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大陆歌手论唱功比不上港台歌手?

中国大陆流行乐坛,唱功好的歌手遍地都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像谭咏麟张学友这样的实力派歌手,而且大陆歌手嗓音条件好的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也没有出现像齐秦周华键这样有影响力的歌手,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去演唱、就有不同的风味,就会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李健的《传奇》唱了许多年反映平淡,而王菲在央视春晚的演唱、就成为了经典作品,这是为什么?周兴哲的《永不失联的爱》原来是一首冷门歌曲,经过单依纯的演唱就一鸣惊人,不仅超越原唱,并崭获中国好声音冠军,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关系到一个歌手,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用怎样的风格、用怎样的情感、去演绎一首歌的问题。

唱功好,并不代表你会唱歌,也不能保证你的歌、别人就喜欢听。这就是事实,你必须承认这一点。如果你说孙楠、汪峰唱功不行,恐怕没有人会同意。但是他的歌有多少人喜欢听呢?邓丽君的唱功并不是很突出,为什么她的歌曲那么委婉动听呢?为什么至今人们还在怀念她呢?

恰恰相反,大陆歌手缺乏的不是唱功,而是一种沧桑的情感、一种独特的韵味!蔡国庆、解晓东、毛宁的个人形象和嗓音条件均属一流,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能与90年代港台歌手相抗衡的大陆歌手,只可惜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他们的演唱方式与风格、与流行音乐的要求相距甚远,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那种风格和韵味。因此,就根本达不到齐秦、童安格、周华键的实力和影响力了。

一首欢快的歌曲,也许人们会漠然置之;一首悲伤的情歌,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海来阿木的《点歌的人》,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情歌,如今,却火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又是为什么呢?悲情、伤感、沧桑、凄凉的演唱风格,就是流行音乐的精髓。而真正能意识到这一点大陆歌手少之又少,而真正能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同时又具备歌唱天赋和绝佳嗓音的大陆歌手、更是少之又少……














简直是不可能!泱泱内陆十几亿人口,弹丸港台几千万人口,无论从整体实力,还是从历史厚度,内陆都可以秒杀港台!而目前的现象是,从娱乐的角度看,从明星的层次衡量,港台明星的当红程度和流量担当远远高于内陆明星,但不是职业实力,具体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娱乐能成为全民的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始于物质生活盈余之后。70末至80年代的内陆,刚刚历经文革浩劫,刚刚从大锅饭的年代步入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整体贫穷,人们忙于生产,口袋里的资金养家都捉襟见肘,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娱乐不可能那么重要,民间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本去支撑娱乐能如火如荼的存在。而港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特殊的历史平台给了港台特殊的发展途径,充盈的社会资金让港台的娱乐得到了提前的发展,所以在80年代初,港台就进去了“天王”争霸的时代,邓丽君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罗大佑周润发等等明星悉数登场,这种现状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而当时的明星所产生的明星效应却影响至今,就算在今天,周星驰周润发李连杰刘德华张学友们的娱乐号召力仍然强大异常。2、不同的社会状态社会制度一直左右着娱乐的存在形式。邓丽君的歌曲在港台被高度认可的时候,在内陆被评为“靡靡之音”,同样的人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社会状态给予了不同的定性,父辈们祖父辈们对当时的港台明星简直是嗤之以鼻,年轻人们却趋之若鹜,受教文化的差异在时代差异下的表现更加迥然。总结内陆的早期娱乐作品,基本离不开歌功颂德,离不开大好河山,离不开艰苦岁月,即时到了90年代,这种基调的影响依然存在,致使内陆的娱乐作品无法完全放开,总是很难触到人们最易动情的那根神经,所以,当前时代下的年轻人们,对中早期的内陆作品渐渐陌生。而港台的娱乐内容要开阔的多,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天马行空,更好的捕捉到主流消费群体的心理,致使人们对港台的娱乐记忆深切。3、市场机制下的娱乐运营和个体职业精神。港台的娱乐市场早早的完成了商业化和职业化进程,这种现状给予了明星们广阔的平台,也营造了紧张的竞争氛围,紧张的竞争氛围和规范的商业运作又滋生了明星们高度的职业精神,我们看到了周星驰的严格甚至苛刻,我们看到了刘德华的拼命,我们看到了张学友的职业素养。坦白讲,早期的内陆市场运营不成熟,如今的内陆太多当红明星的职业精神又欠缺,这些客观的存在阻碍了明星们进一步的质变为巨星的可能。 综上所述,让人们从感觉上认为港台明星强大,红,红的更持久。如今的内陆发展了,也发达了,娱乐产品也丰富了,5000千年的底蕴是多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下的实力非同寻常。港台是产不出《大宅门》、《雍正王朝》这样的作品的,《杀生》《无人区》等等描写人性的作品也逐步放开手脚,焦晃、李雪健、陈宝国、刘欢、韩磊等的职业实力也足以让港台明星们膜拜,如何结合人性、市场需求,如何规范商业制度,如何引导消费群体价值观,如何提升年轻一代明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才是内陆能培养出娱乐巨星的关键!




