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很多,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似的体现出人口红利?

主要还是人口的质量不行。

在经济学中,人口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市场关系中,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一方面,人口代表劳动力,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生产力输出;另一方面,人口又代表着消费市场,可以把生产力转化成财富。一般来讲,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那么生产力就难以提高,消费能力也会减弱,经济自然也就随之走向下行。

简而言之,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刺激因素,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最大动力。对此,我们往往将其称为“人口红利”。

在当今世界,中国算是成功收获“人口红利”的典型。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口。而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高速稳定增长,并成功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人口方面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人口大国,都能够像中国一样,享受到如此巨大的红利,比如印度。

印度乃是当今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2020年,印度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8亿人。而印度医疗网站Medindia,更是在最近宣称印度人口已达14.15亿人。而作为对比,咱们截止2021年末,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比前面的数据少了差不多三百万。所以前段时间网上都在传,“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印度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只不过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因为印度那边的数据只是民间机构估算得出,缺乏普遍性,连印度官方都不认可。所以就当下而言,咱们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是要领先于咱们的,取而代之只是时间问题。另外与中国相比,印度青壮年劳动力充足,人力资源储备充足。

所以客观来讲,印度在人口数量方面对比我们并不存在劣势,甚至还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往往就代表着更多的新生人口,这些人都是日后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潜力十足。

从这个角度去看,印度似乎也应该像中国一样,拥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并借此让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成为继中国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引擎。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前的印度虽然是能与中国媲美的人口大国,但他并没有享受到如中国一般的“人口红利”。

以GDP数据为例,印度在2020年的GDP总量约为2.6万亿美元,而同年中国的GDP总量则是达到了14.7万亿美元,是印度的5倍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当年的人均GDP仅有1900美元,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里面只能排到150位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而中国在2020年的人均GDP则是能够达到1.05万亿美元,刚好处于平均线以上。

对比中印两国的GDP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印度虽然人口和中国接近,但经济水平相差甚远,完全不在一个阶层。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为何没有成为下一个中国?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得出结论:人口红利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想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却还需要诸多的条件辅助。比如教育、就业以及健康等等。印度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但在这些领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限制了人口红利的发挥。

首先,印度基础教育水平落后。

一个国家想要崛起,教育无疑是需要首先抓起来的,因为教育水平决定人口质量。

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印度曾长期推行精英化教育,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从而忽略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教育投入。许多农村的孩子在该上学的时候,却找不到学校,更找不到老师。

如果想要孩子们读书,那就得自己花大价钱去请私人教师,或者是去上一些水平极差的草根学堂。然而一般的家庭是请不起私人教师的,而上草根学堂的成材率又非常低,有时候还不如回家种地。这使得印度的基础教育长期滞后,更养成了一种“读书无用”的惯性思维。

印度政府在独立之后,开始实施全民义务教育,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有数据显示,印度小学阶段的辍学率高达30%,而中学阶段的辍学率更是超过50%,这还没算升学率。要知道在印度,小学升中学的学生比例仅有三分之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印度政府的魄力不够。很明显,“精英化教育”在印度推行已久,弊端已经成了顽疾。而沉疴需下猛药,印度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那就得下大力气,花狠功夫。

然而印度政府目前依旧倾向于“精英化”教育,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有限,无法调动底层百姓的读书积极性。

目前印度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几乎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但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却很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印度小学的师生比差不多是1:42,也就是平均一个老师服务42个学生,而中国则是1:17。

邓公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印度显然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而这无疑将会对印度的“人口红利”造成巨大的影响。

最为显著的一点,基础教育水平落后,文盲率就会居高不下。印度目前的文盲率超过20%,而中国则是维持在4%以下。更为关键的是,两国对于文盲的定义是不同的,咱们中国对于文盲的定义是识字数在1500个以下,而印度的大多数邦,则是定义为能不能写自己的名字。所以,印度文盲率其实是被低估的。

这种文盲率过高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大量的劳动力无法胜任工业化的“工作要求”。比如对于“人口红利”最具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虽说对于劳动力的文化要求不高,但好歹是技术活,很多东西多少要点文化,至少得认识操作流程吧。你这一个字都不认识,自然是很难上岗工作。

如此一来,即便是印度有着大量廉价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无法得到资本的青睐,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其次,就业机会少。

