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清末开埠,汕头成潮汕代名词,为什么厦门却很难被接受为闽南代表?

其实,汕头和厦门一样,都艰难被认可为各自民系的代表,只是汕头相对厦门来说状况要好很多,毕竟潮汕三市,汕头是名列其中的。

闽南一词的名气远较厦漳泉和泉漳要大,因此我们很难看到类似潮汕这样的称谓代指闽南地区。

其实,在闽南一词出现之前,漳泉、泉漳是极为普遍的用语,只是它并不是作为文化体出现,而仅仅代指区域。

宋元明时期漳泉两地是和兴化一体的,常并称兴泉漳,后来随着永春州和龙岩州的出现,漳泉开始分离,泉州一带常并称兴泉永(兴化、泉州和永春),漳州一带称汀漳龙(汀州、漳州和龙岩),于是泛指泉州、漳州、龙岩、永春四个同一文化体的合称“闽南”开始普遍使用并延续至今。

这时候的闽南,自然是以泉漳两地为主体,厦门尽管已经十分强大,但更多的是以军事战略地位和贸易口岸等功能设定存在,尚是泉州治下的小地方,即使它是兴泉永道的驻地也无用处。

至十九世纪,列强强迫开启中国大门,汕头和厦门相继开埠,都作为所在民系下南洋的直接口岸开始了近现代历程。

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命运,让汕头和厦门在各个方面几乎是一致的,汕头据古潮州至中,控三江入海口,厦门处闽南金三角正中,控九龙江出海口,在改革开放初期同时位列四大经济特区之列,但今日他们在所在民系的地位却稍有差异,这种差异其实还是有迹可循的。

(一)人口基数不同

2016年末潮汕三市常住总人口1432万,汕头558万人(占比39%),揭阳609万人(43%),潮州265万人(18%)。

同期闽南三市常住总人口1755万,厦门392万人(占比22%),泉州858人(49%),漳州505万人(29%)。

由上可知,潮州势微而汕头日强,相反的,厦门在闽南人口最少而泉州却独强,而这两个地方百姓多有强烈的地方自豪感,显然汕头的境遇会明显优于厦门。

(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017年潮汕三市GDP合计5586亿,汕头2356亿(占比42%),揭阳2155亿(39%),潮州1075亿(19%)。

同期闽南三市GDP合计15388亿,厦门4300亿(占比28%),泉州预计7533亿(49%),漳州3555亿(23%)。

尽管潮汕地区经济水平整体不如闽南,但仅区域内比较,汕头以42%的GDP比重领跑潮汕,而厦门却以区区28%居第二,远远低于泉州的半数水平,这叫泉州情何以堪。

(三)土地优势不同

潮汕总面积10983平方公里,汕头2064平方公里(占比19%),揭阳5240平方公里(48%),潮州3679平方公里(33%)。

闽南总面积25314平方公里,厦门1699平方公里(占比7%),泉州11015平方公里(43%),漳州12600平方公里(50%)。

面积上看,厦门相对于漳泉来说简直是弹丸之地,几乎可以忽略,而汕头虽小但却也有近两成的占比,关键是海岸线极优。

(四)海岸线优势明显区别

潮汕大陆海岸线共计507公里,汕头289公里(占比57%),揭阳82公里(16%),潮州136公里(27%)。

潮汕海岛海岸线共计251公里,汕头167公里(占比67%),揭阳约20公里(8%),潮州64公里(25)。

闽南大陆海岸线合计1450公里,厦门194公里(占比13%),泉州541公里(37%),漳州715公里(49%)。

闽南海岛海岸线合计209公里,厦门32公里(占比15%),泉州117公里(56%),漳州60公里(29%,东山岛按半岛计算,记有162公里)。

在如今海洋经济和文化为主体的氛围中,占有海岸线便占有先机,如港口贸易、渔业和旅游业等,显然这方面汕头完胜其他两个潮汕城市,而厦门也弱小不堪一击。

以上各方面比较,经济基础决定千层建筑,汕头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天时与人和,其在潮汕的地位明显高于厦门在闽南,这是可以预期的。

所以造成这种假象也可以理解,当然历史的深厚与否并不能作为充分的条件,比如上海和深圳,只要你足够强大。




什么逻辑,汕头与潮州可以并列为潮汕,厦门跟泉州、漳州并称“厦漳泉金三角”难道还委屈厦门了?厦门还想一枝独秀成为整个闽南的代表?

