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傅作义的服装为什么跟其他人不一样?

老蒋第一个表示严重不满:作为陆军二级上将和堂堂“华北剿总”总司令,你傅作义见“总统”就穿一身粗布士兵服?太不尊重军队统帅了,所以电视剧《大决战》这一细节虽然是故意为之的特别呈现,而其实又是有违历史的明显错误,多翻翻历史旧照,就知道傅宜生面蒋时,穿着与卫立煌、刘峙等人无二,必然是肩扛三颗星的蒋军“四六式”绿呢将校服。




傅作义的部队是杂牌军中的另类,单独被称为国军中的“绥远系”,因为从1930年起傅部就奉命驻防绥远省,这事说起来挺复杂,需要说明这个省份和这支部队的双重来历。先说绥远省,它在清朝时期曾属山西管辖,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风土人情,均与山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国初年袁世凯下令单独设省,置省府于归绥(呼和浩特),是为民国时期的“塞外四省”之一,包括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和南部一带。


1926年,阎锡山的晋军在与冯玉祥国民军的军阀混战中胜出,将国民军的部队逐出绥远,晋军大将商震就任绥远“都统”,标志着阎锡山的势力正式入主绥远,所以他的部队从此称为了“晋绥军”,也就是主要控制着山西和绥远两省。1930年中原大战冯阎联军败给老蒋,阎锡山下野跑路,晋绥军残部由张学良收编整顿,这个张少帅对晋绥军采取了“基本维持原状”的态度,只是改了番号。




然后说傅作义的“绥远系”部队,因涿州之战而一举成名的傅作义,中原大战期间已任晋绥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10军军长),兵败接受改编和整编时,张学良将该集团军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7军”(第10军缩编为第10师),以傅作义为该军上将军长。鉴于绥远警备和治安力量空虚,而东北军也无力遂行有效控制之,1930年底,张学良命令傅作义第7军开赴绥远驻扎,山西人傅作义就此正式入主绥远省。


这个第7军次年再统一授国民革命军的番号“第35军”,也就是傅作义的基本队伍,之前撰文介绍过,老蒋在北伐期间就比较欣赏傅作义,因此对他非但没有打压,还特别加以笼络,1931年底明令傅作义为绥远省代理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我们知道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曾经有著名的“绥远抗战”和百灵庙大捷,那就是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率兵奋起反击,打败了日本人支持的伪蒙军队。




阎锡山东山再起重掌山西后,傅作义作为旧部当然还属于晋绥军的作战序列,不过由于第35军长期单独驻于绥远,实际上已逐渐自成系统。到1937年日军进犯山西时,傅作义升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35军军长,率部回师山西,参加了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而太原沦陷以后,阎锡山带着他的第二战区长官部逃到了晋南,傅作义率部突围以后却仍然返回了绥远。


重回绥远后,傅作义的正式职务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北路军总司令”,所谓北路军其实就是第35军加一些绥远地方游击部队,既然属于晋绥军的一部分,看过《亮剑》的都应该知道,阎老西部队的军装都是灰蓝色,而非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土黄色。绥远在当年也是苦寒之地,傅作义并不富庶,所以第35军以及后来扩充的军队,能够保证人人一身灰蓝色粗布军装,已经很不容易了。




傅作义没有像晋绥军其他高级将领那样身穿“深蓝色细布军装”,就始于这一时期,此间第35军与八路军晋绥军区(第120师系统)成为防区最近的友军,所以傅部深受八路军的影响,也开始提倡“官兵一致”等等,军纪也还可以。因此傅作义在抗战期间,除非面见上级长官或者参加战区的军事会议,在自己的防区和部队里面,始终身着士兵的粗布军装,军装也不挂军衔。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在战场上不那么引起敌人注意,第35军的抗日环境其实挺残酷的,短兵相接的情况时有发生,最惨时被日军打得仅剩下几千人,所以傅作义这么穿也是一举两得。应该说,傅作义算是杂牌军中的另类,比较会带兵、不那么腐败,从坚持穿士兵军服这一点,就能看出为什么傅部的战斗力较强,肯定超过了晋绥军其他部队,甚至要超过一般的中央军部队。




