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去山东后才知道的事情?

读书时期在山东济南呆过几年,后来定居烟台。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山东银真的很高,我160,每天基本上只能不停地仰视别人。大街上经常看到迎面走来5、6个初中生,都180的,黑压压地一片压过来,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窒息感和压迫感。

2、大家真的很喜欢吃馒头,他们说米饭吃不太饱。很多次宴请,都是只有菜,没有米饭,不太习惯。

3、出于环保的因素,北方这边火葬比较多,而且弄的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宴席。我们小区好像发几个馒头,几瓶水,简简单单的。

4、山东人的素养普遍比较高,人也很热情,如果问路,基本上都会很友好的告诉你。南方习惯认路是前后左右,这里是东西南北,真的需要好好适应下。

5,下面这条估计烟台的男孩子想打死我。哈哈 普遍,女孩比男孩俊很多。我经常去大悦城火车站一块,感觉大部分女孩子身材高挑,穿着时髦,妆容精致。而男孩子感觉都很粗犷,像彪形大汉。

6.这里的老人都很勤劳,一般像退休了,很多也会闲不住去做做别的不累的工作,南方的基本上都养老去了。

7大部分的山东人都比较能喝,我们都是点瓶啤酒,有的女孩直接一件件的上。牛逼哄哄的。

8、山东人普遍大气,好爽,山东人很好,但是山东台不好,略显土气。可能是因为老家做的综艺比较好,连观众都是加了滤镜的,感觉山东台节目太写实了,哈哈。

9山东人爱说倒装句,可以吧,我觉得。

知不道。

说什么啊,你。

吹牛吧,你是。

没问题吧,这个。




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过10多年的外地人,我总结山东人有如下普遍特点:

1、高、骨架大。男的180以上太常见了,女性180以上也经常见到。女性骨架也普遍是大骨架。比如巩俐、张雨绮、范冰冰,就连最近看的宋茜演的电视剧,她都是说不上胖,但胯骨很宽。说个真实的事儿,我领导儿子单位的同事,南方人,身高170左右。有次看见我领导儿子舅舅家的妹妹的头像,想让给介绍介绍,交个男女朋友啥的,我领导儿子直接否定了,就说了一句,我妹妹184[泪奔]。我身高165在我们公司是最矮的,第二矮的女同事173[捂脸]

2、想给你们看看这边王哥庄的大馒头,超级大啊。我有次带外地来的亲戚爬崂山,下山找了个农家乐吃饭,要了一盘王哥庄大馒头,我表姐惊呆了,切成像超级无敌大面包片状,夹着馅料,嗯,味道好极了。婚礼上,尤其是农村,那馒头,更大了。

3、山东人离时尚的距离……emm……还要努力。有打扮时尚的,但整体比例还是要远远低于南方。这也是这边比较可贵的一点,大家都很务实、还特别能干,非常多表面穿着看,像很穷似的,但家里都特别富有、生活的殷实,要不放开二胎后,为什么山东生育率全国第一呢,农村三胎家庭非常多,除了固有的生男孩的想法外,是真的能养得起。山东人几乎都不怎么太重视外表,但都特别勤劳,踏实肯干。我在这里10多年,觉得最值得学习就是这一点。曾经认识的一个温州老板,她的姐姐一家在青岛定居了,去年她带着儿子来做生意,其实她老公在温州的生意就不错,问她为什么来,她居然说为了给儿子找个山东媳妇,说山东姑娘太能干了。

3、遇到事不怕摊上事,比较热心。有次我上班路上,遇见一个大约30多岁的大姐,她走着走着,身体开始往下弯,手也勾起来了,我当时都吓懵了,拿出手机打120都掉地下了,一个大哥冲过去扶住她,就开始掐她人中,还大声问路人有没有不是特别硬的东西要塞她嘴里,说她可能癫痫犯了。在这边,老人倒地大家都会马上冲上去扶,不会怕被讹上什么的。

