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他心系HK,最早成名,优质偶像,带动大量师奶粉丝,推动四大天王成型。

“四大天王”说法的诞生,是由黎明的成名导致直接演变而成。不是刘德华、不是张学友,也不是郭富城,是以黎明为代表的优质偶像歌手流派占据主流市场资源,从而产生的商业利益划分导致的一种商业宣传。而在四大天王出现的十年后,也是由黎明亲手终结了四大天王时代。

此外,不同于其他三位,黎明在韩国拥有大量的女粉丝,很大一批。传说黎明是韩国女生最标致的欧巴。2000年时,迈克尔杰克逊邀请过黎明参与他在韩国举办的慈善演唱会,足以见他的相貌秒杀了起码两代韩国女粉丝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黎明在HK地区的爆火程度是大于其他三人。于此“红不过黎明”、“黎明是四大天王之首”的开始鹊起。造成黎明过于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谭咏麟淡出HK乐坛,张国荣的全面退出。两人退出所有颁奖渠道,让出资源给新人。音乐商业迎来真空期;

2:黎明1990年,主演电视剧《人在边缘》,凭借这部电视剧黎明在HK走红。

3:黎明1991年凭借专辑《是爱是缘》获得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销量冠军大奖

4:黎明1991年,与许冠文、许冠英合作出电影 《神算》,这部电影在HK收获了三千六百多万港元的票房。

黎明的走红,标志着全新的偶像时代诞生,随机而来,商业迎来洗牌。以下一四大天王的产生经过,和四人唱功能力对比作为核心论述:

“四大天王”形成过程;金宝丽唱片的推动;

四大天王并非一开始就成为定论,而是有着大量前身和演变:

1:双子星:黎明和刘德华;

黎明当年的蹿红,代表着偶像派占据了商业高峰,而和黎明同处于以偶像路线出道的刘德华,瞬间被金宝丽媒体渲染,将之和黎明进行绑定营销,称之为双子星。双子星成熟之时,刘德华开始分化了黎明的部分流量。

这个媒体方式,是HK媒体惯用手法,背后有着旧金丽唱片的推动。因为刘德华和黎明同属于金宝丽唱片旗下偶像流派艺人;

2:三剑客:黎明、刘德华、张学友;

在双子星炒作结束之后,金宝丽再度引入了一位旗下艺人——张学友。给予了全新的炒作名称——三剑客。

而作为唱将实力派的张学友,开始在这一刻开始席卷大量粉丝注意。因为四大天王出现了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内部对比,使得整个团队的受众粉丝更加扩大;内部争论制造着完美热度。

3:四大天王成型:按照年龄排序: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1991年,郭富城在TW发行的个人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亚洲销量破百万,郭富城爆红旋风从TW吹回HK,郭富城代表着这一个全新的风格:舞蹈唱跳。至此四大天王的基本类型成熟。由偶像派、实力派、唱跳派组成。

在这个情况之下,郭富城的公司和金宝丽开始相互利用,使得“HK演唱会之父”张耀荣/方逸华开始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搭配着其他媒体的打油诗,一经推出,并得到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乃至于吹入大陆

这就是四大天王的成型渠道。其中金宝丽公司起到了核心作用,以下是四大天王和金宝丽的签约年限:

1:黎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8年;1998年转到新力音乐(索尼);

2:刘德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3年;1993年转入华纳唱片(飞碟唱片);

3:张学友: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84年-1999年。1999年合约转到环球唱片,被环球造势说累计销量6500万张,网上造势直接翻倍1.2亿。实则瞎扯,具体为2800万张作用。详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四大天王谁的成就最高?