阎锡山对傅作义逐渐离心的这些做法,以及第35军跟八路军的交往甚密大为不满,多次向老蒋告状,称傅作义所部已经被“赤化”,部队几乎成为了“七路半”,也就是直追八路军的意思。怎奈老蒋比较信任小傅,并且趁机还想削弱阎老西的实力,因此顺水推舟,1938年底干脆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主官朱绍良)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等于基本脱离了阎锡山系统而自行发展,阎老西这下子是真的有苦说不出。


到抗战胜利前后,老蒋专门为傅作义新组第十二战区,在级别上跟阎锡山持平了,所以“晋绥军”就此名不符实也,只能分别称为晋军和绥远系部队了,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傅作义其实是一个小派系军阀部队的头头了,手下部队以第35军为基干,也逐渐扩充到三个军的规模,跟老东家阎锡山平起平坐。再后来担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华北剿总”总司令等职务,被老蒋赋予了华北军政全权(不包括山西,太尴尬)。




傅作义入主北平以后,仍然保持了之前的传统,在自己的地盘和部队里面,经常身穿一身士兵军服,不过这一时期绥远系军队接受过相当数量的美援,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第35军就升格为拥有400多辆美式卡车的摩托化部队。包括服装鞋袜情况也有所改善,所以你注意,傅作义在电影、电视剧里面身穿的士兵军服,已经不是晋绥军原来的灰蓝色,而是蒋军的“四六式”士兵制服,严格来说是“灰绿色”,跟东北、华东的中央军士兵完全相同。


但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也是因环境而变化的,无论是傅作义到南京参加会议和晋见老蒋,还是老蒋莅临北平之时,傅作义肯定也是身着绿呢将官服,以示正规和尊重。这一点电影版《大决战》考究的就比较详细,当傅作义从南京乘飞机归来时,缀三星的上将军服也很笔挺,而老蒋到北平督战时,与傅作义、杜聿明等人的合照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傅作义跟杜聿明的着装完全相同,耍性格也得注意大小王和场合不是。


(电影大决战剧照)


然后当老蒋不在时,傅作义无论是参加“剿总”的升旗仪式还是军事会议,都还是灰绿色的大头兵军装,因为这里他是老大,他怎么穿也没人敢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嘛。但是在电视剧《大决战》中,这个细节被忽略掉了,傅作义跟“上官”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吃羊肉火锅、跟老蒋面对面谈话,通通是那一身士兵服,显然就不对了,这也是国内战争影视的通病,只关注了某一知识点,而忽视了具体的历史环境,一成不变的结果,就是反而显得不专业。


剧版《大决战》饰傅作义的演员名字是陈逸恒,老演员了,之前在《北平战与和》里面也扮演过傅作义,而电影版《大决战》出演傅作义的是李定保老师,也就是雍正王朝里面的邬先生。





傅作义的这款军服最早走上荧幕是在电影《大决战》中,后来的很多影视作品基本都沿用了这一风格,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也同样沿用了这一风格。电影《大决战》可不是现而今的那些为了圈钱而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绝对堪称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也决定了电影《大决战》不会去“无中生有”!既然电影的服化人员给剧中的傅作义这个角色的“定妆”是用的这款军服,那么真实的傅作义本尊肯定是穿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傅作义的这款军服为何与民国时期的其他将领不同呢?

傅作义并不是所有场合都穿这款军服

作为近现代史上的人物,傅作义留下的影像资料还是非常多的,民国时期的影像资料也不少。根据现存的影像资料来看,傅作义并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穿这款军服。在正式场合,傅作义有时候还是会穿他的陆军二级上将军服的。这款军服,主要是在平日里穿着。

再说简单一些,这套军服其实就是“便装”,是私下里或者面对他“晋绥系”的老长官、老部下时穿的。在与老蒋和“蒋系”的人打交道的很多正式场合,傅作义有时候还是会穿上他那套二级上将军服的。当然,偶尔在“不那么正式”的正式场合,傅作义也会穿这款军服。

傅作义并不是“蒋系”将领

国军从建军之日起就是山头林立、一盘散沙,各地的大小新军阀各自为政,老蒋的手根本伸不进去。当然,银子老蒋也是能少掏就少掏、能不给就不给……所以,老蒋虽然名义上收编了大大小小的新军阀,但无非也就是给他们个名分而已,后勤补给之类,老蒋给的银子不过杯水车薪而已!一切都得这些大大小小的新军阀们自己解决。

傅作义并不是老蒋的“蒋系”将领,他是跟着阎老西儿“出道”的、是“晋绥系”的主要将领之一。因为早年间大大小小的新军阀们各自为政,“晋绥系”与“蒋系”中央军的军服一直就不是统一制式,这一点我们从很多老照片中也能看得出。

