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绩经常在班级排第一,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题主,是您的孩子吧!不错,看成绩单,各科成绩名列班级第一名,年级十六名,孩子很优秀,前途无量!

当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龙,孩子优秀是父母的骄傲!

成绩不一定要保持第一,不偏科成绩稳定最重要!父母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顺其自然吧!

真正高考,往往前一二名还不见得考得咋样,心里压力大,有些平时成绩中等的,高考心里没有压力,反而考过前几名,所以平时真的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优秀的孩子自己知道怎样去努力。

最后,祝您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考上清华,北大!





害怕,真的很害怕。

虽然我家现在才四年级,所以我只能说说过去的几年“孩子的成绩经常在班级排第一,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是拔尖的存在,如果是题目简单那么还好说点,大家都考得好,如果题目有点难度,那么我家孩子就会比较突出了……

好处

1、自信心提高

这点是最直接的收益,自信心提高有利于孩子面对困难问题的不放弃培养,而且自信心的提高也有利于孩子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容易形成良心循环。

2、学习兴趣提高

我们都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兴趣是最难培养的东西,而成绩确实最好的催化剂,客观上成绩好的孩子也往往有更多时间接触到更新鲜的知识(当然,这个通常取决于父母能否给孩子创造这个机会),也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3、好习惯容易养成

以我家为例,学习习惯真心是没太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了。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促成他成绩优异的根本,所以当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更加坚定的去完善好习惯。

4、容易得到认可

除了同学们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师、家长和亲朋好友的认可,这点虚荣心别说孩子了,大人也会有的。而“认可”这个东西,很多时候还是对人有激励作用的。

坏处(隐患)

之所以打个括号说“隐患”是因为所谓的“坏处”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可能最多只能称之为一个“隐患”,很多时候在我看来处理好孩子成绩特别优异其难度会比想象的更大。

我这里罗列一些我经历过和认为会存在的问题:

1、容易骄傲、轻视课内学习

人和人的天赋确实有点区别,如果孩子并没有怎么费劲就总是能得第一,那么如果不引导好,那么孩子难免会产生“轻视”学习和骄傲的心理。或者孩子通过补习班、辅导班、超前学等让自己的成绩变得很优异,那么如果不引导好,也会出现轻视课内学习的情况。

这是每个家长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家属于“超前学”的那种,当然辅导班也在学(奥数、英语和语文),所以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跟他灌输一个思想——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比别人更努力!

告诉孩子成绩只是代表过去你的付出和努力的检验,但并不代表未来会怎样。未来的成绩还是取决于你接下来的学习情况。……

目前来看效果还可以,孩子这几年从来没有表现过,起码没有在家人面前表现过这方面的情绪。

2、心理压力过大

我感觉这是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最大的敌人!

可以这么说,尽管家长可以在家里做到“不看中成绩”但是你没法阻止老师、同学们给孩子施加的压力。

我家之前就遇到这个问题。无论是班上的同学还是家长还是任课老师非任课老师,对我家孩子的评价都是:学霸! 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得出来孩子因为别人太过信任他而导致他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心理障碍——我不能考的不好!这个压力折磨了孩子好长一段时间,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孩子一紧张就会肚子疼、恶心什么的。而我们怎么检查都查不出任何问题,后来有明白人告诉我们孩子这是压力过大导致的。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非常注意给孩子的压力问题,按说不应该存在这个问题的才对。

好在我们跟孩子交流还是非常顺畅的,我试着引导了一下,孩子说出了“害怕辜负别人信任”的这个心理疙瘩。所以一旦有让他“抛头露面”的机会时候,他想做好,但是又害怕自己做不好,辜负大家期待……

幸好我们发现及时,真的是费了好大的劲花了好长时间才给孩子把这个负担卸了下来。想想如果这个问题不早点解决,放到后面的话,恐怕真的能把孩子压垮了。

3、只会学习不会别的

虽然这个问题越来越少了,往往我们看到身边的情况是越是学习好的孩子好像都是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孩子存在这种可能性,当然,这里面主要责任我认为还是在家长身上。

多了我就不说了,我只能说,孩子学习好仅仅是一方面的能力,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一下方方面面,开阔视野、开阔心胸。不要整天光学习,看看书、上个兴趣班、培养个爱好什么的都是应该有的,还有该劳动就得让他们去劳动,不能以孩子要好好学习为借口就让孩子只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就写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眼界问题(跟班上比还是跟年级还是跟区、市、省等等比)、视野问题(比如目前所学的仅仅是皮毛,往深了学还能有哪些东西等等)、品行问题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简单写几个我认为比较突出的就行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我的孩子优秀,但是不希望他经常考班级第一!可惜很多人明白这个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孩子教育不可逆,越早认识越有利。

是的,孩子每次考班级第一,家长自然感到脸上有光。但是,恰恰是这种“荣光”,让家长和孩子变得越来越虚伪,心态越来越失衡,追求越来越极端,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和方向。

我见过太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尤其是考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前失眠、考前通过哭泣减压、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最后无法参加高考,在中国,这并不是个例!

