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套发烧级音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用发烧,初烧足矣。几十年前,手中几无闲钱,只能听发烧。到音响店听,常去一家听,店主不待见,你不买音响三番五次地来问价?不过那时卖音响的如同现今送外卖的一样普遍。一家家听,一家家比较竟然听出个子曰来,谈吐中也有发烧味了。可家中没有类似发烧的器材,虽然买了不少CD碟(大多为D版),只能在国产星河组合中听听。声音自是差了若干,什么细节、声场、定位等等都听不出来。现在生活好了,口袋也有闲钱了。器材升级至初烧。也用不着到音响店试听了(试听也找不着地,我们市卖音响的全军覆没)。独自在家打开音响听一曲肖邦的夜曲或一曲四小天鹅,音符似水跳跃般流淌,人生之乐莫过如此。这是星河之类不可能带来的。按发烧的标准,十万元的器材算个初烧吧。当你走进音乐世界,一套价值不菲的器材绝对物有所值。




在外打工条件有限,加上经济也不自由,但对音乐的挚爱还是不断,特别是孤身在外,忙碌一天回到住处,身心疲惫,孤苦伶仃,只有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才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因地制宜,简陋达配一小套组合听听,虽然简陋,数播+古董器材,音源方便又能减少数码味,质朴无修饰的音色很满意,特别是听怀旧老歌,很有年代感;我不发烧,只是喜欢听音乐,没财力在器材上折腾 。



老家里还是有一套入门级器材[害羞]




发烧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认为发烧标准都不同。如果单纯以价钱衡量,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一套双声道音响至少也要五万以上才算发烧,五万内的只能算是家用电器而已。

为什么是五万??因为我买不起,如果买得起了那发烧的价格还要高。

真要追求发烧永无止境,再贵的器材买到手用过后都变得不再发烧了。

多少钱算发烧?我觉得能买得起的价钱再加一倍,就是永远买不起不能拥有的那个就是发烧[呲牙][呲牙]

我现在用这个自己做个小音响,用蓝牙听细节损失大半的mp3还都是流行歌,烧不烧的没所谓了,图个乐呵足够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纯属个人观点,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含……)

1、何谓发烧音响?这个词早期是以一种“玩”音响的心态,对音响和音乐有着近似痴迷的心态,其实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有类似“发烧”的群体,比如玩车,钓鱼、棋牌……等等方面,都有一群人喜欢到痴迷的状态,但是话又说回来,“发烧”也是分“低烧”、“中烧”、“高烧”等不同阶层的,适合自己,能愉悦自己就是“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音响系统的烦繁简性,设备的价格,对听音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因素,甚至对音源的属性,音乐素材的载体,不同音乐风格类型,音响系统的适配性,听音者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时间和环境,都存在对人体感官的不确定性。

3、“拥有”二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跟金钱没有直接关系,俗话说,面由心生,在合适时间和空间里,心情愉悦的时候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打动你的也许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或许是一段歌词,或许是一刻短暂时光的孤寂和安宁……

4、所谓的音响系统,按属性来定义的话,我认为有器材型(功能性的电器设备),摆件型(收集一些过往绝版的经典设备,收藏价值大于听音价值类的)、发烧型(摆弄设备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自己生理声学需求,又慰藉了自己心理声学的享受……)

这也许是题主所追求的目标吧……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一个玩字!但若极端讲究,那玩亦可分为三五九等。玩精玩好也是一样终极的追求,在这一点上要向王世襄先生致敬学习……




发烧音响主要受众是发烧友,包括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是自己搭配、摩机甚至自制的,通常具有充裕的、充满个性的性能指标,可以带给音响发烧友极致的听音体验。音乐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都是经典套装机,能够匹配录音风格和效果,通过近乎完美的重放录音效果来揭示音乐内涵,带给音乐发烧友如梦如幻的音乐体验。




穷苦学生一个,但喜欢听音乐。

在某宝大量的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两百元的400w小功放,又花150买了两对拆机音响。

花了三百多块,硬是在宿舍整了个5.0声道的音响系统。

现在每天回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自己的音响,陶醉在5.0带来的音乐世界,感觉妙极。




发烧级音响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各种设备的完美配合,先选出出色的音乐播放软件,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失真的音源和噪音被放大;第二步,用音质出众的HIFI手机,必须是内放音质了得,须用好耳机选出来。第三步,选个耳机放大器,它应该是和你的音乐手机几乎一样的声音。我的二百多快钱,东莞产的。第四步,选只自然声音的功率放大器。我选择了雅oo, 花了五千快钱。第五步,扬声器选择了BXXX,三千五左右,通过不停试听,它只有一个型号,我喜欢的,有个型号太贵买不起。音乐播放软件需要调音,这一步绝对关键,注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选择,音箱的正负正确,这些基本搞错了,音质出来的效果天与地的差别。总共花了不到二万人民币,和朋友的一百万的差不多了,个人觉得比他的更耐听,听上一整天也不累。