4、缺点吧也有,做饭的卫生不太在意,嗓门比之东北人也就逊色一点点,青岛小馒儿(年轻姑娘)说话,emm……“嫩个B养滴,砸死你”这类对话还是很常见,话说我第一次看青岛人打架动手的那种,是两位女士[捂脸]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去过山东两次。第一次是1996年,去过潍坊、寿光、曲阜、泰安、青岛等地。为时五天;第二次是2007年,去过青岛、崂山、烟台、威海、蓬莱、刘公岛、济南等地,为时七天。
第一次去山东,才知道山东寿光的蔬菜市场有多么巨大!简直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在我们参观的那个乡,全乡都是种植一种作物——韭菜。品种名称至今我还记得,叫“独根红”。
在寿光,我们十三个人吃了一桌饭。没点菜,上的是套餐。各种海鲜纷纷登场,量大,盛菜的盘子也大。大家一边吃,心里一边嘀咕:这顿饭,少说也得三千多吧?这么吃,后面的伙食费就不够了。还不得旅游不完就赶紧回家?没钱了还游啥呢?有的人忍不住指责安排吃饭的人含糊:花这么多钱,也不和大家商量一下?
吃完饭,服务员过来结账。说680元。大家不信,就这么点儿钱?反复问了好几次。害得服务员拿出菜单来,对着一大桌子海鲜,还有一盘“油炸花生米”(实际上是蝉蛹),逐个报价。最后又少收了20块钱,还给了两盒当地的名烟:八喜烟。据说是在当地比红塔山都受烟民们的喜欢。
山东人真的实在啊!真诚又豪爽。
到了青岛,才知道沿海城市真的是非常干净!在山西省会太原市,马路上扫的再干净,也肯定有土。青岛的马路真的挺干净!就算一屁股坐在地上,也脏不了裤子。
在山东,有很多饭店里是没有小米米汤的。而我们则一天也离不了米汤:不喝就会上火。找了两天,才找了个过去在山西插过队的山东人,她嫁到青岛了,就在澳柯玛大厦斜对面开着一个小饭店。店里有米汤——是当年在山西插队时的房东女儿,给她年年捎些小米——她也喝惯米汤了,不喝胃里不舒服。
这是我第一次去山东之后,才知道山东和山西差别这样大!第二次山东之
行时去了威海,那里的“韩国服装城”卖的衣服真是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同样的一件半袖,在榆次要卖69元,还是从120元搞价搞下来的。而在威海,19元一件!
山东这地方真不错哎!抽空还得去转转。




我还没上山东去,山东人就把我给惊着了……

我一街坊,山东人。海参炒大葱是他们家的拿手菜。“喃们山东银才会瓷呢!”这我倒是接受。鲁菜是百菜之祖呀!北京全聚德,天津大煎饼都是山东银带来的。但是,这位山东银前一段时间着时把我惊着了。

山东银有一个好儿子。还有一个好闺女。好闺女嫁了天津籍的一个银行高管。家里的房子特别大。山东媳妇要老公把自己娘家妈,还有娘家弟弟都叫来享福。

网上都批“扶弟魔”。但是,小叔子要是真优秀,姐夫是很愿意扶植的。人家弟弟就是优秀。他考大学愣让两所中学打起来了。都让他以自己学校的学生身份参加高考。这是奔着拿状元去了!

最后山东弟弟果然不负众望,考了个单科状元。进入科技大学读书了。

好多年之后,弟弟成了科大的博士。校招到华为公司,开出五十万年薪。传奇少年吧?

谁知人家妈妈决定不去华为。让儿子参加公务员考试,最后进环保局当一般公务员了。

我去!计算机基础的博士。去环保局给领导装手机软件,监测河里的水是不是臭了,发各种通知…… 活糟践了科技大才呀!

环保局工资一个月五千大洋。华为是它的十倍。愣放弃了。学不以为用呀!

人家妈说了。

“什么上市公司全是不正规的小买卖。今天能上市,明天就能下市,早晚得黄了。(他妈把上市公司当四月水萝卜了)公务员就是给咱一千,咱也干。光宗耀祖是一个,它还稳定呀!管它干什么呢?到点就给钱,踏实!我们孩子这辈子就拿下了。老娘我死也闭眼了……

我听了真遗憾。留着口水说:“大姐,我要有这么一个儿子,就让他去华为研发,大有可为呀!你们儿子是大才呀!”

