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嗜酒成性,为什么感觉有些人到中国来了却不胜酒力?


俄罗斯人笑了:呵呵,不胜酒力?开什么玩笑,96度的伏特加,你敢喝吗?

没错,俄罗斯人打仗出名,喝酒也很出名,他们太喜欢那杯中之物,而且喜欢烈酒,为此,哪怕俄罗斯男人的平均寿命被拉低了,也在所不惜。

问题来了,既然以善饮著称,俄罗斯在中国大地上喝酒时,为啥常听到容易醉,不胜酒力的呢?

酒不同

俄罗斯人最喜欢的就是他们所谓的国酒伏特加,说起伏特加,俄罗斯人就兴奋了。

喝上带劲,过瘾,一口喝下去,从喉咙暖和到胃里,同时伴随着上消化道的烧辣感,这感觉,怎一个刺激了得?


1、伏特加的生产和常见度数

伏特加是将谷物或马铃薯做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工艺,制造出高达96度左右的酒精,再经过稀释处理,淡化到适合饮用的40度到60度。

继续处理,用活性炭来过滤,让整个酒变得晶莹透彻,无色且清淡爽口,不甜、不咸、不涩、不苦,一杯喝下去,轻微的烈焰般刺激,让人舒爽不已。

一般情况下,你去购买淡化好的伏特加成品时,大多是40度。

除了四十多左右卖的比较好,96度的“伏特加”卖的也比较普遍,这就是著名的“火神伏特加”,俄罗斯男人很喜欢。

说是96度的“伏特加”,其实就是刚提炼出来的酒精,还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命之水”。

当然,这个买回来后,可别直接喝,可以小口感受,不可大口喝下,否则你的消化道会受不了的。

这种96度伏特加,主要用来自己调制着喝,俄罗斯人一般兑着啤酒、饮料、白水喝,比例多少,根据喝的人不同有所不同,稀释下来,其浓度也是低了很多。

除此之外,96°的伏特加,常用来调制各种鸡尾酒,是整个欧洲都喜欢的基础调制酒。

一般情况下,国人认为伏特加是俄罗斯的特产,现在并不是,产量最多的是俄罗斯和波兰,欧洲的德国、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美国都有不少的生产。

另外,96度的伏特加经过稀释到75度左右,可以用来当消毒酒精使用。疫情期间,有些人买不上消毒酒精,就买了这玩意,起到代替消毒酒精使用。

可以这样说,俄罗斯国内常常饮用的伏特加,看起来很骇人,仔细算下来,其饮用度数要么是低于中国常饮用白酒的度数,要么基本相当。

但俄罗斯不这么看,他们因为伏特加带来的刺激更大,所以,在喝中国白酒时,因为大多入口柔顺,俄罗斯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白酒劲太小。

曾经有几个俄罗斯姑娘在网络上直播喝中国白酒,对于一些中国的好酒,她们明显觉得劲不够,有点轻视。而对于几块钱的便宜酒,她们喝得还挺嗨,认为酒可以。

我只想说:丫头们,你们是不知道那后劲啊!

2、喝伏特加的方法

喝伏特加,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传统的饮用,对低度的伏特加(40--60度)进行冰镇,然后酒显得粘稠,入口后酒液蔓延,入腹后热流涌便全身。

为何要冰镇饮用?

因为酒太烈,冰镇后降低一定的烧辣感。而饮用时,绝不可小口细品,而是一饮而尽,此时显得即潇洒豪迈,又舒服惬意。

另一种就是配些饮料、啤酒,或者苏打水等,此所谓“混合伏特加”,适合慢慢细品。

因为,俄罗斯国内的老少爷们,大多较为豪爽,所以,就养成了一干而尽的做派。

要知道,习惯是最不容易改变的,这种一干而尽的习惯,到了中国 ,就容易醉了。

简单说,伏特加的度数并不比中国白酒更高,俄罗斯人一贯小看中国白酒的威力,俄罗斯人又喜豪饮,因此,喝高度中国白酒时,俄罗斯就易显得不胜酒力,容易醉。

两个国家的酒文化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和俄罗斯的酒文化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俄罗斯的酒文化和中国的酒文化相同的有这么几个点。

一是俄罗斯有祝酒词,大型场合比较严肃庄重,比如婚宴,比如大型宴请。

这些和中国城市里的做派比较相近。

朋友们之间的私人聚会,祝酒词就比较欢快和轻松了。

二是俄罗人的碰杯,除了集体碰杯外,也有两两碰杯。这一点,中国也一样。

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些酒文化,中国和俄罗斯是相同的。

2、俄罗斯酒文化和中国的酒文化不同之处。


首先,俄罗斯没有那么多讲究,碰杯时没有放低姿态,杯口放低的习惯。

其次,俄罗斯人只要碰杯必须喝完,一起碰杯如此,两两碰也是如此。

而中国人喝的时候,有时候常常会说:你随意,我喝完。

这意思是:敬酒的人要喝完,被敬的人可以不喝完。

第三,俄罗斯人没有那么多“必须照顾到每个人”的习惯,高兴和谁碰,就和谁碰。

而中国,是存在这种礼仪的,尽量不要厚此薄彼,要敬酒,如果是单位人员,那么,对高一级的领导是要敬的,对平级的也是要敬的;如果是同学聚会,或者朋友聚会,要碰杯,一般都是一个通关下来,都要一一相碰的。

第四,中国人对于新来的朋友,或者外国来的朋友“非常”照顾,进行轮番敬酒是常态,如此,才显得尊重到位。

俄罗斯人对于新来的朋友,一开始一个欢迎,大家一碰了事,之后,大家给不给新来的敬酒,都无所谓。

总之,俄罗斯的酒文化和中国的酒文化有相同,有不同,这导致,俄罗斯人来中国时,特别是期初,喝酒更容易醉。

喝酒的人不同


俄罗斯人性格大多直爽,简单,就和他们对外的方式一样,简单粗暴,不服就干。

酒场上也是如此。

虽然俄罗斯政府提倡合理饮酒,不要酗酒,但直爽的俄罗斯人一旦喝起来,根本刹不住车。

中国人直爽的也不少,但很多人都心思细腻,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最好是灌倒别人,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俄罗斯人最愿意的是灌倒自己。

这样的不同思想,导致,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后,倒得更多,醉得更多。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俄罗斯人参加了一个中国的朋友聚会,喝着五十多度的白酒,别人一碰杯就喝完,几圈下来,人人向他敬酒,俄罗斯人能不倒下?

