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猪头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还是经济决定的。

重庆火锅为什么诞生了?

当年重庆朝天门码头,有一些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

回民由于宗教原因,杀牛杀羊以后只要肉、骨和皮,内脏和其他部位全部直接丢弃。

当时码头上的水手和纤夫都是社会底层,重体力劳动者,平时很少吃肉。

看到这些内脏丢了可惜,他们先是捡回去,后来以极低的价格买回来食用。



这些内脏烹调没那么容易,水手和纤夫们又嫌麻烦,就直接将内脏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调料煮食。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风气,就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

时间大概是明末清初,为什么出现这种火锅?其实还是贫穷。

如果这些水手、纤夫都可以吃得上牛肉、羊肉,有几个人会去吃内脏呢?




道理也是一样,其实猪头肉并不好做。

猪头肉包括:猪头皮、耳朵、鼻子,附着在头骨上面的肌肉、筋、软骨部分。

猪的耳朵鼻子尚且好说,猪头皮和其他的肉不容易处理,比切肉要复杂得多。

中国人为什么费这么大的事情,吃这些肉呢?

还是不愿意浪费。



大家记得电影《红高粱》中,姜文去土匪开的酒店闹事,要吃牛肉,但掌柜只给他吃牛肉。

当时牛头上虽然有肉,吃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也没有牛肉好吃。只是那个时代,牛是重要的农村劳动力,不能随便杀牛,吃牛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姜文就只能吃比较差的牛头了。

今天的猪头肉比较贵,以前是比较便宜的,远远低于猪肉价格。在猪肉价格40多元的时候,猪头肉也不过10多元。

古代很多中国人认为不应该吃猪头肉,对身体没有好处。

这种情况下,猪头肉还大量出售,其实也就是不浪费罢了,同时吃肉很少的老百姓也可以借机吃吃肉。




另外,猪头肉主要用来下酒,是凉菜。

猪头肉的特点是比较有嚼头,很适合用于下酒的凉菜。尤其是猪耳朵、猪口条之类还有软骨,能有嚼头,可以喝着酒慢慢嚼。

萨沙记得一件搞笑的事情,当年在东北八路军试图从苏军控制的军火库里面,搬走缴获日本的武器。

但苏军站岗的士兵也有命令,不能随便让八路军搬走。



八路军想出一个好办法,带着几瓶白酒,几包花生米和一大包猪头肉,找几个能喝得去找苏军士兵喝酒。



这些苏军士兵一看到酒喝猪头肉,哪里还顾得了别的,不到半个小时,几个大兵都喝躺着了。




猪头肉,口感好,下酒安逸。喝酒的,弄一碟,海鲜也不愿换。

二师兄没涨价前,我每年腌制腊肉香肠时都会买,剥了皮的猪头腌制好晾着。想吃的时候,取半边切点萝卜炖好,抠出猪头肉(川渝人叫核桃肉)切好装盘下酒,真的是好菜。猪头皮比猪头肉口感更好,但打理较麻烦,中国人吃东西讲究说法。过春节吃点猪头猪尾喻意过日子有头有尾。

没涨价前一斤生猪头肉五六块,一个猪头肉四五斤五六斤,买个猪头肉不过三十多块。前年去年的猪头肉,每斤涨到十一二块,让我望肉生畏、兜里钱少省省吧。二师兄高昂了两年,现在有点疲软了,我们也可以买点新鲜肉吃吃;遇到便宜点的猪头肉,当然要买人生哪离得开口腹之欲。

下酒菜最好是卤牛肉,猪头皮猪头肉佐酒,中国人都喜欢。就是不喝酒的,吃饭吃卤牛肉猪脸猪耳朵猪头肉也不错;说实话现在的人才假起来,原来买肉生怕买到瘦肉多的。中国人喜欢大肉,当然乐意吃猪头肉,因它能佐酒下饭饱口福。如果两三个月没尝肉,看到猪头肉眼睛要发光,若兜里没钱口水会吞得咕咕响。

残阳余晖3






我觉着中国人,喜欢吃猪头肉,这是一种谬论。这种逻辑就是:经常吃的,就说明好吃,不经常吃的,就说明不好吃,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首先我国,不是畜牧业大国,除了内蒙大草原一带畜牧业比较发达,其他地域主要以农业为主,因为人多,耕地有限,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养牛养羊。所以中国自古至今,农户主要是在院内喂养几头家猪,养肥了卖掉,增加点收入。杀年猪卖肉的同时,自己再留点吃,有的会留一个猪头,或一半猪头,做成猪头肉 ,也叫烧肉,全家人犒劳犒劳。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生产队主要也是靠养猪,然后分给社员,农户家里也可以养点。养牛主要是为了耕地的,所以我国相对欧美国家,牛羊这一块养的比较少,僧多粥少,所以价格也很贵,平常普通老百姓吃不起,偶尔的会买点犒劳犒劳,打打牙祭解解馋。

