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包含哪几方面?

过渡性养老金,是退休中人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的别称,是退休中人专属的养老金无疑。

过渡性养老金,是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不能依据老人计发办法进行计算时,对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所应享受养老金的一种价值补偿办法。

很显然,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是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计算的一个难点与焦点问题,是新的政策、机制与制度条件下,计算和核定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方法的集大成者。

具体讲,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过程,它是通过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作基础,以规定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系数作支撑,用加大权重的视同缴费指数进行调节,即通过上述三大基本参数综合作用来实现的。

可以看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与核定,与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计发,所涉及的三大系数密切关联。而且,互为因果,相互支撑,进而达到并实现对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与核定。这是极具挑战性,也颇有专业技巧的一项复杂运算工程。

下面分别对涉及的三大计算系数扼要介绍如下,请关心并热衷此项问题研究的专家与同行们批评斧正:

1.个人平均的缴费指数。这是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一个基础性参数。它反映退休中人实际缴费年限期间的实际缴费水平。而实际缴费指数作为一个参照系,以此来影响并引领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的领取水平。

2.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这个系数的制定与新、老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有关,与退休中人计发办法总体的目标替代率有关。以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作支撑,可以确保改革总体目标替代率的重构与实现。

3.视同年限的缴费指数。这个指数由隐性变显形走上台面,由原先的整数1,加大权重提高指数水平,它的作用是明摆着的,就是用来调节与提升过渡性养老金的核定水准的。这是提升并改变过往企业计发办法,偏低的替代率水平的重要举措与主要方法。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就一个方面。

一些年轻人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社保缴费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而有的人却能够拿到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呢?



而且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基础养老金还合算。为什么年轻人享受不到呢?

实际上,过渡性养老金说白了,是对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前,缴费或者视同缴费年限的,一种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补偿。

因为,我们现在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金以后,我们的退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是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可以说,跟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又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这样我们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就只有一部分基础养老金待遇了,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通过过渡性养老金来补偿。

最初的时候,我们设计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划入比例是11%,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20个月。2005年进行了变更,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制度。才变成了现在的模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包含了个人账户余额和退休年龄决定的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养老金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以前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仍然按积累的计算。不过2005年当时国家规定了五年的过渡期。现在已经实现了平稳过渡。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改革,国家也规定了十年过渡期,到2024年结束。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计算方法就是源自于以前的模式。

各省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有的省市是按照个人账户兑换成了虚拟的记账金额计算,最出名的是上海。不过从2009年开始,再次改成了现在的模式。江苏省和广东省也是类似模式。

其他省市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一般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乘以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年限×过渡系数

过渡系数,各省市并不一样,北京市、天津市是1%,而云南省是1.3%,辽宁省是1.4%。全国一般从1%到1.4%之间。

有的省市并不是乘以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而是通过1和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平均数进行计算。

所以,过渡性养老金一般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第二,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第三,过渡性系数。第四,平均缴费指数。

可以说过渡性养老金是我们养老金计算中最麻烦的一个公式了。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他们这一部分人,在计算退休金的时候才会有这个过渡性养老金。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有这个视同缴费年限呢?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人群,这一部分人群才会有这个视同缴费年限。

因为我们国家正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是从1992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你从1992年以后参加工作,那么就意味着你的这个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就是一个实际缴费年限,所以是不会计算你的视同缴费年限的,只有在1992年之前还没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时候,你就正常的参加了工作,那么这种情况就会认定你的视同缴费年限。

然后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根据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来确定你的过渡性养老金最终可以拿到多少钱,不过一般情况下能够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个人,那么都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水平。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待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它一般指的是有这种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业退休人员才会有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如果说你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

对于这个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讲,实际上,在2015年到2024年,日渐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也是有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待遇是根据退休年限来给予一定的补偿。2015年到2024年这10年期间是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一个过渡期,那么每增加一年可以增长10%的一个过渡期限。以此类推,到最后一年2024年可以获得一个100%的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偿待遇。

所以说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就是指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他们才可以享受到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享受不到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当然,一般情况下拥有过渡性养老金的个人,他的退休工资要高于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过渡性养老金包含哪几方面?过渡性养老金是属于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养老金计算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有哪几种方式,过渡性养老金,就是新老制度过渡期间,作为过渡性的养老金计算的一种办法。

