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引起的误会,最搞笑的是什么?

我哥新疆儿娃子,到重庆上大学。
军训第一天早上,在食堂打早饭,问打饭阿姨:“有奶子吗?”

有奶子吗?
奶子吗?
……

我哥后来回忆说,那阿姨的脸腾就红了,周围的同学眼神交错,百感交集,吹哨起哄。

其实我哥只是想要牛奶啊!!
我们这从小就管牛奶叫奶子啊!!
有什么不对吗?!
谁会一大早要你们想的“奶子”啊!!
还问食堂大妈要奶子!!

我哥立马同人家解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于是他大学四年就落了个绰号,叫“奶子”……

“诶,奶子,帮我带个饭。”
“奶子,在哪上课?”
“奶子……”
“奶子~~”
“奶子传球!!”

我哥回来第一句话,“去内地,不要说馍馍,也不要说奶子。”多么痛的领悟。




记得我们初中去北京夏令营,我们兰州的四个女孩和沈阳的四个女孩安排在一个宿舍,因为方言闹了好多笑话。早上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兰州一女孩拿了馒头掰碎又倒上热牛奶,沈阳女孩很好奇,问:“你吃的啥?”兰州女孩:“奶子泡馍馍(奶子paomomo)”立刻引来沈阳女孩们一顿哄笑。有次在宿舍我们没带汤匙,看见沈阳一女孩有就问她借,兰州女孩“你好,借用一下你的shuozi行么?”沈阳女孩一脸迷茫,指了指才明白。晚上要睡了,灯开关在我们这边,沈阳女孩喊“闭灯,闭灯。”兰州女孩完全无感,不知她们喊什么。沈阳女孩们常常说话自带笑果,可是她们说得太快了,我们听不太懂礼貌性跟着傻笑。有一次宿舍里的煮鸡蛋坏了,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臭味,她们说:“哎呀妈呀,茅厕也没这味窜。”[笑哭][笑哭][笑哭]




好多年前的笑话了,那会儿我们在位于江西抚州地区的山区里的军工厂,厂里有相当部份是山东人,工厂距县城不到10公里,逢星期天厂里会派车拉人去县城游玩和购物。

有一次照例厂车拉了一车人来到县城,大家三五成群前往县城各处热闹所在,有一个约二十七八岁的农村女人.确切的说是城郊的居民,在路边卖甲魚,厂里一位车间技术员(山东人)姓徐,我们估且叫他老徐吧,与同伴路过停了下来,老徐上前询问甲魚价格,“哎,勒好,请问勒这个鱉咋卖”?卖甲魚女人脸一红没理他,他又近身追问一句“我问勒这个鱉咋卖”?女人红着脸骂了他一句,“流氓”!老徐一听觉得不错还想再还还价便说“勒说这个鱉6毛,那5毛卖不卖”?(当时当地甲魚是八九毛钱一斤,六毛以是很便宜了)卖甲魚女人脸由红转白抬手就打了他一耳光,老徐捂着脸怒道“勒怎么打人?鱉不卖就不卖,马拉个笔的还打人”眼见着闹起来了,同伴赶紧上前劝开,旁人也围了上来,警察也过来了,女的边哭边骂,男的捂着脸愤愤不平,鷩察将双方都带去了派出所说清情况。

此事此后成了厂里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那句“你这个鱉咋卖”也成了许多人打趣的一个梗。




太多了!

想当年,哥去武汉工作。

武汉的夏天那叫一个热,但是每逢傍晚,大爷大妈就爱坐在小巷子里乘凉,唠嗑。

我因为穷,所以也在那块租了房子。

那天傍晚,碰到个女的在门口惊慌失措的喊:“xx军!我的孩子不见了!!!”

我一听,这还得了!你孩子不见了你得报警啊!你找你老公干啥?

然后那个xx军,就回来啦,女的镇定了很多,拉着他的胳膊委屈巴巴地说:“老公,我最爱的那个孩子不见了!”

这个xx军就十分纳闷说:“没道理啊!我上午还看见的!”

听到这我非常吃惊!我想你孩子都不见了!你还有功夫纳闷呢!快找派出所啊!

最可疑的是,女的嗓门这么大,这样喊了一遭,旁边的大爷大妈一脸习以为常,淡定的嗑瓜子,唠嗑。

我终于忍不住:“孩子没了报警啊!”

大爷说:“哎呀!她的孩子经常不见!”

我:“!!!”