▲三方势力,三款不同制式的服装

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之后,傅作义虽然“另立门户”、不再归阎老西儿节制,也算是成为“一方诸侯”了,但待遇依然还是原来“杂牌军”的待遇,他麾下的部队军服与“蒋系”的中央军不同也便不足为奇了。不过,作为民国正式的铨叙陆军二级上将,老蒋再抠门恐怕还不至于不给傅作义发将军服。他不怎么爱穿,应该是个人原因。

傅作义有可能是在“偷师”的冯焕章

众所周知,在近代史上,冯焕章一直都是一个相当“特立独行”的存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着装上。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新军阀混战时,冯焕章虽然贵为“一方诸侯”,但为了强调自己“爱兵如子”的形象,冯焕章在非正式场合、甚至很多正式场合都喜欢穿着与士兵一样的军服,有时候甚至还会穿布鞋、草鞋!傅作义之所以喜欢穿着这套军服,很可能是在“偷师”冯焕章,无非也为了强调自己与士兵“打成一片”“爱兵如子”。毕竟,新军阀部队的丘八们可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想要聚拢他们无非两条——银子、义气。傅作义喜欢穿士兵制式的军服,大概其就是为了这个“义气”吧……

当然,也不排除这仅仅就是个人喜好。毕竟,将军服这种东西,好看、但穿着真心未必就比老棉袄舒服,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穿着老棉袄比将军服方便、舒服多了。




傅作义的服装确实是跟其他人不一样,可也要分场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怎么穿都没事。


毕竟,傅作义是华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但到了正式场合,再穿粗布士兵衣服就有点上不了台面。

图|剧版《大决战》傅作义(陈逸恒饰)


在剧版《大决战》中,高希希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把傅作义拍的不分场合的穿粗布士兵衣服。


譬如,傅作义在私下里跟上级李宗仁(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吃火锅穿穿粗布士兵衣服,见蒋介石还是穿粗布士兵衣服。


如此这般不分场合的随意着装,很明显不符合历史的。追根溯源,傅作义之所以习惯穿粗布士兵装,与其崛起之路密不可分。

图|傅作义早年照


傅作义生于1895年6月,山西荣河人。傅作义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于1915年进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深造。1918年9月,傅作义自保定军校毕业后,返晋参加阎锡山的队伍,出任山西陆军第1混成旅第1团少尉见习官。


截止到1926年9月,傅作义已经是晋系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同年9月,第4旅扩编为第四师,傅作义升任中将师长。短短8年时间,傅作义就成为晋系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傅作义与同时期的旧军阀有所不同,特别重视协调官兵关系,早在担任营长的时候,就时常拿出自己的薪金补贴在练兵上。


1928年1月,傅作义迎来了军旅生涯的一大转折点:涿州战役失利后,第四师7000余人接受奉军改编,傅作义随即被张学良软禁。同年4月,傅作义摆脱张学良控制,潜逃至天津。彼时,国内形势发生变化,蒋、冯、阎、桂四大派系联合“北伐”告胜,阎锡山实力进一步扩张,傅作义被阎锡山任命为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图|中原大战


1930年年底,随着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败北,傅作义第10军移防绥远,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进入1931年,傅作义的发展有四大关键节点:


1931年6月,傅作义部几经调整改称35军;


9月,日军炮制九一八事变,傅作义随即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旗帜鲜明地提出“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8月,傅作义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


12月,傅作义实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以此为标志,傅作义有了自己的地盘,这背后当然也有蒋介石分化晋系的意味。

图|长城抗战中傅作义部


1933年1月,日军兵犯山海关,载入史册的长城抗战随之拉开序幕。同年5月,傅作义率部与日军血战,成为了一代抗日名将。1935年4月3日,傅作义叙任陆军二级上将(正式军衔,非职务军衔),后获颁二等宝鼎勋章。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时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35军军长傅作义,率部驰援太原,参加了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太原沦陷后,阎锡山地盘大部已失,而傅作义则退回绥远。


八年艰苦抗战中,绥远本就贫弱,也是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人手一身晋军灰蓝色粗布制式军服。傅作义感念民力艰难,又长期秉承体恤部下的带兵理念,就自然而然地穿上了未佩戴军衔的粗布士兵军装。