对于“人口红利”,契合度最高的无疑是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很高,可以充分吸收庞大人口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相比之下,第一产业的生产力有限,无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而第三产业更多的是需要高端人才,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有限。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崛起。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顺利承接了东南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转移,从而成为了有一个“世界工厂”。然后中国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将产业进行升级,扩大市场规模,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印度和中国走的经济路线则完全不一样,其经济发展重心并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目前在印度经济体系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大都是一些技能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如软件、银行、通讯等等。这些行业虽然利润较高,但对于雇员的文化和技能要求也比较高。

很明显,这与印度目前的劳动力情况是严重不匹配的。因为前面我们提到过,印度的劳动力大都文化很低,甚至连文盲都有一大堆。这些人连“第二产业”的工作都无法胜任,更不要说要求更高的第三产业了。

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市场,无法为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造成 这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最后,医疗卫生水平差。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是关键。因为如果劳动力的身体健康水平受到影响,那么他就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甚至还会成为负担,拖经济的后腿。反之,如果劳动力健康状况良好,那么便可以发光发热了。即便是过了劳动年龄的老年人,也依然可以工作,创造财富。而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工作时间的延长,是增加社会生产总值的有效手段。

印度是一个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比较差的国家,不管是平均寿命,还是诸多疾病的患病率,都要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印度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无法给予百姓足够的健康保障。我看到这些年许多人都在夸赞印度的“免费医疗”,殊不知以他们的医疗卫生体系,很多东西即便“免费”了,也没法治疗。

很明显,这也是印度人口虽多,但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印度目前的人口红利难以发挥,主要是因为其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表现不佳,拉低了人口的总体质量水平。而人口质量水平不够,印度就无法像中国那样顺利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中低端制造业。再加上印度本身对于第二产业就不重视,无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发展的助力属实有限。

作为对比,中国曾经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收获人口红利,主要就是得益于基础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人口质量上去了,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合格劳动力也就不愁了。

如果印度想要效仿中国,依靠人口红利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经济引擎,那就得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否则印度这庞大的人口不仅不会成为“红利”,还会成为负担。




人口多不一定就会带来人口红利,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迎来助推经济起飞的劳动力狂潮,其实跟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平等,男女平等,劳动优先,以及政治觉悟下的纪律意识,绝非是意识形态的巧语虚夸,这些实实在在改变了几代人的观念 ,即便是在生产力以及生活条件绝对落后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仍旧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致使当国际资本急于开拓市场的档口有了足够他们拥抱的对象。这种情况,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让西方资本以及被它殖民的附庸们接受,如今他们不是正在转移市场谋取更廉价的人口红利吗?我相信,历史定会让他们在现实面前做到心服口服。




这问题真的让人无语,关键关键关键的是制度,我们国家的制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我们应该庆幸生这样的国家是多么的自豪。




三哥人口虽多,但95%都是低种姓穷人,社会财富都撑握在全国5%人手中,贫富差距巨大,很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无法体现人口红利!政府根本没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综合国力很低!想要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长路要走,印度只能称得上是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呈金字塔型结构,也就是说,印度人口结构年轻,按理,印度人口应该体现出非常优势的人口红利,但因印度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低,加之印度社会矛盾突出,比方阶层矛盾、种姓矛盾、宗教矛盾、性别歧视等等,严重消磨了他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所以他们国家无法与中国相比。




印度这个国家不可能产生人口红利,原因之一:印度的人是分等级的,而且是严格的分级。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甚至不能通婚。原因之二,印度的女性沒有社会地位,甚至沒有基本的人权。

不用再多举原因,仅是以上两点,就能让你理解印度为什么人口多却无人口红利了。




感谢邀请。

现在网上有很多“印吹”认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远低于印度,印度的老龄化程度比中国要低,因此,中国会因为人口问题,在经济发展上被印度超越。

那么,印度为什么没有中国式的人口红利?中国真的会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老龄化问题而被印度超越吗?

窃以为:第一,印度的文盲率较高。印度对非文盲的认定标准,可能让我们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很显然,在一个文盲充斥的社会里,是无法搞现代化建设的。如果印度不能大幅度降低文盲率,不培养足够多的掌握现代科技及文化知识的人才,那么,印度只会仍然是现代化进程的迟到者。

第二,印度尚未完成工业化,它现有的经济结构,根本无法“消化和吸收”庞大的“过剩人口”。

第三,宗教因素。因为宗教信仰等原因,所以,印度底层社会的人,似乎都很认命,他们认为现世的苦难,只是他们修来世的代价。他们什么也不用做,只要默默忍受就好。

现在的中国,最大的问题,似乎只有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中国,是会走出一条人口与社会经济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印度   红利   中国   文盲率   人口   劳动密集型   文盲   基础教育   劳动力   大国   经济发展   水平   产业   国家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