所以,酒的度数不同,酒文化的不同,喝酒人的不同,导致了俄罗斯人期初会表现出不胜酒力,但适应中国文化和环境之后,一切就会好些,就不会出现,或者很少出现“一喝就醉,一醉就倒”的情形了。




论起世界上最能喝酒的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俄罗斯人,因为不论是影视作品中还是我们所看过的相关报道中,都会给人以俄罗斯人嗜酒成性的印象。

我所居住的城市跟前苏联颇有源远,至今我们这座城市里还有苏军烈士陵园、日俄战争遗址等近现代遗迹,很多上岁数的老人口中都会经常蹦出几句俄语,比如:马达姆、围得箩、列巴、布拉吉等。前几年一到夏天都会有很多俄罗斯人来我们这座城市度假,在沙滩上会经常见到成群的俄罗斯人晒日光浴,因此见过和听说过很多关于俄罗斯人饮酒和饮食习惯的趣闻。

俄罗斯人确实比较能喝酒也特别的爱喝酒,不过俄罗斯人的饮酒习惯跟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喝酒有这么几个特点:

1.喝酒时喉咙都会发出咕咚的声响,基本都是“一口闷”:俄罗斯人喝酒基本都是论杯喝,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属于“喝急酒的”,这样喝酒方式看上去挺有气势,但是没有什么持久性,而且特别容易喝醉。

2.俄罗斯人喝酒几乎不用下酒菜:中国人喝酒喜欢有点可口的下酒菜,以便能够压住酒劲,但是俄罗斯人喝酒基本都是“干拉”,没有下酒菜的豪饮是特别容易喝醉的。

3.俄罗斯人喝酒的口味:俄罗斯人喜欢纯粹的没有什么味道的酒,就像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就是经过蒸馏后反复过滤而得,因此也被俄罗斯人称为“纯净的水”,他们喝各种香型的中国白酒反而不太习惯。

俄罗斯人嗜酒成性,为什么到中国来了反而不胜酒力?

一,中国的白酒跟俄罗斯的伏特加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白酒在“世界六大蒸馏酒”中是唯一采用酒曲发酵制酒的,而其它的高度蒸馏酒基本都是用酵母来发酵,这就造成了中国白酒复杂多变的味道和不同的香型。

俄罗斯人喜欢喝的伏特加就是用酵母发酵蒸馏后反复过滤的酒,伏特加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一口下肚要的酒劲上来后那种浑身发热的感觉。

中国的白酒现在普遍度数在50°以上的居多,俄罗斯的伏特加经过蒸馏过滤后一般在40°左右,在酒精度上很多中国白酒要超过俄罗斯的伏特加。

二,饮酒的习惯也不相同

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调配一些其它的例如果汁、苏打水等来喝,而且主要是为了享受酒精带来的刺激,他们讲究的是纯粹的没有异味的酒。

中国的白酒喝的时候要搭配点菜,而且最好是浅酌慢饮这样喝酒吃菜,才能享受到酒带来的刺激,否则即使酒量再大的人不吃菜干喝也很容易喝醉,尤其是空腹饮酒的时候,因为这种饮酒方式上的差异,俄罗斯人喝中国白酒才很容易喝醉。

三,中国的酒文化是俄罗斯不能比的

中国的饮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酒桌上有很多的讲究和说法,俄罗斯人来中国饮酒,没有了“主场之利”,加上喝酒比较实在,基本上不用“酒过三巡”就会酩酊大醉。

俄罗斯人虽然爱喝酒也好喝酒,但是对于中国的酒桌文化,以及中国人的饮酒方式他们也不能适应,这就像跟山东人喝酒没有几个人顶住是一个道理的,不是山东人都是好酒量,而是劝酒和敬酒的方式你根本招架不住。

四,哪里都有能喝酒和不能喝酒的人

就像国内很多人都说内蒙人特别能喝酒,但是我认识的好几个内蒙朋友,基本上一瓶啤酒就要醉了,但这不代表内蒙人都不能喝酒。俄罗斯那么多的人口,自然有能喝酒也有不胜酒力的,可能我们遇到的是不胜酒力的俄罗斯人呢?

嗜酒成性的俄罗斯人来到中国,让人感觉不胜酒力的原因,主要还是饮酒的方式、酒的品种的差异,使大家感觉俄罗斯人饮酒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




阿伟娶了一个俄罗斯老婆,她老婆一个喝倒我们三个,不过,我们喝酒的时候,他老婆说不敢喝中国的白酒。

我和堂弟还有阿伟,我们三个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关系很好,自从阿伟去了俄罗斯定居之后,我们就很少联系了。

2016年10月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他来了,就给他打了个电话,我和他聊了很久,他跟我说了很多他去了俄罗斯之后发生的事情,他很喜欢俄罗斯那边的生活,还在俄罗斯开了一家餐馆当老板,生活过得不错,他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刚好凑成一个好字,他可有福气了。

我和阿伟都有十年没有见过面了,他叫我和堂弟抽时间过去找他玩,还说在俄罗斯那边所有的花费他来出,我们只要买两张机票过去俄罗斯就可以了,我就和堂弟商量,约好时间就过去了俄罗斯找他,当作是去旅游。

出发之前,他叮嘱我们多带几件厚的衣服,他说俄罗斯那边的天气很冷,我和堂弟把羽绒服都给带上,原本只是带一件的,后来觉得不够,就各带了两件,除了羽绒服还带了毛衣和围巾,这些厚衣服霸占了我们行李箱大部分的位置。

我们买的机票是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出发,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谢列蔑契娃机场,我们刚上了飞机之后,就看到了几个漂亮的俄罗斯空姐,她们身材高挑,眼睛很深邃,很有气质。

我们要搭40多个小时飞机才到达目的地,在飞机上,我们就和俄罗斯的空姐聊天,聊得很开心,她们的声音很甜,而且她们的中文讲的很好,我们还交换了联系方式,坐了接近两天的飞机,终于到了莫斯科的谢列蔑契娃机场。