郭富城的唱片公司,福隆传播公司,并不和金宝丽一致。但是对于郭富城而言,显然是乐享其成的。金宝丽将郭富城视为引流渠道的同时,郭富城也同时借此机会打入HK乐坛。而有一个四大天王的噱头则是更为快速加入HK乐坛的。双方各取所得

四大天王成型之后,对于黎明而言,实际上是走下坡趋势的。四人都在多方向发展,集中于影视和音乐,但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四人几乎垄断了1990年代HK乐坛所有奖项。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偶像类为主,但是金宝丽也做了两手准备,来瓜分他们的资源。

Beyond乐队是金宝丽的实力派乐队尝试,草蜢乐队则是金宝丽的偶像派组合尝试。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一定资源。但是影响不大。

对于黎明而言,他的个人发展集中于音乐渠道,开始以音乐专辑作为竞争核心,保持着每一年一张粤语专辑,一张国语专辑的速度发行。但是受制于个人音乐底蕴,还是略显疲态。但集中于HK市场。

黎明的音乐底蕴较差,毕竟是优质偶像渠道为主。以下以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简单分析:

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

音准: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乐感: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音色-声带底色: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

音色-腔体影响: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音乐: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腹腔支撑: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胸腔点缀: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声带闭合: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声带压缩:统一稀碎;

声带边缘化: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换声点过度:统一稀碎;

发音点上挂: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刘德华;

强混: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稀碎;

弱混: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

喉位统一: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头声: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

声乐角度考虑,黎明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他的优势在于音色底色很好,很明亮,很有辨识度。但是他的音准偏差真的是致命伤,只能通过大量的演唱来保证不跑调。音准偏差较大,常常在LIVE之中有着2个半音之上的偏差;

这是属于小时候的缺乏音高概念和音乐环境,在音准不行的基础之上,其他的声乐条件很难完成铺设。这是他最大的问题。以此为辐射点;

和黎明一同为偶像派歌手出道的刘德华,就显得格外努力。在音准上下了狠功夫。

刘德华的能保证在C3-F4之间的绝对音准,基于这一点,刘德华才能硬碰张学友而且不落下风,即使是专辑唱片销量, 刘德华的也不怵张学友。张学友有《吻别》的400万销量,刘德华也有《忘情水》的300万销量。

而刘德华是偶像出身,张学友是实力派歌手出生。相比之下,刘德华的商业成就显然更高,更广。

关于音准的提高,没有快速办法,只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听耳试唱,养成听力习惯。

如果黎明能解决音准问题,其他的唱功腔体问题,则很好解决。腔体是需要有着音准作为基本认知支撑才能进行分级分化和差别认知。

抛开唱功,黎明在专辑之中,以他完美的容颜和敬业的音乐态度获得了多次HK四大奖。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黎明的火爆过分集中于在HK和韩国,在这两地黎明具有这完美的统治力。即使是当下,黎明在HK的统治力已经很强。但是在内地或者其他的华语地区,黎明就显得有些疲态,远远不如张学友和刘德华。

HK市场的商业购买力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了黎明生涯唱片销量低迷的状态,不过700万张左右。和张学友的2700万张,刘德华的1900万张有着较大的差距。

以下是黎明在HK获得完美的大奖履历:

1:四届劲歌金曲金奖;

2:两届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3:两届叱咤乐坛流行榜男歌手金奖

4:三届十大中文金曲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大奖

5:三座四台联颁音乐大奖(2座大碟,1座歌手奖);

黎明终结四大天王时代;

1999年6月,发行完专辑《Leon Now》的黎明,获得199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四台联颁音乐大奖大碟奖。同年,他在HK红磡体育馆举行一连23场Leon Live演唱会。随即,黎明宣布不再领取HK乐坛奖项,专心音乐工作。四大天王时代终结。

四大天王的音乐对抗,从黎明起,也从黎明终止;因为黎明专注于HK,其他三位在HK的影响力远远不如黎明。有勋章为证。

新世纪来临后,四大天王开始“分道扬镳”,专注于各自的领域,不在占据大量音乐资源。

黎明,开始转入音乐幕后,扶持HK音乐乐坛新人。为HK音乐做出卓越贡献。

张学友。以举办世界巡演和音乐剧为个人核心;

郭富城将重心放在影坛和舞台上;

