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将何去何从?

建筑行业作为绝对传统的一个行业,确实已经没落西山,不复当年勇了。

今年疫情原因,为了拉动经济,后续的基建的投资又要出来了。但是今年提的基建是指新基建,而非以往的传统铁公鸡。从这个提法就很容易看出来,传统建筑行业确实是要日暮西山。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想必大家都会好奇,那么以后建筑行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我们工程搬砖狗还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养家糊口吗?要说建筑业以后的路,就必须分以下两种方向:

一、国内市场

前面也说了国内的建筑行业衰退是必然的,铁路,公路,传统基建已经趋于饱和,而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增速也明显降了下来,未来也都是以新基建为主,国内建筑行业的衰退那是必然的。但是国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个机会的,那就是农村市场。

有朋友不禁要问,农村还有市场?现在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楼,根本不缺房子。目前,确实是不缺房子,但是这些房子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所以,目前国家才会提出【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这一方案要是真的实施起来,那就是数十万亿的市场,足够整个建筑行业再繁荣5-10年的。

还有另外一个近年来很火的领域,那就是水环境整治领域,经过前些年的只要经济发展而造成的大量水体环境污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整治。这一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比较火的。

二、国外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的慢慢饱和,上到政府,下到企业都将目光投到了国外,亚非拉美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年搞的一带一路,中国高铁走出去,以及在外面援建的那么多项目,其目的都是将国内的产能输出去。作为基建狂魔,我们强大的建设能力那在国际上可是响当当的,未来建筑业要生存,更多的走出国门那是必然的。或许大家不久以后,就都要过上出国赚美刀的日子。

欢迎关注与点赞,工程人一起诉说工程故事分享工程经验,畅谈工程人生。工程人互帮互助。。。




工地现场的杂工,对于技能的要求不高,所以一天260在很多城市也算是中等水平。现如今工地招小工260一天无人问津,现在的建筑行业怎么了?我总结了现在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看看是否符合现状。

  



  工地招工现状一:60后还在工地上拼命,新一代人不愿去工地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人群体呈现出新的态势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年轻一代不愿意做建筑工人,工地上多见45~60岁的工人,这些人对管理的理解和法律知晓非常欠缺,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新型网络管理很多工人很难跟进和学习。

  由于工程的建造特性,室外施工的辛苦程度,以及工程量组成的多样性和施工难度,造成新一代工人承接不上老一代工人,青年人更不屑当建筑工人这个行业。工地干活太辛苦还不如去开个滴滴送个美团开个网店,因此这些网络化工作引流了社会上的青年人群,这些工作与工地一对比辛苦程度、待遇高低一目了然,这就是目前建筑工人青黄不接的原因。

  



  工地招工现状二:工人为工资到处跑、项目公司为工人天天跑

  建筑市场已经不同以往,找到合适的施工队伍对建筑公司来说非常难。个人包工头性质虽然被明令禁止,但事实上建筑工地依然流行的是包工头,而不是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下属的劳务班组仅名义管理)。

  工人流动看工资,没有归属感,由于现在手机通讯的方便性,工人往往会为了多20块30块钱,而选择去别的工地。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出现新的管理难点,为了工人信息留存和备案天天安排做档,很难保证完整性,项目部为了工人到处跑,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纠纷,项目部或公司反而成为了弱势群体。

  



  工地招工现状三:工资表格流于形式、工资发放后患多

  工地招小工260一天无人问津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工资,很多工人其实对工资多少不是特别关注,因为工地上拿不到工资的情况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不太愿意去干工地了。对于工人的工资管理,项目部经常会出具按手印签字的工资签收表,附带一个分包提供的考勤表。工人实际是否领到工资并不知道,分包提供的考勤表是否真实也不知道。虽然我们可以不关心,但是埋下的隐患非常大,没事则好,有事劳神之忧。

  工地招工现状四:管理人员常挨批、工人队伍难管理

  现场管理员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挨批,工程进度不理想、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场地混乱等等。到作业面时,说好的上工人数并没有那么多,一旦找分包队伍,各种理由推托。