在下飞机前,俄罗斯空姐提醒我们外面的天气很冷,怕冷的人就把厚的衣服穿上,不要着凉了,我和堂弟听到提醒后,就把行李箱打开,把羽绒服拿出来穿上,为了保险起见,还把围巾拿在手里,果不其然,刚下飞机就有一阵冷风吹过来,冷得我们发抖,我们把拿在手上的围巾围在脖子上才感觉好了一点,没那么冷了。

我以前去过北方,北方的天气都已经够冷的了,没想到俄罗斯的天气更冷,俄罗斯室外的温度是零下40多度,有时候还达到零下50多度,还好把羽绒服和围巾带过来了,不然这么冷的天,怎么受得了,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点不太习惯。

阿伟是亲自过来接我们的,在机场里我们找了十几分钟才找到阿伟,见面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还拥抱了一下。

原本以为他是开车过来的,想着可以在车上开暖气暖和一下,可他却跟我们说,他是搭地铁过来的,待会我们还要搭地铁回去,他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就说出了机场之后,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会搭地铁过来了,然后就帮我们拿行李,带我们出去。

出了机场之后,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要搭地铁了,我们看到马路上堵满了车,动都动不了,阿伟跟我们说在莫斯科这个城市,堵车是常态。

遇到上下班的高峰期,会更堵,堵车都堵出脾气来,平均的车速大概每小时5公里,就算老太婆走路都比开车快,他说在俄罗斯如果有急事要出门,一般都不会开车去,而是选择搭地铁,会更快一点。

阿伟带着我们去搭地铁,到了地铁站我发现俄罗斯地铁站的设计风格跟我们国内的地铁站的风格不一样,俄罗斯地铁站的风格是欧美风,很浪漫,很好看,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地铁站,更像是约会的地方。

在地铁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俄罗斯的女人,有身材臃肿的俄罗斯大妈,也有年轻漂亮的俄罗斯美女,那些年轻的美女,她们很会打扮,高挺的鼻梁,眼睛很深邃,非常迷人,我还叫我堂弟找一个俄罗斯的女朋友,不过,当我们走到那些美女旁边的时候,她们身上散发有一股很特殊的味道,又不像是狐臭,反正很难闻。

上了地铁之后,很多椅子都有空位,但是我们没有过去坐,而是站在最后一节车厢那里,因为最后一节车厢没那么多人,那股味道没那么重。

刚出地铁站就看到一辆出租车,原来是阿伟提前叫好的,我们就把行李放到车上,然后就出发去阿伟的餐馆,在车上我们叫司机开了暖气,可算是暖和了一点。

到了餐馆之后,阿伟就拿了一瓶伏特加出来,他说喝点酒就没那么冷了,酒下肚之后就会暖和很多,他倒了两杯,我和堂弟喝了一小口就不喝了,伏特加这酒口感很烈,我和堂弟都不太喜欢那种口感,还是我们的白酒比较好喝。

阿伟把他老婆叫过来跟我们聊天,然后他就亲自去厨房下厨,他说要做几个菜,给我们接风洗尘,他老婆身材很好,很漂亮,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阿莹。

我和堂弟起身叫了她一声嫂子,然后我们就坐下来聊天了,她一开口说的就是中文,她的中文讲的很好,很标准,都是阿伟教她的,我们用中文沟通,非常愉快。

当时我堂弟是单身的,我想着给他找个俄罗斯的女朋友,我问阿莹:听说俄罗斯这边女人比男人多,男人在俄罗斯是不愁娶不到老婆的,是真的吗?

阿莹说:在俄罗斯女性是比较多一点,女性比男性多出1000万人,虽然女性比男性多,但是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年龄偏大的。

如果一个俄罗斯女人真心喜欢你,她会心甘情愿地嫁给你,不用你给彩礼,也不需要你有房有车,只希望你能够好好爱护她,我嫁给阿伟的时候,就没有要他给彩礼。

俄罗斯的女人结婚前貌美如花,身材苗条,结婚后颜值下降,身材肥胖,大部分的女人在结婚生了娃之后,身材会严重走形,变得很臃肿,30多岁的俄罗斯女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50多岁的大妈一样。

俄罗斯的女人会变成这样,主要是因为饮食的问题。俄罗斯人喜欢吃一些酸甜口味和高热量的食物,特别喜欢吃肉,和家人朋友时不时都会组织去野外烧烤,吃烤肉。

而且俄罗斯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很喜欢喝酒,酒在他们眼中就是饮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想不长胖都难。

俄罗斯为了促进生育,把法定的结婚年龄定为14岁。

我当时听了之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14岁还只是个孩子,都还没发育完,心智也不成熟,怎么结婚?我问阿莹:为什么会将法定年龄定位14岁,14岁结婚会不会太早了?

阿莹说:主要是因为人口,经济,养老这三个问题。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很大,有1709.82万平方公里,可人口只有1.4亿左右,人口分布稀,许多地方都是无人居住,处于一个荒废的状态。

人口不够意味着劳动力不够,劳动力不够就意味经济发展不开来。

还有一个就是养老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养老的问题,现在各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特别严重。想改善这些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人口,所以才把法定的结婚年龄定位14岁。

虽然法定的结婚年龄是14,但是想14岁结婚没那么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如果特定的条件达不到,还是不可以结婚的,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必须双方的父母或者是监护人同意,第二个条件是要已怀孕或者已经生子,只有这两个条件都达到了,才可以14岁结婚。俄罗斯人普遍都是在20岁后才结婚的。

我跟阿莹说:我们刚刚是坐地铁回来的,在地铁站上看见几个俄罗斯美女,很迷人,但是经过她们旁边的时候,闻到一股很难闻的味道,是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味不像狐臭,也不像汗臭,到底是什么味?

阿莹告诉我们,那是俄罗斯人身上的体味,因为俄罗斯人主要是吃肉为主,经常吃羊肉和牛肉,这些肉吃多了,身上就会有一股肉骚味,加上俄罗斯人爱喝酒,长期喝酒,身上就会有一股酒气,慢慢就变成了他们的体味,大部分的俄罗斯人身上都有那个味道的。

但不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体味都那么重,有些人身上味道比较淡,喷一点香水就能掩盖那个味道,有些人身上的味道比较重,不管喷多少香水,都是无法掩盖那个味道,而且香水和体味夹在一起,会更加难闻。

阿莹还跟我们说,她身上也有体味,味道比较特别,但是阿伟一点都不嫌弃,还很喜欢闻。

聊完了女人的话题,就聊生活的话题,我问阿莹:你们有两个孩子,而且又开了一家餐馆,这样生活压力是不是很大?

