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能不能当储蓄?

很高兴回答:

基金能不能当储蓄,这个问题可以肯定回答:目前现状基金是不能当做储蓄而定的,至于以后有没有改革还不曾为知。作者这里从几种情况分析一下:

基金:基金与储蓄的定义是有本质的区别,至于基金的定义,作者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就单纯从基金的风险上来看,基金是一种金融投资产品,既然基金是投资理财产品,那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基金种类很多,但是目前市场还未出现任何一款可以保本的基金,所以基金的定义就是不保本的,存在一定投资风险的金融产品。

储蓄:储蓄的定义相对于基金就很简单了,把钱存在银行就可以,存款后储户可以收到银行按照当前利率给储户的利息,这些利息就是无风险的,所以储蓄的定义就是存款存入银行后无风险套利。

上面讲述了基金和储蓄的区别,从区别上来看,基金目前不能作为储蓄使用,只能说是一种理财,基金会存在盈亏,投资者们盈利还可以,但是一旦亏损就完全更不能当做储蓄的作用,因为储蓄的定义就是无任何风险并且保本,而基金亏损已经产生了风险,更何谈保本一说呢?

我是小布衣,喜欢的投资者请点个关注,我的初衷就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走出迷茫,迈向辉煌,关注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章!谢谢

希望更多的投资者在留言区踊跃发言,一起探讨,成长未来!




买基金有七八年了,有一定发言权!

1、基金肯定可以当做储蓄,但是必须是闲散资金,并且不能给自己加杠杆。

2、基金是以股市为投资,所以盈利和亏损都是必然的。所以心态很重要。

3、如果想作为储蓄,走长线肯定是可以的。跟着市场做定投,差不多高位抛一点,震荡期再吸入,来回波段,长期肯定有超越理财产品和存款的几倍收益。

所以,买基金可以作为储蓄




基金不能当储蓄,基金不是储蓄

1,二者性质不同,完全是两种金融产品。基金是一种集合委托投资产品,储蓄是一种债权债务产品。

2,二者的管理主体不同。基金的管理主体是基金管理公司,储蓄的管理主体是商业银行。

3,二者的风险不同。基金的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风险依次递增。储蓄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无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多大,商业银行都必须对单个个人五十万以内的储蓄存款完全保证安全。

4,二者的收益不同。基金的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只能按基金契约收取管理费。储蓄的收益只限于商业银行公告的利率,储户不能享有利息之外的银行经营收益。

5,二者的法律关系不同。基金的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是信托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是委托人、基金公司是受托人,二者的关系受《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调节。储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储户是债权人、银行是债务人,二者的关系由《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约束。




基金不能当储存。因基金与储存是两款不同储存产品,分开分析:

基金是一款投资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据我了解没有保本基金,没有保本基金理财就有风险,基金的收益是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民经济调控等所产生上下幅度利润,每款产品不同收益不等。

储存是大家都熟悉的银行存款,只要把钱存到银行里就有收益,选择的年限不同利率收益不等,储蓄是保本增利润。

所以,大家在选择储存还是买基金产品时,一定考虑风险,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

以上是本人粗浅的理解与分析,不一定正确,但肯定的结论是基金投资有风险。




我姐在20年前在建行买了5000元基金分别买5只,这个月查看2只没了,还有3只赎回8000元,基金能不能当储蓄看运气,姐问我为什么有22没了,我也不清楚。




基金的种类有很多,储蓄的目的也有不少,因此,“基金能不能当储蓄”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理财手段的选择必须与资金使用的需求相匹配,下面详细和大家说说。


01 储蓄,你的目的是什么?

狭义的储蓄,指的是存一些“零花钱”,这些钱,专门用来应对生活的不时之需。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又突如其来的资金需求,此时,储蓄就派上了用场。

因此,从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储蓄的重点在于流动性,我们必须保证储蓄资金随取随用,这是储蓄的“核心目的”。相比之下,储蓄的收益性要求反而可以放低一些。

根据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储蓄属于“现金资产”,是“要花的钱”,我们大概预留3-6个月的生活费,即可应对生活的“各种意外”。


02 基金能否作为储蓄的“理财工具”?

基金市场发展到今,衍生产品很多,基金种类很多,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等等。

刚刚说到,储蓄的核心目的在于流动性,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再追求收益性,那么众多基金品种中,有合适的产品吗?