旁边一位大妈附和:“就是啊!一双“孩子”买那么贵干什么?又不好好收拾,动不动就不见了,心疼也该她心疼的!”

另一大妈:“噢哟!人家老公愿意给她买!”

我:"......."

原来在武汉,孩子就是鞋子的意思...

还有一次,坐标四川。

节假日嘛,人爆满,好在哥机智,提前定了个小宾馆。

下了高铁,直奔宾馆,满脑子就是先休息一下!

一切都很顺利,就是宾馆登记还得排队,轮到的我时候,前台小姐姐头也不抬的问我:“你是旋来的蛮?”

我:“???”

前台小姐姐不耐烦地抬起头,看着我又重复了一边:“你是旋来的蛮?”

我心想,四川人民这么能歌善舞?住个酒店还要旋过来?不晕吗?

想了半天,我难为情的告诉她:“我...我是坐高铁来的...”

前台一阵狂笑我都懵了!

后来才知道,旋来的意思,就是问你是直接过来的没有预定的吗?

还有一次,在山东。

朋友说,他们那边拿就等于拾。

去买早餐的时候,我因为怕别人宰我,我就会装作地道的样子讲:“拾两个馍馍儿!”

老板头也不抬:“2块钱!”

分量大,又好吃,所以一连六天我都去。

老板一见我来,就直接问:“2个?梅干菜的?”

我说:“嗯。”

他就招呼后面一姑娘:“2个梅干菜!”

一边等,我一边就跟老板搭讪,问:“这是新招的员工哇?”

老板说:“我女朋友。”

又一次,去买早餐的时候室友让我也捎俩包子,我答应了。

去的时候比较晚,老板不在,只有那姑娘。

见我来,还跟我礼貌的微笑了一下,我说:“拾四个馍馍儿!”

女的一愣:“这么能吃啊!”

我说:“啊...朋友一块吃...”

然后我就提着14个馍回家了....




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笑话。

某大领导在伊宁县调研,路遇一个维族老汉,大领导问老汉:你哪里人啊?

老汉回答:我曰你先人。

大领导不悦,又不好对一老农用刑,只好装作没听清又问了一遍:老哥哥,你哪里人啊?

老汉回答:我曰你先人,你耳朵不行吗?哎,我曰你先人,哎,我地羊缸子也曰你先人,我们一家人嘛都曰你先人。

大领导当场中风。。。。。。

wei族人说国语发音不标准,说“伊宁县人”的发音听起来特别像“曰你先人”[笑哭]




方言引起的误会,最搞笑的是什么?

因为一句方言,被年轻漂亮的女售货员打了一耳光,还被拉到派出所去。

九几年的时候,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厂子林立,用工量非常大,我们北方人,尤其是年轻人也不乏一些年龄大点的也南下,打工赚钱。

我隔壁老谢年纪四十多,去了上海,当时农村人有文化人很少,认不了多少字。老方年纪大点,习惯说本地方言,讲不了普通话,一块去的人也多,大家在一起还是讲方言。快过年了,都准备回家,给家里买些东西,老谢也想给老婆孩子买点衣服鞋子带回去,结果因为语言发生了误会。

老谢到一个大商店里边,东瞅瞅,西看看,就看到在一个年轻漂亮的售货员身后有一双棉鞋,样子挺好的,就想让售货员拿出来看。

老谢就说:“唉,女子,把你勾子后头的哪个窝窝叫我看一下。”

售货员没动,他又大嗓门说了一遍,售货员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但是还没发作,老谢也没在意,直接跑到女售货员面前,大声识“叫我看一下你勾子后头的窝窝”,引的人们都往这里看。女售货员脸一下变得通红,没忍住抬手打了老谢一耳光,并斥责他耍流氓,并叫商场里的人员,抓住老谢送到派出所去了。老谢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到了派出所,售货员把事情原委跟警察一说,警察来问老谢,为什么要耍流氓?老谢说快过年了,我到商店想给西子跟娃买个窝窝穿,我没耍流氓。这回警察也搞不懂了。后来一块去买东西的听说把老谢拉派出所去了,也赶到派出所,一了解情况就赶紧给人家解释,老谢不是耍流氓,就是想买一双棉鞋。

我们这把棉鞋叫窝窝,身子后边叫勾子后头,并不是说要看人身体pigu后边的小窝。这才解除误会,回来讲给我们听,让大家笑了好几年。




男子问站在店门口的女服务员:“水饺多少钱一碗?”