她说:压力不是很大,因为俄罗斯的教育是免费的,小孩子从幼儿园读到大学,都是不用自己掏钱的,学校还会有其他的补贴,只要让小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在俄罗斯生孩子也是有补贴的,而且生完孩子之后还可以带薪休假,俄罗斯的福利很好。我们饭店主要都是做一些中国的家乡菜,俄罗斯人很喜欢吃,这些菜的成本很便宜,不过我们卖的价格很贵,利润很大。

我们聊了很久,阿伟才把菜做好拿出来,阿伟做了辣子鸡,宫保鸡丁,白切鸡,水煮牛肉,梅菜扣肉,黑色的鱼子酱,还有蔬菜,做得肉比菜还多,我问阿伟为什么做那么多肉,不多做点菜?

他说:在俄罗斯,菜比肉贵,很多人都舍不得吃菜,在俄罗斯买肉是很便宜的,牛肉是二十块钱一斤,而猪肉是十块钱一斤,鸡肉就比较便宜了,只要五块钱一斤,所以俄罗斯人主要是吃肉为主,加上肉类的蛋白成分比较高,多吃点肉可以更好的防寒。你们多吃一点鱼子酱,鱼子酱的营养很高。

吃饭的时候,阿伟拿了白酒和伏特加出来,阿伟说在俄罗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别人敬酒是一定要喝的,而且要喝完,不能有剩的,和俄罗斯人喝酒,就是看谁先倒下。

我们四个人边吃肉边喝酒,喝酒之前还说看谁最先倒下,我原本以为阿伟的老婆会是第一个倒下的,没想到她是我们四个人当中酒量最好的,她一个人就把我们三个人给喝倒了。

但她只喝伏特加,不喝白酒,我问她为什么不喝中国的白酒,她说不敢喝,中国的白酒后劲太大了。

堂弟喝了三杯酒就不行了,他是第一个倒下的,他的酒量最差,阿伟是第二个倒下的,就剩下我和阿莹两个人对喝,对喝的时候我喝了三杯倒下了,头很晕,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是在阿伟家里。

三个男人都喝不过一个女人,想想都觉得不好意思,阿莹看出了我的尴尬,就跟我说:大部分的俄罗斯人都是很喜欢喝酒的,俄罗斯人是把酒当成饮料来喝的,很多俄罗斯人渴的时候,都是喝酒来解渴的,喝多了,酒量自然就上来了,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一杯就倒,还有一部分人是滴酒不沾的。

在俄罗斯买酒都是有规定的,年龄未满18岁的人是不可以买酒的,未满21岁的人是不可以买伏特加的,伏特加是俄罗斯的特产,伏特加酒酒是蒸馏酒,口感很烈。那些样子看起来比较小的人,在买酒的时候,老板会让他出示身份证,看他有没有满18岁。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在外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倒在路上的醉汉,俄罗斯每年因为喝酒而猝死或者出现“反脱衣现象”冻死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个死亡人数每年都在增多,大部分的都是男性,但俄罗斯人仍然还是那么喜欢喝酒,喝酒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酒量,可能就会害了自己。

在阿伟家里,我们穿着短袖和短裤一点都不觉得冷,就以为天气变暖了,谁知道我们一开窗就吹进来一股冷风,冷得我们发抖,后来阿伟跟我们说,家里开的暖气。原来在俄罗斯,天气冷的时候是有暖气供应的,一直供暖到天气回暖才会停止,不过是需要交暖气费的。

我们在俄罗斯待的那段时间,都是住在阿伟家里,如果餐馆不忙,阿伟两夫妇就会带着孩子跟我们一起去玩,如果餐馆比较忙,我和堂弟也会过去帮忙,不过有时候我和堂弟会自己出去外面逛。

阿莹告诉我们,出门要随身携带护照,因为在外面经常有人查身份,如果没带护照会很麻烦。

在外面不可以大声说话,影响到其他人,排队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排,不可以插队,不然就会遭到别人的冷眼,俄罗斯人对于这种没有素质的行为是很反感的,更不喜欢那些没有素质的人。

如果想喝酒,要在晚上9点之前去买,因为9点之后是禁止出售酒的。

和俄罗斯女人聊天的时候,不可以问人家的年龄,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如果想要和别人做朋友,可以送花给别人,但是要送单数的花,不能送双数,送7支是最好的,俄罗斯人认为7代表的是幸运,而双数的花是在葬礼上用的。俄罗斯人很忌讳黄色,送礼物给别人,不能送黄色的礼物。阿莹跟我们说了很多在俄罗斯要注意的事情。

我和堂弟在俄罗斯去了很多地方玩,我们先是去了红场,然后去了圣彼得堡,我们认识的很多俄罗斯的美女,还约好下一次一起出去玩,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去了阿尔泰山脉和贝加尔湖,那里的景色都非常好看。

俄罗斯人嗜酒成性,到了中国之后不胜酒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酒的种类不同,以及喝酒的习惯不一样所导致的。

俄罗斯人喝的伏特加口感比较烈,一口下肚,感觉胃都在燃烧,全身都暖暖的,而我们中国的白酒入口香醇,刚喝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喝到后面,越喝越多,感觉就上来了,中国的白酒后劲特别大,后劲上头就开始头晕脑胀了。

俄罗斯人喝酒习惯一饮而尽,光喝酒,不怎么吃东西,而我们中国人喝酒,一般都是浅酌慢饮,再配点下酒菜,边吃边饮边聊天,人生一大快事。

中国白酒的度数并不比伏特加低,而且后劲大,俄罗斯人用一饮而尽的喝法,来喝中国高度数的白酒,不用酒过三巡,就已经头晕脑胀了,自然就显得不胜酒力。




俄罗斯人嗜酒成性是与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俄罗斯人喜欢喝烈酒伏特加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伏特加是北欧寒冷地区十分流行的烈性酒精饮料,是俄罗斯的灵魂国酒。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经常会有俄罗斯壮汉晃晃悠悠,拎着伏特加在大街上烂醉如泥,当然,这样的现象是发生在俄罗斯。可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却很少有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的美酒不如伏特加刚烈。