目前我国养老金计算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我们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这是大多数人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由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实际缴费,是国家对这部分人参加工作的工龄的一种认可,虽然没有实际缴费,但是要把他作为缴费年限来对待,那么我们在实际缴费时,有一个缴费指数,比如有的是按照60%的标准来缴费,有的是按照100%来缴费,有的是按照300%来缴费。我们所说的这个按照百分之多少来缴费,称为缴费指数,缴费指数的计算是根据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作为参照,结合自己本人的工资基数来计算的。

比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而我们的实际工资只有每月3000元,如果我们按照每月30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那么我们的缴费指数就是只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保法的规定,按照社保法的规定下限一般都是60%,那么我们按照60%来缴费,也就是每月的缴费基数为3600元。也就是当我们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之时,只能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来作为缴费基数,也就是每月3000元的工资,实际还是要按照3600元来扣缴社保费用。

当然这是实际缴费指数工资的计算,这个由于每月缴费,这是比较好计算的。但是视同缴费不一样,既无法计算他的缴费指数,也无法计算它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如果计算养老金时只计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个人账户,所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是无法计算的。为了保障视同缴费年限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不会低于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水平,所以除了计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在计算他们的养老金时,采取计算过渡性的养老金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作为一种补偿的机制。

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既要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时要考虑视同缴费年限的具体年限,还要考虑视同缴费的指数。这个视同缴费的指数很多地方都是按照140%来计算的,所以视同缴费的指数工资通过换算以后,可能比实际缴费的平均指数工资还要高一些,那么这个140%的视同缴费指数还要计算为视同缴费指数工资。比如按照上面的举的例子,假如在2020年的视同缴费指数是140%,如果2020年当地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它的视同缴费指数缴费工资就是每月8400元,由于每一年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一样,所以需要精确计算到视同缴费的每一年,才能计算出平均视同缴费指数工资。

视同缴费指数工资除了计算基础养老金要使用之外,最大用处就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有点类似于基础养老金,只是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是要考虑全部的缴费年限,但是过渡性养老金只考虑视同缴费年限。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人具体包含这三部分人员。一是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1992年之后办理退休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二是2014年9月30日之前从机关事业单位辞职或是离职,到企业工作或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员;三是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之后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

综上所述,过渡性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的一种养老金计算方式,只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或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才能享受的一种养老金计算方式,是作为新老制度过渡期间,对于视同缴费人员因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偏低的一种过渡性的补偿机制,由于是属于过渡性的,所以称为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包含哪几方面?

回答过渡性养老金包含哪几个方面?要分开讲,分企业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和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 为什么要分开讲呢?因为都是名谓过渡性养老金,但两者差别很大,例如都为副高职称,同是40年工龄,同是三线城市同年退休,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相差有4000多元,所以要过细加以分析看它到底各自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实际内涵?有什么不同?

一、企业过渡性养老金

(一)企业过渡性养老金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月社平*平均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系数(0.1~0.15各地不一样)

名词解释:

①退休上年月社平…各地规定社平大多以本市社平平均工资,也有地区以全省的平均工资,有的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有以社会平均工资的,各地规定并不一致。

②平均指数…实缴指数与视同指数的平均值。

③视同指数…企业各地规定不一,大多以整数1计算。

④视同年限…90年代养老金改革交费后建立个人账户之日,之前的连续工龄(包括已交费工龄)。建立个人账户时间,大都在92年~96年之间各地时间不统一。

(二)今年退休下岗企退副高过渡性养老金举例:

1.退休上年月社平5820元;(企 、事人员相同)

2.工龄40年(企 、事人员相同)

3.视同缴费年限14年

4.视同指数1

5.实缴平均指数0.6(下岗0.6相当在岗1.5缴费额)

6.平均指数=(14*1+26*0.6)/40=0.74

7.系数1.3(按山东选取)

(三).该企业下岗副高职称人员(下岗前职称未分级别)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5820*0.74*14*0.13=784元。