刘德华主攻电影和扶植新一代导演,音乐领域是业务延续。

在四大天王的终章之中,四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

黎明:HK为重,汗马功劳;公益、资源搭设。取之于民用之于众。

张学友:音乐为重,艺术化雪狼湖;

郭富城:赚钱娶老婆;

刘德华:赚钱工作三十年;

曾经的偶像派歌手,开始展现出完美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后盾。令人敬佩;黎明一直以HK为重的理念,才是他成为四大天王之首的最终核心。他能开启四大天王时代,也能终结四大天王时代。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一句话,你红红不过黎明!可见当时四大天王黎明的影响力,而且当年十大劲歌金曲四大天王黎明拿奖是最多的!其次是张学友……要不是黎明退出说不再拿奖!当年影视剧也是红得发紫,也是四大天王最先拿到影帝的,可想而知当时受欢迎程度……而且黎明的经典歌曲也非常多……黎式情歌只有黎明才能唱出那种味道!包括后来黎式电子音……说黎明是凑数?看下九几年的各大十大劲歌当时的视频……你就知道黎明的影响力了!时至今日黎明低调做慈善,幕后做老板带新人!四大天王各有各的精彩!是香港最辉煌的时代……




知乎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一切不证明是什么直接问为什么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四大天王之首的确有很多人讨论,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把黎明郭富城纳入到谈论范围,从来都只是刘张之争!其实四大天王本身就分成2个等级,刘张一档,郭黎一档,郭富城黎明不是一直在争老三老四吗?怎么黎明突然跳出来争第一了?太吓人了!排名第一的那个回答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让我对头条原创作者的水平深表怀疑。我来纠正他的错误吧。首先,四大天王最受欢迎男歌手,刘德华获得最多,唱片销量单张年冠,张学友最多,唱片总销量,张学友最高,第二就是刘德华。演唱会场次张学友最多刘德华第二,上座率差不多刘德华因为拍电影的缘故没精力开罢了。综艺节目,刘张几乎不上。电影票房号召力,刘德华干他们三个都没问题。四大天王最先拿表演奖项的是张学友,91年最佳男配角。最先拿影帝的是刘德华,99年金像奖影帝,暗战。最先拿金马的才是黎明。四大影帝数量最多的是刘德华,5座影帝1座男配,第二是郭富城3座影帝,黎明就1个!经典歌曲数量刘张差不多,都是20首往上的级别。黎郭没几首。经典电影最多的是刘德华,黎明查得严。还比什么?比什么都不行啊!




我是广东的,从小听粤语歌长大,也每年看TVB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其中的金曲金奖和最爱欢迎男歌手,是年度最好听歌曲和衡量一个男歌手当年红不红的风向标,我总结了一下让大家看,让数据说话吧!

历届香港金曲金奖:

1984年,谭咏麟,《爱在深秋》

1985年,谭咏麟,《爱情陷阱》

1986年,张国荣,《有谁共鸣》

1987年,张国荣,《无心睡眠》

1988年,叶倩文,《祝福》

1989年,梅艳芳,《夕阳之歌》

1990年,叶倩文,《焚心以火》

1991年,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

1992年,张学友,《分手总要在雨天》

1993年,张学友,《只想一生跟你走》

1994年,黎明,《那有一天不想你》

1995年,张学友,《离开以后》

1996年,黎明,《情深说话未曾讲》

1997年,黎明,《只要为我爱一天》

1998年,黎明,《我这样爱你》

1999年,郑秀文,《插曲》

2000年,杨千嬅《少女的祈祷》

2001年,陈奕迅,《Shall We Talk》

2002年,陈奕迅,《明年今日》

2003年,容祖儿,《我的骄傲》

2004年,杨千嬅,《小城大事》

2005年,郑中基,《无赖》

2006年,古巨基,《爱得太迟》

2007年,李克勤,《花落谁家》

2008年,谢安琪,《喜帖街》

最爱欢迎男歌手:

1985年 第02届 谭咏麟

1986年 第03届 谭咏麟

1987年 第04届 谭咏麟

1988年 第05届 张国荣

1989年 第06届 张国荣

1990年 第07届 刘德华

1991年 第08届 刘德华

1992年 第09届 刘德华

1993年 第10届 黎明

1994年 第11届 刘德华

1995年 第12届 黎明

1996年 第13届 张学友

1997年 第14届 郭富城

1998年 第15届 郭富城

1999年 第16届 刘德华

2000年 第17届 郭富城

2001年 第18届 许志安

2002年 第19届 李克勤

2003年 第20届 李克勤

2004年 第21届 刘德华

2005年 第22届 李克勤

2006年 第23届 陈奕迅

2007年 第24届 陈奕迅

2008年 第25届 古巨基

由此可见,90年代,拿金曲金奖最多的是张学友和黎明各4次,拿最受欢迎男歌手的是刘德华5次!这说明不了黎明是四大天王之首,排名从来没有先后!

但不得不说,四大天王中,张刘是一个级别的,张天王唱歌好听,刘天王无进乐坛就是无线五虎,粉丝多,这两人的好歌最多(国语歌很多),传唱度高的经典好歌20+。黎郭又是一个级别的,黎天王人气王,帅得掉渣,郭天王跳舞历害,酷毙了,这两人的歌传唱度高的稍少(国语歌更少)!

在粤语区,三人很多好歌!但张刘在国内,因国语歌更多而更让人早知,刘天王更是电影巨星!黎郭两人让人熟知,是这几年常参加国内综艺节目(张刘几乎没有)!四大天王,开演唱会可以全国火爆的只有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只能在粤语区玩玩!论票房,刘天王秒杀其他三位!

四大天王没有先后排名,在某些年份,都试过比别人红很多!只能论影响力,张学友刘德华第一档,黎明郭富城次之!

本期问的问题有点神经,明知四大天王粉丝多,问这问题,似是有意要挑起一场大争论!都别争,其实我们大家更爱周星驰,对吧?他的歌更好听,更给人带来欢乐!




这个问题好傻逼 黎明最开始和华仔并称乐坛双子星 后来加上张学友 被称为乐坛三剑客 然后电视剧 人在边缘 今生无悔 连着两年获得收视率冠军 连红的发紫的温兆伦都要给黎明配角 那个时候黎明已经是最红的明星没有之一了 黎明也是唯一的没有封为四大天王之前就获得了收视率冠军和 唱片IFPI销量冠军的 他不当选 试问谁有资格当选 在整个四大天王时期 黎明是获奖最多的天王 拿奖拿到手软 当时是黎明和学友在乐坛竞争奖项 和华仔竞争人气 电影方面 也有 都市情缘 甜蜜蜜 半生缘 玻璃之城等经典电影 慈善方面更是华人明星中第一人 第一个拥有联合国护照 第一个亚洲人获得的国际慈善大使 受联合国秘书长亲自接见任命 随着99年 黎明第一个退出香港颁奖礼 宣告了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 黎明也专注于慈善和幕后培育新人以及公司 请问这样的人不是天王 谁敢称天王?




在四大天王最巅峰的90年代,特别是早期,黎明可以称的上是“四大天王之首”。他的走红,被称为“黎明神话”,在很多香港的影视剧里都会出现他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之高是别的艺人无法企及的。

个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最有名的当属周星驰电影《破坏之王》里的那句“我爱黎明,我爱黎明”和那个被张学友粉丝狂K的可爱歌迷!