首先,伏特加这样的俄罗斯烈酒,在中国并不算多么强的“烈酒”。俄罗斯产伏特加酒精度一般在40-45度,欧盟产伏特加最低是37.5度。每天适量饮用伏特加(约35毫升),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多种益处。显然,这样的酒精度在中国根本就不算什么特别的烈酒,我们的五粮液茅台,这样的名酒在52度左右都属正常,这显然要比伏特加的烈度更高。俄罗斯人对这样的烈酒恐怕也要竖起大拇指,说声“哈拉少”!想必他们喝上这样的烈酒,一样会比伏特加难以招架。

其二,中俄两国的文化各不相同,在中国更讲究的是酒文化,而不是喝大酒。只有在我们东北天寒地冻的时候,喝点烈酒,暖暖身子,这与俄罗斯有些相像。可是在整个中华文化当中,酒文化拥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的酒文化显然不是挑战什么烈性酒。而俄罗斯人进入我国本身也不太多,必然要入乡随俗,我们的大街上都没有什么烂醉如泥的文化,他自己喝的烂醉如泥,也不好意思啊!

最后,来中国的俄罗斯人多数都是政商经济人士,或者干脆在中国居住的俄罗斯人。他们要么是有正儿八经的工作,要么就是在中国已经生活习惯,这样的状态就注定了,他们不是无所事事,反而是非常忙碌。中国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到中国做好生意挣大钱,才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只有那些无所事事,发泄情绪的俄罗斯人才会一天喝得烂醉如泥。

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俄罗斯人,才会感觉俄罗斯人来到中国没有多少烂醉如泥的状态。如果他们真的要尝试中国的烈酒,来的俄罗斯人同样也会烂醉如泥。所以并不是俄罗斯人来到中国不胜酒力,只不过是能来中国的,俄罗斯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有正儿八经的事做谁会喝的烂醉如泥呢?


不过,随着近些年来我们与俄罗斯加大了经贸往来,很多俄罗斯的各种酒类产品也进入了我国市场。尤其是新年到来之际,很多俄罗斯品牌的啤酒就进入了我们的超市,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俄罗斯的啤酒有多种类型,普遍认为生啤(живое пиво)是最好的,生啤更新鲜、口感更佳,酒里还有很多有益的矿物和元素。俄罗斯的格瓦斯是传统酸性酒精饮品,有1000多年的历史,味道近似德国黑麦汁,酸酸甜甜,散发出新鲜黑麦面包的香味,冰凉饮用非常消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尝!




假命题!

我之前有篇文章,贴一下:

今天来说说俄罗斯的伏特加。

一提到俄罗斯,大家就会联想到俄罗斯冰天雪地里,手拿伏特加烈酒仰头猛灌的样子。

俄罗斯的伏特加也不算特别烈,基本都是40度,价格也不贵,最低的不到200卢布一瓶,合人民币不到20元,对于那些酒鬼们来说,仍觉得有点贵。

那么有更便宜的吗?没有。

但是有消毒液和清洗剂,酒精度高于70%,500毫升售价只有6-70卢布,合人民币才5-6块钱,这是好东西。

在一些偏僻的乡村,这样的消毒液和清洗剂成为酗酒者的替代品,唯一的原因就是便宜,每年,都有因为喝酒精的替代品死去的,还有人直接就是酒精兑水喝。

去年,有一地区因为喝清洗剂突然死了几十个人,俄罗斯全国上下查了一遍,凡是酒精度高的这类产品,一律禁止销售。

那些喝这个的酗酒者如果有呢?照喝!

他们觉得自己喝了好久没有事,出事只是某一批或某一桶,的确,出事的是地区的销售商为了更大的利益,自己勾兑的,某一项指标超高,喝了就死了。

酒的销量大,有禁止就会有人打这个主意。

那些所谓消毒液和清洗剂的生产商,实际上是知道被当做酒精的替代品饮用的,他们也严格按照可以饮用的标准生产的,只是用的消毒液和清洗剂的生产批号,生产出来就直接被偏僻地区的酗酒者喝了。

俄罗斯疫情期间,伏特加的生产方,研制生产了新冠病毒专用杀菌洗液,这款合成专用的洗液含有9种成分,可以杀死99.99%的新冠病毒和其变种,但其中一个成分是75度医用酒精。

阿欧,无法办理上市文件,无法生产上市,主要原因害怕酗酒者当做酒精的替代品领回去当酒喝了。

可能吗?太可能了,如果发到居民手里,一定会被喝掉的。

每年死于酒精或替代品的人数都很多。

嗯,俄罗斯的人口,女性人数大大高于男性人数。

年龄越大,女性占比越高,到70岁后,男性占比就很小很小了。

俄罗斯女人也有很多喝酒的,不过,女人工作的意愿比较强,不会像那些男人一样成为“职业酒客”。

菜市场里有个卖鸡蛋的老太太,看起来有55岁左右,健壮又肥胖,身体不灵活,干活却麻利,她每天端坐在柜台里,像寺庙里供的佛那么一堆底盘,脸红红的,没有生意的时候,眼皮睁不开的样子。

我喜欢去她的摊位买,俄罗斯人算账都不太行,如果不按照她们自己的数目买,会是很麻烦的过程,按照她们的数目就是每次10只鸡蛋,60几个卢布。鸡场提前按照鸡蛋的大小分类装箱,如果去买60只或90只,她们就遇到大工程了,脸色也不好看,嘴里也嘟嘟囔囔的,算账也总出错,最后需要把几罗鸡蛋用胶带缠好方便携带,那她们更是嫌麻烦,俄罗斯人卖东西就这样,买的多了,她们觉得是在帮你忙,并不殷勤。

胖老太太不一样,有生意她会笑眯眯地睁开眼,账目算的清晰,鸡蛋捆绑地专业也地道,她的柜台上铺着一层纸壳,上面散乱地放着一些零钱钢镚,需要找钱就满纸壳上找,买她的鸡蛋看着她忙活,很有喜感,心情也好。