当老师的都知道,有个著名的“第十名现象”,在一个班级中,最后成功的,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十名左右的学生。这是因为十名左右的学生,不是不读书,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在家长的关注和期待下,追求第一名的学生,往往丧失自我,虽然是学霸,但是他们往往知识面狭窄、缺少个性、缺乏创造力、身体不强壮、心理不健康,体育场上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卫生大扫除时他们依然在学习,他们是很多老师眼中的娇子,而毕业之后却很少再跟老师联系,也许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感恩,而是变得越来越平庸。

作为家长,试问这样的孩子,会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作为老师,【师心城】来回答一下!

说到体验,简单谈几个词:

第一、荣光!

看了一下这个成绩单,这个学生确实厉害!语数外理化生六科,除了英语外,其他五科都是学科第一!这简直就是学霸,会有许多人偷来钦佩的眼光,是老师眼中的红人,是荣誉的宠儿!

第二,压力!

首先,压力来自自己!

应该说,这个成绩应该是该学生“有意而为之”的结果,也就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因为,一般情况下,即使一个学生再聪明,也不大可能科科都擅长!即使自己科科都擅长,也挡不住别人在某一科或者某几科有天赋,有优势!

所以说,这位同学,应该是争强好胜的,希望自己能拿第一的学科,都拿第一。并且为此应该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其次,压力来自他人!

老拿第一,就成了大家眼中赶超的对象,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学生不光要学知识,也要学做人,人际关系也是需要适当平衡的。

老拿第一,就会担心成绩下滑,或者名次落后,一旦出现名次落后,自己不容易接受,同学老师可能还有各种议论,这都构成了压力!





经常排第一是有压力的!还怕啊!我们不要只看眼前,要看远一些,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第一,经常在班里排名第一,孩子有压力,深怕自己某一次落后了。学习有压力,考试有压力。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是有喜有忧啊!孩子成绩好当然好事,高兴的事。忧的是,有的孩子取得高分容易骄傲,情绪膨胀,担心成绩下滑。这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不要把目标放在班里面,自己面临的还有整个年级,年级里面还有其他的学校等等,这样既带鼓励又有压力的疏导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自己压力过重的孩子,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只要我们努力了,偶尔一次失利不要放心上,下次注意就可以了。还有我们可以查漏补缺嘛,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要有我们不考“第一”的心理!我们只要最好的自己!就算我们考了第一也不要太在意,认为那就是我应该有的就可以了。名次不重要,努力学习的自己才重要!就算在班里第一能说明什么呢?对吧!告诉孩子我们学习的心态很重要!


当然,能考第一的孩子都是爱学习的!我们还是要继续鼓励,决不能“打压”。我们要帮他们看见更远的前方,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能走得更远!

就说这么多个人意见!

祝孩子学习愉快!天天进步!“不考第一,考第二也不错哦!”


关注【语文老师锦绣】享受免费点评作文,我们一起学好语文!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谁都希望是NO.1,因为荣耀。
中国80年代末,有一位12岁的北京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是我父亲表弟的儿子,和我同龄。我小学的两名同学,在小学后考进了当地的少年班,并,都用4年时间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之后被复旦和上海交大分别录取了;我的小学同学中50%以上都是重点;当然,我也不例外。
通过总结后,我发现
,他们平时和大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兴趣点不同。例如,12岁大学生的家里根本没人管他,但是,他不喜欢玩,只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各年级的课本,这才成就了他在小学阶段,已经把初中、高中的书都学习完了;他的小学4年级时,教他的老师都向学校反应已经教不了他了,这才在一年内,分阶段的跳级到了高3,也成为了当时,中国内最年轻的大学生。我是全校美术第一,还是孩子王,整个兵工厂居民区内,就没有没被我淘过的地方。