通常大家说起粤东地区,想到潮州要比汕头多得多,要说汕头是“潮汕”的代名词,也实在是有些不知所谓,在几个经济特区当中,汕头算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

至于厦门,在整个闽南地区,经济上无法与泉州相比,而文化上,厦门原本就长期归属于泉州或者是漳州,除了名气比较大,根本无法作为闽南地区的代表存在。



汕头是潮汕代表?很勉强

所谓潮汕,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现在的潮汕地区都称作是潮州,直到近现代以后才称作是潮汕,所以这个名字也不是很久。

潮州,是因为古代这里有个潮州府,而名字来自于“在朝之洲,潮水往复”。

直到近代之后,“潮汕”的名字才开始大量出现与使用,而且潮汕并非只有潮州与汕头,而是有四座城市,也就是汕头、汕尾、揭阳与潮州。

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汕头这个地方都没有单独的建制,而属于潮州的管辖。

直到清朝咸丰八年,汕头这个地方被开辟成为了通商口岸,那时候的汕头仍旧还归属于潮州的管辖范围,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所以被列强看中,成为了通商口岸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汕头的快速发展很快就盖过了潮州的风光,久而久之形成了单独的城市并且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这个时候外人说起该地,就会连带着说潮汕。

甚至于汕头曾设立专区,反过来成为了潮州的上一级。

改革开放之后,汕头这个地方建立了经济特区,在名气与地位方面都越过了潮州,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在粤东地区,算得上是相当出挑。

但好景不长,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并不怎么样,之后发展的也是不温不火。

整个广东地区的经济重心集中在珠三角,而粤北、粤东与粤西都不算发达,在粤东,汕头算是为数不多还能拿得出手的城市,干脆也就跟潮州并列称作是汕头。

潮汕更多的是作为民系来说,近代汕头反客为主作为旧潮州地区的新代名词,有了非常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这种文化印象也延续到了后面,这才让汕头能与潮州并列。



有名不代表就能独挑大梁

很多对于福建不是很熟悉的人,问起福建的省会在什么地方,嘴里十之八九蹦出来的城市就是厦门,这个地方也是经济特区,也是福建最出名的城市。

但是在福建,厦门其实非常年轻,要不是近代开港,厦门其实是不一定存在的城市。

闽南地区传统上的老大,就是现在的泉州,稍次一点的还有漳州,早在唐宋时代,泉州就成为福建乃至于整个东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元时期,世界第一大港。

而那个时候,现在的厦门岛只不过是一大片渔村而已。

直到明朝的时候,厦门作为东南沿海对付倭患的军事重镇,才逐渐出现开始发展,至于厦门的经济发展,还要到晚清时候才算是真正有了起色。

近代时期,闽南地区的经济长期在厦门与泉州之间交替,即便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但也很难完全压倒传统的闽南经济重心泉州,直到现在,福建经济泉州第一,厦门第三,福州是第二。



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厦门难以与泉州相比,根本无法在闽南地区独大,更加重要的是文化领域厦门就更加短板一块,拿不出手。

厦门在古代大多数时候,是作为军事卫所存在的,文化上并没有自我特色,完完全全与泉州漳州一般无二,直到近代时期,传入了不少西洋文化,但这种外来文化,很难作为闽南的代表。

在福建,看可以说闽南话是泉州话,是漳州话,但几乎是没人说“厦门话”这种玩意儿的。

厦门当年长期归属于泉州或者漳州,近现代之后虽然单独建立了城市,但文化上根本与泉州漳州一脉相承,如果要说闽南文化的代表与源头,怎么都轮不到厦门。

经济上稍逊一筹,文化上更没有自己的特点,厦门虽然名气很大,不仅闽南甚至是整个福建最出名的城市,但就算再怎么有名气,说是闽南代表城市可以,但要代表整个闽南,别想。





厦门没办法被接受为闽南代表,就是作为一个外地人,也没办法认同!毕竟厦门经济虽然不错,但厦门的历史实在太短,且不说厦门市是从同安分出来的,单是厦门以前曾是泉州的一部分,而海沧以前还属于漳州管辖。就这些,厦门怎么能被接受呢?漳州会认同吗?泉州会认同吗?