近几年俄罗斯的结算也可以手机结算了,手机捆绑着银行卡,用手机扫一下,手机转账都可以,银行卡刷一下,也是很多商场都有的,连国内的银联卡也可以用,自动换算汇率。

老太太只收现金,刷卡、手机支付都不行,叫她老太太,她并不老,仔细看年龄大概也就是55岁左右,但是感觉就是一个老太太,还是红脸关公一样的老太太。她不能刷卡或手机转账,每次买完了她的鸡蛋,要去商量下邻摊帮助刷卡收款。

我喜欢给她钞票,看着她在柜台上,翻找着零钱钢镚的,嘴唇撅着像个孩子一样嘟嘟囔囔地算账,都停当了,她就慢慢收起笑意,恢复到两眼快睁不开的状态。

起初我以为她长了个红脸,后来看,就是每天喝酒喝到那样,每天都在酒精刺激的半梦半醒之间。

夏末的时节,她的摊位空了。

问邻摊都纵纵肩摇摇头,过了几个月,那个摊位就改成了卖腌鱼的了。

那个胖老太太,每天都那么喝酒,什么人能一直那么撑啊。

她如果活着,她肯定会出来工作的。

俄罗斯最危险的是冬天喝酒,有的人喝了酒犯困,路边绿化带里倒下就冻僵了,一夜的雪盖上,直到第二年的春天,雪化了才被人看到。

所以俄罗斯有专门法规,冬天喝酒聚会后,召集者要把醉酒的都送回家或者安置好。所以,年轻男女聚会后,群居群宿地很多,嗯哼,说到这里,你们想象。。。,

那些女孩在我家里喝酒,特别怕她们喝多了不走,只要酒瓶里还有酒,她们就觉得没有喝完,看她们恋酒又磨磨唧唧地喝,我把酒倒到厕所里,然后告诉她们没有酒了,她们才会不舍地回去。

俄罗斯有种酒吧就是只卖酒和下酒的鱼干、干果类,就是供人喝酒的纯酒吧,人在里面站着喝,在小城市里和乡村里的,条件很简陋,一二张高桌,没有座椅,每天都是一些酒鬼们站在那里喝酒,酒鬼的显著特征就是张嘴会露出喝醉酒摔掉的牙,和满脸蹭破的新旧叠加的伤痕。

城市里的那种酒吧现在装修的越来越好,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好,几十种品牌的啤酒龙头,一溜的冰柜冰箱里各种酒和饮品。宽敞明亮的大厅,有的还安装了电视,可以边喝酒边看球,酒吧里安静,没有吵闹的音乐,一杯酒几块咸鱼,就满足一顿酒瘾。

纯喝酒的酒吧在小区外围的门市房都有,娱乐的酒吧和国内一样,喝酒配菜配饭要精致昂贵的多。

弄直播的时候,让姑娘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晚上带我去酒吧里,酒吧里很吵闹,直播并不能出很好的效果,花钱却不少。

带着俄罗斯女孩去酒吧,要有心理准备,一般去之前会认为,女孩会拘谨,不会喝很多,更不太可能喝烈酒,来了酒吧弄个鸡尾酒吧,好看,酒精度数还低,点一杯,优雅还有味道。

这都是自己想的,俄罗斯女孩可不是这样的。

她们喝了鸡尾酒,觉得好喝会继续要,不是只要一杯啊,是要到你拒绝为止。

预算低了就不要带她们去酒吧还点鸡尾酒了。

直接就是一瓶威士忌,来吧。

俄罗斯人为什么喜欢喝酒?和体质有关,在我的一个视频里,有详细说明




我有一个俄罗斯供应商,平时最令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和他凑饭局,饭局上自然难免喝酒,但凡我们在一桌,最后的结局大多都是我搀扶他回去,从他的身上,我看出了俄罗斯人对酒精的喜爱。

因为自己有一些特渠关系,所以平时捎带着做一些俄货副业,其中以俄罗斯巧克力和红酒为主,主打物美价廉特点,凭借着老家属于对俄口岸城市的优势。

所以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副业做得也还算可以,后来我就把分散供应商,慢慢地整合到了一起,这位俄罗斯朋友普希金,就成为了我最主要的供应商

我平时并不太喝酒,但是普希金却对酒情有独钟,刚认识那阵子,因为普希金常年驻扎在中国,在中国朋友也不算多,加上我们有合作关系,所以平时经常能够凑到一起,每次他都会点一瓶酒,剩下的也会拿走。

俄罗斯人喝酒喝的是态度,往往跟数量没有太大关系,在俄罗斯国内,白酒的度数是不能超40°的,这是俄罗斯本国法律所规定,当然这是指直接饮用的这类白酒。

至于一些调酒使用的基酒,是可以超过这个度数的,但是必须经过类似鸡尾酒调制这种方式,方可在市场上售卖饮用。

之所以俄罗斯会对白酒颁布酒精度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俄罗斯醉酒街头人群比例太高

很多人都听说过俄罗斯人爱喝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包括男人,也涵盖女人,其中醉酒的人群比例自然就会上升,加上俄罗斯人战斗民族的风格,一旦到了晚上,就会发现电线杆下面,街道两侧就躺卧着醉酒者。

夏季这种情况还好,最多只能算是影响市容市貌而已,可是到了冬天却是另外一种结果,俄罗斯的冬天大多在8个月以上,而且温度极低。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在室外过夜,由此可以想象到后果,醉酒者冻伤、冻死事件在俄罗斯时有发生,因此俄罗斯只能采取强制手段进行干预。

2、俄罗斯人长远的喝酒传统

俄罗斯太冷了,我是1月份去过一次,而且还是偏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当时只有一种感觉,出门前后最好能够喝口酒,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暖和下来。

而俄罗斯人却在这种好冷环境下长期居住和生活,所以喝酒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嗜好,更是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3、喝酒有害健康

寒冷的环境和传统的饮食习惯,促使了一部分嗜酒人群的出现,同样也产生很多负面的报道,比如醉酒后的不良事件、暴力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长期酒精的麻醉下,对饮酒者的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俄罗斯人均寿命在最近几年才首次达到了72.5岁,原本俄罗斯人均寿命长期低于60岁,最主要原因就是酗酒导致的,因此俄罗斯法律不得不采取一些引导行为。

