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继严凤英大师后,有马兰吴琼等五朵金花,韩再芬不是五朵金花,她属于第三代的吗?

韩再芬是略晚于“五朵金花”的、严凤英大师之后的、第二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不是第三代,她和“五朵金花”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同伴关系,不是师承关系。

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学校的黄梅戏演员马兰、吴亚玲、吴琼、杨俊、袁玫——被称为“五朵金花”,她们是继严凤英大师之后实现新中国黄梅戏第二次复兴的、承上启下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她们每个人都为黄梅戏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五朵金花”中的袁玫较早改行涉足影视业,同样成绩卓著。

1978年,10岁的韩再芬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班,两年后就登台演出,几乎排练了严凤英大师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所有代表作。1984年韩再芬出演《郑小娇》《小辞店》等剧目,以其扮相俏丽可爱、演唱纯真自然的突出表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严凤英同志早年(20岁之前)表演音像失传的遗憾,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喜爱。此后,韩再芬在继承和创新、经营剧团和培养新人等多个方面,敢闯敢试,再创佳绩,推出了《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新经典剧目,成长为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领军人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梅戏在安徽,主要是两个地方,以省黄梅戏剧院为主的合肥和以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和再芬黄梅戏剧院为主的安庆。两个地方的黄梅戏唱法都有很大区别。省黄的演员以安徽省艺校黄梅戏班为主。安庆的黄梅戏团演员主要是安徽省黄梅戏学校的毕业生。两地唱法有明显差别。省黄唱法比较用普通话,安庆的地方特色更浓郁。当然,近些年省黄也在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招了一批90后演员,如赵丽,李洁,何凤娇等。

经历了文革的摧残,严凤英英年早逝,潘璟莉和王少舫都已经多病,很少上舞台。安徽省艺校为省黄培养了一批新演员,最后从中择优录取了10人,5男5女。这就是后来的五朵金花。男生包括省黄的院长蒋建国,副院长刘华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所以五朵金花在香港演出一炮而红,从此五朵金花名声大震,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韩再芬比五朵金花年纪小,但从艺经历并不短。文革后,安庆黄梅戏二团决定招收一批演员随团学艺,韩再芬陪同学去考试,被意外选中,应该只有9岁,由于机灵好学,受到当时二团团长麻彩楼的重点培养和打造。走上了黄梅戏之路。相比五朵金花,韩再芬更像民国艺人,有辨识度的唱腔,自己的代表局面,现在又有自己的剧团。成就超越了五朵金花。

因此,五朵金花和韩再芬都算黄梅戏第二代。五朵金花代表的是合肥的省黄梅戏剧院。韩再芬这是安庆黄梅戏的杰出代表。




5朵金花管屁用,他们各奔东西。抛下了黄梅戏,是韩再芬大师救了黄梅戏。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解答一下。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韩再芬是黄梅戏第二代演员。

要说明原因,我们就需要了解黄梅戏的近现代发展史。

近代黄梅戏的第一代演员,严凤英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她15岁开始登台演出,以惊人的天赋、超强的领悟力以及向前辈艺人虚心学习的精神,使得所扮演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她先后主演了50多部大小剧目,塑造了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织女、江姐,春香、李香君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正是因为她对形象塑造得成功,使得黄梅戏由流传不是很广的剧种迅速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和喜爱。

可以说,没有严凤英的话,黄梅戏或许依旧能够发展,但是不可能达到现如今的地位。

因此,严凤英大师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黄梅戏第一代演员领军人物。



大约80年前后,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袁玫黄梅戏“五朵金花”从戏校毕业,从而接过黄梅戏传承的接力棒,挑起了黄梅戏的大梁,因此成为黄梅戏第二代演员的领军人。



再之后,大约80年代中期,韩再芬如黑马般冲了出来。1984年,因主演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韩再芬一举成名。之后又陆续演了《女驸马》、《天仙配》、《杨贵妃》、《香魂》、《血狐帕》、《小辞店》、《生死擂》、《桃花女》、《李师师与宋徽宗》、《潘张玉良》、《西施》等剧目,优美的唱腔、细致的表演使得她也成为黄梅戏家喻户晓的人物。