  现在工地招小工260一天无人问津,不单单是工资低的问题,其实整个建筑行业都不不容易。工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刚性需求,是不会被淘汰的。建筑业的将来是可变的、必变的,从科学角度来说,将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加快“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步伐,从实际角度来说,建筑行业基层的管理模式滞后、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后备人才的培养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学习不足、作业人员的老年化、设备更新的投入等等诸多问题,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行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定会遵循一定的自然、社会等因素。建筑行业各参与方决策层的观念将至关重要,如何适应市场环境,不被淘汰,只有做好专业性及产业链的延伸服务。




我是梧桐君,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行业都会有一个周期性变化规律,建筑行业会发生颠覆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从建筑的建造方式看,装配式建筑会成主流,建筑机器人会进入施工工地

1、建筑会更象生产工业产品,大部分的构件在工厂中生产,然后到现场组装,由此可见,可产生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生产厂家,这些厂家成为建筑企业的供货商或代工厂,而且,构件细分化生产会成为趋势,就像当年温州,有的厂家靠卖螺丝钉和卖纽扣都能发财。

2、一些重体力活或危险活将逐步被机器人代替,这样,大家担忧的民工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同时,研发建筑机器人及生产机械人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早进入越容易享受该波红利,未来,建筑技校将会成为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场所,而且,这部分人因为操作能力强,工资收入也会很高。

二、建筑的功能结构会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居住功能转向居住、居家办公、教育等方面转变

1、住房结构会发生变化,工作间(或办公间)将代替客厅,因为,网络视频高度发达,串门概率会降低,而因疫情防控常态化,所以,居家办公会成为常态。

2、同理,居家上课的比例也会增加。

三、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功能更为强大,变得更加节能和环保,更加人性化

四、从建筑投标市场看,行业集中度越来越突出,头部企业显现

1、现在的国、央企及少量的优秀私营企业会成为头部,这些企业容易获得业务,未来建筑企业品牌竞争会成为常态。就像买产品一样,买空调你会想到格力,买手机就会想到华为与小米,其他中小企业将难以独立生存,必须依附在头部企业下,成为其“代工”,尚有一息生存之地。

2、头部企业业务份额会越来越大,招投标的游戏规则会逐渐调整到位,到时候,中小企业已经很难入围,不要说中标了。

五、建筑业务的来源会有三大变化

1、乡村振兴市场巨大,特别是乡村旅游和民宿市场,给景观建筑发展和更新换代创造了机遇;

2、“一带一路”国外市场大,这是输出建筑产能的好途径;

3、城市建设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城市更新”成为主流,因此,改扩建市场会井喷。




中坚管理阶层缺失,行业上仅仅是管,但尚未做到真正的理。(比喻各工种的培训与从亊行业人员的工作门坎与一定程度筛选)施工工人缺乏行业责任感,缺失工匠精神,唯利是图。




自2016年建筑业税收营改增以后,国家本意是减税降费,但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及产业链的不正规性,这项好政策带来的确是企业实际税负率明降实升,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建筑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举步维艰生存艰难。




建筑业多的是利益,缺的是匠心,要想突围,必将从里到外脱胎换骨!




1、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本人认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不会有大的改变。除非有新的生产手段的变革,就如同网购代替零售,有些变革即使来了也是挡不住的。因此本人认为从事本行业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当下的事情,并且时刻关注未来的发展动向、如3D建筑打印技术、装配式建筑等都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2、在国内、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可见中国的建设水平可算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本人也在国外发展过,有很多国家的建筑业比中国还是落后很多年的,退一万步来讲,中国没有房子建了,还可以到国外建呢。反正这辈子人勤快还是有饭吃的。

3、职业生涯过程中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不要害怕改变、 同时也要时时刻刻准备着改变自己来适应改变。




一个环保两个字,压的喘不过气来




呈经的建筑公司养活了中国大部分的农民工,给他们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是建筑行业的混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层层分包惡意欠薪,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是最大的受害者,建筑公司没人给你签合同,上诉就没有证据 ,成为推唯扯皮的理由。也就催生出了所谓的惡意讨薪。建筑行业下一步要建康发展一定要建全法律法规,规范化管理。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雨绸缪才能走的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建筑行业   小工   基建   建筑业   何去何从   中国   工地   工人   现状   工资   项目   建筑   工程   财经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