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正在吃猪头肉,你凑到他跟前说:“ 唉呀伙计,吃猪头肉呢?怎么不吃牛排?不吃烤羊肉?”请问有这样说话的吗?说白了,人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就好比在婚宴上,有猪头肉,有烤全羊,有牛排,有海参,鲍鱼,大虾,我就不信还有抢猪头肉吃的,哪个菜越高档 ,越不会剩盘底,一扫而光。老百姓不傻,知道好赖。




我老爸总说:“不香不臭猪头肉”,起初不明白啥意思,长大后好像明白点。

就是说,猪头肉本身没啥特殊味道,不像猪肘子、猪蹄子、后臀肉、后丘肉,吃起来喷香。猪头肉特点是,它跟啥在一起做,就反映出啥味。就这点,咱们都爱吃它,好配菜。

另外,猪脑子也很聪明。资料上说:猪的活动来源于探究行为,它对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的探究躯力,探究躯力指的是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

听说,有的国家军队还利用猪的聪明才智,像训练军犬一样训练猪,让它们利用聪明的大脑为战时军队服务。


俗话说:“吃啥长啥”,就是说,人和动物同为生命共同体,有着天然的脉动关系。所以,人类吃动物的任何部位都不白吃。我分析,人类的聪明智慧,很大部分来自于猪脑子。

再有,现在一到龙抬头季节,大街小巷商家就嗷嗷叫着:“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抬龙头。”本来猪头是永远抬不起来的,它没有脖子。

那为啥还能代替老龙把脑袋抬起来呢?说明它身子里有老龙的基因。因此,猪头肉就更珍贵了,吃猪头肉就等于吃着龙肉,长命百岁啊!






一个猪头肉,除了被美化成美味珍馐,甚至还有人把它跟文化两字连上了襟。有那么严重吗?

想当初,猪头肉之所以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究其原因就是两个字:便宜!

猪头,虽说不属于下水,但头蹄下水也都是同属下脚料一类的东西。所以,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相对于猪肉,猪头都要便宜一些。也正因为此,那时的小酒铺里,猪头肉不仅成了主打的下酒菜之一,对于干体力活的人来说,弄上张烙饼切几刀猪头肉一卷,无疑更是既打了牙祭、又饱了肚皮的好饭食!

当然,若是再分的仔细一点儿,猪头炖好后,把口条和猪耳朵切下来单卖,岂不又可以多卖几个钱了吗!

那么,猪头肉就真的与其它的肉不同?就真的是那么好吃吗?说实话,要是有“天福号”的酱肘子或“柴沟堡”的熏肉,我是不会去首选猪头肉吃的。

记得几十年前,“二锅头”并不是北京城里大多数年轻人的首选,我印象中大家喝的最多的是“四特”。后来,“四特”突然涨了点儿钱,于是,没涨钱的“二锅头”便成了北京许多人的最爱。还给自己找了个很有面子的理由,即:还是喝咱北京人的“二锅头”地道!

酒是这样,猪头肉也同样如此。不信明儿猪头涨得比五花肉贵两倍,喜欢吃猪头肉的人怕就该换个说法,说五花肉好吃了!

当然,我这里也并不是说猪头肉就不好吃。因为在我们这个讲究美食的国度里,越是不值钱的下脚料,往往到做的越有味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喜欢价廉物美的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久负盛名的“卤煮小肠”,风靡一时的“扒猪脸”,流传甚久的北京名吃“爆肚儿”、“白水羊头”等等无不是如此。借用一句老话儿的话,这大概也是一种“穷则思变”理念下做出的美食吧!