或许是因为她成名比五朵金花晚了那么几年,所以有时常被认为是黄梅戏的第三代演员。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说到这,我们还需要提到另一个人物。



那就是与严凤英大师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原安庆黄梅戏二团团长麻彩楼老师。

她除了精湛的表演艺术外,还对黄梅戏青年演员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82年她担任黄梅戏戏剧团团长后,组建了一支青年演出队。不顾自己多种疾病缠身,手把手地向青年演员传授表演技艺,教戏育人,孜孜不倦。

因此在多位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第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这其中有旦角王萍、小生孟建民、丑角陈明友等人。

后来80年代中期,麻彩楼老师又在众多的青年演员中间,第二批又推出了韩再芬、李萍等演员。

因此从这里看的话,韩再芬是黄梅戏第一代演员麻彩楼老师的学生,因为我认为她属于黄梅戏第二代演员。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浅显的见解,观点不同之处,欢迎大家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




韩再芬属于第二代,只是年龄比五朵金花小。但韩再芬对黄梅戏的贡献比五朵金花大。这主要有两点;第一,马兰离开黄梅戏舞台后,韩再芬坚守黄梅戏舞台,并带领再芬黄梅戏剧院从低谷走到如今的红火,从而带动安庆的黄梅戏进入一个新的层面。第二,为黄梅戏培养了一匹年轻的中坚力量,为黄梅戏的传承夯实了基础。




我很喜欢韩再芬,她的扮像和唱腔绝不输于任何人。




韩再芬在安庆挑起了大梁,把黄梅戏剧院搞得有声有色、好戏连台、独树一帜。 合肥所谓的五朵金花、只还有两朵金花在舞台上表现、一个去拍电影电视剧、一个当家庭主妇、一个去说唱团唱流行歌曲、简直是荒唐可笑至极。




韩再芬是安庆黄梅戏非物质遗产传人,黄梅戏又是安庆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枝美丽的鲜花严凤英也是安庆的,当年黄梅戏火红时把安庆黄梅演员一锅端到合肥成立省黄梅戏剧团並不是明智之举就像安徽大学被搬到芜湖合肥这造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像断’线的风争,失去了原淔原味四不象了,让安庆文化发展史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一切资源都荡然无存从解放初到七八十年代我往来安庆与合肥之問几十年长江路上都有茅屋是个小镇似的安庆瓦房林立古建筑颇多,有些是在八十年代自毁掉了非常可惜实际上是对历史的犯罪。我们再谈黄梅戏,付么五朵金花资源在省里,会给你安庆么?韩再芬能走到今天这样我认为是很好了。为了将黄梅戏发扬光大已尽了她绵薄之力,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不能求全责备。要鼓起我们的勇气坚定四个自信,把我们该做的事做好,让黄梅戏这稞奇萡更加璀灿。不要无谓的横向去比这比那。我们安庆民间黄梅剧团发展很好很多,黄梅戏乐曲歌声响彻云天,我爱安庆!




韓再芬是安庆和地区树出来的青年演员,一个演员,只要长有戏演,有机会再舞台锻炼,不行也能炼出来,

马兰本身条件非韓再芬可比,黄梅戏到香港演出女附马(是安庆市和安庆地区出资,条件是要带上安庆市团的韓再芬)韓再芬也只在女附马中的丫鬟春红。

如果不是马兰退出,五朵金花三走一留,那有韓再芬什么事。




五朵金花不是评选出的,而是马兰她们到香港演出时,观众叫出来的。韩再芬比她们小,也不在省黄。韩再芬因电视剧《郑小姣》一炮而红,为推广黄梅戏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且培养人才,推陈出新创作剧目,非常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金花   黄梅戏   徽州   安庆市   安庆   大师   安徽省   表演艺术家   合肥   剧目   剧院   演员   演出   舞台   青年   马兰   严凤英   吴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