大姐一撇嘴:“你看你那兄弟。在上市公司还是老总呢,他小老舅(就是我弟弟,她总是这么亲亲的叫着)那个瘦的呀!天天开个大货车,风里来雨里去,多累呀!我看着都心疼。我们儿子,我可舍不得……”

我弟后来听说了很气愤。他以为自己混的好呢,给姐姐长脸了。但是谁知,在大妈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混不上事业编的可怜虫。一个四十多岁了,还开着货车(我弟气的大叫,他说他那是陆地公务舱的商务车,值一百多万呢!)胡子拉碴(我弟说上海人觉得他蓄须可性感了)没日没夜加班劳动的可怜大叔。基本等同于大货司机。

“今天是老总,明天可能就是老农。他不稳定呀……”大妈们发自内心的心痛小老舅儿。

当然,我弟也是长了个倒霉模样。又高又瘦,细目如鹰,两颊紧绷。完了,一点福相他是都“母有呀”!

大妈发自内心的心痛他。坚决不让儿子步他后尘……

大才子去环保局当一般公务员了。我惋惜的问大才子:“你遗憾不遗憾呀!”

人家山东大才子一句话惊我一跟头。人家说了:“我啥事都听老娘的。老娘顺心了就行。当儿子的挣多少钱也不如让老娘舒心呀!”

服!服了!至纯至孝山东银!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没有山东人。山东人从来不造反。

山东人就是忠孝两全!




1.山东人的身高在中国是一个无敌的存在,特别是胶东地区。胶东地区的平均身高是全国身高最高的地区,没有之一。

2.在山东,老师儿的正确发音很特别,是“劳丝儿”,丝字发音轻快一些。

3.山东的鲁菜很有名,是“八大菜系”之首,北京菜,东北菜等等都是鲁菜的分支。

4.山东济宁是个地级市,但名头全被曲阜(孔子的故乡),梁山(水浒传),邹城(孟子故里),金乡(中国蒜乡),兖州(古九州),微山(北方最大淡水湖)抢去了。

5.山东的高考分数是全国最高的,简直就是地狱模式,在山东刚过本科分数线的分数去了其他省份甚至能上一本院校。

6.在山东,“来”字有相当于英语过去时(-ed)的妙用,比如“这个题怎么解来”“你叫什么名来”,夜来(昨天)俺娘来?你干什么去来?等等

7.科学研究表明,汉字打乱并不影响阅读,而山东把汉语打乱,也不影响交流,比如倒装句“知不道”。

8.青岛生产的一款名为“崂山白花蛇草水”的饮品,很有名,出了名的口感难以忍受。

9.山东人说你潮啊,不是说你赶时髦,而是说你傻。

10.山东人怎么吃大葱啊?蘸酱吃!

11.山东响马与东北胡子是全国有名的土匪品牌。

12.山东蓝翔其实不是山东人创办的,而是河南人创办的。山东蓝翔办校迄今只有三十年。

13.老济南站和老青岛站是德国人为胶济铁路两端修建的欧式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青岛站只是以假乱真的仿制品,上面没有老建筑的铭牌。

14.义和团最开始是从山东兴起的。

15.山东泰安自古就是鬼都。古时候就有 上有西安,下有泰安 一说。

16.不管哪里的山东人,都喜欢说倒装。如果你当面指出来,他一定会回答你「没有吧,我觉得。」

17.享誉全球的“北京烤鸭”是鲁菜,而且是由山东的厨师带到京城的,正宗的“北京烤鸭”配的葱必须是章丘大葱。

18.山东煎饼天下闻名,我们都以为山东人天天吃煎饼,其实不是,胶东地区的人很少吃煎饼!

19.山东人办婚礼,除了传统的利益外,最注重的就是吃。办结婚酒席,吃的菜也是各家攀比,你几个菜我几个菜。别人婚礼菜多,你去参加了,到你办婚礼的时候都不好意思省!