作为一个诏安人,夹在闽南和潮汕中间,恐怕少有人能够如我之深刻理解。

诏安地属闽南,但地理上与汕头更近,两边的文化对于我们是相通的。汕头好的时候,我们仰赖汕头发展,现在汕头势弱,我们基本回归漳州。而反观饶平以至于整个潮汕地区,对于闽南文化认同感极低,他们始终以自己为广东人为傲,但在广东省内的存在感只剩下一个壳。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汕头改革开放经济特区风光不再,早不如漳州了。

闽南地区,漳州和泉州古来有之,交替辉映,文化一致,都来源于传统中原文化,但又有些许差异,属于晋唐隔代主体。

中原地区中原文化经过千把年历史洗礼以后已经大不如前,而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分别成为两个过去历史时代的印记,分别是晋唐和宋。而后,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成为新的源头广泛传播。不管你认不认,潮汕,海南,雷州半岛,台湾,甚至浙江和广西的个别小地方,都有闽南文化。只是闽南文化这个称呼带有地域标签,而清末以来一段时间,闽南势弱,以至于不被完全接受,反观客家文化,遍布多省,大家认同感都极高。

前面讲了这么多,想要澄清的是,闽南这个称呼与客家称呼属于同一个等级,属于文化称谓,仅地域上所指,就已经超越了厦漳泉,泛含了龙岩,三明,莆田等部分地区。

因此以厦门的历史来看,不过就是泉州下一县城,只是现今作为经济特区,得到发展机遇。作为闽南金三角中间位置,现代化改革先锋,我们把厦门话定义为闽南话的标准发音,还是可以被接受的。拿来替代闽南称谓,恐怕差之万里。

而潮汕地区,应该是泛指讲潮汕方言的区域,包括汕尾,揭阳等地。潮汕其历史以潮州为代表,汕头是现代从潮州挖出来的一块肉,汕并不独指汕头。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汕尾,并引申出该区域之区域性文化。潮与汕正式这个区域的代表,何乐而不为!




与圭海四记共探讨!其实汕头和厦门各自都代表不了潮汕和闽南。也都是各自地方的代表,不管内部怎么斗,怎么各种不服,但是在外人或者外省人眼中他们就是代表。



其实在闽南文化圈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谁也不服谁,内斗内行,都要当头。潮州府其实也是闽南文化圈的,民俗,语言,信仰都非常接近。所以也是流行谁也不服谁,就算心理明白是输了,是不如了,但是嘴上绝对不承认,然后回去暗自努力,再回来拼一回,所以闽南文化圈的人主体都是敢拼会赢性格特征。

在城市上也是这样,泉州府在民国后分裂成两个市,一个叫厦门,一个叫泉州。一母生两子,其中泉州继承主要的地盘,文化,财产。而厦门,主要继承闽南大港和六分之一的地盘(网上一直说厦门是漳州和泉州共同割地组成的,我认为这样的表达是不对的,同安县的角美镇换海澄县海沧四大里而已,算换地不算割地,就是割地,那块地都占不到厦门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现在是造堤填海了,要是刚换那时候更小块),但是一穷二白,只有鼓浪屿岛、中山路、厦港较发达,其他都是贫穷农村,而同安县就祥平一个小县城比较发达,其他也是发展不行。一母所生,大哥靠地盘大积累人口、财富和文化多,看不起小弟。而小弟靠着位置好和国家扶持实际发展更加精致和现代化,也看不上大哥。所以兄弟斗就不断出现在泉州和厦门两个亲兄弟城市上,但实际没漳州什么事。

