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误解的一个古代历史人物是谁?

古代历史中我认为自己误解最大是:曹操

最早接触到曹操这个人物其实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法太好了,让人不自觉跟随他的思想。感刘备之命途多舛,慕诸葛亮之忠骨铮铮,恨曹操之老奸巨猾。尤其气愤白面曹操奸诈狡猾。

但是为什么一个虚伪奸诈之人却能够获得那么多能人志士的鼎力相助,难道这些人全是瞎子吗?

认识发生改变是从日本光荣公司的《三国志11》。游戏中相同的疑惑再上心头,曹操的手下虽然没有关羽张飞之万夫不当之勇,没有诸葛周瑜之决胜千里之智,没有鲁肃张昭之运筹帷幄之政。却也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能在强敌环伺的中原地区站稳脚跟,曹操必有其过人之处。此时的我认可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依旧认为他是一个“才胜其德”的人。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系列节目,再加上强烈的好奇让我自己去历史书中寻求答案。终于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曹操。曹操他豁达,别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他会仰天长笑。战场失利,他会放声大哭。曹操他理智,通敌文书一概焚毁,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收拢了人心。曹操他冷酷,荀彧为其殚精竭虑,一日离心立即斩尽杀绝。曹操他霸气,读读他的《观沧海》《短歌行》如何的“气吞万里如虎”。

那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怎样一股子霸气。

我写过三首打油诗恰好反映我对他认识的三个阶段:

厌曹

白脸奸,红脸忠,白面曹操多奸谋。

悲心痛哭尽虚情,语带笑颜为试探。

贪生怕死好女色,命中怎配带个雄。

言曹

喜其豁达多宽宏,厌其奸诈好杀伏。

盛世能臣乱世奸,命运本就善弄人。

颂曹

世间岂有无暇玉,人无完人方为真。

乱世人命贱如狗,齐家方能平天下。

力挽狂澜扶倾厦,白骨盈野非夙愿。

谋臣猛士齐效命,千军万马俱归降。

愚忠本自是枷锁,建功立业真英雄。




这个“误解”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对于历史人物,之前认为是坏的,后来发现好像也不是那么坏;之前认为是好的,后来发现也没有那么好。而这样的历史人物,我认为是有着的。

曹操

曹操好似成了一个脸谱化的人物,最初时,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就是,他是一个大奸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反正就是一个反派人物。


而后在当下再去看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就发现他好像也不是那么坏。在东汉末年那样的局势下,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汉朝皇室衰落,当时说是汉朝的天下,其实跟不是也没什么区别,在那个时期,皇帝反而没什么话语权。

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皇帝的名义行事,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震慑降服匈奴等民族,而且在国家经济发展上,曹操也实施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措施,比如扩大屯田、兴修水利什么的。


由此来看,曹操好像也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大奸贼,虽然皇帝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但是曹操最终也没有选择推翻汉朝自己做皇帝,直至去世,曹操也只是汉朝大臣。

康有为

说起康有为,我对他最初的了解还是来源于历史课本,当时学到戊戌变法这个章节,得知有康有为这么一号历史人物。清末时期的戊戌变法是一个大事件,若是只根据这个事件来看康有为这个人,那他就是一个正面代表,有一定发展眼光。


但是,若是全面的去看康有为,他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而康有为逃亡日本,在康有为流亡在外的时期,他也没有闲着,一直以保皇派自居,说自己奉皇帝密诏在海外求援,在海外,康有为进行“劝导侨胞,广筹经费”的行动,而筹集的钱有没有花在救国上,不太清楚,反正康有为自己的生活倒是有滋有味,还娶了好几个媳妇。


而且后来回国的康有为,也是一直在折腾,清朝灭亡以后,康有为参与了张勋复辟,幻想着还能把皇帝立起来,然后自己成为有功之臣,但是这场复辟的闹剧结束之后,康有为本人也是彻底折腾不起来了。

作为历史教材上一位“维新”之士的康有为,他在后来的所作所为,也不是那么的“新”,反而可以说是“伪”。




要说误解最深的历史人物,在我心里只能是咱们的那位天天掀棺材板的牛顿大大。

牛顿大大在我每个成长阶段,我都会重新构建对这位真正的巨人的认知。

第一阶段、幼年和少年时期

在我懵懵懂懂的童年,爸爸告诉我牛顿是个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是万有引力的发现者、他是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他是高等数学的开拓者、他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百科全书式超级天才。

他的研究涉及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地理、哲学、经济和艺术,在非常多的领域包括飞机制造、传播设计、火箭导弹、现代建筑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牛顿大大的出现,为黑暗愚昧的欧洲带来了科学的火种,撒下了理性的种子。

您是我科学路上的指明灯,您是我人生道路的领路人,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至少在我那段纯真的年代,牛顿大大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来一颗向往科学的种子。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

在大学的时候,借了一本牛顿的传记,第一次颠覆了我的三观。

原来牛顿大大居然在人生的后半段迷恋上了神学,专职研究神学去了。

牛顿大大,你肿了么?

怎么能这样?