图|傅作义戎装照


傅作义的军装有两大特点,即没有军衔标志、与士兵无异,这很明显是从实战出发。毕竟,绥远靠近东北,地处抗日前线,敌我斗争形势严峻。傅作义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自保。


此外,八路军晋绥军区(脱胎于八路军120师)的防区与傅作义部相近,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傅作义,自然也包括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因而,傅作义除了在正式场合会见长官穿军装之外,其他场合都是粗布士兵装。

图|剧版《大决战》傅作义未穿军装


傅作义穿粗布士兵军装,只是他“七路半”的冰山一角。傅作义部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贪污腐败的情况少,与同时期国军大不相同。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傅作义做大做强,与阎锡山平起平坐。按照傅作义的军职和军衔,在正式场合理应身着“四六式”绿呢将校服,这样是符合国军相关条例的。

图|影版《大决战》傅作义的正式着装


影版《大决战》,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开篇,傅作义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见,这是典型的外事正式场合,穿的就是“四六式”绿呢将校服。

图|《北平战与和》傅作义(陈逸恒饰)


傅作义身居高位,仍然穿粗布衣裳,这是“七路半”风格的延续。此外,傅作义治下的华北地区,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在此背景之下,傅作义身着粗布士兵衣服有与南京国民政府划清界限的意味,也有向其表明态度的示威性质。

图|傅作义(左一,1948年摄)


但是,傅作义在正式场合,那是不会穿粗布士兵服。要不然,傅作义就是不给南京国民政府的面子。往小处说,傅作义穿将官服是出于礼仪考虑,往大处说事关形式上的国家统一。龙云、马步芳、程潜等各路诸侯,都是照顾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颜面。




傅作义在正式场合,比如在北京见蒋或去南京见蒋,是会穿着上将绿呢军服,独处北京天高皇帝远,喜穿一身粗布灰蓝军装,穿老北京黑布鞋,显示自己特殊身份,那是他起家部队35军传统服装,傅指挥的50万队伍中,一半是中央军,穿统一军装,一半是他嫡系队伍,穿晋绥军时军装。

傅作义,1918年保定五期毕业后从晋军少尉干起,1926年就升中将师长,提升快,打仗很有一套,是阎锡山得力干将,1936年西安事变,阎锡山尚暖昧中,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却通电反对张、杨,遂成蒋拉拢对象,抗战暴发后,傅虽穿晋绥军灰蓝军装,但势力自行发展,1941年,为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阎锡山平起平坐,抗战胜利后,傅与手下高级军官都有美式将军服,但只有正式场合穿出来,平时他仍爱穿士兵粗布灰蓝军服,一是表示坚持朴素作风,二是表示所部的独立性。

傅的女儿曾问过他,身为一方统帅,为什么不置办像样的衣服,穿着像普通老大爷,他说:爸爸衣能蔽体就很好,不讲究这些,人一旦讲奢侈了就没心思做正事了。




傅作义的军队不是中央军。


老蒋的嫡系部队基本都在华东地区,拱卫首都南京。华北历来就是老蒋势力范围最薄弱地区,说起来话长,简单梳理如下:

1927年老蒋率领北伐军,从南方一直往北打,力图统一中国。中间历经波折,总算还是打到了河北,直接威胁京津。

1928年6月,北方军阀张作霖军事彻底失败,逃回老家东北时,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暂时一统。阎锡山近水楼台,进占北京,而此时的傅作义是阎锡山手下大将。

随后两年,爆发中原大战,阎锡山败北,退回山西;张学良势力范围极速扩大,除东北地区之外,整个黄河以北都归他管辖。

紧接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沦陷,张学良的东北军全部撤如京津地区;随后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东北军作战不利;傅作义的晋绥军和原冯玉祥的西北军(29路军),取得了几次胜利。

再然后,北京就是西北军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宋哲元的29路军驻防。此时,傅作义在山西和绥远已渐渐成为名将。


全面抗战爆发后,京津很快沦陷,太原也相继沦陷,傅作义守太原也失败了。但一直在山西、绥远坚持抗战。

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北京顺理成章由傅作义进驻……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决战》里演的那样,直到最后的北京和平解放。

回顾老蒋统治中国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北京地区始终处于老蒋嫡系力量以外,都是所谓的杂牌地方势力范围在统辖。

非嫡系部队的军饷和军费开支等,除中央划拨外,还靠地方自治:财政、税收,甚至发行货币,统统下放,所以傅作义基本就是华北地区的“土皇帝”,权力极大,力量甚至可以与中央抗衡。


细节上,傅作义直辖的嫡系部队,在军服上就与中央军不同,显得更朴素、简陋一点,毕竟北方的经济实力还是无法抗衡南方。加之傅作义本人也是简朴风格,提倡官兵平等,所以他本人也一直是布衣军装。




看了《大决战》的人或许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傅作义作为华北剿总总司令,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为什么穿的衣服和其他的国民党将领有所不同呢?