而汕头也是一个样!潮州府辖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清朝和民国与泉州漳州差不多,也都是一万二三平方公里的面积,也在清朝末年开了一个全国有名的阜港汕头港。但是与厦门不同的是汕头港是在潮州府海岸线的中间,而厦门港是在泉州府海岸线的一角。所以当年为了汕头特区不超标,独立出汕头市后潮州府剩下的地盘成为半月型的地盘,单独弄一个市核心到边缘太长不好管理,所以一分为三。比较平坦的优质土地归汕头大概2000出头平方公里,剩下地盘靠福建这头独立成一个市将近4000平方公里仍旧叫潮州,而剩下地盘靠惠州一头的也自己独立成一个市将近6000平方公里叫揭阳市。这样三个市就形成三不和状态,谁也不服谁,谁也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谁都认为自己是老大。揭阳说这个地区最早叫揭阳,而潮州说你们原本都是归我管的,而汕头说潮汕地区的汕就是我,内斗一样明显。但其实他们三市都是潮州府的继承者,都是代表。



厦门比较尴尬,原本就不是泉州文化的核心区。她独立的时候泉州府其他地区仍旧自然形成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大市,而泉州府原本最优质的土地泉州平原都在晋江石狮,厦门没分到,而泉州经济也发展不错。所以厦门泉州两兄弟市的内斗就更加激烈,两个城市争头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但是即使这样,厦门和泉州也都是泉州府的继承者,也都是代表,更别说闽南这个更大的地域范围了。





首先,几个概念要理清下。

1,潮汕的由来:如今的潮汕地区既为潮州古八邑,其范围为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三个地级。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并取代条约口岸部分“潮州”一词)一带。汕头北通海峡(台湾海峡),身靠南海,并拥潮汕三江出海口,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成为潮州府属的中心港口。后面恩格斯提到“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潮州府澄海县汕头埠开埠前已有广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头埠是当时除此五口外唯一有点商业价值的港口),可见汕头埠地位已可与广州港相提并论。

2.闽南,指福建的南部,从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来说,闽南包括厦门、漳 州、泉 州、龙岩地区新罗和福建漳平、福建 大田和尤溪的部分地区,不仅仅是厦漳泉哦。闽南这个词是在20世纪后半期福建方言专家才提出的,之前闽南地区人迁徙到外地都自称福建人。厦门要成为闽南的代表之一,从现在的知名度和推广效果看来是被不少人认可的,尤其是外地人。但从历史角度来说,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呢?看大家考评的角度是什么了。

3.厦门的历史:先秦属于百越之地,晋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闽国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唐还是属泉州。元属泉州。明属泉州,知道洪武二十年1387年才有“厦门城”,厦门才列入史册。泉州港在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

4.闽南文化的概念:

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现辖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台湾、新加坡等地。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曾经盛极一时,多元文化在泉州大地上交融汇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

所以如果要说厦门是闽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显然泉州更有资历。但说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这几天刚好看了几篇关于汕头的文章,也翻了翻网友评论!其实,和闽南一样,很多潮州人不认同汕头为潮汕的代表的,甚至连潮汕这个词都不屑用,各种的不服!认为汕头历史短,国家给个特区但经济却上不去!也许这是泛闽南地区共通的毛病吧!但对外却又很团结的!就像自家兄弟可以在家里吵个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但如果一个外人想欺负其中一个,那不行!兄弟肯定齐心共同御敌!




泉州和漳州,确实不是厦门能代表的!! 厦门也没那个资格!! 各有各的的特点!! 但是,厦门从古至今也不稀罕做闽南的代表!! 因为厦门早就跳脱出闽南这个范畴之内了!! 成为一个真正的移民城市了!! 福建,不再念成胡建了!!




小小便分分钟拉不尽???三岁小子都知影大泉卅闽南大哥!!!只因有人扶这阿斗几十年可扶不起它吸血鬼!!!




因为民国之后,潮州被取缔,汕头继承了地区中心城市,机构驻扎地,潮州已经蜕化成一个偏僻封闭落后的地方,而厦门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潮汕   闽南   汕头   厦门   揭阳   潮州   漳州   代表   泉州   清末   福建   海岸线   代名词   美食   地区   城市   经济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