黎明是以文艺气息和儒雅气质闻名娱乐圈的,在香港这样一个文化沙漠里,他这种温文尔雅的贵公子气息相当罕见,所以很快就成了香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实力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他在歌唱方面的实力很强。如果你很熟悉四大天王的音乐,你会发现黎明的歌曲大多为港台音乐人自己的原创,翻唱很少。反观张学友的音乐生涯,改编自日本的有60多首,其中不乏一些经典名曲,比如《每天爱你多一些》、《分手总在下雨天》、《月半湾》、《李香兰》、《遥远的她》等等……

黎明荣获过四次劲歌金曲金奖,这个奖相对比较专业,刘德华和郭富城一次都没拿过。而且他也是流行音乐的先驱者,成功把电音舞曲引入中国,为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熟悉他当年演唱会的都知道,黎明的演唱会只唱近两年的歌曲,并不会唱老歌,只是为了给歌迷新鲜感。

关于演技,黎明是四大天王中最早拿影帝的,香港名导陈可欣说过,黎明只要不耍帅,那他在影坛的成就将不可限量,其演技不会输给任何人。可以黎明实在太低调,又过早淡出舞台,这不得不说是歌迷的损失啊!

在社会领域,那就不用说了,最早的慈善天王,多次慈善筹款打破记录,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四场演唱会全部收入也捐给了慈善机构,北京演唱会还上过新闻联播!

黎明还是唯一获得过两次香港政府颁发勋章的艺人,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红色护照的普通市民,享有外交豁免权。现在经常说刘德华是香港的民间特首,其实在早期,黎明在民间特首投票活动中一支持率直比刘德华还高!

那时候的黎明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天王之首”,现在当然算不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曾经达到的那个高度!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立即反映到这又是要引起各自的粉丝骂战了,不过这也不新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大天王的粉丝各自为营,不仅天天骂,甚至打起来的都有。

就比如周星驰的电影《破坏之王》中,恰逢张学友演唱会,有位黎明的粉丝在售票现场大呼“我爱黎明!我爱黎明!”结果被群殴。

这并不是喜欢黎明的都要被群殴,而是说当年四大天王的粉丝,真的是太疯狂了。

相比于现在,那些小鲜肉的铁杆粉丝,作出的一些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当年四大天王火的时候,也是小鲜肉。

题主问到这个问题,我就当你是真的以讨教知识的心态来提问的吧。

黎明在香港,确实是最火的一个,除了自带光芒(四大天王都自带光芒)之外,黎明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高富帅,在四大天王中他最高,而且也最帅。

香港乐坛在九十年代,有这么一句话“红不过黎明,帅不过黎明”。

就连我小时候,在内地,新世纪,都偶尔能听到人说,你能长得多帅?还能比黎明帅啊?

当然,在唱歌方面,黎明是比不上张学友的,说句实话,张学友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不靠颜值,光凭唱功进四大天王的。另外,很喜欢张学友的《痴心的我》,也是因这部陈慧娴唯一一次触电,而喜欢上听陈慧娴的歌,是不是有点扯……

另外,郭富城在当年也是火得一塌糊涂,他的城式发型,被无数人竞相模仿。

而且郭富城的颜值在当年简直逆天,可以秒杀现在一切小鲜肉,最主要的,郭富城的唱功也不低,大家可以体验一下,边跳劲舞边唱歌的感受。

刘德华是四大天王最勤奋的一位,高频率拍戏,高频率唱歌,四大天王在内地火了之后,刘德华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天王之首。

说实话,四大天王我都很喜欢,喜欢张学友很用心演的和很用心唱的歌,喜欢黎明的文艺片和歌曲,喜欢刘德华的精品电影以及演唱会还有那些金曲,喜欢郭富城的抒情歌和劲舞!

最后,贴一张四大天王的照片,他们已经不再竞争了,大家就别再比来比去的了。




个人感觉在香港,韩国等地区黎明确实比刘德华要有人气,内地不如刘德华,主要是那时多数以广东歌为主,93之后刘德华国语专辑发行量偏多,稳稳的拿下内地的市场,不过自从黎明93年拿下刘德华想继续拥有的最受欢迎男歌手之后就开始进入了上升阶段,不断突破自己,反观刘德华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黎明接二连三的拿一些大奖,比如和张学友获得含金量最高的,每人四首的金曲金奖,这个奖项刘德华和郭富城一直没有得到过,每年的十大劲歌颁奖典礼就能看出来,红海占据了大部分场馆位置,说句夸大其词的话,真的是黎明一直压制是刘德华,一直到黎明99年的红馆演唱会上宣布不再领取任何奖项,急流勇退,给新人让位让后辈有机会拿奖,接着张学友也发表言论不领奖,从此四大天王共同领奖的时代结束,黎明慢慢转做幕后,低调的做着慈善,运营着经纪人公司,开自己的唱片公司,力捧新人,毕竟他不再需要那些曝光率了,给人感觉黎明不红了,华迷请不要激动,我说的是事实