人家别的国民党将领往往都是黄呢子大衣,或是气派的风衣,唯有他傅作义似乎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蓝色粗布军服,有点和我们当初的八路军一样。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傅作义在去南京面见蒋介石,或者是参加南京政府的中央会议时他是会穿名义上的统一军服的,也就是和国民党将领一样的军服,毕竟他可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若不穿上统一的服装,蒋介石怎么看他?他的地位还能稳固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傅作义抗日战争结束后,成为了华北王。手底下控制有京津冀佣兵超过50万,是国民党下属军事实力中实力最雄厚的几支之一。蒋介石就是再抠门,也不会不给傅作义发那么一身新军服的。

只是傅作义穿衣服是非常注意场合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的统一军服在一般场合他就不会穿了,而是穿我们熟知的蓝色粗布军服,而这些一般场合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之时。

对傅作义来说在自己控制的领地上就不需要那么刻意了,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那为何平时偏偏要穿这种衣服呢?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作风一向如此。

当初傅作义手底下的部队非常穷。

在那个时期,国民党军队内部是有着不同派系的,而每个派系都有着自己的根据地。

傅作义所率领的军队被称为绥远系,在民国初年袁世凯设立绥远省,省府位于归绥。

而傅作义因为在战场上比较骁勇,在1931年被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任命为绥远省的代理主席兼保安司令,所以这里也成为了傅作义的根据地。

即便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傅作义本人受到重用,一度被称为华北王,绥远还是傅作义绝对的统治核心。

不过绥远啥都好,就是有一个特点:特别穷。

因为这里本身就是国民政府时期的塞外四省之一,农业产值很低,除了有一小部分畜牧业以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

所以这也直接导致傅作义自己的部队曾经是很穷的,有的时候连枪都配不齐,更别说是穿上一身像样好军服了。

就算后来得到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援助,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也基本上完成了美式装备化,但是傅作义毕竟不是中央军,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自然很难享受和蒋介石中央嫡系部队一样的待遇 。

在国民政府时期,杂牌军和中央军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央军享受的都是最好的装备,完整的补给。

但是杂牌军能够从国民政府领到七成左右的军饷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些小地方军阀的势力甚至连五成和三成的军饷都拿不到,更别说是其他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了。

总而言之,傅作义的部队常年经历战争,他自己并不富裕,而且也没有上面给予的充分补给,又哪来的钱给自己的所有部队都换装最新式的军服。

后来虽然傅作义苦尽甘来了,但自己就是过苦日子过惯了的,也习惯了穿一身那样的军服,他的节俭是在多年穷苦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根据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后来撰写的回忆录来看,傅作义也确实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并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傅作义最后能够回到革命怀抱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他也认可共产党,认为共产党身上与自己有共性。

国民党之所以会在中国大陆上失败,和其内部的严重贪污腐败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的。很多国民党军队上层军官生活极为奢侈,他们贪污军费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导致士兵对上面极其不满,积极性受挫,部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很多国民党军队空有美国支援的装备,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向心力,所以才会在战场上被一触即溃。

而对于傅作义这样的非嫡系军官来说,能够保证独立和存续是第一要务。

所以傅作义对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还是不错的,就算没钱也起码要保证他们一身灰蓝色的粗布军装,而这对于傅作义来说其实也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傅作义的穿着和其他的国民党中央军将领私下穿着不同,也是代表他自己的态度。

傅作义绝对不是能够被国民政府随便命令和绝对控制的,在《大决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傅作义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很多时候都是不置可否,能不遵守就不遵守,而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国民党内部严重缺乏凝聚力,作为名义上的国民政府领袖的蒋介石,对手底下各级军事将领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白崇禧,李宗仁,傅作义等等都不一定会听蒋介石的命令,傅作义自己在平时的穿着也是为了显示出和其他中央军高级将领的不同。