好吃不贵。

关键它是"猪头",各个部位堪称美味佳肴,人见人爱,老少皆宜;再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相比较而言,它便宜。

在我们家乡,特别是过春节时,销售量最大,几乎每家都买。

当然,我也喜欢吃。




其实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猪头肉的时候,就会感觉这个猪头肉也太肥腻了吧,其实这种猪头肉是肥瘦相间的,把肥瘦相间的肉混合在一起,其实吃起来的味道要比纯瘦肉或者是纯肥肉吃起来更香更好吃。尤其是这种猪头肉,在经过卤制之后放上一些大蒜香油酱油搅拌一下,吃起来就会更加好吃,而且中国中医解释这种猪头肉还能够补气血,所以说猪头肉在我们中国也是让大家都非常喜欢的。

喜欢吃猪头肉其实是有这么几个原因的,一是因为卤煮的猪头肉确实是很美味的,不管是下饭还是当成下酒菜都是非常美味的。其次就是猪头肉在市场上的价格不贵,性价比比较高,喜欢吃肉的朋友买一份猪头肉就能很满足了。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猪头肉这种美食并不是经常都吃,偶尔吃一吃就感觉越好吃。

因此这种美食在国内是非常受欢迎的,可惜外国朋友不识货,他们都不敢吃这种食物。




我们纳西族特别喜欢吃腊猪头,每年到十一月底十二月杀年猪的季节,家家都要淹一个猪头,放各种佐料淹制,晒干成腊猪头,到过老年春节时大伙吃,每家必需有一个腊猪头,不杀年猪的人家,也必需到市埸买个回耒。




中国人喜欢吃"猪头肉"和自已独特历史文化有关。

华夏民族以农耕为主,兼养些猪,狗,鸭,鹅等畜禽类。家庭的家字是由宝字盖和豕字构成,豕者,猪也。

说明,中国人养猪,吃猪肉己有数千年历史了。

古代,肉类比较缺乏,平民百姓吃不起肉,只有逢年过节,或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吃上肉。

既然,肉类少,就不能浪费,头,四肢,下水等都是好的下酒菜。

西方人吃肉,古代以烤肉为主,一般不吃畜类的四肢和内脏。中国人吃肉以煮,炖为主,煎炒烹炸,可以做出很多花样,猪头肉更好处理。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本土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猪头肉。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吃猪头肉的传统。

猪头肉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胶原蛋白,筋道有嚼头,成为人人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猪头肉价格比较便宜,一般相当于肉价的一半,物美价廉。来了亲友和朋友,称几斤猪头肉,高端大气上档次,还经济食惠,何乐而不为。

外国人不吃猪头肉,是因为他们的饮食文化不行,不会加工。一些人来到中国后,也喜欢上中国独特美食猪头肉。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猪头肉,因为猪头肉是美食佳肴,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色香味俱佳,再加上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地道的中国美食!


1.猪头肉的色

上好的的猪头肉外观大都是枣红色,枣红色是暖色,暖色能勾起人的食欲,另外猪头肉在加工过程中会渗出大量的油脂,这就让整个猪头肉看起来油光光的,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而切开的猪头肉能看到里面有白色的脂肪,和暗红色的瘦肉,两者或泾渭分明,或者彼此萦绕在一起,看起来特别的诱人,所以猪头肉从外观上就非常诱人,让人很喜欢。


2.猪头肉的香

这里所说的香主要是指猪头肉本身散发的香气,老家弄堂里有一个人卖猪头肉的老店,每次猪头肉一出炉都会有很多人排队购买,每次经过,虽然没有品尝,但浓浓的肉香气总是刺激着人的鼻子,让人情不自禁的的咽口水,尤其是刚出炉的猪头肉冒着热腾腾香气,这时候要是来一块塞到嘴里,那感觉真是美滋滋。很多人特别喜欢吃刚出炉的猪头肉,原因就是喜欢猪头肉的香气扑鼻。


3.猪头肉的味

任何食物外观和香气都只能算是食物的皮毛,一道美食好不好吃关键在味道上,猪头肉的味道堪称人间一绝,将猪头肉切好摆在盘子里,夹起一片放到嘴里,肥肉肥而不腻,瘦肉鲜香四溢,肥瘦相间的猪头肉则能兼具两者的美妙,在嘴里细细的咀嚼,让肉香在舌尖不断的回味,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4.营养丰富

猪头肉不但美味,而且营养还特别丰富,中医说猪头肉味甘性平,能够补虚,滋阴,养血,润燥,这些词汇看起来有点太高深了,总之一句话猪头肉是大补的食物,虽然没有人参和冬虫夏草那么神奇,但价格便宜,物美价廉更适合普通百姓食用。所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没必要去追求高档的滋补品,觉得身体虚了买点猪头肉吃就齐活了。


综上所述,由于猪头肉色香味俱佳,深得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喜爱,成为普通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常见美食,但是猪头肉虽然美味,但还是不能多吃,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毕竟猪头肉脂肪含量很高,吃多了容易发胖,而过于肥胖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人   美食   纤夫   肥瘦   酒菜   瘦肉   内脏   猪肉   中国   猪头   牛肉   美味   好吃   便宜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