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凤街”为何以此命名?它见证了哪些历史?

五一广场(彼时“承恩门”)西侧的那条看似与繁华无关的街道,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起凤街”,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时才由城郊圈入城内,成为太原古老街巷之一。“起凤街”,顾名思义,腾蛟起凤,它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承载着读书人渴望从此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美好愿望。路北的铁路住宅小区,是明清两代贡院所在地,多少举子从这里走出,走上仕途,贡院门前“起凤”,背负“文瀛”,这条宁静的古街也见证过千百万山西文人学子的悲喜。

清末,科举制废除,“腾蛟起凤”、“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的贡院顿失往日的光彩。太原府办的“太原府中学堂”在此建立,后来更名为“联合阳兴中学”,六年后,山西省办的“公立中学堂”又在此创办,联合阳兴中学迁至桥头街,这里只留公立中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英才辈出,“五四”运动之后,学生思想活跃,形成进取、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校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思想,率先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第一个党小组,率先在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山西第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率先在这里成立;山西省的第一个团组织“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率先在这里问世;载入太原史册的“反房税”、“沪案后援会”、“反会考”等革命运动,就从这里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高君宇,以及贺昌、王瀛、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个昔日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所谓“腾蛟起凤”的贡院,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山西的大本营,成为山西共产党人成长的摇篮,成为中国革命者荟萃的地方。

起凤街东头的纯阳宫,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红墙环绕楼台错落,占地不大,却以巧思入神的布局为世人称道。后面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徜徉此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后院巍阁是观中最高的建筑,登阁环眺,独具匠心的布局在宫观祠宇中实属少见。

起凤街、贡院、省立一中,文学气息深厚的这条路,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似蛟龙摆尾扶摇直上,似凤凰展翅腾空万里。起凤街,长不过五百米,早已不见当年赶考学子的熙熙攘攘,在巍巍高楼间,深处闹市却无市井之气,多了一丝文人的清高不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太原   腾蛟起凤   党小组   中国共产党   山西省   贡院   山西   支部   文人   学堂   学子   布局   见证   思想   中学   建筑   社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