从上面所述就能看出,其实俄罗斯人喝酒的态度和国人还是有些不同的,很多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后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俄罗斯最常见的白酒,就是各种品牌的伏特加,这是一种马铃薯、原粮酿造的酒品,最后被慢慢稀释到法律规定的40°以下。其他调制基酒的度数可以适当高一点,同时还有大量的保健用酒。

而国内的白酒却是另外一种特点,光从香型上就会分为很多种,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等各种香型,常见的酒精度数高的有70多度,三四十度的低度酒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点与俄罗斯白酒完全不同,国内的度数也更加真材实料。

俄罗斯人喝酒大多是一口一杯,虽然杯子小点,但是喝啥都是一口闷,然后再吃口东西,但是碰上国内的高度酒,喝酒者如果没有点酒量,恐怕真的坚持不了多久,这也是俄罗斯人来中国不胜酒力的原因之一。

普希金还给我留下了另外一个印象,那就真的胆大,无论是伏特加、还是俄罗斯常见的保健酒品,或是来到国内后遇到的诸多地方白酒,他都要尝试一下,哪怕是每次都是醉倒的结局,国内白酒的后劲更足。

在这种不同国度、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酒品酿造工艺,以及不同酒文化的环境下,细究俄罗斯人来到国内不胜酒力的原因,其中不仅有水土不服的因素,更参杂着对中国酒文化的不熟悉。




俄罗斯人到了中国不胜酒力?这和李云龙见到日本鬼子没脾气一样,是不可能的。

有一年冬天,我到内蒙鄂尔多斯市出差,在一个小饭店要了一瓶52度的“绵竹”,就着一荤一素两个菜,缠缠绵绵,悠哉悠哉地喝着:“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会儿,一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洋妞,娉娉婷婷的扭着小腰,走了进来,用扭扭捏捏的中国话,要了一瓶我看着都哆嗦的70度的“烧刀子”,拧开盖,就靠在柜台前,连颗花生米都没就,直接酒瓶对嘴,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

那架势,就和咱中国人饮驴差不多。




算上她喘口气的时间,一瓶一斤装的烧刀子,这洋妞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喝完了。

那时,我的绵竹,还没喝到桃园三结义。

拿洋妞俏眼含春地看了我一眼,又娉娉婷婷的扭着小腰走了出去。

我没敢追出去。我牙齿打颤地问老板,她是谁呀?

老板不以为然地说,是一个做商场模特的俄罗斯姑娘。鄂尔多斯市的俄罗斯人很多,喝酒都是这样。

我知道俄罗斯人能喝,但今天亲眼见着了,还是震惊不已。

俄罗斯人在自己国家普遍喝的是伏特加,是一种蒸馏酒,也就是酒精兑水,像战斗民族的性格一样,简单粗暴。七八十度都算平常,有的甚至到了97度,几乎就是纯酒精,一点就着,就像俄罗斯人,个个都性如烈火。而且,俄罗斯人喝酒,可以不吃一口菜。




而咱们中国的酒,有酱香型,清香型,古朴醇厚,情深意长。而且,好马配好鞍,好酒就好菜,讲究个色香味俱全。一场酒喝下来,能喝出风花雪月,能喝出唐诗宋词,也能喝出潘金莲西门庆。

一方风水养一方人。如果中国人和俄罗斯人比喝酒,那就像中国男足踢巴西队一样,纯找死。但,俄罗斯人吃辣椒,肯定吃不过“中国的湖南人”。

当然,凡是也有个别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空军司令林虎将军,就是用了几个“国胃”,也就是特别能喝的陪酒员,喝翻了几个苏联将军,才得以从苏联进口一批当时世界空军最先进的苏-27,极大的改善了当时中国空军的实力。

总体上,中国人喝酒和俄罗斯人不在一个档次。就像我和那个洋妞,不在一个档次。

所以,中国的男人,如果没有几斤的酒量,最好别想着找个“喀秋莎”当媳妇,否则,过日子,肯定是要受尽“帝国主义的欺凌”。





俄罗斯人嗜酒成性每天不喝酒就不舒服,每年消耗的酒数量惊人,甚至每年都有人喝酒而死,只是能喝的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却不胜酒力了,这和酒的种类和喝酒的方式有关!

首先酒的类型不同,俄罗斯人喝惯了伏特加,伏特加是40%酒精度的白酒,俄罗斯人叫伏特加为“纯净水”,因为伏特加没有什么香味之类的,接近纯酒精味道!中国的白酒因为发酵不同,蕴含各种香味,而且酒精度都在50度以上,俄罗斯人实在喝不习惯啊,就中国白酒的香味都熏晕他们了,就别说酒精度更高的白酒!再说喝酒的方式也不同,俄罗斯人喜欢干喝,大口的喝酒,我们的白酒度数那么高大口喝你也撑不住几杯啊,两下子醉倒了很正常!我们喝白酒都是小杯小杯的慢慢喝,而且还有下酒菜,吃点东西喝酒不容易醉,俄罗斯人不大习惯和下酒菜配合着喝,一般都是腌黄瓜做下酒菜,哪有中国那么丰富的下酒菜啊!

还有就是中国讲究酒桌文化,那劝酒的场面实在让你撑不住,俄罗斯人如果来到中国的酒桌上喝酒,分分钟钟让你喝的怀疑人生!知道你是俄罗斯人,猛的用各种理由让你喝酒,你还不能拒绝,在这种猛烈的劝酒文化下,你再能喝也醉倒下去啊,白酒就怕劝了,普通人对白酒的抗击量不是很大,能喝一斤就相当不错了,除非你是基因变异喝不倒的那种,所以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很不适应中国的白酒,就别说中国的酒文化了,分分钟钟让你招架不住!

当然喝酒伤身大家还是适量为主,更不要嗜酒成性,俄罗斯每年就有许多人过量喝酒而死的!












提到俄罗斯人大家就会想到96度的伏特加和扇耳光比赛,但他们面对咱们中国的酒却硬不起来!