唱功强于港台知名歌手的比比皆是,港台许多歌星的唱功并不强,比如刘德华黎明,徐小凤等。论什么真假转换,飙高音,大陆数不胜数,那些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的等等,很多都有不错的专业技能,也就是唱功,比较出名的有李娜韩红云朵黄妈,也有能登大雅之堂,和席琳迪翁同台的刘欢宋祖英等等,可是一个歌手受不受欢迎,能有多火,和唱功真的没有必然联系,唱功绝对不是排在第一的,王菲 邓丽君等等,都不是什么唱功特长生,却火遍华语圈几十年。所以两岸三地真不存在什么唱功高低的区别,窦唯唱不好张学友的吻别,张学友唱无地自容也会很怪。王菲唱不出青藏高原雄浑高远,韩红也唱不出梅艳芳的沧桑大气,所以,你说到底谁的唱功高?用唱片销量说事也不公平,香港开始流行日本的曲子时,大陆还在听北京的天安门光芒照四方,香港歌坛快没落时,我们还在走进新时代,谁的唱片好卖一目了然。实际上,大陆功力强悍的不在少数,有些唱戏曲的就非常扎实,屠洪刚就是早年唱京剧的。




大陆歌手论唱功不是比不上港台歌手,只是没有港台歌手红,如果单论唱功的话,甚至可以说大陆歌手唱功普遍比港台歌手强。




许冠杰、张国荣、谭咏麟、张学友、陈奕迅、李克勤、林子祥、王杰、黄家驹、罗文、陈百强、梅艳芳等等……这些港台明星他们在流行乐坛确实是红极一时,但是唱功只能说唱功不错,到不了一流的蟾宫,只是名气是顶流,名气大的歌手并一定说明唱功好。

虽然我们评判一个歌手的时候都会说一说歌手的唱功,但是唱功这东西对于流行歌手来说,有就行了,不一定要多强,看看李宗盛、罗大佑就知道了。




从音乐素养培养教育来说,大陆是领先港台的。虽然比不上日本,可是赢港台绰绰有余。王菲就是大陆学院派出来的,去香港经过包装之后,在亚洲的影响力港台歌手有几个能比的?

自从8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唯商业化拿来主义开始之后,真正处了华语圈的没有?在华语圈外影响力被大陆吊打。别再说邓丽君了,这时候她已经去日本发展了。



90年代之后,格莱美,美国公告牌,日本公信榜上榜的华语歌手音乐人,大陆得占七八成。是的,大陆音乐培养模式确实不是最好的,可也比港台唯商业化和拿来主义强不知道多少,很多港台歌手还是外国音乐学院培养的。

正常情况下港台歌手在唱功方面可以说是大白嗓,美其名曰有感情,以唯商业化为尊,美其名曰市场化;以模仿外国为荣,美其名曰国际化。这就是港台流行音乐的最大特点。



港台有很多创作音乐人,流行天王,这个可能和内地比的优势也就是流行化,偶像化,内地歌手开始最早对音乐的影响主要是在如何演绎一首歌的唱法上,而不是音乐本身风格创作流派等方面,以及个人塑造包装,这也是内地歌手为什么没有港台歌手火的一个原因。

港台出来的流行歌手多,但内地出歌唱家多,比如朱哲琴、吴宏、萨顶顶、龚丽娜等人都是在国外顶级音乐大奖上得过奖的,这些音乐大奖可不是什么流行音乐大奖,是针对音乐家的奖项。



另外我们都知道春晚舞台上歌唱类节目一般以假唱为主,但是也是有真唱的,1999年的春晚是这十一年春晚(1997年-2008年)中唯有两次真唱中的一次,在真唱的节目里,梅艳芳当年表演的《床前明月光》饱受争议,走音比较严重,特别是主歌的某一句,唱的几遍都近乎不在调上。

