。

有句话说得好:你今天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晚年幸福还是凄凉。

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孝顺父母,善待父母,让为子女操劳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孙子   儿媳妇   植物人   儿媳   老伴   块钱   轮椅   大爷   心酸   老头   儿子   父母   女儿   母亲   老板   真实   孩子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