他们的性格,也是什么样的都有。和大家一起玩,也有逃课的,也有跟家长对着干的。
这也就包含了你我这种人的体验。
但是,我希望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才最重要。NO1,不是建立在和别人比较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获知欲望上的;排名只是家长或老师的要求之下,不得以为之的事;也总是被家长或老师说的不好意思了,才不得不拼的。其实,这样是违背了大家的教育初衷的。那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还为什么要很努力地学呢?实际上,非常多的家长、老师都没搞明白,更不要说是学生了;就现在的非常多大学毕业生都没有搞明白。是稀里糊涂地毕业了。就在昨天晚上,我终于让自己仅有11岁的女儿开始了一周时间内要靠自己搞明白“人的一生中最需要读哪20本书”的课题了。这让我开心的很,因为我的教育计划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还会因为,我“得逞”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让我基本上高枕无忧了;之后,只要督促督促就好。
对于第一总往后看的人来说,很累;对于总想第一的人来说,也很累;对于想拿第一,可再是努力也拿不到的人来说,更累。所以,我又想问:“第一真的很重要吗?”
因此,我忠心的建议,大家在抓好孩子愿意读书习惯的前提下,让孩子先有个快乐的童年,再随着孩子美好童年即将结束的过程中,开始,由浅入深地让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挖掘“读书的目的、该读什么书、该怎样读书、读书的重点是什么,等的一系列问题。”历经途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讨论、谈论、分析、推理、加速,等等来执行辅佐。毕竟,孩子越早明白越好,越当成任务就越会失败。我的《教育秘籍》就请大家不要问了,问了我也不会外传。谢谢!呵呵。




这什么学校?至少38个班?班里第一名全校16名?

好吧,这不是重点。

排第一当然爽啦。

家长爽,孩子也爽。

我小学除了考过一次第二名,其他一直保持第一,爽到什么地步?借同学的武侠小说(那个年代好多家长都禁止孩子看),同学来家里要,我妈都不给人,说我可能还没看完呢。

现在也有了孩子,数学、演讲常拿第一回来,我们当家长的也跟着爽。爽到什么地步?数学从来不管,爱咋咋地。演讲还能跟着沾光,上央视讲故事比赛也能露个正脸。

所以说,别说优秀没用,好处大了去了。

但不优秀也没必要强求,毕竟凡人才是芸芸众生。




谢邀!

凡事都是有正反两面的。孩子的成绩常常是班级第一,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其实,这里面也隐藏着各种的负面的东西,得引起注意。

1. 因为常常第一,心里压力过大,偶尔不第一了,就算第二,心里也会不舒服。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自己的内心的情绪。强势成为习惯,不想再被其他的人超越。

2. 虚荣心会随着常常第一后别人的褒奖而膨胀,活在夸奖声中的孩子,心灵会更脆弱,爱面子虚荣的心反而是慢慢的强。在这样的孩子眼里心里,只有成功后的荣誉,受不得失败后的跌倒。



所以,孩子常常得第一,纵然是夸奖,也必须得让其懂得,内心里不要把第不第一看得过重,人生就是有进有退,有成功也有失败,让孩子的内心不因成绩而脆弱,让其心灵变得强大,偶尔不第一,心里也不会产生负面情绪,培养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事。




你的孩子成绩好,在班里常排第一,这是你的荣光!①说明你们夫妻智商可以,把优良学习基因遗传给了孩子。

②也说明孩子学习用功。③孩子将来将有一个好的前途,能上大学好就业,能取得一份较稳定的工作,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

作为父母将来怎么办呢?①今后不要问成绩,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使其造成学习压力。他考好时会自动报成绩,未考好时他会不吭声,成绩都是浮动的。②搞好孩子生活,奶蛋肉营养要跟上,穿点干净好衣服,搞好后勤。
③不要逼孩子学习,一逼可能使孩子不学习了,所以不让去问成绩。④可与老师多接触,让老师多关照,适时参加家长会!随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会让我觉得很放心,因为感觉自己不用太费太多力气去管孩子的学习,当然,前提是他这个成绩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时我也会担心,他会不会变成书呆子?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同时我也会担心,他老拿第一会不会过早把自己的运气挥霍掉而在重要的考试里倒霉?所以我倒希望他不一定要每次都第一,尝尝失败和挫折的滋味也许也是有必要的。我不希望他为了死要争第一而把自己过分舒服在学习里,学习当然重要,但让孩子能够在他各个年龄段享有他该有的快乐和全面发展,也很必要,毕竟,这个年代,成绩并不是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科科   班级   成绩   孩子   班里   家长   我家   父母   习惯   压力   努力   优秀   老师   小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