首先需要打破大家被视频里带偏的一个误区,俄罗斯人不喝96度的伏特加。那是用来调酒的,他们喝的伏特加都是经过淡化处理到40-60度的。96度的伏特加那基本就像酒精一样,别说俄罗斯人,就是俄罗斯熊喝一瓶下去也得死。

不过俄罗斯人确实能喝,而且喜欢喝烈酒,主要是天气原因和民族酒文化。他们就是喜欢入口像针扎嘴,咽下去如火烧喉的那种刺激,反正就是比较喜欢找那种被虐的感觉。这一点从他们酒后常干的那些事情即可见一斑,他们喝酒后要么男人跟男人干仗,要么男人跟女人干仗,实在憋得慌就跟熊干仗,平时显得没事还喜欢互扇大嘴巴,打得脑瓜子那是嗡嗡的。

有的人直接就被一耳光给善晕死过去了,然后一瓢冷水泼脸上醒过来后还懵逼懵逼的笑。在这种刚猛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俄罗斯的情侣间办事也常常是急如风烈如火。曾经见过一对情侣因为一些事情搞得不太和谐,在电梯里相互抡起沙包大的拳头直接就往对方脸上招呼。那家伙,几个回合下来不仅是双方都挂了彩,而且鲜血喷得电梯到处都是。


但是,人家打完以后竟然很默契的一起把电梯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相视一笑,估计是要回屋再战。这一点不像咱们中国的夫妻,打完架要么躺地上嗷嗷大哭,要么跳河,要么喝药,还有人去上吊。家里要是有人的,那阵势绝对不亚于“乌龙山剿匪记”,不弄到对方慌如漏网之鱼,急如丧家之狗绝不罢休!


如此刚猛的俄罗斯人为什么到了咱们中国就硬不起来呢?

那是因为俄罗斯人不懂咱们中国的酒,大家应该记得一句广告词:“入口柔,一线喉。”就是这个柔,让喝酒猛如饿狼的俄罗斯人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小绵羊。他们刚喝我们中国白酒的时候会露出那种难以置信地神情问:朋友,你确定这是酒?你们中国人就喝这种酒?

咱可是酒文化深厚的礼仪之邦,自然是非常礼貌的回答道:“老毛子,咱们这酒入口柔有后劲,不像你们那种糙货,你得悠着点。”他们则会露出很不屑的表情一边大杯闷一边说:这种酒能喝醉人嘛?

结果没一会儿,他们就两眼迷离,瘫软的坐地上露出那浓密的胸毛,打着震天响的呼噜。第二天醒过来则懵逼的说:哦,我的天,我这是怎啦?

当我们告诉他是喝咱们中国的酒醉了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都没有喝酒的感觉竟然就醉了……

其实俄罗斯人不喜欢喝咱们中国的酒,主要是不够烈,没有那种针扎嘴火烧喉的感觉。




1、先回答一下,俄罗斯人嗜酒如命?

俄罗斯人能喝酒,把酒当饮料的人不少,并且普遍年龄偏大,因为30年前的信仰的崩塌,让俄罗斯人普遍酗酒,从此俄罗斯酗酒的名声在外,再也洗不掉了。

但是据我的观察,其实俄罗斯也有不少少饮酒或者滴酒不沾的人,他们可能在同事朋友聚会时也会大喝一通,但是平常的话,只喝香槟,红酒或者啤酒,白酒不怎么喝的。

问问俄罗斯妹子,她们大多数都坚决的否认自己的国家醉鬼多的,虽然她们自己也没事喝点酒,但是她们认为那是饮料,舒缓情绪用的,把饮料当命,那就是酒鬼,酒鬼可不是什么好词。酒鬼在俄罗斯,就像中国的灌夫一样,是孬种,是懦夫。

但是俄罗斯很多聚会场合,喝酒又是必须的,也有拼酒和劝酒,

所以,也就是说俄罗斯人嗜酒与否,还是要看个人,还要看情况。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拿着俄罗斯人酩酊大醉的图片问我,这还不是?




好吧~_~,既然俄罗斯人嗜酒成性的名声已经如此了,况且那么多自媒体拍下俄罗斯人大醉之后的窘态,这地怎么洗也洗不掉了。

我们就认定俄罗斯人好喝酒吧,正好与战斗民族对应,颇有气势,正好符合我们对俄罗斯人的刻板印象。

这下我们满意了,俄罗斯人不爽了,管他呢,反正与咱们无关对不对?

2、为什么俄罗斯人来中国后,不胜酒力?

原因有三,

一,他真的不能喝。

酒量这东西,必须酒经考验,才能练出来的,但是他平时不喝,自然不胜酒力,前面我说了,其实俄罗斯也有很多人平时不怎么喝酒的。

二、喝不惯中国酒。

俄罗斯人常喝的是伏特加,咱们喝了什么感觉呢,就像兑了水的红星二锅头。

所以俄罗斯人通常要选择的话,是二锅头、老白干这种一开始就浓烈的酒,而不是那种前期不够浓烈的酒,

而大多数情况下,俄罗斯人在中国人酒桌上喝的就不是那种二锅头一类的酒,

既然喝不惯,那酒瘾勾不动,自然看起来不胜酒力了!

三、酒量无法把控。

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开局一顿猛喝,然后被撂倒。

俄罗斯人喝酒跟我们不一样,

咱们是一杯一杯,一口一口的小口喝,喝酒期间还聊聊天,吃吃菜,尽量延缓酒劲发作。

但是俄罗斯人是大杯子,一大口一大口的喝,人狠话不多,菜不多酒够烈就行!俄罗斯人用这种方法喝中国酒,什么后果?那就是开局感觉这酒不过如此,于是放松警惕,进酒速度明显过快!

于是乎,他们会在突然间不省人事!


总结:

真要比拼酒量的话,俄罗斯人普遍明显要比中国人能喝的,

就比如你去了俄罗斯,你要娶人家女儿,你喝不过女孩哥哥或者父亲,其实很正常,女孩家庭的意思就是拒绝你。

再比如俄罗斯人要是不想跟你继续合作生意了,就会桌上排开几个杯子,喝完合作,喝不完就黄了,这意思很明显就是拒绝,因为在他们主场,他们有把握喝倒你!

到了我们主场,他们会马失前蹄,不胜酒力,终究是输在计谋,不是输在酒量上,是不是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不胜酒力   嗜酒   伏特加   中国   俄罗斯人   感觉   堂弟   度数   俄罗斯   烈酒   酒量   白酒   酒精   酒文化   美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