20.山东人爱打牌,在山东有一种牌的玩法叫“够极”,一般的外地人还真的是玩不来。




我是2015年去山东济南,仅去了一次,深有体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第一:在济阳不管是学校还是沃尔玛超市门前停车场,所有单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不上锁,我在广州生活二十多年了,在广州不管什么车锁的质量不好的话随时车就会被人偷,这是最大的不同。

第二:街道不同,北方街道东南西北都是正方向,道路都垂直,问路时指路人都是说朝东朝南朝西朝北走,然而南方城市都是左转右拐分不清方向,指路人会告诉,朝前后左右走。

第三: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还有许多人去围观,不就是地下水在此冒几个泡而已,然而在重庆至三峡一代地下水冒泡,冬天热气腾腾的数不胜数,

第四:南方人没见过暖气设备,第一次见暖气片发热这一点北方冬天室内强于南方,冬天室内温度可达二十几度,南方冬天气侯潮湿,室内室外一样冷,差别不大。

第五:由于南北气侯差异较大,北方人冬天脸被霜风吹过之后黑中透红,南方人很少见。

个人意见,请多指教




出省我才知道提起山东人很多外省人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大汉,哈哈。

在山东生活习惯了,很多事情以为想当然,直到出省才会意识到。特别是我们这个年龄段,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流行起来,用的都是直板按键手机,上网费超贵,也舍不得上网,更没有什么头条火山快手,那时候接触外面的世界几乎全靠直接的体验,所以来的震撼更强烈些。由于过去很多年了,草草总结几个印象比较深的。

1、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暖气。在北方,冬天暖气是标配了,不然很难想象如何过冬。但上了学才知道,原来南方同学那里竟然都没有暖气。有些地方,冬天还是很冷的,没办法,硬抗。那年去重庆,12月份,可冻坏了,大街上很多人都拎个铁皮桶,放上几根木头聚在一块烧火取暖,奇景。

2、外省人提起山东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大汉。上学之后,跟很多同学聊天,我问,你们对山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多人竟然说是山东大汉。我不知道山东大汉的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可能是来自水浒传梁山好汉吧。但是我长得完全不是大汉的形象,给山东大汉丢脸了哈哈。

3、很多人竟然以为山东的省会是青岛。跟南方同学相处,我最喜欢逗他们,问他们山东的省会是哪里,很多人竟然说是青岛。或者问他们知道山东的哪些城市,很多人只知青岛不知济南,尴尬了。

4、小强可以有知了那么大。第一次去海南同学家里,发现了一只蟑螂,大概有北方的知了那么大,把我吓坏了。赶紧尖叫着让我同学过来看,人家很淡定地一拖鞋拍死了。

5、南方人每天必洗澡,甚至一天两到三次,即便是冬天。这个我真是佩服了,在北方,要是三天一洗澡的基本上算是勤快人了,而南方同学每天都要洗,即便是冬天冻得打哆嗦也要冲澡,佩服。

6、南方馒头是甜的,类似面包。在南方,唯一不习惯的可能是很难吃到馒头,即便有卖了,也是一种小小的馒头,还是甜的,南方人把馒头当点心吃。很多包子店,包子皮都是甜的。极度不习惯。

7、每10个东北人里有一多半祖籍山东。在南方,碰到北方人都感到亲切,更不用说东北人了。每次碰到东北人,我都会问问他们祖籍是哪里。问了一圈,10个人里得有一多半祖籍山东,我才知道,当然,山东人去东北的可真是多啊。

8、蓝翔技校的知名度仅次于山大。每次我问外省同学,知道山东的哪些学校时,除了山大之外,很多人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最后蹦出个蓝翔。原来外省人了解山东一般通过卫星信号传输的山东卫视,而山东卫视投放最洗脑的广告就是蓝翔技校了,这也是为什么蓝翔技校外省学生极多的原因。

以上,先说这几点吧,欢迎大家补充。




我大学四年在山东读书,老家是河南的,谈谈个人经验。

山东人真的很喜欢吃馒头!

以前没来山东之前,一直以为山东人是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但是来了山东发现并不是。山东人大部分地区主食是馒头,一天三顿馒头,并不怎么吃面条

我大学两个舍友是山东人,一个人威海的,一个是聊城的。每次中午吃饭,他们都吃两个馒头,打两份菜,四年都是这样的。我是河南的,但是中午一般吃捞面条,我在学校一般中午吃面条和米饭,不喜欢吃馒头。