答案是肯定的,货币型基金就是最好的选择。

货币型基金安全性能很高,最主要的是可以“随取随用”,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型基金的年化收益高于活期存款,比较而言,还是有优势的。

目前,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货币基金的买卖非常便捷,手机可以直接操作,对投资人非常友好。


03 储蓄的资金应该及时向“权益类资产”转化。

储蓄是越多越好吗?并非如此,储蓄的资金主要用于应对生活以外,留的太多,对于投资人而言,反而是收益损失。毕竟,货币型基金和活期存款的收益太低了。

在我看来,投资理财过程中“资产配置”非常重要。储蓄的“资金池”满了之后,我们要给资金找到“收益更高”的理财工具。

留足3-6个月的储蓄资金后,我们可以用多余的资金进行混合型或者指数型基金的定投。长远来看,基金定投的收益可观、风险可控,3-5年的年化收益通常可以超过10%,能够提振整体账户的收益。

综合来看,开始储蓄是理财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桶金才“有财可理”。然而,储蓄并不是最后一步,满足了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之后,我们还要通过资产配置,追求资产收益,毕竟通胀这只大老虎,随时都在吞噬我们的资产。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基金与储蓄是有区别的,储蓄没波动,每年有相对确定的投资回报率。但基金是有波动的,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行业ETF基金。所以,就短线,比如说一年,甚至两年,波动率来说,基金高于储蓄。从收益率来说,则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基金收益率会高,但也可能由于熊市等因素,收益率为负。但储蓄是正的,大概在1%左右。国债收益率稍高一些,大概在3%至5%区间。

不过,放长时间周期,比如说五年或十年,那基金的波动率就会明显收敛,可以讲,年K线基本上呈现出上行的趋势。而且,收益率也远高于储蓄和基金。有数据显示,即便在2015年6月高点买入的指数基金,大概也有9成左右的基金获得了正收益。如果是沪深300指数基金则创出新高,酒ETF、煤炭ETF等行业指数基金也有不俗的收益率。

所以,就一、两年的时间周期,储蓄和国债可能会优于基金。但是,就长周期来说,权益型的基金收益率远高于国债与储蓄,这是美股,也是A股已经证明的。




我与大多数回答者持 相反 的意见。

【国运型基金,完全可以当做储蓄】

如今的财富问题,已不能再用传统思维考虑了,应该从金融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1.传统来看: 绝大部分人理解的【储蓄】就是把货币现金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2.货币就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的借条。国家信用与国运自然息息相关,国家在则货币在,国家不在货币自然消亡。

3.国运基金的背后,自然是代表国运的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上证50指数基金、中证100指数基金、某些养老基金…… 这些基金,只要中国不断发展,就必会是常青树。

持续存储国运型基金,不单是在储蓄,更是与国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你看好未来我国的蓬勃发展,坚信实现中国梦,那么储蓄国运基金比你单纯储蓄货币,可能会强百倍。

关于对指数基金的看法,巴菲特早在2003年就犀利的提出过,且还做了个赌局,最后指数基金完胜。各位可以去网络搜一下,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是在美国,咱们行不通;

不,在任何蓬勃发展的国家都一样……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产品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要看看基金属于哪类型基金,因为基金分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和特种型基金,又因为风险分为谨慎,保健,平衡,激进,风险等五类,同时又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以多年买基金经验来说,基金像储蓄那样有红利,但基金能否当储蓄用,因人而异,我认为那些谨慎型和保健型的债券和货币基金是可以当作储蓄用的,就是稳中有赚嘛,一般来说,基金需要长期性投资才能获取更大的收益,最好定投,买基金就好买名牌基金公司里面的基金,因为基金经理专业性确实比自己好也比那些不知名基金公司经理好,他们对持有的股票或者债券都有研究,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而且基金属于抱团取暖行为,就是船大好抗风险,买养老基金更加接近储蓄,当然买风险高的基金就要看个人承受能力,风险高收益也高,但世道不好时就跌的更惨,总之一句话买基金好过自己炒股,还有基金收益比储蓄好!

好的基金公司有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等等。

选对基金也像选对老婆一样开花结果等着收益!




可以

04-05年大学才毕业,一个同学在上海工作,收入可以上万,当时还不错了。

这位同学,农村出来的,简谱到了极致,每月除了吃饭,其他的钱全在发工资的次日,买成了海通证券股票。

大概10-12年就在上海首付上车了

目前可以选一些有白酒,有房地产的基金进行定投;

在身边所有人都开始谈股票的时候全部卖出,

在大家都不谈股票的时候再开始定投,赚钱的概率挺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商业银行   基金   目的   国运   储户   流动性   存款   货币   投资者   收益   资产   指数   风险   资金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