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视同缴费”,结果会怎样?


假如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就是否定了19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法规的存在。

也否定了老职七十多年的缴费历史。

还否定了建国以来丶针对无产阶级的劳动保险基金养老制度。




如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没有视同缴费,可能会产生以下结果:

一、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了。

没有了视同缴费,就没有了视同缴费年限。如果视同缴费年限都为零了,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也为零了。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了。

二、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养老金低了。

由于没有了视同缴费,那些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的人(也就是“中人”),其退休后的养老金就少得多了。因为其养老金中占很大比例的过渡性养老金为零了,个人账户累计额又因实际缴费年限短也会比较低。

三、很多“中人”的实际缴费年限达不到15年。

如果缴费年限中没有了视同缴费年限,一些“中人”在达到退休年龄时的实际缴费年限是达不到15年的,按照现在的养老金制度,他们是领不到养老金的。

四、现在的养老金缺口就会小一些。

没有了过渡性养老金的支出,基础性养老金也会因没有视同缴费年限而少一些。这些支出减少了,肯定会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减少或者没有缺口,甚至有节余。

五、对“中人”的退休待遇会用另外的办法。

如果“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没有了,虽然这段年限不能从养老保险制度领取养老金了,但按照原来退休后的退休金制度,他们退休后是会有相应的退休金待遇的。即使从养老保险基金领到的养老金少了,但也会给他们相应的补偿。只不过,这种补偿就可能不会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而是从其他渠道(如财政资金或企业利润等)支出了。但是,这对养老保险基金是有利的。

以上只是假设没有“视同缴费”可能出现的情况,实际上现在是有“视同缴费”的,上述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假如没有视同缴费,结果会怎样呢?所谓的视同缴费年限,就指我们拥有的视同工龄,什么样的人会拥有视同功能呢?一般对于企业单位的人员,如果你是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那么就可以让自己拥有,视同工龄。如果说你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在2014年9月份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按照新办法来计算,一般也会拥有视同工龄。

拥有视同工龄的好处是。最终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会按着过渡性养老金的办法来给予计算。那么我们养老金的组成就会多一部分,一般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但如果说你没有视同工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不会拥有我们的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自己整体养老金的待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不过认定视同工龄,也是需要提供有效的材料才能够认定。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我们在个人人事档案中有相应的记录,比如说你的招工信息表,你的工资变动表等相关的手续材料才能够正常认定。并不是我们自己凭空想象。或者说靠你自己去说,我拥有视同工龄,这种情况是不能够被认定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假如没有“视同缴费”,结果会怎样?下面谈谈笔者的分析与解读,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参与讨论,互动切磋。

我认为,假如没有“视同缴费”,那就会倒退到改革之前,也就是继续按照退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也就是继续执行“企业保险”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那一套。

但是,这种极端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是因为,改革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是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必然选择,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可见,题主的这个假设,也就是假如没有“视同缴费”的这个奇葩命题,是压根上脱离客观实际的,是走入死胡同的。因为由计划经济迈上市场经济快车道,由社会保险取代“企业保险”,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既是水到渠成的,也自然而然的。

总之,“视同缴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内在规律与逻辑关系的必然趋势与正确选择。这是因为“视同缴费”概念的形成与出现,它为“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平稳过渡,架起了一道顺势而为的桥梁。如果没有“视同缴费”,那按退前工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费的老框架就难于打破,缴费性的待遇计发办法就无法通过无缝连接而落地到位,新、老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国家高度认可工人阶级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为国企老职工提供了视同缴费的福利。视同缴费的福利是合理的,正确的。工人阶级非常高兴。工人阶级拥护支持国家。




全参保已近三十年(92年10月开始),视同缴费将成为历史,尤其是女性,本人退休时(社保养老金),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各半,因为过渡养老金有年限折加,过渡养老金高过半数,因为当时的缴费率低,养老金也低,四十年工龄(缴费年限)低于4000的是普遍现像,如无视同缴费,养老金难以想象。




就是对两亿多自由职业者(失业人员)的无视




如果没有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职工照常按照《劳动保险条例》退休,有单位发放退休金。所谓的视同交费就是应该有原单位承担的退休金的组成部分。因为职工为企业为国家贡献了劳动剩余价值的积累,工资仅仅是创造价值的一小部分。所以退休后有单位或者是国家来养老。为了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跟企业退休金制度的衔接才有了按照工龄计算的视同缴费年限。这就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没有视同交费的原因。




很简单。假如没有视同缴费。那么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会分两个部分,原工作单位发放的退休金(没交社保部分)+社保局发放的养老金(交社保部分)。就这样。可能交社保部分就会不规定起码15年。而是交多少年就是多少年。




哪有这么多假如?假如没有钻木取火,一直会吃生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退休费   过渡性   工人阶级   工龄   退休金   养老金   养老保险   年限   中人   社保   待遇   办法   基金   社会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