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龙城指的是天水还是太原?

谢谢邀请。关于“龙城"到底是天水还是太原,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目前称为“龙城”的城市很多,但比较流行的对“龙城”的解释有两说:一说“龙城”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另一说认为“龙城”在今天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但这两说的依据都是对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的附会,很没有说服力。虽然如此,两说均未涉及龙城是天水或是太原。


飞将军李广剧照

还有人认为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此说似为更有道理,但也未涉及龙城是天水或是太原。

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是龙城到底在哪里呢?“龙城"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二首》的组诗里。他在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后唐人的很多诗里都提到了“龙城”这个词。由于人们对“龙城"一词的解释很不相同,因而使"龙城”变成了悬案,这也是唐人王昌龄始料未及的,否则他一定会像时下一些诗人一样在诗末留下注释,免得让后人发生纷争。


后世对“龙城"的解释最受重视的是清人阎若璩的说法。他在其所著的《潜邱札记》写道,“王少伯《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遍阅《文苑英华》凡十数本并同。惟宋椠本《王荆公百家诗选》‘龙’作‘卢’。或者颇以为疑,来质余。余曰,‘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杜氏《通典》,‘卢龙塞在县西北二百里。’其土色黑,山如龙形,故名。若’龙城’,见《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崔浩曰,‘西北胡皆事龙神,故曰大会处为龙城。’所以,唐窦威《出塞》,‘潜军度马邑,扬旆掩龙城。’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即王少伯又《从军行》,‘去为龙城战,正直胡兵袭。’则‘龙城’明明属匈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自阎若璩此说一出,后人或赞同,或否定,或并列二说,或另辟他说,不一而足。


飞将军李广剧照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作哪种解读,都把“龙城”坐实为某地,且其论据又仅限于一二首诗,未能通观众多见于南北朝隋唐时期诗歌作品中的“龙城”与“卢龙”。这显然有失偏颇。

南北朝时,龙城、卢龙等地名已见于诗歌作品中,而见于唐诗中的则更繁多。对于这么多诗篇中出现的龙城、卢龙等,决不能都以诗人误认“卢龙”为“龙城”来解读,也不能都以合用卫青与李广的典故来解读,更不能以版本文字的错误来解读。

其实,龙城在唐以前早已存在,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就已是一个古地名了。其地城当在今辽宁朝阳,位于辽河流域西部。而建立行政区的卢龙县和作为军事防区的卢龙府、卢龙军,则是唐代的事情。其地当在今河北卢龙,紧邻辽河西部地区。


飞将军李广剧照

既弄清了地理上位置,再来看唐代以前见于诗歌作品中的“龙城”、“卢龙”,就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晋宋齐及北魏以前的诗作中未见此地名。梁陈以后的诗作中只见“龙城”及其异称“黄龙”,在唐诗中则是“龙城”与“卢龙”二者俱见,并有一个清晰的趋向,即唐前期多见“龙城”,少见“卢龙”,中期以后,“卢龙”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是这些诗没有哪首诗中的“龙城”是指匈奴祭天之所,再联系“龙城”一辞不见于两晋宋齐及北魏以前诗作之事实,说明诗人们接受的十六国之后的“龙城”是个历史地名,并且很难看出这些诗中的“龙城”及其异称“黄龙”具有实指某地之意,大都是借指或泛指所处的辽西之地,甚至出于 艺术 夸张的需要而不顾地理方位。此外,这些诗往往以处在华北、西北地区的边关要塞与“龙城”相对,如用玉关、天山、轮台、马邑、雁门来与“龙城”作对句,都是一东一西,说明当时人把玉门关、雁门关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中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而把龙城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东部地区的分界线。至于南北朝诗人将“龙城”与李广牵连起来,且为“飞将”冠上“长安”字样,这就进一步说明当时的诗人并不以“龙城”代指右北平。


飞将军李广剧照

综上所述,南北朝时期诗歌作品中的“龙城”,是诗人在创作以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时,舍弃原始本意,仅取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出入东北边境所必经过的这一点,并形成一个艺术化、典故化的地理概念,即借指边城边关,或泛指边塞边境。故在解读时,不可将其拘泥或坐实为某一具体地点。既然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在作品中对“龙城”作如此用,那对唐人来说,已是约定俗成的典故旧事。当诗人要用典故时,便从中拈取,以示出处有据,并不会先考证一番之后再用,这也是古代文学创作史上使用典故的一条通则。由此再来看开头我们所提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 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就会迎刃而解。其实此句中的“龙城”就是边城边关的代名词、借用语,既不实指十六国时期前燕所置之“龙城”,也不是误指汉代右北平郡,更不是指匈奴祭天之地。由此可见,提问人将“龙城”设定为天水或太原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本文采用了相关资料的部分内容,其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右一)和朋友一起K歌




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时期龙蛇同理,因此伏羲、女娲为天龙,伏羲、女娲生于天水,天水谓之龙的故乡——龙城。西汉李广与匈奴征战于北方及西北草原,李广为西汉天水人氏,至今天水市内有飞将巷和李广墓,古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指的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的故乡——天水。