二、事业过渡性养老金

(一)事业过渡性养老金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月社平*视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系数(0.1~0.15各地不一样)

名词解释:

①退休上年月社平…与企业相同。

②视同指数…事业各地规定不一,大多以职务、级别、职称等级确定。如有些地方副高7级为1.67,副高5级为1.9878。

③视同年限…2014.10之前的连续工龄(包括已交费工龄)。今年退休40年工龄的视同缴费年限为34年。因事业迟企业20年改革,故同工龄今年退休者视同年限多20年为34年。

④系数0.013(与企业同)

(二)今年退休在岗事退副高5级人员过渡性养老金举例:

1.退休上年月社平5820元;(企 、事人员相同)

2.工龄40年(企 、事人员相同)

3.视同缴费年限34年(比企退迟改革20年视同年限多20年)

4.视同指数1.9878(企退不论职级一律为1,故同类人员多0.9878)

5.实缴平均指数1.5(下岗0.6相当在岗1.5缴费额)

6.平均指数=(34*1.9878+6*1.5)/40=1.9146

7.系数1.3(与企业同按山东选取)

(三)该事业副高职称5级人员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5820*1.9146*34*0.13=4925元。

事、企过渡性养老金差距:

4925-784=4141元。

三、分析:

为什么公式基本相同,同年退休同40年工龄同为副高,一个是事业退休,一个是企业下岗退休,过渡性养老金会相差4000多元?这就涉及到题主提问的过渡性养老金包括哪些内容?除了公式基本一样外,关键:①视同年限相差20年,原因事退迟改革20年所致;②指数:事退是企退2.69倍,原因事退用的副高5级1.9878的视同指数计算,而企退用的副高指数1计算,事退用实缴指数1.5,企退下岗人员用在岗1.5指数的钱买来0.6实缴指数计算,平均指数计算为0.74,在过渡性养老金中,事退用的是视同指数1.9878计算,而企退用的是0.74的平均指数计算。

企、事过渡性养老金四项指标分析:

①退休上年社平都是5820元两者相同;②系数0.013相同;

③视同年限不同相差20年;④计算指数不同相差2.69倍。

这就是:看似公式相同实则规定不同的过渡性养老金包含的隐形内容。造成同是40年工龄、同是副高、同城同年退休,事退在岗人员与企退下岗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相差4000多元的原因及内容,有人可能会说企退实缴年限长20年个人账户比事退多,但事退又有多1.5倍的年金账户补充,政府补贴相当一个个人账户金额,企业下岗职工交指数1.5的钱只有指数0.6的钱进入个人账户,同时用指数0.6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以上一切便是过渡性养老金企、事退休人员不同的内容。





早退休老人退休金很低,退休前几百元工资加上老的计算方法,退休金当时只有几百元。虽然退休连续涨了这么多年,可是因为基础工资过低,每年调整都有按退休金基数%比增加,造成差距越来越大,希望国家考虑这个历史原因,适当调整。




我认为不管是工资还是养老金,都应该有个高低限制的,都是在为祖国建设而工作,为什么要把他们的距离拉得那么远呢!




过渡性养老金的是为了照顾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中人)专门设立的一个养老金构成项目。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养老保险统一制度前视同缴费年限增加的养老金;二、养老保险统一制度前从事井下、有毒有害高温工种按规定增加的缴费年限增加的养老金;三、统一制度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按政策规定增加的养老金;四、养老保险统一制度前晋升的高级职称(含高级技师)按政策规定增加的养老金。




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是指养老金个人账户建立以前,参加工作或之后退休的人员,由于之前的工作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后个人账户不能完全体现其劳动年限,所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而针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在计算退休金的时候发放的养老金叫过渡性养老金。

《社会保险法》中规定的基本养老金只包括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没有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后来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所谓的视同缴费年限而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因为过渡性养老金只是过渡过,并非是基本养老金的常态发生,它只是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产物,在未来终将停止发放。

哪些人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还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如何计算?

  • 1、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的缴费年限*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
  • 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2年10月前的缴费年限*1%*本人视同缴费工资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过渡性   养老金   工龄   系数   年限   中人   几方面   个人账户   待遇   职工   平均   工资   指数   人员   基础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