如果傅作义自己也天天穿上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军服,那么又怎么跟自己手底下的军官们交代呢?他难道是准备完全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吗?这也会让傅作义自己在军队内部离心离德。

他需要给整个绥远系统的部队们一个表率,他们不是被蒋介石国民政府随便操控的棋子和傀儡。

当然还有人认为傅作义有可能是在学冯玉祥,毕竟冯玉祥也同样有爱兵如子的称号,为了强调自己的光辉形象,冯玉祥也经常会穿和士兵一样的衣服,有的时候连草鞋都会穿,这也是一种政治作秀的手段,这种说法也是有可能性的。

不过毕竟时间有些久远,傅作义为何喜欢这么穿已经很难得到完全确切的考证了,毕竟当事人也已经不在了。

其实让他这么穿的理由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种原因他都是为了让军队形成一个向心力,一个只认可自己,属于自己的军队,毕竟这是军装,它的意义肯定只能是为军队服务的,要不它就没有要存在的价值了。




就是想和老蒋划清界限,老子是晋绥军,军服是晋绥军的粗布衣服,不是你中央军,直接长官是阎锡山,不是你蒋介石,不受你老蒋的指挥。




影视剧作是吸引眼球的艺术,服装道具做得好,很快能抓住观众。建党百年军事大剧,《大决战》电影改编为电视剧,便于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场面,集中把人物和剧情重新认识和定格。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作品不少,经过多年沉淀和把握,此部《大决战》,被普遍认为拍出了新意,其中重要人物傅作义随新的故事展开也有了新的角色诠释。此前还没有得以反映的故事,以及他与蒋之间的微妙关系,都在不经意的一场莜鱼面中,得以展开。

将军穿得是一袭开始发白的国军灰绿色士兵的军装,在忙忙乎乎炊食中,嫌得与威严的蒋的将军服色差异很大。

蒋居襟危坐于餐桌上,用膳时连军帽也未摘,显见对傅的亲自忙活不领情,不只作为浙江人的他,有点吃不惯北方的此种面食,羊肉的腥膻,面食的简单等,都与他对东北的战事的焦虑,形成了鲜明对比。

军情如火,他哪有心情去品味本不喜欢的此种面食呢?直接说不习惯,你不必如此忙活,即迫不急待地将出兵的期待说了出来。傅部尽管多年以来受到蒋的礼遇,但绝非蒋之嫡系,该剧以傅作义抢占张家口进尔得到华北行辕主任的地位的细节,就明白无误地告诉给观众,他傅作义以其能力和实力,在蒋家王朝的餐桌上,其志绝不会限于归绥一隅。

蒋要他出兵,做为实力派,仅靠一纸命令是不成的,这就是蒋降尊纡贵亲自前去说服的原因。蒋以一荣俱荣劝说利害,东北不保,就动摇了蒋执政根基,现在廖集团已明白无误地出动,东集团还指着华北,以便对锦州救援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傅作义的想法,晓畅军事的卫立煌,不会不知道。面对解放军围点打援作战的危险,推断廖集团不会出动,因此无论蒋如何巧舌如簧和严命威逼,一面虚与委蛇地埋头大嚼着自己炊食的美味,一面不动声色地思考着蒋的话是真是假,饭吃完下定了决心,他们是绑在一起的分割不开,吃完一碗莜面,傅得出判断,不得不出兵,以卫护党国根基。

傅本阎军旧部,晋军军装颜色为灰蓝,剧中傅作义穿的士兵军服发了白,分不清蓝与绿,是有意而为,还是要叫蒋难堪,恐怕都有,但蒋实在说不出什么,因为人家总不能穿着毕挺的将军服在厨房中忙活吧?蒋要见缝插针晓以利害,最终还是逮住了机会,成功将傅说服。

不容易,一定一头的汗,饭也吃不出个滋味来,何况根本不喜欢。军装道具,看似普通,刻意渲染了面和心不睦的气氛。




一是想表达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本人也确实如此;二是表明所属部队的独立性,显示特殊的身份,那是他起家部队晋绥军第35军的传统粗布军装服色。




国军派系林立,傅部属山西地方部队,也就是阎老西的人,自然有别于蒋系,其实他也可以穿美式军装,但他念旧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三星   北平   晋绥   绥远   华北   嫡系   粗布   国民政府   军服   山西   军装   蒋介石   士兵   部队   场合   服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