先不管怎么样,就从黎明说的那句话,“我可是最先拿影帝的”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实际,现在的黎明是做了老板当然不会在出来赚钱,请问其他的天王有几个做到黎明这样的老板,黎明现在是让别人给自己赚钱,别人是靠自己赚钱,所以完全不一样!!




最早听到香港“四大天王”的名号,还是在遥远的初中年代,在那个资讯异常不发达的年代,四大天王的歌曲呼啸而来,在校园里、大街上响彻了太久。再后来,做了八卦媒体人,进行了一番小小的知识考古,“四大天王”大约在1992年蔚然成形,最早应该是《东方日报》命名,再经过香港最具有影响力的演艺界大佬邵逸夫的加持下,黎明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的天王之路,迄今已然走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看起来他们依然将保持这一横亘香港的美名。多少后来人,不知所踪。回望四大天王的电影之路,最初,四大天王的本职是唱歌第一,演戏次之,如今他们当然是电影第一,张学友除外。他们都有着偶像、明星、演员的多重角色,而黎明率先成为类型片导演。

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粉丝,深处何地,对于四大天王的信息接触,总是相对特别的,在相当长时间内,四大天王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承担着平台作用。四大天王之中,成名最早的当属刘德华,他足够勤奋,从TVB到永盛、银河映像再到博纳,他几乎与所有的电影公司、主要的导演和演员有过合作,不愧劳模称号。在做演员之外,刘德华也多次组建电影公司,担任出品人,推出过陈果、宁浩等新导演。张学友的事业重心并非在电影,早期演出过性格爆裂或喜剧角色,近年来渐渐有雅痞的风格。郭富城成名最晚,以舞蹈见长,近年来则以电影为主。从香港到内地,四大天王的影响版图,令观众叹服于时间并不曾让他们成为过客。

回到1990年代初期,黎明和王菲是以“北京因素”在香港的艺人,大家各有不同来源的小道消息来传播着。《人在边缘》到《甜蜜蜜》,《三更》到《无间道》,《玻璃之城》到《十月围城》,黎明的帅气和懵懂兼而有之,分明带着与香港不太一样的面容,而“金句王”的称呼绝对“出卖”了黎明特别的性格。黎明不是那么香港,是跨地域的、视觉欣赏系统的、特别的发声者。任何人只要能够连续不断的贡献“金句”,就一定是与时代既亲近又旁观,兼具娱乐圈讽喻功能的“他者”,黎明又不纯粹是他者,他是香港-内地演艺圈的重要参与者,是以互文出戏在周星驰、王晶和吴彦祖等电影中的“形象”。

黎明导演的《抢红》,是四大天王以商业片电影导演身份的第一次。《抢红》中一瓶神秘的红酒、一个独特的配方、一出奇情跌宕的故事,红酒作为麦高芬,始终牵连着黎明、张涵予、王耀庆等兄弟的心灵、友谊和欲望。《抢红》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动作片,主要内容发生在浪漫之国的法兰西,我们甚至可以把《抢红》故事与“四大天王”的往事与近事做压缩式的虚拟对比,他们在相互竞合、隔空召唤,由此而为,他们一起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赏识与荣耀。《抢红》是属于男人的故事,有关荣耀,有关岁月,有关缘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天王   金曲   音准   劲歌   销量   影帝   香港   金奖   乐坛   慈善   唱片   偶像   粉丝   电影   音乐   黎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