音响就像金字塔,早期可以花一点儿钱就能听到大不同,越到后期越来越贵,但是差别却越来越小。所以,玩音响最好在中间段位,而且现在音源如此廉价的情况下,把预算用在具有数位流串播功能的放大器和一对大尺寸音箱,比如纪念版的JBL世纪100,加上挪威的音响哲学590放大器,加起来不到8万人民币。




这个问题,让我定定的坐在这里想了很久,很用力的那种想。

好像很难很清晰地归纳和描述。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

我挺喜欢听歌的,主要是流行乐。《一剪梅》《我的中国心》《沈阳啊沈阳》《铁窗泪》《在水一方》......还有叫张帝的一位即兴发挥的歌手,等等等等,都是从老爸的一台三洋单卡录音机里放出来的,那阵子很讨厌这些歌,天天天在屋子里放,很是腻歪,远没有《西游记》《变形金刚》《忍者神龟》这些主题曲有吸引力。唯一有兴趣的是用中华铅笔给老爸倒带,主要是显摆自己甩的快,比录音机倒带还快,当然只是意淫和不服气的一种想法。

虽然不稀罕那些歌,但是听歌这个行为深入我心,当时思考的最多的是:为什么《变形金刚》没有录音带。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证明了只是自己年少无知而已,后来的录像带机,以及再再后来明白了“年少不听李宗盛 听懂已是不惑年”(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年,本来不想写这句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嫩一阵子),都印证了“年少无知”。

而自己听歌的风格取向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成型的,这么说有点拿腔作调,其实就是开始听流行歌了,有喜欢的一些歌手而已,而那时刚开始发育,对那种卿卿我我的歌最来劲。回想那时模仿“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对你爱爱爱不完”的样子,就一身鸡皮疙瘩。而那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观众点播》,当某个人为妈妈过生日点了一首《情网》时,心里在想她妈妈过生日真好,我还能借她妈的光听听张学友的歌。当然有大胆一点的人会点一首《吻别》送给老师,而周海媚的出现是听歌的额外福利了。初中时对时任副班长相当崇拜,因为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唱出刚推出的新歌,最牛逼的是此人表现欲极强,从不怯场,站在窗口怒吼“我滴爱赤裸裸”,响彻教学楼和居民楼围绕着的操场。他演唱《凡人歌》的方式也是多年后(几年前)我才参透,一个初中生是如何获得饱经沧桑的感觉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题,而只能佩服当年的他。

而到了高中,已经谙熟流行歌曲界了,甚至已经具备国际视野,渐渐以自己喜欢的歌手要有分量和特色而显示自己有品位,磁带也从盗版合集变为了正版专辑(很后悔大学毕业后因为磁带被淘汰而扔掉了那么多正版磁带,如果它们还在,现在一定会买一台那时买不起的卡座)。但是,听歌还是用的老爸那台单卡录音机,也搞不清楚时髦的老爸,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怎么听歌了,难道是应为我霸占了他的录音机?而当时商场里各种品牌的组合音响,让我垂涎欲滴,也知道了什么叫“音质”。

高考完后,赶上小舅的小饭店装修,他把店里的一套设备搬到我家,除了电视,还有一台三碟连放的VCD,一台AV功放,一对AV音箱,都是大牌的,那个暑假,疯狂租碟看电影,同时对功放加音箱的播放形式有了认识,以至于那时还很流行的组合音响已经被我嫌弃(虽然买不起)。

异形抽抽嘴发出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吓死我了,确切说是吓个半死,因为没死,对那个声音表现力很是难忘。功放的加持作用,在我的感觉就像佛祖给珠子开了光。

而宁缺勿滥的性格,导致我拥有自己的音响系统的时间,推迟了很久。

那套东西摆好后,我的脑子里就像上面的流水账一样,稀里哗啦翻滚了很久。

这堆东西发出的声音,确实是有说服力的,至少不是我的听歌行为中的瓶颈。现在更多精力是在遇歌和保存歌上,也在怎样再赚点钱上,毕竟心里还有更想要的另外一套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发烧友   音响   发烧音响   音源   声学   功放   录音机   音质   音箱   音响系统   声音   器材   喜欢   数码   设备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