古代“龙城”不止一个,不过,都不在“天水”或“太原”。

如果是问“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的那个“龙城”,是在现在的蒙古国境内。

这个“龙城”,古籍中亦称“龙庭”“茏城”,是匈奴单于大会诸部之处。

《史记.匈奴列传》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此“龙城”,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汉武帝时,于马邑设伏围歼匈奴,不胜。“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这就是王昌龄《出塞》诗中所说的“龙城”。

不过,“飞将”不指卫青,而指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云:“(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广时任“右北平太守”,他这个“称号”,是匈奴因为惧怕他而给他起的。

王昌龄的诗,以直击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代称所有抗“胡”名将,说如果有他们在,“胡人”就越不过“阴山”了。

“阴山”,是古代对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脉的统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古时匈奴扰汉,皆越“阴山”而南侵。

古时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龙城”。

此城又名“和龙城”“黄龙城”“龙都”,故址在今辽宁朝阳。

十六国时,前燕慕容皝八年,即公元341年,其在此处筑城,修建宗庙,营造宫阙,置龙城县。

次年,慕容皝迁都于此。

后,慕容儁迁都蓟,此处建留台。

后燕慕容宝永康三年,即397年,复以此为都。

410年,冯跋在此建立北燕,亦称黄龙国。

泰兴六年,即410年,北魏攻占此城,置镇,后改营州。

需要说的是,南宋岳飞所云:“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其“黄龙府”又为他地,治所当在今吉林农安县境。本是渤海扶余府,辽太祖平渤海,还兵至此,相传见有黄龙显现,故名。




我认为,唐诗里的龙城指得应该是甘肃天水地区秦安县,理由如下:

第一,在中国史书上,只有《史记》上提到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其他史书上没有关于飞将军的记载,因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唐诗里提到的飞将,说的应该就是李广,第二,《史记》里记载,李广镇守哪里的边关,匈奴就不敢侵犯哪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不就是说,假设飞将军的李广能够复活并镇守边疆,胡人就不敢跨过阴山,入侵中原了吗?所以,这两句诗里的飞将指的应该是李广,李广的故里自然就是龙城了,而李广是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所以龙城指的就是秦安县。

第三,为啥多位唐朝诗人把李广称为龙城飞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唐李世民家族的祖籍是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唐皇帝家族就是李广的直系后人,大唐皇帝的祖籍,天子的家乡,被称为龙城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第四,天水地区秦安县还是伏羲女娲故里,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英雄辈出,诞生很多名臣名将,仅仅诞生的皇帝就有好几个,被唐朝人称为龙城,应该毫无问题,因此,龙城指的是甘肃天水秦安县,也就确定无疑了




其实真正的古代龙城是指安徽的萧县,萧县简称萧,古为萧国都城,有史记载萧县在古代的别称就是龙城,是最具可靠史实的,也是自古到今得到普遍认可的。至于山西太原、甘肃天水也有人曾称龙城,在全国地方性或民间称龙城的地方还有不少,但是,名副其实的史载龙城只有是安徽萧县了。




说起古代的龙城,可能会有很多人会想到天水或是太原。但是事实上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在我国历史上,所谓的“龙城”其实是指哈拉和林,也就是如今蒙古共和国的杭爱省。这里是古代匈奴王庭的所在地,也是匈奴人祭祀龙神的地方,所以才有了中国古书或是文学作品中记载的“龙城”。

据《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岁正月诸长少会与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清未学者王先谦先生补注:“索隐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谭其骧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又是历史地理学家,由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图集》中的汉形势图,龙城标在了安候河,即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文河上游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对比历史各时期的地图,从汉代起均标明此地匈奴的“龙城"。包括以后的魏晋时期,隋唐时期,以及以后各个朝代都称此地为“龙城"。

另外,中国还有八个地方被称为龙城,分别是:天水、太原、诸城、濮阳、湘乡、常州、柳州和朝阳。

说龙城是甘肃天水,是因为天水是義皇、娲皇和轩辕的故里。

还有人解释说是有唐代王昌龄的诗为证: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说诗中的“龙城"是指甘肃天水,因为飞将军李广为甘肃天水人氏。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指飞将军奇袭匈奴王庭之意。

说龙城是太原的根据是汉文帝龙潜晋阳入主了汉宫;之后李渊父子起兵晋阳而称帝,之后的高欢父子占踞晋阳开创了北齐,还有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以及他们建立的后唐、后晋、后汉都与晋阴阳有关,所以才有了“龙城"的美誉。

可古代真正的龙城既不是天水,也不是太原,而实际是指现在的哈拉合林。




中国汉民族曾经有龙时代凤时代,所谓龙时代是太嗥伏羲氏因为龙的吉兆得天下,而称三皇中的伏羲氏时代,发源于北海东海间的交叉处,昌邑市北孟镇的高阳山及鞋山。古代有帝王牌位供奉的地方叫城,太嗥的牌位曾是供奉在三神山(博陆山),山下山阳村就曾最早称天水太原龙城,至于后来的龙城、天水、太原是一代代人迁徙后的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天水   太原   柴达木   萧县   阴山   北平   女娲   史记   秦安县   飞将军   边关   甘肃   匈奴   南北朝   诗人   古代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