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了,俗语“前三后四,前三后七,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将至:“清明上坟三不烧”,老辈人留下来的规矩,一不留神就烧了!

转眼又要到清明了,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了,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好各种祭品,为已逝亲人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在古代祭祀活动是一个非常繁琐的事,会有很多仪式,特别是一些贵族和大户人家,这种仪式会更加盛大和繁琐的。即使是现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也还是比较注重这种仪式的。

现在人们祭祖的仪式已经简化很多了,最普遍的方式就是上坟烧纸。当然,别看这个烧纸,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老话有“清明上坟有大忌,犯了禁忌惹晦气”的说法。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有不准确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探讨一下!

一、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

这句俗语主要是说上坟日期的选择,其实,现在我们没有那么讲究了,在清明前后只要有时间就去了,不会特意去选择哪一天。但是,在过去的时候人们还是比较注重这个时间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在清明的前三天或者是后四天去上坟,像浙江丽水一些地区就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像湖南长沙一些地区会选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七天去扫墓,称为“前三后七”。

为什么要这么选择日期呢?有一种说法是清明节这天上坟烧纸的人多,在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冥币丢失的情况;还有一个说法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不能生活,要吃冷食。因此,有了“前三后四”、“前三后七”的说法。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人文风俗有些差异,不全是按“前三后四”去上坟的。比如,北京一些地区一般会在清明节前的单日去扫墓;晋南一些地区一般是将扫墓分为两次,在清明的前几天各家分头去,清明后的几天会派代表去祭祀共同的祖先;东北和山东一些地方会选在清明节当天去扫墓。

我们再来看一下“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说上坟当天几点烧纸更好。过去人们认为,上坟烧纸在早上五、六点钟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最好。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阴盛阳衰,是比较好的一段时间。再有,今年清明这天是戊日,戊就是土,在过去戊日这天是不能动土的。所以,今年可以适当提前五、六天修坟培土。

二、清明上坟三不烧

1、不能烧活人的照片和衣服

出于避免一些疾病和活着的亲人过度伤心的原因,很多人会把逝者生前的照片或者衣服之类的一些物品给烧了。但是,在古人认为,这些活人用过的东西是不能烧的,是非常不吉利的。

2、不烧二纸

所谓的“二纸”可不是特殊的纸,而是说,在烧纸时避讳烧到一半时中途离场,要一次性烧完。所以,不能烧二纸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再有,一家人一起去上坟,烧纸的时候不能让他烧一堆,你再烧一堆,这样也是不行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家庭不和,是不吉利的。

3、不能等黑天回家

过去的人认为,上坟的时候不能等天黑了再回家,因为清明节是阴历当中的“gui节”。在《山西旧事》中记载:清明、中元和十月初一是三大gui节。古人认为清明节这一天是阴阳界限最弱的一天,为了怕相冲,清明这天祭祀最好要安排在白天,并且,白天也方便完成一些事。

4、不要和孩子们谈论上坟的事

上坟这些相关的时候不要和孩童们讨论,这点不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据我了解,很多地区上坟烧纸是不能让孩子跟着的。必定祭拜是很庄重的一件事,要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在这个祭祀过程中就会有一些跪拜礼。但是,孩子对这些并不懂,对这些都不有具体的概念。所以,孩子在上坟的时候会多说话,嬉笑玩闹等,这样对逝者是非常不尊重的。

再有,我们知道小孩的心智不太成熟,过早的接触这类东西,可能会对他的三观发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无论是从传统习俗上来讲,还是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都是不建议和孩子谈论关于上坟相关的一些事情。

以上这两点之前上坟禁忌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繁琐的事就不在这里分享了,必定我们现在观念和以前不同了,没有必要非得弄个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

总之,不管是古代繁琐的祭祖仪式也好,还是我们现代的上坟扫墓也好,都是我们后人用来寄托悼念先人的一种方式。是对逝者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情,是一种行为上的表达。

不过,今年清明节受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调整,我们在去扫墓的时候,还是要事先了解一下相关的规定,以免出现一些,影响活动进行。关于祭祀活动,您还知道有哪些禁忌吗?我们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祭祖的日子,也是扫墓添土的日子。清明节扫墓有很多讲究,也有很多的规矩和禁忌,俗语说“前三后四,前三后七,左五右六”,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国的清明节与清明节气同一天,也就是哪天清明节期到来,哪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气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处,时令交界的日子。清明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变得暖和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耕开始了。

清明 节气到来的这一天,清明节也就来了。所以我国的清明节是不固定的,但是也比较的好记,因为每年清明节都会放假三天,这个目的是让后备位先人扫墓,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清明节一般是每年的4月4号至4月6号之间,对于农历来说是不固定的。因为我国的24节气与太阳的自转规律有关系,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没有关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唐诗描述了古代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也描述了清明节经常是下雨的天气,尤其对于人们的心情影响非常的大,毕竟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祖的日子,缅怀先人。