2002年春晚又出现了真唱了节目,那一年崔健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真唱运动,但是2002年春晚正式直播时还是看出来并没有“全部真唱”,而且回头看那一年,真唱假唱是这样来安排的——唱民歌的以真唱为主,唱流行的以假唱为主;大陆歌手以真唱为主,港台歌手以假唱为主。



而且崔健发起的真唱运动中,内地歌手几乎都签了名,而港台歌手几乎没有敢做出这个保证的,可见对自己的唱功不自信到了什么地步。

另一方面内地不论现在还是以前,歌手大多是科班出身,要不也就是音乐世家,像刘欢、田震、那英、李娜等等,不是出身军艺就是歌舞团。而后来搞摇滚的那一批崔健、窦唯、汪峰、何勇等人不是音乐世家就是科班。就算现在内地如火如荼的选秀节目上也都是大量科班院校的学生,真正的草根不是没而是很少。反观港台,就是另一番景象,大多是选秀出身,甚至相当大一部分还要进修一下艺人培训班。

当然了唱功好不一定唱歌好听,就像美声,你能说那些唱美声的老歌唱家唱功不好吗,那只是我们不爱听,不爱欣赏。




大陆歌手缺乏的不是唱功,缺少的是对流行音乐歌曲演唱的内在,流行音乐演唱方式,那种情绪的融入,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说旭日阳刚唱《春天里》比汪峰强,老爷子唱《光明》比汪峰强了,不是long子都听得出来,老爷子有什么唱功。

我们看武侠小说就应该知道,武功越高,招式就越简单,内行人都知道厉害,外行人一看,不好看,什么高手啊,花里胡哨在大众面前更具有观赏性。




为什么有些大陆歌手论唱功比不上港台歌手?论唱功,国内的种类全面,高水平的唱功歌手不在少数,甚至比港台要多很多,但如果加上流行两个字,大陆在流行乐这块,确实不如港台,为什么会这样,主要的区别在于包装。

香港乐坛遇见了一个好时节,就像黄秋生说的,以后很难有他这种演技的后生仔了,为什么?他是有一年参演十几部片经历的人,好片烂片都有,现在哪有这种条件,时势造英雄,乐坛同理,当年叫的出,叫不出名字的歌手,随便拉个人都发过好几张专辑,更别说张学友这种歌神级别的人了。

内地歌坛起步就晚,还没成气候,唱片业就已经不行了,基本除了刘欢,孙楠,韩磊,韩红,几个体制内的还活跃,九十年代那一批人都下海经商,或者隐退了,根本没有谭咏麟这种艺龄过四十的人,而且香港音乐人接触西方音乐都早。

大陆人才是有的,但是造星能力比不上港台,所谓“四大天王”在音乐上,除了张学友,其他三个都是包装出来,许冠杰把欧美主流的摇滚民谣填个粤语词,就成了开山祖师,张学友唱歌是不错,刘欢就比他差了?刘欢怎么成不了神,因为张学友开演唱会能把人唱哭,刘欢现场唱《重头再来》感动谁去?再像龚琳娜这种人,如果你去听下她的歌,你会觉得,卧槽还能这样,更别说体制内的戴玉强,韩磊了。

如果只算流行音乐的话,感觉前些年香港强于台湾强于内陆,这些年香港有点没落,台湾更强,如果将美声,民族各种算起来,体制内随便一个歌唱家的唱功,就能吊打几乎所有流行歌手。




说反了,大陆歌手唱功远在香港之上才对!只是早期大陆歌手都是正统唱法,男高音女高音,美声的唱法基本上都是大陆的,很多大陆美声歌唱家甚至不用音效,不用话筒就能唱出动听的声音,这点港台歌手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大家觉得大陆歌手唱功没港台好是因为美声唱法不流行,并不是唱功不好。因为美声难度太大了,普通玩家玩不了。

而且港台的很多唱流行的歌手也曾经说过大陆根本不缺唱功好的歌手,大陆甚至有好几位歌唱家。




我不敢说别的,怕被喷,但我爱听粤语歌,总觉得有一股特殊的韵味,最喜欢陈百强,邓丽君,然后别的也有好多,反正我认为好听的我都爱听









唱情歌没有一个能超越陈百强的,情感不够,理解不够,气质不够,音准拿捏不够,心灵透明度不够,没有走进歌曲的内容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唱功   音乐学院   港台歌手   大陆歌手   歌唱家   唱法   美声   内陆   香港   比不上   流行音乐   港台   内地   大陆   歌手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