那时候看的传记里面说牛顿大大四十多岁的时候,书房曾经失过一次火,自己辛辛苦苦研究论文原稿都化作了灰烬。牛顿大大仔细研究后,发现是因为自己匆匆忙忙洗漱,水滴在书房实验室的玻璃片上,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变成成半圆形,形成了凸透镜现象,阳光照射水滴形成焦点,点燃书稿引发了火灾。这件事后牛顿大大伤心欲绝,感觉自己因为透露了太多上帝的秘密,被上帝作弄了,从此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大大减弱,对神学的研究大大增强。

虽然三观震碎,但是我选择原谅牛顿大大,因为他是我走向理性和科学的领路人,再说谁在老年不会犯点错,很正常嘛,虽然牛顿大大晚年沉迷于上帝不可自拔,但是不能抹杀牛顿大大在科学方面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嘛!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

我以为我已经算得上很了解牛顿大大了,事实证明我错了。

一个很偶然的情况,让我重新了解了牛顿的人生,再次震碎了我的三观。

牛顿的老爹就是一名虔诚的牧师。

牛顿出生的时候就受洗成为了基督徒。

牛顿一生都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牛顿信奉原型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制定了各种自然规律去统治这个宇宙,宇宙根据自然规律在有条不紊的运行。

所以牛顿的解释就是是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万事万物都有概率。

而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探索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

原来牛顿大大从小就喜欢神学,至于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光学等等知识都是用来证明上帝所创造的规律。

合着牛顿大大主业是神学研究,副业才是搞数学、物理这些知识的研究。

喂!牛顿,把我的崇拜和尊敬还给我!

牛顿大大,有一天,我一定去你坟上多烧几本无神论著作,希望你喜欢,不要客气,叫我活雷锋就好。




我曾经误解的历史人物是刘伯温,在历史的长河里,像刘伯温这样有着“通天彻地”本领的并不多,姜子牙、诸葛亮以后再就是刘伯温。对于刘伯温的传说很多很多,也正因为这些传说把真实的刘伯温掩盖了,我一开始认为的刘伯温就是从这些传说中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功成隐退,成就一世英名在人间。我确实误解了他,他官方名叫刘基,被逼无奈投靠朱元璋,是一位出色的谋士,却不是优秀的政治家,在明初朝廷争斗中被杀,至今不知是朱元璋还是胡惟庸杀的他。卸下传说的刘伯温,和真实的诸葛亮一样,显得很真实。







福康安:小说不能当历史书读,武侠小说更不能当历史书读。是的。

相信金庸迷们,都读过金庸先生所写的武侠小说《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里面有一个翩翩公子,朝廷重臣福康安,也许大家还记得他吧。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和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长得十分相像。因为他们两个是亲叔侄。这纯粹是金先生的想象,但是却误导了我很久。

在原著小说里,福康安是一个计谋深沉,城府很深的一个朝廷奸诈之人,他主谋所谓的天下掌门人大会,让武林人士自相残杀,可谓阴险毒辣,是一个小人。在他的私生活方面,他欺骗普通女子的感情最终因他而死,连自己所生的儿子也不顾惜。

读了小说之后,非常讨厌福康安。在看了王晶导演《雪山飞狐》更是对他深恶痛绝。在这部片子里俯瞰成为了彻头彻尾的2号大反派。

但历史的事实是: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史载为“反击自卫”,其实是“兄弟夺权”。




在没有了解秦始皇以前,我一直觉得虽然他统一中原,统一全国的度量尺,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但他焚书坑儒,残杀儒士,晚期偏信术士,寻找长生不老药,使得民不聊生。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杀伐果断但仁德之心不足的君王。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段话: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为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起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我开始慢慢的了解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我曾经了解的那样。

原来他并没有焚书坑儒,记载中,焚书这一建议是由李斯提出的: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斯建议烧的是除《秦记》以外所有的史学书,并没有建议将儒家的《诗经》《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全部销毁,而且这段话下面还有一句:

始皇可其议,收取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

所以说,诗书及诸子百家的书并没有被销毁,只是由秦朝官员没收收藏。而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时,烧毁了当时秦始皇下令所收藏的书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焚书吧。

而坑儒这件事就更不可能了,而是由于方士卢生、侯生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害怕受到惩罚,于是卷款潜逃,秦始皇这才大怒,在京城搜捕坑杀方士四百六十多人,并没有去坑杀儒士。

而且秦始皇在当政时,没有因开国功劳过大而诛杀过任何的功臣。王翦独力消灭五国,功劳已经足够大了,这样的功臣在后世大多是要被皇帝“杯酒释兵权”的吧。但是王翦的孙子王离却还依然是统兵大将。而始皇有句话是: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这样的胸襟岂不让后世皇帝所汗颜。

所以说,秦始皇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一个暴君无疑,可是当我们真正的了解历史时,会发现事实有时候并不如此,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去真正的了解,才会有一个更完整的判断。







李世民。




大概是刘邦吧。

之前认为刘邦是一个整天游荡乡里无所事事的混混无赖,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运气好。但后来发现刘邦能当上皇帝凭借的不仅仅是运气好。

刘邦年少时也曾游学异地,而且为人豪爽,知贤善用。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全在其麾下,张良本一心光复韩国,但最终还是认为刘邦是天子之才,投身于刘邦帐下。萧何曾经是刘邦的领导,但认为刘邦不是平凡之人,便尽心辅佐于他,而刘邦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萧何月下追韩信。而刘邦就相信萧何的眼光,把没见过几面的韩信任命为大将军。

很多人认为刘邦脸皮厚,抛妻弃子,不孝老父。但认真想一下就会发现刘邦的机变之才。刘邦无事那他的妻子就无人敢碰,更不用说对手是项羽这种人,一句“吾父即汝父”保全了她父亲的性命,又让自己不必陷入两难僵局。身中流矢仍能面不改色,稳定军心,刘邦能够成为皇帝,绝不仅仅是因为运气。




曾国藩,在教科书里面,他完全就是清政府腐败政治的坚决拥护者。

而实际上,他的很多思想和为人处事都是受许多人推崇的,就连毛泽东对他的想法都推崇备至。

事实上,如果你看过曾国藩是如何独自办起一只打败太平军的湘军的话,你会发现毛主席前期的很多的行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   误解   戊戌变法   神学   奸诈   汉朝   刘邦   功臣   皇帝   上帝   时期   古代   发现   科学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