女服务员恶狠狠地瞟了他一眼:“流氓!”

男子心想六毛这么便宜,于是对女服务员说:“我要水饺两碗,一碗带回家!”

女服务员忍无可忍,还要带回家,你想得美!一脚把男子踹倒在地!

你看懂了吗?

水饺多少钱一碗?

方言:睡觉多少钱一晚?

流氓!

方言:六毛!

我要水饺两碗,一碗带回家。

方言:我要睡觉两晚,一晚带回家。




新疆赶马车的维吾尔大叔问内地游客:“你他妈的到哪儿去?”惹怒了内地游客。

在我们新疆,有一种四轮马车,在景区或是乡镇专门用来载人的,我们本地人叫它“哈的克”(维吾尔语音译),而更多的人却习惯称它为“马的”(即马拉的士的意思)

有一次,一内地游客坐马的,赶马车的维吾尔族大叔问他:“你打马的到哪儿去?”由于发音不标准,被内地游客误听为“你他妈的到哪儿去?”为此,两人发生了争吵,也成了后来人们的笑谈。

同学舅舅从内地来新疆,以走街串巷收土鸡蛋为生,但由于本地维吾尔族多,他又不会说维语,这让他很苦恼,于是同学就教他鸡蛋用维语怎么说。有一天他回到家,怪同学给他教的不对,他问人家鸡蛋卖不卖?结果却让人家胖揍一顿。

同学也感觉很奇怪,就问他怎么问的?他说:“我就问他hutun卖不卖?”然后他们就打我了。听完后我和同学笑的肚子疼,原来在维语中鸡蛋叫做“tuhun”而老婆叫做“hutun”他没搞清楚,把鸡蛋说成了老婆,问人家“老婆卖不卖?”不挨揍才怪呢?




宁夏中卫

1.警察抓了个小偷,正准备审问,来了个大案,警察叔叔对小偷说:出去,门上蹲着去……。过来发现小偷在院子的煤堆上蹲着。[捂脸][捂脸](当地口音,煤和门一样)

2.什么什么零接到报警:有两个人拿着改锥做爱着呢,快点来抓啊。[大笑][大笑](当地口音,做爱和作案一样)

3.小笼包子店来了一位客人:七十一壶茶,六十一笼包子。老板吃一惊!:多少人?答曰:九十一个人。[呲牙][呲牙]

(翻译:客人:沏壶茶,溜一笼包子。老板:多少人?答曰:就是一个人)


先讲三个[祈祷]




“方言引起的误会,最搞笑的是什么?”方言引起的误会和搞笑一般发生在两个地区的人之间,同一区域的人则不会发生误会和搞笑。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上山下乡我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地处北大荒的北边,一片沼泽地的深处,是一个自古就没有人际的地方,由于是始建,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地融合的方言也是五花八门。在这里只说两个有关方言的事。

我们去的地方也有一些老东北的当地人,性格好爽等就不提了,当地人把内裤叫做“裤头”,时间长了好多人也把内裤唤作裤头。由于地处沼泽地的深处,自然也就交通不便,一封书信要半月左右才会收到。刚到那时没有房屋,什么都没有,只能在高一点的地上建设,除了食堂一切服务全无。一个青年需要内裤了,于是给家里写信,因为习惯了,就在信中写的是要“裤头”,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收到家里寄来的邮包,打开之后大家都乐了,家里给寄来了几个裤子只有下半截的裤腿,和几块布头,后来得知,家里人不知道他要的“裤头”是什么意思,只能按照猜测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还有一个就是“浪”字,哈尔滨的青年用浪字去形容一个人的漂亮和美丽,有时看到一个很漂亮,她们就会说“这个人真“浪”,”,应该是一个赞美之意。“浪”字到了天津就截然相反了,在天津,一个女人放荡不羁,生活作风不正,会用到这个字,往往会这样说:“这个人真浪”,或是说:“这个女人太浪了”,在天津用这个字是在骂人,在哈尔滨人的嘴里说出这个字是一种赞美。起初因为这个形容,哈尔滨知青和天津知青闹过多次误会。

那时我们那里的人大致有:黑吉辽、冀鲁皖豫、川黔两广、苏浙还有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区的人,每个区域的人都有自己的方言,有机会我会给大家说说更多的方言包袱,希望大家开心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方言   误会   馍馍   兰州   裤头   耍流氓   奶子   新疆   售货员   先人   大妈   派出所   老板   孩子   女孩   搞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