清明节如何扫墓呢?在传统意义上,清明节扫墓是在当天里面要带着供品、纸钱,扛着一把铁锨去扫墓。到坟前把贡品摆上,把纸钱点燃,然后再把坟墓上的杂草清理一下,添上一些新土。这样就表明了,这个坟墓有后代人来上坟,也就是表明了后继有人。

清明节上坟有哪些禁忌?比如70岁以上老人,怀孕的妇女不要去上坟。年龄大了,上坟比较劳累,怀孕的妇女的这个阴气森森的坟前是不吉利的。上坟的时候,不要去漫过坟前的供品,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如果清明节当天没有时间或者是赶不上上坟的日子怎么办呢?

古代有句俗语:“前三后四,前三后七,左五右六。

也就是说古代不一定了,当天不能上坟,可以提前上坟,也可以延迟上坟。里面是有一个典故的。

在清朝有一个当官的,清明节到了,回家上坟,结果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已经清明节过去了。这个当官的只能在清明节后的第1天去上了坟。

这个当官的清明节没有赶上上坟,感觉得对老祖宗有点不尊敬。于是回到了京城,就上书给皇帝,要求把清明节上坟的时间进行修改,同样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

当时皇帝就批准了这个“奏折”,于是就提出了“前三后四”之说。意思是说在清明节前三天或者是清明节后4天上坟均代表着清明节扫墓的情怀。毕竟皇帝是一言九鼎,能够改变一些风俗习惯。

后来在民间又演绎出来了“前三后七”的扫墓的说法。也就是说清明节前三天或者清明节后7天均可以上坟,不影响对逝者的悼念情怀。因此现在清明节我国规定放假三天,也是出于现实时间的安排。


对于俗语中的“左五右六”,并非指的是上坟提前,或者是延长时间,而是指得上坟的时辰。

在古代没有我们的24小时的计时方法,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科学技术,能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分别用地支来代表,一个地支代表是两个小时。十二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此时就是指的午夜23点到凌晨1点。

左五右六”指的是一天中上午有5个时辰,下午有6个时辰,除去中午午时,在其它的任何一个时辰都可以去上坟,但不要在中午的午时去上坟,因为中午的太阳非常的旺盛。五十指的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

过去上坟是为了让逝者来领纸钱,中午的太阳非常的毒辣,阴阳是相克的,不利于祖先的鬼魂来临前。另一方面中午太阳照射比较厉害,气温相对比较高,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辰,去上坟的话也是非常不好。

左五右六”的另一个解释是指的在一些地方,清明节扫墓是不培土的,一般是在春分过后五六天的时间里,可以对坟墓上培土,表示后继有人。这就是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其实我国大多数地方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并陪土。


俗话说“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这意思是说清明节扫墓,只对自己已故的父母、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墓扫墓,古时候有“一坟管三代”。所以清明节扫墓并非是乱扫的,每个人扫墓都是代表着逝者后继有人。

在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了,下午的3点。“未时”指的是下午的13:00~15:00之间。因为超过这个时间,太阳细菌阴气上升,坟墓阴森森的,让人感觉得害怕。尤其是清明节前后刮鬼风,也就是这个季节,刮风比较多,更显得不吉利的现象发生。


今年清明节上坟应注意哪些?

今年的清明节非常的特殊。今年清明节是阳历的4月5日,阴历的三月初五,阴历和阳历的日子是重合的。在古代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当然也有其相应的习俗,那就是清明节上坟不要烧纸片,甚至整个三月也不能烧纸钱。

尤其今年疫情非常的严重,很多人根本无法回家扫墓。各地提倡通过植树怀念、网络寄语、家庭追思、书写祭语、吟诵祭文等文明方式,追忆先人,文明扫墓。

对于一些地方清明节允许扫墓,最好采取现代时尚的扫墓方式,也就是用鲜花替代烧纸钱的方式。这样既是低碳环保,就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安全方便,何乐不为呢?


总之,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年年清明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缅怀追思、表达情感是清明祭祀的内涵和真谛。缅怀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式。

“坟前半吨灰,不如床前一杯水”,所以生前要好好孝敬老人,比去世以后烧多少纸钱都有用。“只见活人受罪,谁见死人享福”,你说对吗?

目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降低因人员跨区域流动和扎堆聚集,可能引发的疫情风险,提倡通过网上扫墓寄托哀思,这是今年清明节最好的扫墓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清明   纸钱   烧纸   逝者   节气   先人   俗语   时辰   祭祀   清明节   坟墓   古代   日子   太阳   时间   地方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