山东的煎饼有特色

后来,我听山东人说山东吃煎饼的主要是临沂的沂蒙山区,泰安也有煎饼。我吃过几次泰安煎饼,好像是用玉米面做的,黄色的薄薄的像一层纸,很难嚼烂,得夹着酱和小葱吃。

学校外面的小吃街有卖临沂煎饼的,挺好吃的,杂粮,确实比河南街上的煎饼好吃。我一个高中同学一次来找我,还带了两个回去。

山东人酒量真大,劝酒盛行

我大学宿舍有两个山东的,每次聚餐,他们必然喝酒,而且要喝白的。我酒量不行,每次他们都会嘲讽我,说我怂,变着法劝我喝酒。但是我就是认怂,喝不过他们

我舍友酒量还行,但是每次必须不醉不归,有一次喝多了居然躺在厕所里,非常尴尬。我一个济宁梁山的班长,喝酒还有点小瘾,每周约我们出去喝酒。

泰山并不高,但文化浓厚

我在济南附近一所高校读书,距离泰安很近。我大学四年爬了泰山四五次,一直以为身为五岳之首的泰山非常高。爬过几次发现泰山并不高,只有1300多米,爬的快的话4个小时登顶。

不过泰山并不是以高出名,主要是泰山的文化非常浓厚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必自,古代皇帝都会上泰山举行封坛大典。

山东菜真咸

鲁菜以咸出名,我在学校算是领略了鲁菜的特色。在学校食堂几乎所有的饭菜都很咸,我刚开始非常不适应。我在食堂买的面条,每次都是超级咸,我只能就一个馒头配着吃

山东人重视教育和读书

山东由于是孔孟之乡,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孩子教育。我们班当时考研究生,山东的学生有90%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这部分山东同学又有一半读博士了

我是河南人,我一个高中同学在河南一所省属高校学习,专业和我一样。他说他们班只有30%读研究生,上博士的只有3个

山东人考霸多

我在山东上学,平时学习非常努力,每天晚上上自习。但是,大学四年期末考试我最好成绩也就是班里第6名,不得不佩服我的山东同学,学习考试能力很强

当时考研究生时,隔壁班出了两个状元,都是山东人,一个考研考了395分,一个考了406分,占据了两个985高校的初试成绩第一名。

山东孔孟之乡,传统文化浓厚

去年过年山东人磕头火了,好多外省人不理解,觉得有点过时了。但是,山东属于孔孟之乡,依然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山东人继承的很好。传统文化还是要看山东,毕竟山东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

青岛人喝啤酒用塑料袋

我大学去了青岛旅游,必然想去品尝著名的青岛啤酒。但是,我看见当地本地人居然用塑料袋打啤酒,类似于原浆散酒。他们本地人很少喝瓶装啤酒,很多去喝鲜酿啤酒,后劲很大

总结

好客山东欢迎你,山东人比较豪爽,我的山东同学都不错,很够哥们。山东人也有一定的大男子主义山东的口碑在全国来说很好,我也非常喜欢山东人!




我爸妈是在外地的山东人,以前奶奶在的时候,每隔两三年还回去一趟。在我印象中,那时候老家农村很穷,冬天屋里窗户没玻璃,用塑料布糊上,屋里放一个小煤炉取暖,人们都穿着很肥的大棉袄棉裤,感觉冬天好冷。

后来爸妈从老家回来说,老家变化很大,家家都修的大瓦房,条件好了,都装着空调,就是卫生习惯差,夏天苍蝇嗡嗡的太多。

山东人在我眼里,厚道诚实,真诚善良,实在,讲义气。不亏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记得那年晚辈们到奶奶家拜年,外面还下着雪,一伙人到门口就硊下磕头拜年,真是惊讶到了我。

山东人吃的上面不太讲究,吃饭有馍就行,哪怕没菜,就根葱吃,老家的葱很大,但不辣。但必须要喝汤。这习惯几十年了,爸妈始终没改变。

还有妈妈常念叨的的老家的槐树的槐花和槐叶,用面蒸上吃,特别好吃。这也是妈在老家最爱吃的美食。

前年,三叔从山东老家过来看我爸,带来的油煎的爬叉,这在我们这是没有的,挺希罕的,也挺好吃的。

奶奶去世了,爸爸去年也不在了。虽然身在异乡,但老家的根是不会忘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山东   泰安   华为   威海   泰山   鲁菜   山东人   煎饼   青岛   大汉   馒头   老家   冬天   儿子   事情   同学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